陳根:智能服飾開啟可穿戴設備新藍海,科技助力未來

2020-10-18 陳述根本

文/陳根

智能服飾從提出之始已經走過了一段歷程,但是在體育訓練領域還是一直在被不斷地探索。

做為智能穿戴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未來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的一個重要入口,更是人體數據孿生監測體系的基礎載體,智能服飾顯然是未來的一種主流服飾。

而目前一方面受制於智能產業微型化進程的限制;另外一方面受制於智能紡織材料技術的制約,智能服飾的發展沒有進入爆發階段。但現階段的納米技術正在讓電子產品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緊湊,同時也不斷促進智能紡織產業的發展。

最近,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新的可透氣材料,含有可用於從登記心電圖到控制視頻遊戲的電子元件。他們開發出了一種薄薄的可拉伸材料,可以嵌入電子產品。該團隊在《ACS Nano》雜誌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簡單來說,該產品是一項智能紡織材料領域的重大突破。而且它是一種透氣性好的紡織品,可以讓汗水蒸發,這一點與目前其他類似的電子布的原型產品相比有很大的優勢。

智能服飾之所以能普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材料穿著的舒適性。而這種材料由於它具有透氣性,長時間使用不易刺激皮膚,就讓智能布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成為了可能。

該面料以彈性高分子薄膜為底層,被浸泡在含有銀納米線的溶液中。然後經過熱壓,使其將銀絲封住,形成多孔電極,這個過程被稱為「呼吸圖法」。這項技術的突破,對於智能服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隨著智能基礎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數字孿生時代的到來,智能服飾將成為人體數字孿生的關鍵數據入口,並將取代當前的紡織布料成為一種新的主流。

不僅如此,智能服飾在體育訓練、航天航空、生物醫學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與巨大的應用價值。在融入了體感控制技術之後,智能服飾將成為數字孿生時代的一項核心控制技術,是人與萬物互聯的核心交互技術。

相關焦點

  • 陳根:打造智能紡織物,可穿戴服裝新材料
    文/陳根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日漸成熟,可穿戴設備已經逐漸嵌入人們的生活,從可穿戴手環手錶到可穿戴眼鏡等,顯然,智能服飾也將成為可穿戴行業追逐的方向,而智能服飾的材料則成為其必然面臨的問題之一。基於此材料的特性,將可以應用於智能服裝、可自行搭建的帳篷或者機器人降落傘。
  • 陳根:抗疫載體可穿戴,開啟智能時代
    文/陳根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新冠病毒抗疫方法顯然已經成為了當下的一種主流,不論是美軍方,還是中國香港的居家「居安抗疫」可穿戴設備都足以證明這一點而最近,智能手環領域的領軍企業Fitbit,為了驗證是否能夠利用可穿戴設備和配套軟
  • 專訪一數科技曹騰:用虛擬投影開啟可穿戴設備未來
    不久前CSE上,一家中國公司推出了一款頗具新意基於虛擬顯示技術的可穿戴設備。這款被稱為「腕投」的設備能否重新定義可穿戴?它到底有哪些創新之處?可穿戴設備的未來會是什麼?帶著這些疑問,我專訪了該產品研發公司一數科技的創始人曹騰。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瑞爾特傳感器之家 發表於 2020-11-23 11:48:35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
  •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2020-04-30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神念科技「創新醫療」 可穿戴產業發展新方向
    在智能可穿戴產品風生水起的前幾年,智能手環、手錶、頭盔、眼鏡、服飾等智能可穿戴產品一夜之間鋪天蓋地。
  • Aika愛家科技:以石墨烯智能服飾點亮「軍民融合」夢
    參與本次會議的,除了有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全國理事會等主辦單位,還有一些新興的科技型企業代表參加,其中,以新材料石墨烯為核心的Aika愛家科技作為一大亮點,為本次大會帶來了石墨烯新材料的新光芒。
  • 商業化過渡期,探尋可穿戴設備下一個前沿市場?
    華為副總裁牛紅亮,高通高級產品市場經理丁勇,Nordic技術營銷經理林建鴻,是德科技FAE呂寶華,泰凌微電子副總裁王波,智芯科技CEO周文彬,卡珀林智能副總裁陳強七家企業大咖撥冗出席演講,探討可穿戴市場環境、技術產品、測試方案及未來應用趨勢和挑戰,助力可穿戴設備產品快速實現商業化。
  • 華米科技發表SCI論文:可穿戴設備大數據助力疫情監測預警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面對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華米科技(NYSE:HMI)一直致力於通過可穿戴設備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對疫情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該研究證明了可穿戴設備的健康監測能力可在流行病預警和公共衛生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建立大規模流行病監測系統提供了新思路,有助於提高公共衛生監測、預測效率。
  • 研究開發新型材料,以汗水助力可穿戴
    研究開發新型材料,以汗水助力可穿戴 2021-01-06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智能手錶、智能眼鏡,華為兩款可穿戴設備發布在即,產業鏈有望爆發...
    與此同時,華為旗下首款可穿戴智能眼鏡Eyewear將於9月正式開售。Eyewear外觀設計以GENTLE MONSTER 五款經典款式為基礎,針對不同消費者時尚或日常的佩戴需求,分為2款墨鏡和3款光學眼鏡。
  • 物聯網之智能穿戴設計
    ▲ 馬斯洛需求層級二、應用場景智能穿戴並非狹義上的人體可穿戴設備,而是覆蓋各行業的智能化未來。智能穿戴隨時隨地監護患者心率,與醫院後臺大數據進行連接,當心率發生異常時,自動識別病情的嚴重程度,並做出趨勢判斷,在關鍵時刻自動連接醫院進行急救報警。在未來,健康雲覆蓋到每個家庭。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查看自己的病歷、在線就診,如POC診斷設備,只要帶上醫療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看病,通過聯網獲得診斷報告。
  • 享佳健康「智」造未來,壯大「四新」產業
    5月19日上午,享佳健康受邀參加了江寧區舉辦「四新」行動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壯大「新產業」。在此次落實南京「四新」行動計劃中,享佳健康作為目前國內領先老年大健康電商平臺,用創新助力發展,以科技改變生活,積極做好老年大健康的行業標杆!
  • DevFest2014上海:可穿戴設備時代來臨
    時,整個科技圈都為之震驚,可穿戴設備的時代似乎將要來臨,而隨著今年年初Google發布了專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終於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光輝時代降臨! InWatch葉艇:可穿戴設備產品設計方向作為國內較早開始穿戴設備研發的團隊,葉艇分享InWatch前期產品設計分析的三大方向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可穿戴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以血糖、血壓和心率監測為代表的醫療領域,以運動監測為代表的保健領域,以信息娛樂為代表的消費領域,以數據採集和顯示為代表的工業和軍事領域。IMS研究指出,保健和醫療領域的可穿戴設備佔據今年60%市場份額,未來的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 可穿戴設備的新未來:一種神奇的「變色墨水」,可檢測健康狀況
    一種基於絲綢的物質可能會帶來新的可穿戴設備完整視頻:我們熟知的是,智能手錶和傳感貼片等可穿戴傳感設備利用電子技術來監測心率、血糖等。現在,塔夫斯大學的蠶絲實驗室(Silk lab)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新型絲質墨水可以對身體上或周圍的化學物質的存在做出反應,並對其進行可視量化。
  • 鋅二氧化錳「助力」可穿戴電子設備 4股望爆發
    隨著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興起,包括有機半導體薄膜電晶體在內的新技術紛紛湧現;但鑑於穩定性等局限性,其還無法應用於實際產品之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日前發表在《應用物理學快報》上的一篇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案,即採用鋅二氧化錳電池。
  • 挑戰想像力 幾款國內絕妙可穿戴設備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國內的眾籌網站也在不斷的進步,通過眾籌網站募集資金的硬體項目增加不少,比如最近大熱的可穿戴設備。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近都有哪些比較有創意的智能可穿戴設備。挑戰想像力 幾款國內絕妙可穿戴設備  HALOBAND:時尚智能手環
  •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文/陳根不論是在物流配送還是在農業、電力、安防巡邏等領域,無人機毫無疑問將會在未來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款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傳感器穿戴在手臂上,之後算法會通過運動和肱二頭肌、前臂和肱三頭肌的活動來檢測手勢。我們可以通過揮動我們的手,握緊我們的拳頭,繃緊我們的手臂等手勢來直接操縱無人機、操控機器人或其他的控制設備。
  • 陳根:新型電子太陽鏡,可追蹤大腦活動
    文/陳根從谷歌推出智能眼鏡至今,智能眼鏡一直是各大科技巨頭企業關注的焦點。相比於智能手錶或智能手環類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智能眼鏡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前景。因此,智能眼鏡一直以來都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關注焦點,也是各大科技巨頭與相關的科研機構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