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草本藥用植物,金錢草規模化人工種植此前在國內尚無先例。如今,重慶南川打開了這一局面。
5月8日,在重慶市南川區鳴玉鎮鳴星村的背陰地裡,由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藥研所)人工培育的金錢草苗被陸續移栽,待到今年9月,南川區規模化人工種植金錢草便可實現700餘畝。
據重慶市藥研所副所長胡開治介紹,金錢草規模化人工種植在國內尚無先例。
金錢草是一種生於溝邊、路旁陰溼處和山坡林下的植物,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相關記載,金錢草作為藥物至少已有二百餘年的應用歷史,多作為用於治膽囊炎、毒蛇咬傷、外用治化膿性炎症、燒燙傷等藥物的成分。
「金錢草是一種野生植物,不好種植,以往藥廠收購的都是野生金錢草。但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大,野生金錢草資源越來越稀少,且採收質量得不到保障,人工種植金錢草十分契合市場所需。」胡開治說,自2016年起,市藥研所陸續收集了全國金錢草種質資源50餘份,初選出優良品系2個,並在南川區鳴玉鎮金光村、四中村、石龍村、明月村示範推廣。
經過4年時間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南川區人工培育的金錢草獲得成功,且試種畝產鮮貨達到了4000公斤甚至更高。今年,重慶市藥研所將在鳴玉鎮推廣培育金錢草苗70畝,到今年9月,可實現人工種植金錢草規模700餘畝。
為了保證金錢草採收質量,重慶市藥研所將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並採取「公司+農戶」方式,由公司負責首次栽種,農戶負責日常管護,乾貨按照不低於8元/公斤的保底價進行收購,直接供貨給藥廠。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 通訊員 聶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