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2016-07-26 科技日報 唐先武 沈基飛

【字體:

語音播報

  記者7月25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研發進入國際一流。

  專家介紹,由幹細胞在體外直接「生產」紅細胞,獲得的細胞將具有正常紅細胞一樣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能保證按需求「生產」通用血型(O型)或稀有血型遺傳背景的紅細胞,體外製備的程序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雖然美、法、英等國在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上獲得了一定進展,但與臨床應用尚存較大差距。最關鍵是達到臨床應用級別的規模化擴增技術尚未突破。

  裴雪濤團隊建立了幹細胞程序性高效擴增與血液定向誘導分化關鍵技術,涵蓋「幹細胞、祖細胞、終末細胞」3個關鍵環節,提高了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和擴增的效率,在規模化製備紅細胞環節取得新突破。該團隊誘導製備的紅細胞移植到實驗鼠體內,4天內都可檢測到活存細胞,且細胞已呈現典型的雙面凹結構,並檢測到人工紅細胞特異抗原,表明利用幹細胞技術製備的紅細胞具有正常人體紅細胞結構和功能。下一步,該團隊將致力於規模化製備紅細胞,與特定功能血漿複合後,形成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新型「人工血液」。

  記者7月25日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研發進入國際一流。
  專家介紹,由幹細胞在體外直接「生產」紅細胞,獲得的細胞將具有正常紅細胞一樣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能保證按需求「生產」通用血型(O型)或稀有血型遺傳背景的紅細胞,體外製備的程序還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雖然美、法、英等國在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上獲得了一定進展,但與臨床應用尚存較大差距。最關鍵是達到臨床應用級別的規模化擴增技術尚未突破。
  裴雪濤團隊建立了幹細胞程序性高效擴增與血液定向誘導分化關鍵技術,涵蓋「幹細胞、祖細胞、終末細胞」3個關鍵環節,提高了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和擴增的效率,在規模化製備紅細胞環節取得新突破。該團隊誘導製備的紅細胞移植到實驗鼠體內,4天內都可檢測到活存細胞,且細胞已呈現典型的雙面凹結構,並檢測到人工紅細胞特異抗原,表明利用幹細胞技術製備的紅細胞具有正常人體紅細胞結構和功能。下一步,該團隊將致力於規模化製備紅細胞,與特定功能血漿複合後,形成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新型「人工血液」。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科技趨勢】中國「人工血液」獲突破
    中國利用幹細胞技術製備「人工血液」獲重大突破。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
  • 我國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獲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  據中國新聞網7月25日消息,從軍事醫學科學院獲悉,經軍地衛生和藥監權威機構檢測,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明顯優於以往技術水平,為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使中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水平進入國際一流行列。
  • 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經軍地衛生和藥監權威機構檢測,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明顯優於以往技術水平,為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水平進入國際一流行列。 血液是生命之源。
  • ——中國科學家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沈基飛 張郡)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
  • 我國利用幹細胞研製「人工血液」,能解決「血荒」嗎?
    」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經軍地衛生和藥監權威機構檢測,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明顯優於以往技術水平,為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水平進入國際一流行列。
  • 「人工血液」入選年度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
  • 我科學家研製「人工血液」獲突破-新華網
    本報北京7月25日電 (沈基飛、蔣建科)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經軍地衛生和藥監權威機構檢測,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明顯優於以往技術水平,為規模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的研發水平進入國際一流行列。
  • 科學網—「人工血液」入選年度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   本報訊 日前,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和《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誌共同主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6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結果在杭州揭曉。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製造「人工血液」項目,以690多家媒體和網站轉載報導、21234名網友投票位列第一,攜手「單倍體骨髓移植技術體系成為白血病治療的北京方案」「長效幹擾素獲批上市」等項目入選十大進展。 臨床實踐證實有多種病毒可經輸血傳播,如B肝病毒和愛滋病病毒等。
  • 我科學家研製「人工血液」獲突破
    本報北京7月25日電 (沈基飛、蔣建科)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年集智攻關,建立了「人工血液」製備工藝,並通過幹細胞技術成功製備出「人工紅細胞」。
  • 「人工血液」項目入選年度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製造「人工血液」項目以690多家媒體和網站廣泛轉載報導、21234名網友投票位列第一名的成績,攜手「單倍體骨髓移植技術體系成為白血病治療的北京方案」、「長效幹擾素獲批上市」、「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直接進入美國FDA三期臨床研究」、「我國微生物組大數據搜尋引擎上線」、「深圳國家基因庫開業」等項目成功入選十大進展。
  • ...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評選」揭曉 軍事醫學科學院「人工血液...
    軍事醫學科學院野戰輸血研究所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製造「人工血液」項目以690多家媒體和網站廣泛轉載報導、21234名網友投票位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攜手「單倍體骨髓移植技術體系成為白血病治療的北京方案」、「長效幹擾素獲批上市」、「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直接進入美國FDA三期臨床研究」、「我國微生物組大數據搜尋引擎上線」、「深圳國家基因庫開業」等10個項目成功入選。
  • 高效柔性儲能器件規模化製備技術問世
    本報訊(記者鄭金武)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王凱團隊在高性能柔性儲能器件製備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一種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的規模化製備技術。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醫療健康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一項重要需求。但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限制了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導致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兩者難以兼得。
  • 南川率先實現金錢草規模化人工種植
    作為一種草本藥用植物,金錢草規模化人工種植此前在國內尚無先例。如今,重慶南川打開了這一局面。5月8日,在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鳴星村的背陰地裡,由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藥研所)人工培育的金錢草苗被陸續移栽,待到今年9月,南川區規模化人工種植金錢草便可實現700餘畝。
  • 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
    團隊製備的黑磷晶體。(受訪者供圖)原標題: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黑磷晶體產量實現千倍增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嚴偲偲)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團隊製備的黑磷晶體。規模化製備實現量級突破要想黑磷替代傳統磷資源成為工業中的「主角」,規模化製備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據王佳宏回憶,早期重複前人的製備方法,單次產量還不到0.5克。據悉,目前工藝流程基本走通,這意味著黑磷晶體規模化製備的實驗室部分將告一段落,下一步將進入和產業結合更密切的中試階段。然而,對這樣的成績王佳宏並不滿意,「我們還是很期待能有更理想的工藝,比如磷礦石被還原成磷蒸汽後,我們能將磷蒸汽直接轉化成黑磷。」
  • 科學網— 製備可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本報訊 湖南大學劉劍波課題組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Stephan Mann合作,製備了一種可以通過酶促反應生成一氧化氮從而擴張血管的人工細胞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脂肪腈是一種重要的腈類化合物. 它們通常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 在合成樹脂、殺蟲劑、膠黏劑和特種溶劑等化工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 此外, 脂肪腈可以作為藥物、染料、維生素和塑料化學合成的中間體.
  • 鈉離子電池高電壓正極材料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色化工研究部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合作及共同努力下,鈉離子電池用聚陰離子型高電壓正極材料的低能耗規模化製備取得了重要進展我們知道,可充電電池廣泛用於生活中的諸多方面。使用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由於鋰資源價格昂貴以及地質儲量有限等因素可能不能滿足大規模儲能的需求。而鈉離子電池由於鈉資源儲量豐富且價格低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並有可能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獲得應用。
  • 版納植物園「冬蟲夏草人工規模化生產」取得進展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近日對「冬蟲夏草人工規模化生產」的問題進行了可行性探討,初步形成了具體工作計劃和方案。但是,人參、鹿茸已經能人工大規模生產繁殖,「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冬蟲夏草的形成機制尚未研究成熟,目前還不能對其進行人工規模化生產,市場出售品全部採自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區,因此價格非常昂貴——目前最高價格已達48萬元/千克,超過人參、鹿茸價格數十倍,超過等量的黃金價格。隨著真品數量的減少,假冒、乃至有毒的冬蟲夏草充斥市場。
  • 紅細胞或可作為藥物載體
    紅細胞穿越血管把氧氣輸送到全身的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