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克山:「黑土明珠」放異彩綠色克山譜新篇

2020-12-03 經濟視野融媒矩陣

經濟視野網8月28日電(裴振萍 王超)黑龍江省克山縣位於黑龍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市東北部,幅員面積3320平方公裡,耕地面積302萬畝,轄7鎮、8鄉、122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是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中國高蛋白大豆之鄉、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腹地,被譽為「黑土明珠」。

2020年上半年,克山縣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持疫情、經濟兩手抓,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5億元,同比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0.99億元,同比增長35.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1.78億元,同比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3億元,同比增長30%;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14142元和8012元,同比分別增長22.8%和38%。在目標考評中,綜合排名全市第一。

——圍繞產業升級,企業項目建設喜結碩果。在項目建設上,作為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克山馬鈴薯發展走過百年曆程,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全縣上下形成共識,打造「一區多園」釋放發展新活力。

打造馬鈴薯產業園。堅持「圍繞項目建基地,建強基地引項目」的發展思路,做強企業原料供應基地。今年圍繞投資30億元的雲鷹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該項目是2020年全省百大項目之一,採取「企業自種、社企合作、訂單種植」三種模式,優先在全縣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區為雲鷹集團落實高標準馬鈴薯種植基地3萬畝,生產全粉21萬噸,可帶動種植基地5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馬鈴薯全粉生產企業。

打造大豆產業園。引進華源農業公司投資10.3億元,建設有機大豆食品產業園,重點生產人造肉、小品種蛋白,打造「中國素食之都」和「世界小品種蛋白生產基地」。

打造鮮食玉米產業園。發揮玉米種植大縣的優勢,把發展鮮食玉米產業作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促農增收的重要手段,立足區位、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2020年,全縣共建設鮮食玉米種植基地12萬畝,年可實現加工產值2.7億元,共發展鮮食玉米加工企業8家,擁有生產線22條,年可加工原料28萬噸,帶動基地種植15萬畝,已成為全省鮮食玉米加工能力最大縣份。

打造溫商輕工產業園。計劃兩年內引進20家溫州包裝印刷龍頭企業,生產食品、醫療、特種工程等塑料包裝,破解省內包裝產業標準低、質量差、運輸成本高的瓶頸問題。

打造智能物流產業園。圍繞公路、鐵路和冷鏈物流,聯合錦州港、上海物通集團共同打造公路、鐵路物流交易集散地、區域「陸港」中心,該項目已正式籤約。此外,依託鄉鎮資源稟賦,高起點規劃漢麻、蘇打礦泉水、A2奶牛、生豬養殖4個特色小鎮,打通鄉村產業發展「最後一公裡」。

目前,全縣累計投入2.8億元,加快園區「七通一平」建設,園區新落戶億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49.6億元,百億級園區雛形正在顯現。

——圍繞效益提升,現代農業建設全速推進。克山縣依託全國生態示範縣、全國首批食品安全示範縣、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創建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和中國高蛋白大豆之鄉等國字號招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改革,促發展,優生態,強保障,全力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進高標準種植。全縣落實種植面積301.95萬畝,耕地輪作57.7萬畝,水稻休耕7143.42畝。落實農業「三減」示範基地面積40萬畝,農藥、化肥、除草劑均同比減少5%。建設網際網路+高標準示範46處基地6.3萬畝。特色高質高效作物2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8.6%以上。

普遍推行農業機械化。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優勢農作物田間生產節本增效機械化技術應用率達到95%,土地「三、三輪耕」、秋季深松整地、玉米大壟雙行、大豆大壟四行、精量播種、側深施肥、玉米大機械籽粒收穫、秸稈還田等新機具新技術廣泛普及。2020年,爭取到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521萬元,已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362.89萬元,補貼機具440臺(套)。標準化生產水平有了新提高,2020年共完成機械播種300.89萬畝,佔播種面積99.65%。

規範運營農機合作社。全縣共有規範運營合作社264個(包括聯合社),其中:國家級規範社16個、省級規範社41個(含國家級16個)、市級示範社59家(含國家級16個、省級41個)、縣級規範社102個(含國家級16個、省級41個、市級59個)。全縣有大中型拖拉機17079臺,農業機械總動力71.3萬千瓦,其中,共組建股份制合作社38家。入股農戶611戶,入股資金總額4232.93萬元,經營土地面積6.96萬畝。

——圍繞綠色農業,耕耘黑土建設「金山銀山」。克山縣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增強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的後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突出重點,持續加力,促進了農業由總量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2020年,預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5254元,同比增長7%。

夯實綠色發展根基。緊緊圍繞耕地質量提升,多方協同發力,打牢農業綠色發展基礎。針對黑土耕層弱化、地力等級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建設三北防護林27177公頃,退耕還草4196畝,耕地輪作休耕74萬畝,黑土耕層厚度比2015年增厚2公分。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突破口,2020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0萬畝,全市質量標準最高,撥款和建設進度最快,受到省市業務部門的充分認可。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和綠色種植模式,落實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8萬畝,全市面積最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235萬畝,佔全市1/5;建設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基地35萬畝,網際網路+高標準綠色有機種植基地54個6.02萬畝,每年化肥、農藥、除草劑減量都在5%以上,實現了減量控害和農業提質增效。

構建綠色發展格局。聚焦農業生態治理,著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探索麵源汙染治理,全縣5個農藥集中配藥服務站,累計精準配置藥液2100噸,收集並無害化處理農藥殘液12噸,建設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倉210個,覆蓋全縣122個行政村,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10.7萬個。省農技部門總結為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理「克山模式」,並在全省推廣。投入資金7624萬元,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秸稈大機械翻埋、碎混還田模式,完成秸稈翻埋還田70萬畝,佔玉米和水稻種植面積的60%,秸稈翻埋比例位居全市第一,綜合利用秸稈78.4萬噸,利用率達到80%。狠抓畜禽糞汙治理,推廣「青貯飼料種植--規模養殖--糞肥腐熟還田--綠色有機生產」等農牧循環模式,發展以畜禽糞汙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應用,加強畜禽糞汙的資源化利用。

強化綠色發展保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健全服務機制,全力保障農業高質量發展。把農業綠色發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立足長遠,統籌考慮,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農業綠色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克山縣農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精準制定黑土地保育修復、農田土壤汙染防治、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系列方案意見,全面落實農業綠色發展措施。緊緊抓住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支持機遇,先後爭取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黑土保護、綠色高產創建、制種大縣、耕地輪作、高標準農田、秸稈綜合利用項目12個。依託全省首家黑土保護院士工作站及其科研團隊,通過科研、技術、資金和市場等要素的植入,形成黑土保護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統一,促進克山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通過政策資金撬動,使經營主體在播種、中耕、防病、收穫等環節享受全程社會化服務,農業生產的標準和質量全面提升。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3.65億元,完成購買農業服務552萬畝次,促農增收5800萬元以上。

相關焦點

  • 「工作交流」「一克土豆一克山」唱響克山馬鈴薯品牌文化
    點藍色字關注「齊齊哈爾宣傳」為講好鶴城故事,講鶴城好故事,推動克山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唱響「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城市品牌。由齊齊哈爾市委網信辦、克山縣委宣傳部、克山縣委網信辦聯合「一個盒子」科技共同策劃拍攝的《一克土豆一克山》短視頻於2021年元旦期間正式線上發布。
  • 這是馬鈴薯之鄉,擁有我國「唯一」火山冷礦泉,被稱為礦泉名城
    黑龍江是我國東北三省之一,這裡有個小縣城叫克山。不要看這個小縣城,很小,但卻是遠近聞名的,很不了解哦。這座小城裡有一種老小喜歡的特產土豆,叫「土豆之鄉」,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土豆,這裡的土豆是我們國家的地理標誌,克山的土豆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有30多種新品種,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0多個品種,它的土豆一般都是圓形或蛋形,表皮皺巴巴,黃色皮下有白色或黃色的肉,吃起來香脆可口。
  • 世界大溼地中國鶴家鄉 齊齊哈爾市情簡介
    齊齊哈爾位於黑龍江省西部,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大城市,達斡爾語是「邊疆」、「牧場」之意,古稱「卜奎」。因境內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著世界珍禽丹頂鶴,故享有「世界大溼地,中國鶴家鄉」之美譽。齊齊哈爾歷史攸久,1125年建城,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1954年前曾是黑龍江省省會,目前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是黑吉蒙三省交匯處的中心城市。
  • 甘肅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我省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我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30萬畝,馬鈴薯總產量預計達到1500萬噸以上,建成定西安定區、會寧縣2個百萬畝產業大縣,打造了一批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我省已建成安定、會寧2個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大縣。
  • 馬鈴薯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重慶是全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550萬畝。結合重慶地區氣候特性,在種植過程中採取「脫毒種薯+起壟栽培+覆膜+晚疫病預警與綜防+適時採收」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馬鈴薯單產,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栽培要點 1、種薯選擇:選用脫毒種薯。
  • 專家學者把脈內蒙古馬鈴薯產業綠色發展
    近日,2019年中國·烏蘭察布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在烏蘭察布市召開。會上,國內馬鈴薯領域專家學者為內蒙古馬鈴薯產業綠色發展把脈支招。 馬鈴薯是內蒙古3大糧食作物之一,是內蒙古的傳統作物、優勢作物,因其塊大整齊、表皮光滑、乾物質含量高、鮮食沙軟爽滑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
  • 技術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日前,國際著名農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高度讚賞了「優薯計劃」取得的進展並專門為「優薯計劃」題詞:「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是顛覆性創新,將帶來馬鈴薯的綠色革命」。 袁隆平一邊聽取「優薯計劃」團隊黃三文研究員關於「優薯計劃」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情況介紹,一邊仔細查看利用第一代基因組設計育種獲得、比芝麻粒還小的二倍體馬鈴薯雜交種子,對馬鈴薯雜交種子繁殖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用雜交種子替代薯塊繁殖,可有效解決馬鈴薯重大產業難題。
  • 安康市旬陽縣推廣馬鈴薯綠色高產栽培和科學管理技術
    摘要:日前,安康市旬陽縣開展了冬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講解了馬鈴薯的測土配肥、科學管理防治、起壟、覆膜等要領,提高冬季馬鈴薯產值。
  • 西吉:一顆馬鈴薯的成長之旅
    2014年以來,西吉縣立足實際調優產業結構,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思路,培育4個馬鈴薯產業帶,集成推廣應用優良品種脫毒種薯、覆膜保墒、綠色防控等高產高效技術,使馬鈴薯單產逐年提高,突破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困境,走上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 江油: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
    新年伊始,江油市早謀劃、早安排馬鈴薯生產,按照「布局區域化、種植規模化、品種優良化、全程機械化、綠色清潔化」的產業發展要求,集成推廣馬鈴薯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2021年1月8日,在武都鎮陽庭壩村1組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全市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鈴薯種植大戶等共計50餘人參加現場會。參會人員觀摩了江油市明利家庭農場種薯切塊、種薯處理、機械開廂、播種、覆土、蓋膜的早春馬鈴薯一體化栽培技術、馬鈴薯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展示,並特邀綿陽市農科院薯類研究所博士餘韓開宗現場授課。
  • 從馬鈴薯之鄉到中國茶海:地理標誌精準扶貧西部宣講團走進威寧、湄潭
    威寧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7月23日,記者跟隨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誌精準扶貧西部宣講團一行在結束貴陽的集中宣講後,乘車5個小時,來到了素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美譽的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土豆洋芋馬鈴薯,其實都是洋芋。很多人知道威寧,也是因為"威寧洋芋"這件地理標誌商標。
  • 甘肅省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現場會召開
    全省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現場會召開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莊俊康)4月29日,全省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現場會在安定區召開,會議學習借鑑安定抓種薯、建基地、做實合作社,打造馬鈴薯全產業鏈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做大做強全省馬鈴薯產業。
  • 臨洮縣2020年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馬鈴薯產業發展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
    臨洮縣2020年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馬鈴薯產業發展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和馬鈴薯高標準示範區建設項目成效顯著 2020-09-2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夏政協調研農產品品牌建設小記:讓馬鈴薯「飛出去」
    他還有個稱呼叫「土豆大王」,是寧夏馬鈴薯的「經紀人」,想讓寧夏的馬鈴薯「飛出去」的人。網絡圖固原天啟薯業有限公司系自治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是一家集馬鈴薯生物技術脫毒好種薯繁育、新品種研發與引進、訂單生產、種植技術培訓與服務、保鮮貯藏、
  •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 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
    給大家介紹馬鈴薯,馬鈴薯的特徵和特性以及馬鈴薯的栽培方式。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馬鈴薯。馬鈴薯別名土豆、洋芋、山藥蛋,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富含澱粉和蛋白質,耐貯運,作糧用,在我國主要作為蔬菜栽培。馬鈴薯根系包括初生根和匍匐根,初生根為主要吸收根系,隨著芽的伸長,在芽的葉節上,還可產生匍匐根,主要是水平生長,莖分為主莖、匍匐莖和塊莖。
  • 定西市安定區創建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見聞
    高標準謀劃 全產業發展——安定區創建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見聞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四月,在溫暖舒適的安定,一顆顆種薯剛剛栽下,它們將歷經近五個月的生長從過去填飽肚子的「救命薯」,到現在帶動產業發展的「致富薯」,安定區通過種植地塊集中連片、配套設施完善、高產穩產、全程機械化的實踐,為創建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凌志馬鈴薯|讓赤峰的小土豆,帶給你舌尖上的回味無窮!
    企業現已建成了東、西、南三個廠區,東廠區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項目,建成了研發中心實驗樓、脫毒苗組織培養室、智能溫室、微型薯生產網棚等,主要進行馬鈴薯脫毒種薯的技術研發及脫毒苗和微型薯生產。日光智能溫室多年來,企業始終堅持自主研發,公司的三級繁育體系,對每個級別的種薯繁育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從源頭保障了馬鈴薯產業的高效安全運營。
  • 威寧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示範及成果轉化基地勞作忙
    連日來,走進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村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示範及成果轉化基地,遠遠望去,連片的馬鈴薯枝繁葉茂,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據了解,"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牽頭組織實施,針對我國馬鈴薯全產業鏈綠色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共性技術問題,通過整合院內外優勢資源,通過大聯合、大協作,建立研究、示範、推廣上中下遊緊密銜接的協同攻關平臺,以"增產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生態協調"為核心,從優良品種、土壤肥料、水肥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全程機械化和產後加工等方面開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
  • 克山內八邊外圓管報價表
    克山內八邊外圓管報價表天津一言鋼鐵銷售:冷拔鋼管,精撥加芯鋼管、冷軋精密鋼管、異型管、異型材,結構鋼管,流體鋼管,合金管,壓力容器管(氣瓶管,低中壓鍋爐管,高壓鍋爐管,高壓化肥管,石油裂化管),汽車半軸套管,液壓支柱管,地質管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