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裡的黑鑽石」在我國實現人工栽培

2021-01-0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於富強團隊開展的塊菌(松露)研究及人工栽培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塊菌是一類著名的菌根型野生食用菌,以法國黑孢塊菌和義大利白塊菌最為出名,在歐洲被為「廚房裡的黑鑽石」。因其生長在地下,依靠豬、鼠、兔等哺乳動物傳播,被我國西南各地百姓稱為「豬拱菌」「無娘疼」和「松毛茯苓」等;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常把塊菌稱為「松露」。於富強介紹,其實松露所指並非真正的塊菌,而是須腹菌類真菌,亦稱為假塊菌。因意境文雅和商業運作,「松露」一詞為公眾所接受,成為塊菌的代名詞。

種植園連續多年出菇(圖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經過30餘年的研究,我國已考證確認的塊菌有60餘種,成為繼北美、歐洲之後,塊菌分布的又一多度中心。2016年至今,於富強團隊已在真菌領域國際期刊上發表塊菌屬新種8個、須腹菌屬和疣被塊菌屬「假塊菌」新種3個、地紅菇屬新記錄種1個。

種植園採收的塊菌(圖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菌根合成是塊菌人工栽培的關鍵環節。」於富強說,他們選取國內和歐洲有較高商業價值與潛力的黑孢塊菌、歐洲波氏塊菌、中華塊菌、中華夏塊菌和假喜馬拉雅塊菌等物種。其中,中華塊菌是國產塊菌中分布最廣、產量最高的類群,也是我國首要的栽培研究類群。

同時他們還在殼鬥科、松科、胡桃科、楊柳科、榛科和樺木科中,選取來自國內外的20餘個樹種、50餘個組合進行菌根合成篩選,不斷優化菌根化苗木規模化生產技術,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進展。相關科研進展還在墨西哥第9屆國際菌根食用菌大會(IWEMM9)上做了報導和交流。

近日,研究團隊布局在貴州省境的兩個種植園裡,中華塊菌陸續出菇,引起了當地政府、科研人員和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兩個種植園分別建於2011年和2017年,都在菌根苗移栽3年後出菇。其中前者還實現了多個樹種連續多年出菇、局部產量達商業化種植標準等目標,為拓展我國塊菌人工栽培、培育新興產業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於富強說。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美味寒菌實現半人工栽培
    4月14日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嶽麓區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據省林科院專家譚著明介紹,10年前,這片基地按每畝90株的標準,栽下了1800株帶有紅汁乳菇菌種的馬尾松。5年前全面進入盛產期,春秋兩季產菇,平均畝產穩定在25公斤左右,達到預定的產量目標。
  • 谷熟菌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10月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松乳菇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栽培)的關鍵環節。
  •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掌上春城訊近期,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松乳菇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栽培)的關鍵環節。
  • 銅綠菌首次實現人工栽培,吃貨們衝呀
    10月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於富強博士及其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在我國各地,乳菇常被稱為谷熟菌、銅綠菌(雲南),紫花菌、樅樹菌(貴州),寒菌、樅菌(湖南),雁來蕈、重陽菌(江蘇),松樹蘑、嘎吱蘑(安徽),松傘(山東)等,深受各地市民的喜愛。松乳菇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與松樹具有專性共生關係,菌根合成是實現人工培育(栽培)的關鍵環節。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國常用中藥材有600餘種,其中300餘種實現了野生變家栽。在天麻、黃連、豬苓等藥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方面,我國著名藥用真菌培養、藥用植物栽培學家徐錦堂進行了多年系統性研究。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經過長期探索,徐錦堂先後解決了天麻、黃連、豬苓的生產難題,扭轉了這些藥材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在理論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 黑鑽石價格 天然黑鑽石多少錢一克拉
    黑鑽石在鑽石市場中並不算多見,一是它本身數量比較稀少,二是黑鑽石的魅力並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黑鑽石價格是不少人比較關注的問題,那麼天然黑鑽石多少錢一克拉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吧。黑鑽石多少錢一克拉黑鑽石算得上是「彩鑽」中的一員,而一般彩鑽的價格都以昂貴為主,所以很多朋友也擔心黑鑽石會不會也很昂貴。
  • 日本:馬鹿松茸人工栽培初獲成功
    ., LTD肥料製造公司傳來好消息,馬鹿松茸的人工栽培喜獲成功,由此帶動了公司日股價上升了近20%。     據了解,馬鹿松茸又稱傻瓜松茸,學名為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是珍稀菌松茸的近緣種,其多在8-9月發生,比松茸出現早,且多發生於森林中而不是松樹林中,相關資料顯示,馬鹿松茸的菌蓋平均直徑為4-10釐米,菌柄長6-10釐米,比松茸更突出濃厚的香味。
  • 羊肚菌的純人工栽培試驗成功
    正月初六的早晨,還在睡夢中的我突然接到基地打來的電話:「劉博士,地裡那種淺黃色的,像碗一樣,木耳一樣的是不是咱的蘑菇?」「不是,那是糞碗,多不多?」我還以為是說羊肚菌出了呢,瞎歡喜一場,順便給楊叔解釋這是雜菌。
  • 黑鑽石劍尾魚,黑色搭配金線色,別樣的劍尾魚品種
    這篇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一種,非常特別的人工改良劍尾魚品種,黑鑽石劍尾魚。【簡介】光看名字加上圖片,我們就可以非常好的理解這種,人工改良的特殊劍尾魚。經過人工的改良之後,表現出和原來紅劍尾魚,非常不一樣的表現狀態。就是黑色的體色,而叫黑鑽石,也是因為它身上除了黑色之外,還有一些金線般的色彩搭配。所以看上去有點閃閃發光的感覺,就叫黑鑽石。
  • 桑黃的人工栽培技術
    桑黃在東亞,尤其是日本及韓國一直受到大量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天然的桑黃數量非常稀少,無法成為穩定的工業產品來源,現已開始小批量人工栽培。桑黃人工子實體栽培在日本和韓國研究較早。在韓國,企業採用室外遮陰棚木段栽培桑黃取得成功,桑黃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日本也取得成功,並進行了產業化生產。
  • 「黑鑽石」為何如此讓人著迷?科學家發現,它綜合了一百多種味道
    被譽為「廚房黑鑽石」的松露,為何如此讓人著迷?科學家發現,黑松露的香氣中,綜合了一百多種味道!但位於法國西南部的佩裡戈爾卻從來不是這種享譽盛名的「黑鑽石」的主要產地。被譽為廚房黑鑽石的它,香味,自古以來都是如此讓人著迷……香味?
  •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魏啟亮等紫色姜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宿根性草本植物,別名野薑,傣名補累。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編撰《雲南植物志第八卷》記載,紫色姜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南部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中,亞洲南部的印度、斯裡蘭卡、柬埔寨和泰國等國也有分布與栽培。
  • 聚划算發布黑鑽石新銳品牌榜,揭秘雙11黑馬破億品牌
    10月21日,由聚划算聯合天貓國際超新星101、新銳品牌商學院等新銳品牌扶持機構共同打造的「黑鑽石新銳品牌榜」首期上榜名單最終揭曉。認養一頭牛、BEASTER、colorkey、簡色生活和永璞等44個新銳品牌脫穎而出,在這份榜單中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本次上榜品牌,相當一部分有望躋身今年雙11億元俱樂部,成為打破品類霸主格局的黑馬。
  • 黑鑽石完美版登陸中國臺灣
    黑鑽石登陸    說到黑鑽石,你想到什麼?是價值連城、百億富翁才買得起的珠寶?還是香甜可口的蓮霧品種?不過現在連手機市場都出現了黑鑽石,它的售價一點都不貴,因為它正是HTC Touch Diamond鑽石機的黑手機版本。
  • 國內最大的黑鑽石亮相武漢 價值1000萬人民幣
    本報訊(記者 葉軍 實習生 李軒 通訊員 趙華偉 周勁松)昨日,國內目前最大的一顆黑鑽石在湖濱花園酒店對外展示。  據介紹,這顆重達11.86克拉的黑鑽石堪稱為寶中之寶,其色澤、光感、質地等綜合指數均屬一級標準。記者現場看到,這枚黑鑽石採用四爪鑲鑽工藝製作成戒指,界面是普通鑽戒的4-5倍。
  • 沒有經費也堅持研究,他創造了天麻人工栽培的歷史,藥農為他立碑塑像
    我國常用中藥材有400餘種。千百年來,有200餘種野生藥材人工栽培成功。其中天麻、黃連、豬苓的人工栽培與一位科學家密不可分,天麻等藥材的人工栽培成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使許許多多貧困的山區人民脫貧致富。這位科學家在我國中藥栽培史上可謂功莫大焉。 為銘記他的貢獻, 2001年,陝西勉縣張家河農民自發集資為他雕塑5米多高的漢白玉雕像;2003年,湖北利川藥農又集資為他雕塑了「黃連之聖」雕像。
  • 珍稀菌種榆黃蘑,如何人工栽培?
    榆黃蘑又名黃金菇、金頂蘑,是東北地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由於榆黃蘑色澤鮮豔、味道鮮美、質地脆嫩、香甜可口、營養價值又很高,在東北被列為「蘑菇之冠」,並有玉皇菇的美稱,現在我國南北地區均有栽培,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食用菌。
  • 第一朵「銀花」的盛開 ——古田人工栽培銀耳的首創者姚錦土
    「79%的棉籽殼+21%的麥皮+9%石灰」這是古田菇農沿用至今的培養基配比,能有效保證人工栽培銀耳的成活率與出菇率。這個配方是古田人工栽培銀耳的首創者姚錦土在不斷實驗中摸索出來的。3月份,姚錦土的父親姚宜孝在出差途中發現了人工椴木栽培銀耳,並從中看到了發展的機遇。帶著兩瓶菌種和珍貴的栽培資料,他回到了大橋鎮蒼巖村老家。「我們這些靠近古田人工湖的村莊,土地大都被淹沒。就我們村子來看,人多田少,生活非常困難。這兩瓶銀耳菌種你一定要好好觀察,細心鑽研,把它們培育成功,這將是我們今後的生活出路。你一定要帶好這個頭,為改善全縣人民的生活狀況而努力。」
  • 基礎研究為中國「黑鑽石」正名
    基礎研究為中國「黑鑽石 為中國「黑鑽石」正名 傳統的菌類分類主要靠形態分類,有時候就會出現一些主觀的判斷。 「不同研究者可能會認為不同的形態更重要,每個人的判斷會有些差別。用現代分子學手段,再結合傳統的形態學分類,就會比較接近實際情況,更準確一些。」
  • 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
    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孫 冰蒲公英又叫婆婆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在我國分布廣泛,許多地方都可見野生植株。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散結等多種功效,是人們喜愛的一種保健蔬菜,可生吃、炒食、做餡,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是藥食兼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