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腈轉醛,Stephen還原

2020-11-26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1925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Henry Stephen教授發現了一種合成醛類化合物的新方法。反應以芳香族或脂肪族腈作為原料,加入無水SnCl2的Et2O溶液中,與此同時體系中還溶解了飽和的無水HCl,得到亞銨鹽酸鹽中間體。他們進一步向體系中加入水,最終以良好的產率得到水解產物醛。

▲Henry Stephen教授的早期發現(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隨後,人們將該反應的操作流程稍加改進:首先將腈類化合物溶解於Et2O、二氧六環等較為惰性的溶劑中,並在0 ℃條件下通入無水HCl至飽和,再加入相同溶劑的SnX2/HCl(X = Cl, Br)溶液。這種以SnX2/HCl(X = Cl, Br)作為還原體系,將腈類化合物還原為醛的過程稱為Stephen醛合成(Stephen aldehyde synthesis),也叫作Stephen還原(Stephen reduction)。

▲Stephen還原反應(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Stephen還原反應的機理如下:首先涉及亞氨代醯氯的形成,腈在無水HCl的作用下發生質子化,Cl-作為親核試劑對其親核加成,形成相應的亞氨代醯氯,這種中間體與HCl結合可進一步得到亞銨鹽酸鹽,兩者在體系中存在化學平衡;隨後涉及亞氨代醯氯轉化為醛亞胺,亞銨鹽酸鹽經SnCl2還原為相應的氯代胺陰離子,該物種進一步質子化,Cl-離去得到醛亞胺鹽酸鹽;醛亞胺在H2O的作用下水解,消除一分子NH3得到最終的醛類產物。

▲Stephen還原反應的機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該反應在強酸性條件下進行,導致對酸敏感的官能團都不能在該體系中兼容,底物適用範圍受到一定的限制。芳香腈的反應效果往往要比脂肪族腈的好,底物的空間位阻對產率影響較大,鄰位取代的芳香腈反應活性較差。

相關焦點

  • 腈還原製備胺
    化學還原方法則以LAH 和硼烷較為多用。       NaBH4/Lewis 酸混合體系:硼氫化鈉以其價格便宜,反應溫和,在還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一般只是被用於醛酮的還原,Lewis酸的加入賦予NaBH4更多的反應活性。
  •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 ——氧化和還原(2)
    (a)硼氫化鈉→可在水或醇溶液中反應,是一種緩和的還原劑;→它只對醛、酮及醯滷分子中的羰基有還原作用,而不還原分子中其它不飽和基團;選擇性好。 例如:i)不僅能將醛、酮還原成醇,而且還能還原羧酸、酯、醯胺、腈等化合物;ii)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不影響分子中非共軛碳碳雙鍵,碳碳三鍵;iii)但對其它不飽和基團(如—NO2,—CN等)也能被還原掉,產率也很高;iv)氫化鋰鋁能與質子溶劑發生反應,因此要在乙醚等非質子溶劑裡使用氫化鋰鋁
  • 由醛肟製備腈
    醛肟和一些羥基活化試劑作用進行順式消除得到腈。
  • 常用還原劑----DIBAL
    因此類似於二異丁基氫化鋁這類的可配位的還原劑常常表現出一些特殊的反應性。腈能被還原到亞胺,然後通過水解最終得到醛。因此腈可以等同看做醛。縮醛能被還原成醚。例如,用DIBAL與亞苄基縮醛反應會得到苄基的醚(參考PMB保護)。另外,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反應的話,部分情況酯能被還原成醛,這一般不易達到。一般用兩個摩爾當量以上的DIBAL先還原到醇之後,再氧化回到醛,要花去很多步驟。
  • 還原反應匯總
    由鈀附著於載體上並加入少量抑制劑而成,含鈀5~10%。通常使用的有兩種:Pd-CaCO3-PbO/PbAc2、Pd-BaSO4-喹啉。由羅氏公司的化學家林德拉(Herbert Lindlar)發明。最初的製取方法是在碳酸鈣漿液中還原氯化鈀,並加入醋酸鉛而得。在用林德拉催化劑的催化氫化反應中,炔烴只加 1mol 氫,得到順式烯烴。
  • 由胺製備腈
    腈的製備方法有很多,本號在之前文章中匯總過【腈的製備匯總】。由伯胺脫氫可以直接得到腈,此類反應也是很好製備腈的方法。
  • 張鎖江院士團隊:脂肪腈的合成方法及規模化製備進展
    脂肪腈類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合成中間體, 廣泛應用於材料和藥物合成等領域.中科院過程所張鎖江院士團隊系統介紹了脂肪腈合成方法學的研究進展, 包括對烷烴、烯烴、醛醇和胺類底物的氧化腈化, 採用氰基源為反應試劑對烷烴、滷代烷烴、烯烴類底物的直接氰化, 以及對醯胺、羧酸(酯)和醛肟底物的脫水腈化. 同時, 以丙烯腈、己二腈和乙腈為典型代表, 概述了相關規模化製備的技術進展和主要問題, 並展望了脂肪腈合成與規模製備的未來發展方向.
  • 醯胺和氨基甲酸酯與醛的N-還原烷基化
    還原胺化是製備N-烷基產物的一種常用方法,而對於醯胺氮的烷基化,通常採用在鹼性條件下與烷基化試劑發生反應的策略,但該策略存在單、雙烷基化的選擇性問題
  • 乾貨 | 有機還原反應繁雜,如何分類才能快速掌握?
    羧酸衍生物如何還原到醛改進的鋁氫試劑可以用來將羧酸衍生物有控制性還原為醛。代表性的試劑有:(點擊查看大圖)這些試劑本身是能夠還原醛的,使用它們控制性的還原羧酸衍生物到醛都需要小心控制反應條件。LiAlH(Ot Bu)3可以用來選擇性的還原醯氯到醛。
  • Caglioti還原反應
    原標題:Caglioti還原反應利用過量的 LiAlH4在加熱條件下還原醛酮的對甲苯磺醯基腙得到烷烴(或烯烴)的反應。 利用此反應還原3-膽甾酮可生成膽甾烷,還原α,β-不飽和酮可以得到烯烴,與此反應類似的反應有: 和 。
  • 【教學參考】斐林試劑、還原糖、非還原糖
    本文轉自「囡波灣生物」,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 【羧酸】可以做還原胺化,是傳統【醛】做還原胺化的一個非常重要補充
    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方法當屬還原胺化了,做合成的同學和朋友們應該很少有沒做過這類反應的,醛酮與胺在還原劑如硼氫化鈉,氰基硼氫化鈉,三乙醯基硼氫化鈉等的參與下得到飽和的碳氮鍵。對於活性較低的底物有時候需要預製備亞胺,如四異丙氧基鈦的參與。羰基類化合物特別是醛有時候往往不穩定,它的夥伴羧酸就穩定多了。
  • 磷酸戊糖途徑與細胞氧化還原平衡
    核糖用於核酸及一些輔酶的合成,NADPH稱為還原力,用於生物合成和抗氧化。磷酸戊糖途徑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可逆的氧化階段,由葡萄糖-6-磷酸生成核酮糖-5-磷酸,並產生NADPH。第二階段是可逆的分子重排階段,將5-磷酸核酮糖轉變為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以進入糖酵解。
  • 蘭州化物所在光/鎳協同催化醛與1,3-二烯的還原偶聯研究中取得進展
    醛的烯丙基化是構建C-C鍵合成高烯丙基醇的重要方法。傳統合成方法需要烯丙基金屬試劑,具有成本高和步驟多等問題。金屬銥或釕催化的醇和1,3-二烯的借氫偶聯是很好的解決方法之一。金屬鎳催化的醛與1,3-丁二烯的還原偶聯反應,得到的全部是線性區域選擇性的烯丙基化或高烯丙基化產物。
  • 斐林試劑、還原糖、非還原糖
    醛基容易被各種強或弱的氧化劑氧化成羧基,因此有游離醛基的醛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如葡萄糖、半乳糖等。許多酮糖也是還原糖,因為它在鹼性溶液中可以異構化為醛糖。斐林試劑和班氏(Benedict)試劑都是常用的檢測還原糖的試劑,它們與還原糖發生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沉澱,臨床上常用於檢測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 還原糖與非還原糖的區別
    在高中必修一的學習中,總有學生詢問還原糖有哪些和為什麼有還原性,現說明一下:還原糖是指能還原斐林(Fehling)試劑、託倫(Tollen
  • 高中化學:乙醛 醛類 乙醛的加成反應和氧化反應
    (又稱還原反應)還原反應:通常把有機物分子中加入氫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上述加成反應就屬於還原反應。(2)氧化反應:洗去。② 醛與新制過量分解變黑飽和一元醛的通式為③ 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其氧化還原關係為:
  • 羧酸及羧酸酯的還原方法
    羧酸酯一般來說比較容易還原成伯醇,常用方法為氫化鋁鋰、硼氫化鈉、硼氫化鋰等。而羧酸的活性比羧酸酯低得多,是種較難還原的物質,常用氫化鋁鋰作為還原劑。但是,氫化鋁鋰作為還原劑,選擇性較差,容易將底物種其它官能團還原掉。
  • 【合成生物學】基於非正則輔因子的醛類化合物合成
    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和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是生命過程中通用的氧化還原輔酶和重要的代謝物。NAD/NADP與各類醛脫氫酶相互作用存在著比較保守的分子識別模式,無論全細胞生物合成或利用細胞粗提液,異源合成途徑生成的醛均有可能被宿主菌中的脫氫酶還原為醇,這使得發酵產物組分複雜,且分離有難度,故宿主菌原有的代謝途徑和碳源流向需要重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