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高產栽培技術,輕鬆實現優質高產,不妨一看

2020-12-05 異域生活談三農

大家好,今天我帶給大家的是蒲公英的栽培以及田間管理,如果有想種蒲公英的,可以了解一下我下面的文章。接下來我們看看蒲公英的栽培技術吧。

一、栽培方法

1.播種

蒲公英的種子沒有睡眠期,種子可以在潮溼的土壤中直播,並在大約90小時內長出芽。可以從早春到盛夏播種5月末收取新的種子後馬上播種。一般從種植到出苗需10~2天。如延遲到夏季7~8月份播種,由於溫度較高,發芽相對推遲,從播種到出苗約需15天以上。播種量為每平方米2克,可保苗700~1000株。亦可到9~10月份天氣轉涼時插種,採用撒播或條播均可。

播前選擇夾沙的肥沃溼潤的土地,施基肥,精翻修改作矽,畦寬、間距、可以因地制宜,一般畦寬80~90cm,在畦內開小淺溝,溝距12cm,溝寬10cm。將種子放人溝內,覆土0.3~0.5cm厚。種植時土壤要是潮溼,如遇太幹,在種植前幾天澆透底水。春天種植最好用地膜遮蓋,以利增溫保摘,保證長出來的苗整齊。

除種子直播外,還可使用根莖裁植,可於9~10月,挖取蒲公英之老根切成約2~4cm的小段,開約6cm的淺溝,將根莖段植人溝內澆水就可以了。

2.田間管理

(1)施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一畝施3000~5000kg農家肥,並一畝施尿素15kg,磷肥30kg作種肥。在生長期間追肥1~2次,每次一畝用尿素10~15kg,加磷酸二氫鉀3~5kg。

(2)澆水前出苗,應保持土壤溼潤,以確保全苗。出苗後,要合理控制水分,以使幼苗長壯並防止倒伏。當植株進人旺盛生長時,應保持土壤溼潤,促進莖葉迅速生長。冬季前在土壤中凍結之前,請水要澆透,以確保安全過冬。

(3)病蟲害控制蒲公英抵抗力很強,通常沒有病害蟲,不需要進行藥劑防治。但有時會發生蚜蟲,可用溴氰菊酯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

當年播種的植株一般不進行採葉,以利明年春季長的芽健康茁壯,抽出更多質量佳、高產量的嫩葉。春季當土壤5cm處土地的溫度在1~2°C時,去年種的蒲公英開始發新芽,通常清明節前,就開始新芽長出,此時土中的「白芽」已達3~4cm長。通常在4月20日左右上市,此這個時候還比較少有新鮮的葉類蔬菜,因此它們在消費者中非常受歡迎。

隨著繁殖年限的增加,蒲公英的根系更加的強壯,植物也蓬勃發展,高產,優質。因此,多年生栽培通常用於生產中。

3.軟化栽培

露地直播在6月進行,大棚直播可在8月末9月初進行,採用條播,每畝播種量為2kg。播前整地作鞋,澆足底水。播種密度為每平方米40克(近1萬粒),播後蓋一層薄土,蓋上草,澆水,大概半個月既可出苗。長出幼苗後立即清除草,施加糞水,使苗長得壯。等苗長到10cm高時移栽種植,為了實現軟化栽植的目的,蒲公英種植後應依次沙土培育,每次對幼苗培約1cm厚的細沙。等到葉子長出地面,約2~3次的沙土培育。葉子長出5cm左右時,把根挖出,捆成小捆上市。軟化栽培可可以使蒲公英吃起來沒有那麼苦,吃起來更脆,品質更好。

4.覆蓋栽培

為蒲公英可以提前上市,可採用塑料薄膜覆蓋栽培技術。一是地膜覆蓋栽培。當土壤開始融化時,它可以覆蓋在覆蓋物上或鋪蓋廢塑料膜,與野生蒲公英相比,這種塑料膜可以在早晨收穫約10天。

二是採用塑料大榻及中小拱棚栽培。上年的大棚蔬菜收穫後,於7月末8月初種上蒲公英,翌年2月末3月初扣上農膜,3月下旬即可收穫上市。這時候為市場珍貨蔬菜,收益是不錯的。農膜的中小拱棚蒲公英,可在4月5日前出售,一畝收穫700~1000kg,收益非常好。

三是移根栽培。也就是說,在有資源的地方,大約在十月份,野生蒲公英的根被挖出併集中在溫室中。密度為行距8cm,株距3cm,種植溝澆夠水。翠年2月長出新葉時,施1~2次有機肥。亦可採用沙培後,就可出售,保留其根,可以長時間連續使用。摘取葉子時,有必要防止所有茂密葉子的「綠色」現象,並防止採後植物老化。

5.科學採集

它通常在五月中下旬開花,每棵植物的開花數量隨生長期而增加。有些花朵每棵植物可以達到20朵以上的花朵。開花後,種子在13至15天後成熟。當圓盤的外殼從綠色變成黃色時,種子從白色變成棕色,此時便可以採摘收集。不要在花盤裂了,種子會掉落。通常每個花盤(即一個頭狀花序)的種子數大於100,大葉型的種子重量為2克,小葉的種子重量為約0.8至1.2克。摘取之後,將它們存放於房間中並煮1天。當花朵完全散開後,將花朵種植1~2天,直到種子半衰,用手將種子尖端的細細的絨毛,可以馬上種植或保存放在布口袋是保存。

由於蒲公英在生長兩年後逐漸增加了花朵數量和種子產量,因此在生產中要有固定的留種田。

以上就是主要關於蒲公英栽培的詳細介紹以及在防治病害蟲的方法等,希望能夠幫助種植蒲公英的朋友,種植出優質高產的蒲公英。

相關焦點

  • 花椰菜如何實現高產栽培?花椰菜高產栽培管理技術,有這3大點!
    綠色的叫西蘭花、青花菜,十字花科蕓薹屬,是一種全球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花椰菜春秋兩茬,均進行育苗栽培。那麼它的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有哪些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1.播種育苗花椰菜的播種期因品種和各地環境條件的不同差異很大,通常是根據絕對苗齡和定植期來決定。花椰菜對播期要求嚴格,過早過晚播種都可能出現毛花或小花等問題。
  • 「富硒多倍體高產蒲公英新品系」銘賢1號試種成功 - 山西晚報數字報
    7月7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山西農谷獲悉,「富硒多倍體高產蒲公英新品系」銘賢1號在晉中市太谷區範村鎮試種成功。範村鎮南田受村村民薛文柱的蒲公英試種基地裡,綠油油的蒲公英苗已經有一尺多高。  今年,山西智創園科技有限公司在太谷區範村鎮推廣蒲公英種植。薛文柱一家人試著栽了一畝蒲公英苗。
  • 松花型花椰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本文根據多年來對松花菜新品種的引進試種、示範與展示試驗結果,以及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其配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2、選用優良品種,確定播期栽期 同安區主要在秋季種植松花菜,並以中晚熟品種居多,品種類型以青梗松花菜為主,主要有臺系100、臺系90、金生100、臺花90、富農90、農樂80、農樂90等系列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中晚熟品種
  • 棉花育種:優質高產兩相得
    利用常規育種手段很難實現棉花品質和產量的協同改良。」 利用與優質性狀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讓看不見摸不著的DNA可視化,可以大大提高育種效率。可是,面對無數的遺傳密碼,猶如大海撈針,如何找到與優質性狀連鎖的分子標記?
  • 西紅柿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
    西紅柿高產栽培技術有哪些?西紅柿的果肉鮮美,營養豐富,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直接生吃,熟吃、加工製成番茄醬、汁食用。在小編生活的皖北地區,採取的是傳統的栽培方式,露地春西紅柿利用無霜期實現西紅柿的春茬栽培。通過相關的技術可以達到提早播種提早上市的目的,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在近期發布的「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中,多項科技成果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油育種有關,如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均離不開新品種的選育。袁隆平院士語重心長地告誡人們:「關鍵時刻,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絆倒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種子需求量大,目前水稻、小麥、玉米等種子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
  • 茄子高產栽培技術過程
    那麼如何種出高產優質的茄子呢?當然這是要技術的。我們就從育苗開始介紹吧!一、選擇茄子種子進行催芽育苗。拿出你貯存的茄子種子,沒有就到街上買。種子催芽前是要經過浸泡種子的,浸種時間不要太長。用赤黴素溶液浸種,能很快發芽的。一般3天到4天即破嘴露白。
  • 安康市旬陽縣推廣馬鈴薯綠色高產栽培和科學管理技術
    摘要:日前,安康市旬陽縣開展了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講解了馬鈴薯的測土配肥、科學管理防治、起壟、覆膜等要領,提高冬季馬鈴薯產值。
  • 南方麻竹如何栽培能實現高產?做好7項技術措施,可多年獲高產
    麻竹是長江流域及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易加工,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在麻竹栽培上,易種易管,適應性強,剛栽前兩年生長較慢,從第三年後進入快速生長期,而且病蟲害極少。若要實現高產,主要做好選苗、選地、灌溉、除草施肥及留筍養筍工作。
  • 玉米高產,產量的2/3以上來自技術!
    近20年來的玉米品種審定,審定公告中都有每一個品種各自不同的「栽培技術要點」,「良法」已經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具體。 言而總之,每一個玉米品種,離開了技術都是「紙老虎」;離開了技術談高產,是一種科技素質低的表現。
  • 種植辣椒優質高產技術,科學配方施肥,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
    辣椒是樂東縣的重要蔬菜,但近幾年,辣椒生產受病蟲害及栽培不當的影響,產量與品質有所下降。為了提高辣椒的產量與質量,現結合本縣實際,編制辣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供生產應用。1選擇優良品種選擇適應樂東縣沿海地區和山區種植的抗病優質豐產品種。
  • 高產優質水稻品種設計育種研究獲進展
    在糧食危機和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雙重壓力下,育種學家和稻米種業長期以來致力於培育「高產優質」型超級水稻新品種,但是傳統育種進展緩慢。然而,品種設計育種實施中最優化育種策略的設計面臨挑戰,尤其對於高產優質複雜性狀綜合改良,迄今還沒有實現從概念到產品的報導。  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均為複雜的數量性狀,迄今為止,人們已經鑑定出水稻產量相關的數量性狀基因座位(QTL)或基因達數百之多。
  • 如何科學防倒伏,實現高產抗倒栽培?
    據調查分析,主要由於八九月份的颱風和病蟲危害所致; 其次是栽培措施不當所引起的。倒伏程度:按倒伏傾斜的度數可分為 3 級:一級倒伏(斜):植株傾斜與地面夾角小於 45℃之間;二級倒伏(倒):植株傾斜與地面夾角大於 45℃。
  • 中科院選育出「高產又好吃」水稻新品種
    新華社合肥1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通過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將水稻高產與優質控制基因「組裝」,選育出「高產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種「科輻粳9號」。
  • 羊肚菌如何栽培能高產?掌握羊肚菌大田栽培的關鍵技術
    羊肚菌具有兩大生物學特性,一是羊肚菌屬於低溫品種,適於冬季低溫環境下栽培;二是羊肚菌是一種以大田土壤為基質栽培的菌類。因此可利用冬季閒置的土地和大棚作為栽培場地,降低栽培成本,增加複種指數。同時羊肚菌生長過程不需要木屑等培養料,可有效減少資源的消耗。
  • 工廠化栽培北蟲草高產穩產技術,相關工作人員值得借鑑
    工廠化栽培北蟲草高產穩產技術摘要:北蟲草也叫蛹蟲草,俗稱不老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是上等的滋補佳品,也是珍貴冬蟲夏草的理想替代品。隨著人們對北蟲草的認識與重視,北蟲草的開發利用炙手可熱。目前一些大型食用菌企業也正在加快進軍北蟲草工廠化栽培的步伐。然而北蟲草對生長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對栽培原料及環境變化比較敏感,以及菌種極易出現退化不出草的現象。
  • 第三代雜交水稻,不僅僅是高產
    雜交水稻技術的進步,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據了解,自1964年袁隆平科研團隊開創雜交水稻研究以來,實現了從三繫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雜交水稻技術,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達到1700萬公頃,佔全國水稻總面積50%以上;全國水稻平均單產每公頃約6.4噸,雜交水稻平均畝產每公頃約7.5噸。
  • 用這些方法,輕鬆種植而且高產
    那麼,這類土壤可以栽培蔬菜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僅可以栽培,而且能夠獲得高產。下面,通過多年的栽培經驗,詳細介紹一下方法。◆治理鹽鹼的幾種方法●水利治理鹽鹼治理鹽鹼,一定要從建園時開始。針對表土容易返鹽,建園時要開好排灌溝,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時降低鹽分,儘量做到「乾旱有水,遇澇能排」。
  • 12年育成高產穩產抗蟲棉
    【深圳商報訊】(記者 塗競玉 文/圖)在日前公布的國家科技獎獲獎名單中,由深圳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參與的「高產穩產棉花品種魯棉研28號選育與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育種方面獲國內外發明專利15項 深圳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是集植物生物技術研究和棉花、玉米、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於一體的科技型企業,擁有中國轉基因抗蟲棉的核心技術專利和世界高產紀錄的兩系超級雜交稻品種、世界唯一的三系雜交小麥技術,是「農業部棉花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轉基因作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深圳市「轉基因抗蟲棉研究開發中心」和「
  • 水稻高產攻關再創佳績 畝產最高達1019.33公斤
    我縣農業部門持續多年與農民一起進行水稻高產技術攻關,在「藏糧於技」的同時,也實現了「藏技於民」。日前,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我縣水稻高產攻關成績再創歷史新高,16位參與攻關的農戶畝產超過了900公斤,為歷年最多的高產集群;其中羽林街道楓家潭村何其龍攻關田畝產達到了1019.33公斤,為我縣第三次突破畝產噸糧,創下我縣水稻高產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