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黃的人工栽培技術

2020-12-06 神芝健桑黃基地

桑黃常見於東北各原始森林,是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的一類藥用真菌,多在桑屬植物上生長,子實體成黃褐色。在滿藥和中藥典籍中被稱為桑臣、桑耳、胡孫眼等。《中國藥用真菌》一書中寫到桑黃,指的是寄生在桑樹樹幹上的一種大型真菌。在中藥和滿醫藥中,桑黃多被用於治療脫肛瀉血、帶下、閉經、血崩、臍腹澀痛等。

桑黃在東亞,尤其是日本及韓國一直受到大量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天然的桑黃數量非常稀少,無法成為穩定的工業產品來源,現已開始小批量人工栽培。

桑黃人工子實體栽培在日本和韓國研究較早。在韓國,企業採用室外遮陰棚木段栽培桑黃取得成功,桑黃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日本也取得成功,並進行了產業化生產。國內桑黃的栽植基本上有2種模式,一種是椴木栽植,選取桑樹、櫟樹等雜木分段、消毒、接種、發菌最後到出菇。木段長度在20~30cm,直徑多為15~20cm以上。一種是人工袋料栽培,配方以桑樹木屑為主,木屑含量達到70%~80%,配以稻殼或棉籽殼,加入玉米粉或麥麩,適當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石灰等,含水量很重要,要嚴格控制在60%~65%。也有報導在人工袋料中加入豆粕,還有研究加入腐熟的雞糞等,報導中添加的種類很多。桑黃菌在菌棒發菌階段應控制溫度在26~28°C,置於黑暗條件下進行培養。一般在發菌室內採用恆溫培養,35~45d菌絲即可長滿菌袋。大約再過10~15d,菌絲由白色和淡黃色轉變成暗黃色時,桑黃培養袋在部分區域呈現瘤狀凸起,當室外溫度超過20°C,就可以轉移到出菇室進行培養。

桑黃子實體的栽培設施主要為塑料大棚,大棚一般採用食用菌大棚專用的散射光薄膜,又稱為綠白膜,能夠起到降溫與遮陽的目的。在菌棒入棚後可以在菌袋中上部以月牙形環割。桑黃屬於喜溫型真菌,大棚內控制出菇溫度25~30°C。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有利於出菇生長。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可以通過灌溉的方法調節土壤溼度在50%~60%,通過噴淋的方法調節空氣溼度達90%左右。溼度過大容易造成棚膜滴水,並滋生雜菌,大棚溼度一般控制在90%~95%為宜。桑黃子實體形成和生長需要弱光刺激,綠白膜基本適合桑黃出菇大棚的需求,也就是光照強度1000lx左右。桑黃的生長需要呼吸,通風是子實體形成的重要環節,在高溫季節,創造通風的環境也利於降低溫度,有研究表明有意識增大白天與夜間的溫差,有利於桑黃生長。桑黃大棚的通風要因地制宜,遇到風雨天氣等特殊情況還應具體分析。當然現代化溫室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如採用噴霧降溫或強力通風扇的換氣的方式進行通風與降溫。

參考文獻:

塗成榮,張和禹,範濤.桑黃的人工栽培與應用研究進展[J].北方蠶業,2018,39(02):9-13.

相關焦點

  • 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
    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孫 冰蒲公英又叫婆婆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 栽培管理1.1 選地整地蒲公英生長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地均可生長,喜疏鬆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種植時將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合後均勻的撒鋪在地面,深翻 20~25cm,整平地面。
  •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魏啟亮等紫色姜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宿根性草本植物,別名野薑,傣名補累。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編撰《雲南植物志第八卷》記載,紫色姜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南部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中,亞洲南部的印度、斯裡蘭卡、柬埔寨和泰國等國也有分布與栽培。
  • 美味寒菌實現半人工栽培
    4月14日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嶽麓區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據省林科院專家譚著明介紹,10年前,這片基地按每畝90株的標準,栽下了1800株帶有紅汁乳菇菌種的馬尾松。5年前全面進入盛產期,春秋兩季產菇,平均畝產穩定在25公斤左右,達到預定的產量目標。
  • 日本:馬鹿松茸人工栽培初獲成功
    ., LTD肥料製造公司傳來好消息,馬鹿松茸的人工栽培喜獲成功,由此帶動了公司日股價上升了近20%。     據了解,馬鹿松茸又稱傻瓜松茸,學名為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是珍稀菌松茸的近緣種,其多在8-9月發生,比松茸出現早,且多發生於森林中而不是松樹林中,相關資料顯示,馬鹿松茸的菌蓋平均直徑為4-10釐米,菌柄長6-10釐米,比松茸更突出濃厚的香味。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他強調,抓緊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是當務之急。徐錦堂介紹了黃連、天麻、豬苓的藥用價值、分布區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種栽培技術。徐錦堂表示,黃連具有瀉火、清熱、燥溼、解毒的作用,像黃連素就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近幾年,我國藥學家發現黃連還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
  • 【合作對接】太白米的人工栽培技術研究
    項目簡介本項目對太白米的栽培品與野生品的化學成分分析及含量測定,發現栽培品與野生品指紋圖譜相似度較高,可通過模式識別分析將二者區分開來
  • 羊肚菌的純人工栽培試驗成功
    得知羊肚菌出菇以後,內心還是很激動滴,終於在咱獨自的指導下實現了羊肚菌的純人工栽培,也不枉親朋好友的關心。羊肚菌人工栽培一直是全球蘑菇愛好者追尋的工作,前後有上百年的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領先國際發表有兩篇重要的專利文章講述羊肚菌成功栽培事情,隨後卻未有明顯的商業成果(具體原因我們以後再說)。
  • 第一朵「銀花」的盛開 ——古田人工栽培銀耳的首創者姚錦土
    「79%的棉籽殼+21%的麥皮+9%石灰」這是古田菇農沿用至今的培養基配比,能有效保證人工栽培銀耳的成活率與出菇率。這個配方是古田人工栽培銀耳的首創者姚錦土在不斷實驗中摸索出來的。實驗研究當天下午,姚錦土就按照栽培資料上的方法在自家後院開始了古田最早的人工椴木栽培銀耳實驗。
  • 「廚房裡的黑鑽石」在我國實現人工栽培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近期該所於富強團隊開展的塊菌(松露)研究及人工栽培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塊菌是一類著名的菌根型野生食用菌,以法國黑孢塊菌和義大利白塊菌最為出名,在歐洲被為「廚房裡的黑鑽石」。
  • 人工栽培天麻有哪些要求?要注意哪些地方?
    但是野生天麻資源有限,還需我們積極發展人工栽培。那麼,人工栽培天麻該如何著手?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天麻是野生的好?還是人工栽培的好?人工培育的天麻是否跟野生的有一樣的療效?經過實驗證明,天麻的藥效物質主要是天麻素和香莢蘭醇,人工栽培的天麻所含的天麻素,要略高於野生的,其藥理作用和野生天麻相似。所以,在醫學藥理方面,人工栽培的天麻是可以代替野生天麻的。只是這個市場一直有「物以稀為貴」的規則,野生天麻的價格也是一直都要高於人工培育的。
  • 蛹蟲草人工栽培技術,種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我們一起去瞧瞧
    蛹蟲草與大眾普遍認知的冬蟲夏草為同屬,在藥用功能上也基本相同,但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蛹蟲草是可以被人工培植的,但冬蟲夏草還無法通過人工培植。因為蛹蟲草的藥用價值較高,所以出現了很多蛹蟲夏草人工栽培單位,但蛹蟲夏草人工栽培具有一定難度,需要依照相應規範來進行培育。
  • 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一章:瓜類)——黃瓜的溫度要求及栽培技術
    相關連結: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0章)——概論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一章:瓜類)--南瓜的溫度要求及栽培技術蔬菜實用栽培技術(第一章:瓜類)--苦瓜的溫度要求及栽培技術黃瓜移栽有學問,這3點注意到了才有好收成掌握好這些要點,黃瓜輕鬆種
  • 花椒樹栽培技術|青花椒實用栽培技術之蟲害防治
    在伏天借成蟲在椒樹上交尾產卵之際進行人工捕捉消滅。2、消滅幼蟲。在流有黃褐色液的被害部位,用小刀挑開刺殺幼蟲。3、藥劑防治。也可用80%敵敵畏500倍液注射蛀孔,然後用泥封口,防治效果較好;成蟲盛發期噴樂果1000-1500倍液或或敵敵畏1000倍液,將成蟲殺滅在產卵之前。
  • 關於蛹蟲草自動化、智能栽培技術的簡介
    為了實現蛹蟲草產業的發展和蛹蟲草培育的規模化,蛹蟲草的自動化、智能栽培技術應運而生,結合現代化裝備,蛹蟲草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培育和管控,這項技術目前在康能生物的培育基地中實現,是重要的蛹蟲草培育技術。後來的人工培育利用培養基替代了蛹體,這樣的培育方式使得蛹蟲草人工培育更加有效和可控,然而蛹蟲草培育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需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培育室為蟲草營造合適的生長環境,培育出成分穩定的蛹蟲草才可以加工成蛹蟲草製品。
  • 白芨種植基地白芨的栽培技術免費提供
    公司通過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浙江中藥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於白芨、鐵皮石斛、金線蓮,靈芝,蘭花等名貴、稀缺經濟植物的選育、種植、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及科技成果技術轉化工作。在中國白芨協會相關專家、教授指導下,公司開始進行對野生白芨的品種篩選,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在白芨的細胞培養、母苗塊莖培養所用的特種組培配方,培直播苗的馴化方法,仿野生栽培方法,栽培基質,人工大面積栽培方法及種植裝置等領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摸索出了一整套科學方法。
  • 羊肚菌栽培技術創始人、發明人朱鬥錫教授—羊肚菌研究艱辛過程
    羊肚菌栽培技術創始人、發明人朱鬥錫教授羊肚菌研究栽培發明的艱辛過程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成功來之不易,是經過了27年的研究,1000多畝的失敗,500多萬元的損失換來的。直到今天能夠商業化栽培羊肚菌,還有一些專家不相信,他們一直認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是一個禁區,不可能栽培成功」。
  • 珍稀菌種榆黃蘑,如何人工栽培?
    榆樹蘑人工栽培;一、菌種;1、母種;推薦使用金頂黃菌株,具有色澤深、味道濃、形象美、抗性強,產量高等特點,明顯優於其它母種。母種培養基可用PDA培養基,配方可用PDA培養基、麩皮20g;按常規法滅菌、製成斜面,接種後培養使得溫度保持在25℃,十天菌絲就可長滿斜面。
  •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金葉榆是白榆變種,屬於榆科榆屬,葉片呈金黃色,擁有良好的質感,色澤豔麗,葉片相較於普通的白榆葉片稍短。金葉榆具有較強的枝條萌生力,通常當枝條生長出10幾片葉時,枝條腋芽會重新萌發出新枝。
  • 設施甜櫻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設施甜櫻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李桂雲等泰安市天寶街道辦事處甜櫻桃栽培區位於徂徠山南麓,該地域土質疏鬆,地下水位低,土壤透氣和排水良好,露地甜櫻桃栽培有悠久歷史;為提高甜櫻桃產量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在天寶甜櫻桃種植合作社進行了設施甜櫻桃栽培技術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