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必修一的學習中,總有學生詢問還原糖有哪些和為什麼有還原性,現說明一下:
還原糖是指能還原斐林(Fehling)試劑、託倫(Tollen)試劑,並能與苯肼反應生成糖脎的糖(圖2-1,以D-葡萄糖為例)。還原糖的分子結構中一般有游離的醛基或酮基。醛基容易被各種強或弱的氧化劑氧化成羧基,因此有游離醛基的醛糖,都具有還原性,是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麥芽糖、乳糖等。許多酮糖也是還原糖,因為它在鹼性溶液中可以異構化為醛糖。斐林試劑和班氏(Benedict)試劑都是常用的檢測還原糖的試劑,它們與還原糖發生反應會產生磚紅色的沉澱(圖2-2),臨床上常用於檢測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相應地,不能還原斐林試劑或託倫試劑的糖是非還原糖。
一般情況下,單糖的還原能力主要來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則大多因為半縮醛羥基的存在。還原後,自己會變成糖酸。如葡萄糖就會變成葡萄糖酸。
如該糖是酮糖,羰基就會斷裂,分解成兩個較小的分子,如果糖
二糖中的蔗糖是非還原糖;
多糖如澱粉、纖維素、糖原等屬於非還原糖。多糖通過水解可以生成還原性的單糖。單糖的半縮醛羥基能與另一化合物或基團發生縮合形成糖苷。糖苷是縮醛,一般不顯示醛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