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

2020-12-05 吉山花瑤

北方地區蒲公英人工栽培技術

孫 冰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波狀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 4~10 月。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種子隨風四處飄散孕育新生命。蒲公英在我國分布廣泛,許多地方都可見野生植株。

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散結等多種功效,是人們喜愛的一種保健蔬菜,可生吃、炒食、做餡,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是藥食兼用植物。

1 栽培管理

1.1 選地整地

蒲公英生長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土地均可生長,喜疏鬆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種植時將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合後均勻的撒鋪在地面,深翻 20~25cm,整平地面。

1.2 種子採集

自然生長條件下,蒲公英種植 2 年開花結籽,5~6 月開花,開花後 15d左右種子成熟。花盤外殼由綠變黃綠,種子由乳白色變成褐色時即可採收。

將成熟的花盤摘下,在室內存放 1d後熟,等花盤全部散開,用手搓掉種子尖端的絨毛,曬乾,即可用於播種。

1.3 播種育苗

1.3.1 播種時間 蒲公英種子沒有休眠期,5 月末採收的種子可直接播種,從播種到出苗需 10~15d。播種不受季節限制,春、夏、秋、冬都可種植,冬季可在溫室做反季生產。

1.3.2 播種方法 露地播種採用條播,按行距 25cm開 1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播種後耙平土面。每公頃用種量為 7.5kg,播種後覆蓋草或松針保溼,乾旱時要及時澆水。

1.4 田間管理

1.4.1 苗期管理 蒲公英抗病蟲能力強,一般不需要進行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清除雜草和水肥管理。當蒲公英出苗 10d左右時進行第 1 次除草,以後每 10~15d除草 1 次,直到葉片封壟為止。播種後,要常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適當控制水分,使幼苗矮化粗壯生長,防止倒伏;在葉片生長期,保持田間溼度,以促進葉片快速生長。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但是肥沃的土壤可大大增加其產量,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一定要施足底肥,生長期施 1 次磷鉀複合肥,可促進蒲公英的根系生長。

1.4.2 間苗、定苗 結合除草進行間苗、定苗。出苗10~15d間苗,株距 5cm,經 20~30d生長後定苗,株距保持在 10cm左右,直播株距保持在 5cm即可。

2 蒲公英的早熟栽培

東北地區蒲公英早熟栽培通常在 7 月末 8 月初播種,播種覆土後在上面覆蓋腐熟的農家肥或秸稈,有利於根系越冬和翌年春季較早萌發新芽。翌年 3月初扣上小拱棚,3 月末即可上市。早春,當地溫穩定在 1~2℃時,上一年播種的蒲公英就開始萌發新芽,清明節左右新芽露出地面,苗高 5cm時即可採挖全株銷售。

3 收穫

1 年生蒲公英播種當年不採葉,秋季收穫全株,根葉分開晾曬。根產量在 18 750~22 500kg/hm2。生長 2 年以上的蒲公英,每年可採嫩葉食用至夏秋季節,植株開花前取全草,曬乾入藥。

4 利用

蒲公英主要用途為藥用,現在人們多用於日常保健。可鮮食做成日常小菜,可取其根部加工成蒲公英根茶,市場銷量好,發展前景廣闊。

蒲公英根茶

相關焦點

  • 蒲公英栽培技術,蒲公英種子
    蒲公英栽培技術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婆婆丁、黃花苗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既可作為蔬菜食用,又可全草入藥,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是一種珍貴的藥食兼用型植物。蒲公英種子發芽蒲公英在春、夏、秋季均可播種。條播,按行距25-30釐米,開0.5-1釐米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入,播後用鋤推平。如乾旱可及時澆水。高6-8釐米時定苗。做藥用的株距一般定為20-25釐米,做菜用的株距適當密一些。  3.田間管理。注意中耕鋤草。為促進生長,要及時追肥,以氮肥為主。在開花前與結籽後澆水追肥1次,這時蒲公英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只要拔除田間個別大草即可。
  • 北方地區白銀杏樹日光溫室促成栽培技術
    北方地區白銀杏樹日光溫室促成栽培技術魏佳富等為了引導農民調整日光溫室種植結構,豐富日光溫室作物種類,促進日光溫室設施農業健 康 穩 步 發 展,我 們 於2014—2017 年在甘肅省白銀市果樹栽培專用新型結構日光溫室內進行杏樹促成栽培技術示範。
  • 蒲公英的高產栽培技術,輕鬆實現優質高產,不妨一看
    大家好,今天我帶給大家的是蒲公英的栽培以及田間管理,如果有想種蒲公英的,可以了解一下我下面的文章。接下來我們看看蒲公英的栽培技術吧。一、栽培方法1.播種蒲公英的種子沒有睡眠期,種子可以在潮溼的土壤中直播,並在大約90小時內長出芽。
  • 桑黃的人工栽培技術
    桑黃在東亞,尤其是日本及韓國一直受到大量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天然的桑黃數量非常稀少,無法成為穩定的工業產品來源,現已開始小批量人工栽培。桑黃人工子實體栽培在日本和韓國研究較早。在韓國,企業採用室外遮陰棚木段栽培桑黃取得成功,桑黃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日本也取得成功,並進行了產業化生產。
  • 蒲公英的種植方法
    在蒲公英野生資源豐富的地方,也可直接控取野生蒲公英的根用於栽培。通常在10月份,挖根後集中栽培於大棚中,株行距8釐米×3釐米,栽後澆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發新葉,這時再施一次有機肥,生長到一定程度即可採葉上市。
  • 丘陵坡地林藥套種模式核桃林下套種蒲公英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丘陵坡地林藥套種模式核桃林下套種蒲公英高效栽培關鍵技術許趁新隨著產業結構調整 、 退耕還林 、 綠化荒山等政策的實施以及觀光農業的發展 , 冀南山區藉助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果樹種植面積迅速擴大 , 主要果樹品種有核桃 、 蘋果 、 李子 、櫻桃 、 油桃等 。
  • 蒲公英怎麼取種和栽培,蒲公英採種方法以及種植步驟
    蒲公英是一種觀賞價值非常高的花卉植物,同時它還是一種功效全面的中草藥與食物,養殖蒲公英的花友非常多。那麼蒲公英怎麼取種和栽培,蒲公英種子在6月成熟,待到種子變成棕色之後即可採集,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講解蒲公英怎麼取種和栽培。
  • 蒲公英還有這麼多用處呢,今天告訴大家,它的種植方法
    早熟的蒲公英栽培當早春的地面溫度為5釐米深,地面溫度達到1-2℃時,前一年種植的蒲公英開始萌芽並長出新芽。清明節前(4月5日),新芽暴露在地面上。此時,土壤中「白芽」的長度為3-4釐米。因此,野生蒲公英通常在4月20日左右可用。
  • 蒲公英種子多少錢一斤?一畝地播多少種?
    蒲公英藥用價值人人皆知,同時又是地球上營養最豐富的蔬菜之一,近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 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沙漠大患開出「中藥方」
    【天地網訊】    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較大的國家之一,中國為治理北方地區的沙漠大患開出了「中藥方」,正在通過種植肉蓯蓉等中藥材防風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等中國著名的沙漠裡都在人工種植肉蓯蓉等沙漠藥用經濟植物。這些中藥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態的同時,還產生著良好的經濟效益。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他強調,抓緊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是當務之急。徐錦堂介紹了黃連、天麻、豬苓的藥用價值、分布區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種栽培技術。徐錦堂表示,黃連具有瀉火、清熱、燥溼、解毒的作用,像黃連素就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近幾年,我國藥學家發現黃連還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
  •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
    金葉榆的栽培管理關鍵技術金葉榆是白榆變種,屬於榆科榆屬,葉片呈金黃色,擁有良好的質感,色澤豔麗,葉片相較於普通的白榆葉片稍短。金葉榆具有較強的枝條萌生力,通常當枝條生長出10幾片葉時,枝條腋芽會重新萌發出新枝。
  • 北方地區雙孢菇標準化種植技術
    北方地區雙孢菇標準化種植技術雙孢蘑菇又叫白蘑菇,是一種草腐真菌,也是常見的食用菌種之一,其肉質肥厚,菌肉白而結實,菌肉肥嫩,含有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種胺基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種微量元素,此外還含有大量維生素。
  •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
    紫色姜的主要特徵特性及人工栽培技術魏啟亮等紫色姜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宿根性草本植物,別名野薑,傣名補累。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編撰《雲南植物志第八卷》記載,紫色姜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雲南南部及東南部的熱帶雨林中,亞洲南部的印度、斯裡蘭卡、柬埔寨和泰國等國也有分布與栽培。
  • 雙孢菇栽培技術介紹,北方雙孢菇高產棚栽法
    北方地區,秋季氣溫下降快,霜期長,冬季氣溫低。根據雙孢蘑菇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最佳溫度,培養料堆料發酵應安排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栽培播種以8月下旬至9月中旬比較適宜。根據蘑菇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的需要,結合北方氣候特點,一般選用冬暖式大棚和蔬菜改造棚,如果從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於蘑菇生長發育來考慮,採用二次發酵技術和冬暖式多層床架式,是蘑菇栽培棚推廣的方向。
  • 美味寒菌實現半人工栽培
    4月14日從省林科院獲悉,經過該院專家的技術攻關,紅汁乳菇在我省已實現半人工栽培。  長沙市嶽麓區的含浦茶場內,專門栽種了20畝馬尾松,朵朵蘑菇正破土而出。據省林科院專家譚著明介紹,10年前,這片基地按每畝90株的標準,栽下了1800株帶有紅汁乳菇菌種的馬尾松。5年前全面進入盛產期,春秋兩季產菇,平均畝產穩定在25公斤左右,達到預定的產量目標。
  • 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種植與養護技術有哪些?
    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候乾燥,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普遍低於0℃,風雪天氣時有出現,給蔬菜大棚的種植和養護帶來了一定難度。為提升北方地區冬季蔬菜大棚種植與養護水平,本文總結了我國北方冬季蔬菜大棚的種植和養護技術。
  • 蒲公英種植方法早知道,資深花友強烈推薦,記得收藏
    蒲公英在童話世界中就是最美的花朵了,小時候特別喜歡沉迷於蒲公英的世界中,現在長大了知識面也會隨之擴大,對於蒲公英的知識點也不是停留在它的美了,而是更傾向於它的種植方法和技巧。經過和資深花友的一系列探討,終於知道這些最美的蒲公英是怎麼得到的了,強烈推薦給大家的種植方法,請收好!
  • 日本:馬鹿松茸人工栽培初獲成功
    ., LTD肥料製造公司傳來好消息,馬鹿松茸的人工栽培喜獲成功,由此帶動了公司日股價上升了近20%。     據了解,馬鹿松茸又稱傻瓜松茸,學名為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是珍稀菌松茸的近緣種,其多在8-9月發生,比松茸出現早,且多發生於森林中而不是松樹林中,相關資料顯示,馬鹿松茸的菌蓋平均直徑為4-10釐米,菌柄長6-10釐米,比松茸更突出濃厚的香味。
  • 人工栽培天麻有哪些要求?要注意哪些地方?
    但是野生天麻資源有限,還需我們積極發展人工栽培。那麼,人工栽培天麻該如何著手?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天麻是野生的好?還是人工栽培的好?人工培育的天麻是否跟野生的有一樣的療效?經過實驗證明,天麻的藥效物質主要是天麻素和香莢蘭醇,人工栽培的天麻所含的天麻素,要略高於野生的,其藥理作用和野生天麻相似。所以,在醫學藥理方面,人工栽培的天麻是可以代替野生天麻的。只是這個市場一直有「物以稀為貴」的規則,野生天麻的價格也是一直都要高於人工培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