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像皮膚一樣柔軟、透明可拉伸

2020-12-06 雷鋒網

按照目前萬物智能的發展方向來說,穿戴式設備將會越來越普及,目前已經開始有很多研究人員開始琢磨怎麼在衣服上甚至身體上添加一些智能的東西,但是,這種想法還有個難點沒有解決——電路的束縛。另外,在一些醫療所需中,植入體內的一些需要供電的設備,電線也是一個麻煩所在。

雷鋒網消息,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極佳的高分子材料,可用於可拉伸塑料電極。這種柔性電極也可作為可穿戴電子器件。也就是說,如果成功,以後,我們帶有「智能」的衣服或者體內的供電設備就不會再被僵硬的電路掣肘了。

柔性電極是將電子器件製作在柔性或可延性塑料或薄金屬基板上的電子技術,現有包括電極和材料在內的電子器件都是硬的,放在穿戴設備上還好,但是如果把他們應用在測量中樞神經電流、心臟電流時,植入大腦或心臟上可能損壞神經或心臟組織。因此,跟神經接觸的電極需要像皮膚一樣柔軟,這是柔性電子應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研究中,鮑哲南的團隊發現的柔性聚合物很薄,並且透光率達到了96%,幾乎是透明的材料,而且它還具有高導電性,把它運用到柔性電極的基板上面非常合適。為了增加這種材料的韌性和機械性,研究人員為其添加了特殊的添加劑,改變了材料分子之間的結構,使得高分子材料更容易拉伸。經過測試,新材料被拉伸到原來長度的兩倍時,仍然能保持高導電率。

據介紹,接下來,鮑哲南和他的團隊將會驗證這種材料是否可以植入生物體,是否會對生物提造成損害。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子材料,軟似皮膚並且可拉伸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開發出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美國史丹福大學的一位華人教授鮑哲南帶領他的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研究柔性電子,現在他們的成果已經赫然佇立。鮑哲南教授表示,現有包括電極和材料在內的電子器件都是硬的。它們在測量中樞神經電流、心臟電流時,那些植入大腦或心臟的電極可能會損壞人體神經或心臟組織。因此,跟神經接觸的電極必須像皮膚一樣柔軟才能減小對人體的傷害,這是柔性電子應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開發超柔性電極,可與大腦神經相兼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利用新型聚合物列印出的超柔性電極:能夠拉伸至其原始長度的好幾倍(上圖);利用該柔性電極製作的透明「電子皮膚」(electronic skin)貼片,能夠很好的與人類皮膚相貼合,從而監測多種生命指標。
  • 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傅利葉智能發布「拯救系」外骨骼機器...
    :斯坦福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極,像皮膚一樣柔軟、透明可拉伸;傅利葉智能發布「拯救系」外骨骼機器人,比國外同類便宜3-5倍;可以自動播種、噴灑農藥,甚至自動除草的Farmbot機器人;本文總結了本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新智造」欄目報導過的新研究、新產品和新公司。
  • 華人教授發明柔性有機電子器件 用醋就能無毒降解
    新華社舊金山5月2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發明了一種柔性有機電子器件,用醋這樣的弱酸性物質就可以無毒降解。這種電子器件未來不僅可以減少有害的電子垃圾,還可應用於可穿戴醫療設備、環境監測等方面。
  • 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原標題:新型透明電導體可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新華網華盛頓9月21日電(記者林小春)美國休斯敦大學教授、著名華裔納米材料專家任志鋒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種可像橡皮筋一樣循環拉伸而不改變性能的透明電導體。這項成果在柔性電子學和人體可植入設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 科學家研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由KIST光電混合研究中心的Sang-Soo Lee博士和Jeong Gon So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可以製造大面積(比A4紙大)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技術,在結構上可拉伸,具有高度的導電性和透明度,可用於可拉伸顯示器。
  • 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 曾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她曾因在人造電子皮膚及其他可穿戴醫療技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被評為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顛覆者和創新者獎第一位獲獎者,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鮑哲南,1970年11月出生於江蘇南京,本科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後進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學習,任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曾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等榮譽。
  • 康奈爾大學華人學者研發新型柔性光纖傳感器
    導讀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傳感器可以和人體更好地貼合,從而大幅提升穿戴舒適感,在軟體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近日,來自於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款超柔軟的可拉伸光纖傳感器,稱之為」可拉伸多模式光導傳感器」(Stretchablelightguide for multimodal sensing, SLIMS),SLIMS由價格低廉的彈性材料,LED燈和染色劑製成。SLIMS可以做成「柔性皮膚」穿在手上,僅僅一根SLIMS就可以同時檢測手指不同關節的彎曲和壓力情況。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與「人造皮膚」 科學的柔韌力量
    按照鮑哲南的說法,研發柔性電極並將其用於人造皮膚研發,有三個坎要過。「我們現在的電子器件都是用硬性材料做的,在測量中樞神經電流、心臟電流時,植入大腦或心臟的電極可能損壞神經或心臟組織。跟神經接觸的電極必須像皮膚一樣柔軟,但這種材料之前不存在。所以,我們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這種柔性材料做出來。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AEM》綜述:柔性可拉伸電池
    可穿戴電子設備日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從2014年到2019年,可穿戴電子設備每年都會增長25%。而這些可穿戴電子設備對人體的監測功能種類在持續更新。現如今,血氧檢測傳感器、體溫檢測傳感器等有已經商業化,在實驗室中也有許多傳感器正在開發以期實現更為複雜的功能如神經調節、電子皮膚等等。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大型可拉伸透明電極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開發出一種製造大面積波浪形納米銀線網絡電極的新技術,該電極不僅具有可拉伸結構,還具有較高的導電性與透明性。透明電極對基於太陽能電池和觸控螢幕的顯示設備至關重要。當前,基於氧化銦錫(ITO)的透明電極已經得到了商業化應用,但製造過程中用到的金屬氧化物薄層使其可拉伸性變得極差且非常脆弱不適用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因此,開發具有可拉伸性的透明電極對於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極為重要。通常,銀納米線的直徑只有幾十納米,且體積小、可彎曲、導電性能優異。因此,銀納米線隨機組成的納米線網絡可以用來製造高透明度的柔性電極。
  • 新型電子皮膚:更像人類皮膚,可同時感知溫度和應力!
    它由輕薄、透明、柔性、可拉伸的材料製成,可非常方便地貼合於人體皮膚表面,感知壓力、溫度等外界環境刺激,實現人工觸覺。(圖片來源:雪梨大學)電子皮膚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電子皮膚使機器手臂能感知冷熱(圖片來源: 休斯頓大學)將電子皮膚應用於人造皮膚或類人機器人的挑戰在於:使之儘可能像人類皮膚一樣感受溫度和運動。
  •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電子器件 2020-06-23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日前,MIT趙選賀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3D列印神經探針和其他電子設備的方法,而且它們像橡膠一樣柔軟靈活。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3D print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
  • 柔性電致變色器件中的納米電極材料
    另外,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低成本和大尺寸連續製造銀納米線薄膜已經迅速發展,商業化的透明導電銀納米線薄膜已經面市並用於商業化產品。另外,銀納米線的柔軟性和韌性讓其成為下一代可穿戴光電子器件的潛在候選者。對於電致變色器件而言,銀納米線薄膜電極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柔性可拉伸電子器件的發展。隨著柔性電子器件技術的快速發展。
  • 專訪|斯坦福鮑哲南團隊開發出無線皮膚傳感器
    研究人員用金屬墨水將天線和傳感器列印到貼片上,後者可以像創可貼一樣貼在皮膚上,並能夠無線發送數據至夾在衣服裡的閱讀器。圖 | 手腕上的無線傳感器,以及夾在衣服裡的閱讀器。(來源:牛思淼)該研究通訊作者是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鮑哲南教授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曉東教授。
  • 史丹福大學鮑哲南教授:人造電子皮膚不是夢,未來再無智能機
    鮑哲南,史丹福大學K.K. Lee 化學工程學教授、化學教授和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史丹福大學可穿戴電子中心創始人、主任和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在200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之前,她是1995-2004年朗訊科技貝爾實驗室傑出技術人員。
  • 柔性電子皮膚貼片會用到哪些電極?
    表面電極測量的心電圖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電極皮膚界面阻抗和運動引起的噪聲。雖然帶電解凝膠的電極通常用於表面心電圖記錄,但由於其刺激性,不受歡迎。剛性乾電極可長期佩戴和重複使用,但存在較大的電極-皮膚阻抗和運動偽影。當皮膚形變時,電極皮膚滑動和固有皮膚阻抗的變化會產生運動偽影。
  • 斯坦福教授鮑哲南:人造皮膚能把手機貼在身上
    鮑哲南:電子紙只是一個顯示屏幕,是可彎曲型的,但是皮膚是可以感知,而且可以和我們人體神經中樞溝通的。同時電子皮膚不僅是柔軟的,而且是具有彈性的,它可以拉伸,可以自己修復,而且還有生物降解性。所以人造皮膚或者我們講人造電子皮膚,是我們對未來電子工業發展大趨勢的設想,就是未來我們所用的電子器件不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硬的、易碎的,而是像皮膚一樣柔軟;如果壞了、有劃痕,它自己可以修復;用完之後,舊的一代要淘汰了,它又可以自己生物降解,這樣就不會引起環境問題。這是我們所設想的未來電子器件發展的一個方向。3、您能否講一講電子皮膚目前的成果,有哪些可以接近商業化?
  • 中國科大成功研製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組圍繞如何高效宏量組裝納米導電基元,特別是銀納米線,開展了一系列探索研究,成功研製了基於納米線組裝體的二維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三維彈性導體,為今後規模化製備柔性透明導電電極和彈性導體提供了新的製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