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

2020-11-26 科學網

研究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6:09:34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朱敦明研究團隊,通過重塑結合位點使腈水解酶催化的二腈不對稱水解反應發生手性翻轉。 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3日的《德國應用化學》上。

在這項研究中,通過採用「鏡像」策略,即對底物結合口袋進行對稱性分析,研究人員在來自集胞藻PCC6803的腈水解酶中,發現了兩個關鍵的影響3-異丁基戊二腈水解手性選擇性的胺基酸殘基,即W170和V198。將這兩個胺基酸殘基互換導致手性選擇性發生翻轉(由S, 90% ee變為R, 47% ee)。通過常規的點飽和突變和組合突變,研究人員進一步重塑了底物結合口袋,獲得了具有更高活性和手性選擇性(R, 99% ee)的突變體E8。該突變型的酶被用於製備光學純的(R)-3-異丁基-4-氰基丁酸,並在一系列3-取代的戊二腈水解反應中表現出類似的手性選擇性翻轉。

這項研究為翻轉腈水解酶及其他酶催化含兩個相同反應基團的前手性底物的不對稱反應的光學選擇性提供了一個通用的策略,在不對稱合成中這種策略是急需的。

據了解,腈水解酶催化的前手性二腈的不對稱水解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合成手性氰基羧酸——一種用於合成製藥工業中重要的γ-胺基酸的前體——的方法。然而,已經測試過的腈水解酶在催化3-烷基或芳基取代的戊二腈時主要生成(S)-構象的氰基羧酸。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verting the enantiopreference of nitrilase‐catalyzed desymmetric hydrolysis of prochiral dinitriles by reshaping the binding pocket with a 「mirror‐image」 strategy

Author: Shanshan Yu, Jinlong Li, Peiyuan Yao, Jinhui Feng, Yunfeng Cui, Jianjiong Li, Xiangtao Liu, Qiaqing Wu, Jianping Lin, Dunming Zhu

Issue&Volume:03 November 2020

Abstract: Nitrilase‐catalyzed desymmetric hydrolysis of prochiral dinitriles is an attractiv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chiral cyanocarboxylic acids, the precursors to pharmaceutically important γ‐amino acids. However, the tested nitrilases towards 3‐alkyl‐ or aryl substituted glutaronitriles mostly generate ( S  )‐configurated cyanocarboxylic acids. Herein a 「mirror‐image」 strategy, i.e. symmetry analysis of substrate‐binding pocket,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wo key amino acid residues W170 and V198 that possibly modulate the enantiopreference of a nitrilase from Synechocystis  sp. PCC6803 towards 3‐isobutyl glutaronitrile ( 1a  ). Exchange of these two residues resulted in the enantiopreference inversion ( S  , 90% ee  to R  , 47% ee  ). By further reshaping the substrate‐binding pocket via routine site‐saturation and combinatorial mutagenesis, variant E8 with higher activity and stereoselectivity (99% ee  , R  ) was obtained. The mutant enzyme was appli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optically pure ( R  )‐3‐isobutyl‐4‐cyanobutanoic acid (( R  )‐ 2a  ), and showed similar stereopreference inversion towards a series of 3‐substituted glutaronitriles. This study may offer a general strategy to switch the stereopreference of other nitrilases and other classes of enzymes toward the desymmetric reactions of prochiral substrates with two identical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 that are often desirable in asymmetric synthesis.

DOI: 10.1002/anie.202012243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2243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研院林曉青組OL | α,β-水解酶催化的Aza-Michael加成反應——萜烯與生物鹼雜合
    B的偶聯過程尚不明確(圖式1)。作者首先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鑑定conidiogenone的生物合成基因簇con,編碼二萜合酶(Con-DTS),P450單加氧酶(Con-P450)和α,β-水解酶(Con-ABH)。
  • 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10月1日發表於《生物化學雜誌》。環氧水解酶(EH)能夠選擇性催化環氧化物的不對稱水解反應,根據親核進攻位點的不同可產生構型不同的手性鄰二醇。因此,研究EH位點選擇性開環機理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和手性藥物有機合成中具有重要意義。
  • 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10月1日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南海海洋所α/β-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在環氧水解酶結構和位點選擇性開環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孫周通周佳海等合作JACS:檸檬烯環氧化物水解酶如何立體選擇底物
    圖1 LEH中兩種不同的親核攻擊方式經定向進化的檸檬烯環氧化物水解酶(limonene epoxide hydrolase,LEH),能夠選擇性催化環戊烯氧化物或環己烯氧化物,使它們發生不對稱水解反應,分別產生(R, R)-和(S,S)-構型的手性二醇。
  • 由腈轉醛,Stephen還原
    反應以芳香族或脂肪族腈作為原料,加入無水SnCl2的Et2O溶液中,與此同時體系中還溶解了飽和的無水HCl,得到亞銨鹽酸鹽中間體。他們進一步向體系中加入水,最終以良好的產率得到水解產物醛。 ▲Henry Stephen教授的早期發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隨後,人們將該反應的操作流程稍加改進:首先將腈類化合物溶解於Et2O、二氧六環等較為惰性的溶劑中,並在0 ℃條件下通入無水HCl至飽和,再加入相同溶劑的SnX2/HCl(X = Cl, Br)溶液。
  •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雖然TET蛋白與包含5mC修飾鹼基的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已經被報導,但TET蛋白識別和區分胞嘧啶C5位不同修飾基團以及催化5mC發生連續氧化反應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T7H的底物特異性識別和催化機制可以增進對TET蛋白結構和功能的理解。
  • 銥催化的乙烯基疊氮化物和外消旋烯丙基碳酸酯的高度對映選擇性偶聯反應
    羰基化合物的Ir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化是最重要的生成立體中心的方法之一,特別是在羰基衍生物的β位 (Scheme 1a)。在Takeuchi和Helmchen的率先應用下,各種「軟」或穩定化的碳負離子(例如丙二酸酯,丙二腈,磺醯基乙酸酯和二碸)已被使用。然而,具有弱α-C-H酸度的簡單羰基化合物是具有挑戰性的親核試劑。
  • 己二酸氨化制己二腈工藝重啟恰逢其時
    氣相法主要是先將己二酸進行加熱氣化,然後再與氨氣進行反應,反應溫度達到300-350℃,催化劑採用磷酸硼,由於反應溫度過高,己二酸在氣化的同時會發生部分分解,選擇性只達到80%,因此,一般採用流化床反應器和快速氣化來提高選擇性。
  • 丁二烯氫氰化制己二腈:主流工藝的風口在何方?
    主流工藝氫氰化流程20世紀70年代,美國杜邦在丁二烯氯化氫化法的基礎上又開發了丁二烯直接氫氰化法,並在德克薩斯州建立了第一套生產裝置並實現工業化。丁二烯法直接氫氰化法是將兩個分子的氫氰酸(HCN)在零價鎳和含磷配體組成的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丁二烯發生加成反應,反應過程可分為一級氫氰化、異構化和二級氫氰化三個過程。
  •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Cu催化(雜)芳基氯化物和溴化物的偶聯反應組裝α-(雜)芳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22:56 近日,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教授Dawei Ma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提出了銅催化
  • ACS Catalysis|量子化學方法研究酶催化的立體選擇性
    在不對稱生物催化領域,分子對接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已被廣泛使用,並且有助於定性合理化觀察到的選擇性,也可以合理或半合理地指導酶工程。在QM/MM方法中,對活性位點周圍的一小部分酶用量子力學方法處理,其餘的酶以及周圍的水用分子力場進行處理。如今,這種方法在酶的立體選擇性中有許多應用。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研究綜述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並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在惡性腫瘤發生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酶的催化混雜性可為生物提供「兵器庫」,幫助生物適應多變的化學環境。在工業界,開發利用酶的混雜催化功能可幫助人們合成化學分子、修復汙染環境。近期,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藻類資源與生態工程研究團隊在工程化改造酶蛋白的混雜催化功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一種海洋細菌脯氨酸二肽酶具有混雜水解對氧磷農藥的功能。
  • 由胺製備腈
    腈的製備方法有很多,本號在之前文章中匯總過【腈的製備匯總】。由伯胺脫氫可以直接得到腈,此類反應也是很好製備腈的方法。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脂肪腈是一種重要的腈類化合物. 它們通常具有獨特的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 在合成樹脂、殺蟲劑、膠黏劑和特種溶劑等化工領域中具有廣泛應用. 此外, 脂肪腈可以作為藥物、染料、維生素和塑料化學合成的中間體. 圖1列舉了脂肪腈在化工和藥物領域的4個典型化合物. 脂肪族腈與芳香族腈由於在電子及位阻效應上的不同, 合成方法存在顯著差異.
  • 腈還原製備胺
    催化加氫的方法最為常用的催化劑為Ranney Ni或Pd催化, 在使用Ranney Ni 做催化劑加氫還原成胺時,若用乙醇作溶劑時,一般需要加入氨水,主要由於在此條件下,有時有微量的乙醇會氧化為乙醛,其與產品發生還原胺化得到乙基化的產物,加入氨水或液氨可抑制該副反應。
  • SARS蛋白水解酶研究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藥理三室沈旭研究員課題組與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DDDC)蔣華良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博士生胡天岑、張餘等人研究發現,雖然Ser139和Phe140是SARS蛋白水解酶(SARS 3CLpro)二聚界面的相鄰胺基酸,其突變可引起不同的酶的聚集狀態和活性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研究成果「High-speed AFM reveal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ivity of a chitinase during interfacial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rystalline chitin」發表在國際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IF=13)。
  • 川師大曹鵬:烯基疊氮參與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反應
    ▲第一作者:韓敏和楊敏;通訊作者:曹鵬 通訊單位:四川師範大學 論文DOI:10.1021/jacs.0c01766 全文速覽本文報導了金屬銥催化烯丙基碳酸酯和乙烯基疊氮的不對稱偶聯反應由於其烯醇碳負離子具有「硬」的親核性,乙醯胺和乙腈很難用於催化不對稱反應。尤其是乙腈參與的高對映選擇性的碳碳鍵偶聯反應仍未報導。過渡金屬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烷基化(AAA)反應是一種有效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Ir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是構建碳手性中心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丙二酸酯、丙二腈等羰基衍生物由於易形成穩定的碳負離子,可以直接參與AAA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