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玄參下種稍晚,但苗子已長了一尺高。」4月27日,南川區頭渡鎮前星村村民任發會扛鋤下地管理玄參苗,每年種植玄參是他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以前,藥農種植玄參、天麻、黃連這些中藥材,只是維持生計的選擇,如今南川區的道地中藥材搭上「康養產業」這一快車,實現了「興業富民」的願景。
從「賣藥材」到形成「產業鏈」
南川區屬於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地勢多樣,適宜多種中藥材種植。歷來就有規模種植中藥材的傳統,一直是川產道地藥材重要種植地之一。
近年來,南川區大力培育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玄參、黃柏、木瓜、杜仲等20餘種大宗藥材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30萬畝以上,其中玄參種植面積佔全國種植面積60%以上,是「中國玄參之鄉」。
今年一季度,南川區中藥材種植態勢良好,新發展中藥材2.4萬畝。
南川現有中藥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30家,一批標準化中藥材種源基地以及中藥材生態種植示範基地正在成型,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技術也在完善,中藥材產業鏈逐漸拉長。
從「賣名聲」到轉化「新成果」
位於南川區三泉鎮的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是國內唯一成建制專業從事中藥栽培的科研機構,該所和四川大學、西南大學合作共建的全國首個省際合作重點實驗室專注於金佛山中藥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獲得了一批專利技術和產品,成為當地中藥材發展的強力助推器。比如,南川區擁有「南川玄參」這個行業知名品牌,但以前主要是賣原材料,隨著研技術成果轉化,這塊「土疙瘩」將變成「搖錢樹」。
2017年,重慶市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落戶南川,讓南川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更有底氣。目前,園區已經引進中醫藥高端研發團隊和項目入駐,其中有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將打造「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中醫藥研發平臺」。
今年,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將實施29個項目,完成投資15.2億元,投產項目8個,實現產值6.56億元。
玄參是什麼?
玄參,中藥名。為玄參科草本植物,可達1米餘。支根數條,紡錘形或胡蘿蔔狀膨大,粗可達3釐米以上。生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叢林及高草叢中。味甘、苦、鹹,性微寒,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的功效。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 通訊員 黎明 甘昊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