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湖南中藥材蘊藏量全國第2位,為何難稱中藥強省?

2020-11-28 湖南在線

湖南中藥材總蘊藏量全國第2位,為何難稱中藥強省?

——聚焦湖南中醫藥事業發展(上)

新湖南客戶端10月9日訊(記者 段涵敏)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中,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的治療瘧疾的青蒿素舉世矚目。「中醫藥」也隨之成為全世界專家學者甚至普通百姓的熱門話題。

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時候,我們來聚焦湖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就顯得特別有意義。

隆回金銀花

      地脈優勢、人脈優勢、技術優勢,造就中藥材資源大省

說到湖南的中藥材及產地,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山銀花」、「金銀花」之爭的隆回縣。其實,湖南省在國內外享有一定影響的藥材有40多種。

兼具保健和美容功效的茯苓,全國出口量的70%來自我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靖州是名符其實的「中國茯苓之鄉」。慈利縣在1996年即被授予「杜仲之鄉」稱號,杜仲種植面積在高峰時期有40萬畝,目前仍有20多萬畝。

「湖南山陵湖泊遍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非常適合中藥材的種養殖和生長。」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邵湘寧告訴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湖南中藥材總蘊藏量排名全國第2位。其中,玉竹產量佔全國的80%,百合產量佔全國的70%,金銀花、茯苓產量佔全國的60%,吳茱萸產量佔全國的40%,厚樸產量約佔全國35%。

如何讓一株小草變成治病救人的「寶貝」?中醫藥研發能力不可缺位。據了解,湖南省現有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1個,2所高等中醫院校,9所綜合院校開設了中醫藥及中醫藥資源等相關專業;藥物研究機構22個,有新藥研發能力的院校和醫療機構6個,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醫藥重點研究室;新藥研究開發數量、技術水平居全國第4位。

 

平江白朮

      「九龍治水」,沒有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湖南是中藥資源大省,中藥材總蘊藏量排名全國第2位,但與之相關的中藥產業的產值卻不樂觀。

「全省中藥企業產值加起來抵不上外省一家企業,中藥的種植、加工、製劑、流通、倉儲、使用、開發、產業、保護、監管等環節涉及多個部門,沒有綜合協調部門。」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規劃綜合處處長肖文明對此憂心忡忡。

目前中藥材產業涉及管理部門眾多,自從藥材公司退出歷史舞臺後,沒有明確主管部門,政府也沒有統一的協調機制,我省中藥產業各個環節管理職能相互割裂。沒有宏觀調控和協調機制,就難以形成部門間的整體合力,更不能形成完整有序的大集團產業發展鏈條。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藥師劉紹貴教授從事中藥工作50多年,在他看來,湖南中藥資源豐富,但沒有做大品牌。「平江白朮已有400餘年種植歷史,曾與『浙白朮』不分伯仲,但近年來漸漸沒了名氣。」劉紹貴告訴記者,現在醫院很多藥材都是從外地購入,但其實原產地是湖南,捨近求遠,值得思考。

據了解,全省雖有一批中藥種植企業,但還十分弱小,主要是農村散戶種植為主。散戶種植使得種植產業難以升級,產品質量難以控制。且散戶容易跟風種植,導致中藥種類過於龐雜,沒有經過科學的選擇和規劃。往往一個縣域內種植幾十上百種中藥材,而產量又極低,無法形成地方特色種類。

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規模化大集群中藥產業鏈

「中醫藥是獨特的衛生資源,是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是具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是優秀的文化資源,是重要的生態資源。」邵湘寧建議省裡將中醫藥納入重大戰略發展規劃。

肖文明告訴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國務院今年出臺了關於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兩個規劃,對中醫藥重視程度超越以往。建議在省經信委或省中醫藥管理局設立專門的中藥處室,專職中藥材保護、育種、種植、產業、流通、使用;在省藥監局設立專門處室,專職中藥監管。

專家建議,加快成立省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省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思路、發展戰略和實施步驟,及時協調解決中藥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大資金、政策、技術扶持力度,樹立「創建拳頭產品,樹立品牌企業,打造集群產業」的理念,形成種、產、學、研、銷一體的規模化大集群產業鏈。

「中藥與西藥儘管同屬藥物,但其藥用原理和工藝完全不同,中藥材原材可做藥、炮製後可做藥、提取後可做藥、混合後可做藥,遠較西藥複雜。」劉紹貴認為,中醫藥重在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和現代化發展,但在評價體系和標準上,不宜中西醫一個標準。

全省中藥材普查結果顯示,一些中藥材野生資源已瀕臨滅絕,急需保護性開發利用;人工培植的品種若不注意優良的選育與保存,長期栽培易導致品種退化。而這些,都需要專業技術指導。

專家建議,可通過調動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積極性,通過培育、脫毒等方式保存、恢復優質種質,帶動建設一批優質種子種苗的生產基地,為我省中藥種植提供穩定的種子種苗。同時,根據我省不同區域內中藥資源的特點,選擇適應發展的種類,開展優質品種的培育與選擇,在相應區域推廣種植,形成具有地理標識的特色中藥材。

【連結】

湖南中藥資源種類與分布,看看你的家鄉適合種植什麼中藥?

(一)湘西北武陵山中藥資源區

位置: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西南部連接,西與重慶和貴州毗鄰,東部為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和丘陵,南部為湘西雪峰山區。行政區包括湘西自治州全部,張家界市、常德市(主要是西部山地)、懷化市(主要是沅陵)的一部分。在地理單元上,主要為武陵山脈和沅水谷地。

中藥:桑植、石門等地曾是湖南省黃連的主產區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前,曾在原生植被保存較好的中山部位大量栽培黃連、黨參、白朮。目前,黃連、黨參、白朮在本區的種植只有少量遺留。本區種植的大宗藥材有杜仲,也是主產區(慈利江椏林場就是全國著名的杜仲產區,石門、武陵源區、桑植、龍山等也是杜仲主產區),厚樸、川黃檗栽培也很普遍,毛葉木瓜在桑植集中栽培,以其品種優良而聞名全國。卷丹在龍山有大量種植,已經被認證為地理標誌產品,成為卷丹的主產地,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另外,龍山種植面積較大的常用中藥還有玄參、雲木香,白及、蛇足石杉也有較大面積的試種和推廣。

(二)湘西南雪峰山中藥資源區

位置:湖南省西部及西南部,行政範圍大致分屬懷化市(不包括通道南部),以及邵陽、益陽、婁底市的一部分地區,西南面與貴州省接壤。在地理單元上,主要為東北至西南走向的雪峰山系。

中藥:本區山為主,坡度較緩,自然植被保存不及湘南及湘西北。本區最大的栽培藥材為隆回、漵浦等地種植的山銀花(灰氈毛忍冬),但近年價格下滑嚴重,產區有萎縮跡象。隆回的百合(龍牙百合)歷史悠久,產區種植規模近年逐步擴大,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的市場。種植規模較大的茯苓、天麻的主產區,靖州已經形成專門的茯苓藥材交易市場。也有一定規模的桔梗、杜仲、川黃檗等藥材種植。另外隨著保健茶行業的興起,青錢柳、顯齒蛇葡萄也有一定面積的種植。

(三)湘南南嶺北部中藥資源區

位置:湖南省南部和西南部,雪峰山和陽明山南麓,北界東起炎陵縣的石州,沿萬洋山、八面山、騎田嶺北麓,穿蘇仙區、桂陽盆地北緣一線和塔山、泗洲山、陽明山山麓,經過雙牌縣富家橋至東安縣高峰,繞越城嶺、大南山北麓至通道新廠為止,轄株洲市東南角、郴州、永州兩市的中南部、邵陽和懷化兩市的南部。

中藥:本區山體中下部有的開墾種植杉木林、有的種植藥材,如道縣東南部山區為為全國著名的厚樸產地,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宋代的《圖經本草》種就有記載。新中國成立後,曾與1978年在道縣、江華、雙牌、藍山等地建立了16個萬畝厚樸基地。1983年,道縣、江華、雙牌三縣升級為中國藥材公司的厚樸生產基地。本區亦是羅漢果的重要產區,如道江盆地、通道、宜章等地大量種植有羅漢果。此外,汝城的升麻、雙牌、江華的靈香草在省內外中藥市場上都享有較高的聲譽。

(四)湘中湘東丘陵中藥資源區

位置:位於湖南省中部,東起茶陵南部的和呂林場,沿泗洲山、塔山及陽明山南緣至湘桂邊境,西以雪峰山東緣為界,北至洞庭湖環湖丘崗,包括長沙、湘潭全部,衡陽、株洲、邵陽、婁底的的大部分,以及嶽陽、益陽、永州、郴州的一部分。

中藥:本區中藥材栽培的歷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平江就有種植白朮的記載,由於其產量多、質量好,遠銷國內外,在國內外市場上譽為「平術」,為全國白朮的第二大產區;歷史上茶陵的白芷產量高,質量較好,但近年來已經嚴重萎縮;祁東的丹皮種植歷史達260多年,邵東、新邵、寧鄉的玉竹有200餘年的歷史,已經成為湖南省中藥材種植最重要的種類,佔全國市場的70%。梔子在整個湘東地區都有種植,湖南主產藥材之一,衡陽的湘蓮等有200多年的栽培歷史;還有湘潭的「潭市木瓜」、湘鄉的「谷水薄荷」,在省內享有盛名。家種品種還有山藥、吳茱萸、穿心蓮、枳殼、丹皮、桔梗、荊芥、百合、扁豆、射幹、澤瀉等。東部山地有天南星、天麻、黃連、絞股藍,並栽培有白朮、杜仲、川黃檗、厚樸、藁本、天麻等,中部種植有較多的蓮、棗等。

(五)洞庭湖及環湖丘崗分區

位置:湖南省北部,東起嶽陽,西止石門,南接湘中丘陵,北與江漢平原相連。包括嶽陽(臨湘、君山、華容、湘陰)、益陽(南縣、沅江、資陽、赫山)、常德(安鄉、澧縣、臨澧、漢壽、桃源)、望城等15個縣(市、區)的全部或一部分。

中藥:沅江種植枳殼(酸橙)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同時也是枳殼的全國生產基地縣。

 

相關焦點

  • 湖南黑老虎(布福娜)野生植物資源的分布及其蘊藏量
    湖南黑老虎(布福娜)野生植物資源的分布及其蘊藏量關於湖南黑老虎野生植物資源的分布,編者課題組成員做了初步調查和研究,並且發表了論文《湖南瀕危中藥材黑老虎野生資源調查》,現將全文摘錄如下:黑老虎(Kadsura coccinea LEM)為五味 子科(Schisandraceae
  • 湖南武岡中藥資源普查發現鐵皮石斛等10餘種名貴藥材
    【天地網訊】  武岡市中藥資源普查至5月11日,歷時一個月的野外普查已收穫藥用品種100餘種,其中包括野生天麻、鐵皮石斛等名貴中藥材10餘種。從野外調查區域現段階情況來看,普查專家認為:武岡市野生中藥資源品種蘊藏是豐富的,隨著普查範圍進一步擴大,有望收穫更多驚喜。
  • 2019年全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分析報告
    近年來,為保障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中藥飲片的監督檢查和抽驗力度,依法查處和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和不合格產品,中藥飲片總體質量狀況得以明顯好轉;但隨著中藥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擴大和升級,一些與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相關的問題日益凸顯,如資源緊缺導致的供需矛盾、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薄弱、種植加工操作不規範、產業鏈條長所致產品質量難追溯等。
  • 深度|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監管政策規制
    特別是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其質量安全問題屢見於報端。歷年全國市場質量抽驗數據表明,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總體合格率均未超過八成,遠低於其他藥品。質量抽驗是藥品監管部門對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監管的重要手段,但抽驗是保障質量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事實表明,降低產品不合格率難以起到「治本」作用,同時不能解決市場上充斥著一批檢驗符合標準的劣質品現象。
  • 湖南頁巖氣資源量全國第6
    日前,湖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主持的《頁巖氣井測井技術規程》項目通過了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自然資源廳組織的成果審查,填補了我省頁巖氣測井標準的空白。  該項目於2017年3月立項,為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其目的主要是參照煤田、煤層氣、石油行業測井原有標準,結合湖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對頁巖氣勘探與開發的研究成果與測井實踐,分析研究適用於湖南區域地質特徵的頁巖氣測井技術參數,規範頁巖氣測井作業全過程的程序和要求。
  • 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若干監管政策規制問題的探討
    法律屬性首先應當符合新藥品法第二條的規定:「本法所稱藥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化學藥和生物製品等。」符合上述規定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屬於藥品(中藥)毫無疑義。  中藥與非藥品的判別,最易混淆的是中藥材。中藥材來源於原藥材(生藥)。
  • 3200多種植物具藥用價值 中藥資源種類佔全國1/6
    神農架藥用植物種類多,蘊藏量大。據《神農架中藥資源名錄》統計,這裡尚存有木本、草本和藤本藥物1800多種。《神農架中藥資源》將神農架中草藥總數增至2000種以上。近年來,通過進行資源調查,發現神農架有3200多種植物具有藥用價值,中藥資源種類,佔全國中藥資源的1/6以上,佔湖北省中藥資源的2/3以上,是名副其實的「中草藥王國」。
  • 中藥「脫硫」為啥這麼難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稱,經藥品檢驗機構檢驗,46家企業生產的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其中28批次是板藍根,且不合格的項目大多為「二氧化硫超標」。國家藥典出臺「限硫令」至今已有3年多,中藥硫磺燻蒸的現象卻屢禁不絕,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 中藥材領域將重點支持建設20家第三方檢測機構
    2.中藥材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常用大宗中藥材的全過程追溯體系。   3.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現有藥品檢驗機構的中藥材檢驗檢測能力,在中藥材主要產區和集散地重點支持建設20家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
  • 【行業新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
    由於中藥化學成分複雜,部分藥材來源廣泛、基原複雜,加上違法添加、造假,給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制定帶來巨大挑戰。為了做好《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增修訂工作,國家藥典委員會面向全國徵求意見,同時組織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方面的藥典委員以及有關專家,對收集的意見、建議和媒體反映的問題進行了數據溯源和深入研討。
  • 近日涉及上百個中藥飲片打粉炮規在多省被叫停
    上海市藥監局表示,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發布省級中藥飲片炮製規範修訂的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16號)的有關精神,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原《上海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收載的、有臨床習用歷史的豆蔻仁粉、砂仁粉、林下山參粉、人參粉(含園參)、肉桂粉、狗鞭(狗腎粉)、靈芝粉7個品種,停止執行《上海市中藥飲片炮製規範》2018年版;確有臨床需求
  • 正清靈芝口服液亮相第76屆全國藥交會獨家專利新藥受追捧
    12月2日-4日,由國藥勵展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第76屆全國藥品交易會、中國健康營養博覽會和第16屆中國國際保健博覽會暨2016中國(昆明)保健節(以下簡稱「第76屆藥品交易會」)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多種野生中藥材瀕危 人工種植難解危局
    蔣爾國稱,川貝母去年上半年的價格在1500~1600元/公斤,最高曾到3200元/公斤。  蔣爾國稱,葵花胃康靈和白及止咳衝劑的原料白及,國內需求量在800~1000噸,但國內目前只有200~300噸的供給量。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多是用我國雲南、緬甸、越南所產外形相仿的水白及冒充。近幾年白及的價格也是一直在漲,2008年左右,每公斤白及60元左右,目前的市價為180~200元/公斤。
  • 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儲備資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的「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建設」項目是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項目,經過2年多實施,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 2020版藥典調整了哪些中藥品種?
    為何調整?未來會有哪些影響?具體生產廠家如下:  1.裸花紫珠顆粒江西普正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378)  2.裸花紫珠栓海南九芝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078)  3.裸花紫珠軟膠囊江西藥都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80270)  4.裸花紫珠分散片成都華宇製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086);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 ​2020年版藥典 中藥材、中藥飲片都有哪些新變化
    (1)制定中藥材採收加工技術評價方法和指導原則,把中藥材採收和產地加工納入科學化、法制化軌道。  (2)收載和規範中藥材趁鮮切片直接乾燥的產地加工方式。其收載品種必須符合上述指導原則的要求,僅限於部分傳統採收加工方法落後,藥材難以乾燥且長時間乾燥過程中易黴變或導致成分明顯下降的中藥材以及對傳統採用硫磺燻蒸改用產地無硫加工方法的中藥材。
  • 雲南精耕道地中藥材擬用3-5年時間培育推出「十大雲藥」
    據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顯示,雲南省中藥資源種類有6559種,藥用植物資源有6157種,中藥資源種類總數和藥用植物種數分別佔全國的51.4%和55.4%,民族藥資源有2000多種。有574個品種藥進入中國藥典,居全國之首。雲南中藥材道地性強。蘇豹介紹,道地藥材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藥材。
  • 亳州探藥(圖)_中藥材天地網
    9月8日,國家藥監局公布了安徽亳州一批違法染色增重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其中,安徽國鑫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安徽維濤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藥房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徐重道中藥飲片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並在藥材中摻假;亳州市凱利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並摻假。
  • 聚焦|我國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概況
    近年來,為了加強對中藥材及飲片的質量監管,各級藥品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中藥飲片的監督檢查和抽驗力度,依法查處和曝光違法違規企業和不合格產品,中藥飲片總體質量狀況得以明顯好轉;但隨著中藥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擴大和升級,一些與中藥材及飲片質量相關的問題日益凸顯,如資源緊缺導致的供需矛盾,從業人員質量意識薄弱和生產操作不規範問題,產業鏈條長所致產品質量難追溯等
  • 雲南陸良:摸清中藥資源「家底」 助力中醫藥產業發展
    隊員們採集中草藥標本陸良縣是自2019年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雲南省第五批12個項目縣之一,曲靖市3個縣份之一。本輪普查任務重點摸清縣域內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種類及重點藥材的蘊藏量、人工栽培品質和中藥材市場、重點品質藥用部位及種質資源的收集、中藥傳統知識等「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