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抗疫載體可穿戴,開啟智能時代

2020-10-18 陳述根本

/陳根

基於可穿戴設備的新冠病毒抗疫方法顯然已經成為了當下的一種主流,不論是美軍方,是中國香港的居家「居安抗疫」可穿戴設備都足以證明這一點。而最近,智能手環領域的領軍企業Fitbit驗證是否能利用可穿戴設備和配套來檢測傳染病,Fitbit 公司宣布將啟動新的 COVID-19 研究。

  

這次研究主要面向美和加拿大的志願者,與者需要在 Fitbit 端上回答一系列問題問題的終結果或有助於公司開發用於檢測 COVID-19 的相算法。管目前不能完全確定Fitbit的這項研究一定效果,但對智能手環佩戴者的分析、匯總的配對,將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一些規律與方法,至少可以提醒用戶可能潛在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不論是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錶,或是其他類型的可穿戴設備,不僅是新冠病毒的抗疫載體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數字孿生時代人體生命體態特徵及生命健康管理,以及連接人與萬物之間的唯一的一把智能鑰匙。

相關焦點

  • 陳根:智能服飾開啟可穿戴設備新藍海,科技助力未來
    文/陳根智能服飾從提出之始已經走過了一段歷程,但是在體育訓練領域還是一直在被不斷地探索。做為智能穿戴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未來人體生命體態特徵數據化的一個重要入口,更是人體數據孿生監測體系的基礎載體,智能服飾顯然是未來的一種主流服飾。
  • 陳根:打造智能紡織物,可穿戴服裝新材料
    文/陳根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日漸成熟,可穿戴設備已經逐漸嵌入人們的生活,從可穿戴手環手錶到可穿戴眼鏡等,顯然,智能服飾也將成為可穿戴行業追逐的方向,而智能服飾的材料則成為其必然面臨的問題之一。基於此材料的特性,將可以應用於智能服裝、可自行搭建的帳篷或者機器人降落傘。
  •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2020-04-30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體感交互將開啟無人機控制新時代
    文/陳根不論是在物流配送還是在農業、電力、安防巡邏等領域,無人機毫無疑問將會在未來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款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傳感器穿戴在手臂上,之後算法會通過運動和肱二頭肌、前臂和肱三頭肌的活動來檢測手勢。我們可以通過揮動我們的手,握緊我們的拳頭,繃緊我們的手臂等手勢來直接操縱無人機、操控機器人或其他的控制設備。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作為一種比較流行的遠程健康監測技術,不同種類的可穿戴傳感器已經被用於監測用戶的多個參數。可穿戴傳感器在人體監測中的參數包括運動評估和分析、體溫、相互作用力/壓力(人與物體之間)、溼度和生理參數,包括心跳和呼吸速率。在某些情況下,還應加上動脈血氧飽和度和項脈搏參數等。
  • DevFest2014上海:可穿戴設備時代來臨
    ,可穿戴設備的時代似乎將要來臨,而隨著今年年初Google發布了專為智能手錶打造的全新智能平臺Android Wear,終於可以說可穿戴設備的光輝時代降臨!此次演講為大家帶來了Android Wear的最新特性介紹,涵蓋了整個Google可穿戴平臺。Android Wear基於Android,所以兩個平臺上的開發經驗是互通的,並且基於Android Wear的開發只需注意兼容機型的方形或者圓形(笑)。
  • 陳根:新型電子太陽鏡,可追蹤大腦活動
    文/陳根從谷歌推出智能眼鏡至今,智能眼鏡一直是各大科技巨頭企業關注的焦點。相比於智能手錶或智能手環類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智能眼鏡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與前景。因此,智能眼鏡一直以來都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關注焦點,也是各大科技巨頭與相關的科研機構研究的一個主要領域。
  • 腦洞大開的「可穿戴」時代
    在3月24日下午進行的「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未來」博鰲分論壇上,業界大咖們圍繞「可穿戴設備將實現怎樣的技術顛覆和商業突破」以及「未來的智能終端會是什麼模樣」展開了腦力激蕩的探討。下面小編就來帶你一窺究竟~~2014年可以說是智能硬體的爆發之年,似乎一夜之間智能可穿戴出現在大街小巷,手上、頭上都是可穿戴。
  • 中科院打造智能抗腫瘤藥物載體
    多年來,抗腫瘤藥物的嚴重毒副作用一直受到科學界的極大關注。因為對於患者來說,理想的化療方法應該是只對機體的癌細胞發揮作用,而不對正常細胞產生效應,或者引起的毒副作用微不足道。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科學家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其中包括利用藥物載體對腫瘤進行靶向治療來實現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標。  事實上,抗腫瘤藥物載體是癌症治療研究領域中備受關注且十分活躍的部分。
  • 物聯網之智能穿戴設計
    在當前市場淨空不足的情況下,設計師唯有打破現有的技術瓶頸,上升到新的空間去尋找更大的舞臺,提前布局才能趕上時代的列車,在物聯網時代享受人才紅利。說到物聯網設計,智能穿戴是其中一大熱點。自2013年,Google 發布了Google Glass 以後,引爆了整個可穿戴市場。智能穿戴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時代的關鍵入口,是連接人和物的鑰匙。
  • AI晶片成計算時代核心載體 寒武紀迎來市場契機
    有人說:「智能時代遲早要到來。每個時代都有其核心的物質載體,比如工業時代的蒸汽機、資訊時代的通用CPU,智能時代也將會出現這個核心載體。」而晶片,這個小之又小的東西,卻成為一切指令、嵌套、分析、採集等等的關鍵。
  • 陳根:智能時代為什麼需要重提人類學?
    投稿來源:陳根智能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日益凸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通用技術正對生產力和產業結構產生革命性影響。新一代信息技術使生產過程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有效地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換代,驅動智能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效率和便利。
  • 陳根:從室內光獲取能量以供電,走到哪充到哪?
    文/陳根在智能時代下,人們在家庭、辦公室和公共建築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和可穿戴健康和健康傳感器等智能設備。顯然,隨著物聯網(IoT)市場價值和設備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室內光伏(IPV)為自主設備供電的需求將迅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單靠電池供電的設備將不再適用於所有情況。
  • 陳根:從室內光獲取能量以供電,走到哪充到哪?
    文/陳根在智能時代下,人們在家庭、辦公室和公共建築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智慧型手機、智能音箱和可穿戴健康和健康傳感器等智能設備。顯然,隨著物聯網(IoT)市場價值和設備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室內光伏(IPV)為自主設備供電的需求將迅速增加。
  • 藍虎大使就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在哥倫比亞《時代報》發表署名文章
    中國網7月4日訊 據中國駐哥倫比亞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3日,駐哥倫比亞大使藍虎在哥第一大報《時代報》發表題為《中國在行動——中國發布抗「疫」白皮書》的署名文章,介紹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和抗「疫」國際合作,呼籲攜手應對疫情,在後疫情時代加緊恢復各領域合作。
  • 研究開發新型材料,以汗水助力可穿戴
    研究開發新型材料,以汗水助力可穿戴 2021-01-06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文物見證抗疫史
    一旦出現疫死者,屍體作為主要傳染源,該何處理呢?據《周禮》所載,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了處理無主屍體的做法。此後,凡遇大疫,官府一般都有掩埋死者屍體的做法,以防止疾疫傳染。「濃煮熱呷」,藥物救治面對疫情,藥物必不可少。東漢末年,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一書,載方113個。該書對於後世方劑學的發展,諸如藥物配伍及加減變化的原則等都有著深遠影響。
  • 穿戴式導航 佳明最新款智能手錶亮相CES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在最新召開的CES 2015上,佳明發布了一款最新的智能手錶。作為全球導航設備領導者,佳明同樣將導航技術應用在這款智能手錶上。    這款名叫「Epix」的智能手錶採用1.4寸高解析度、彩色觸控螢幕幕、圓形錶盤,它預裝電子地圖,兼具導航與智能手錶的功能。Epix使用了最新的高靈敏度EXO天線技術可同時接收GPS和GLONASS雙星信號,這意味著它可以實現更強大的信號覆蓋和更快速的校準定位。完成定位後,epix可實現完整的導航功能。
  • 可穿戴電子設備的特點及其市場挑戰
    圖 1: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 定義可穿戴電子設備 可穿戴電子設備可定義為可接收輸入、處理接收的輸入和提供有用輸出的智能設備。 以活動手環的一項功能為例,該功能可接收並處理從傳感器接收的原始數據,隨後生成某個時間內行走步數的報告。 傳感器可對動作進行智能追蹤,分辨是步行還是其他動作。
  • 滬高校研製出智能可穿戴材料 石墨烯應用領域拓寬
    由此可以「編輯」其形態,受控產生形態改變,這使得智能可穿戴材料存在多種應用可能性。 據東方網11月13日消息,相關論文「基於摺紙技術的石墨烯自摺疊驅動裝置」日前發表於《科學》雜誌子刊,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同行對這種智能可穿戴材料新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其應用前景包括變形衣、外骨骼、微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