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

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一類基於雙環[3,3,0]辛二烯骨架的手性二烯配體,首次將並環結構引入配體設計中,並以簡單的脂酶拆分作為獲得手性烯烴配體的關鍵合成步驟。上述手性配體被成功運用於包括銠催化的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1,4-加成、亞胺芳基化的不對稱催化反應中(J. Am. Chem. Soc. 2007, 129, 5336;Chem. Asia. J. 2008, 3, 1511 ; Org. Lett. 2008, 10, 4101; Synthesis 2010, 3263)。

最近該課題組研究人員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成功實現了銠催化的芳基硼酸對於硝基烯烴的不對稱加成。作為重要的手性合成砌塊,手性硝基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直受到重視。但是原有以手性膦配體為代表的雜原子手性配體金屬絡合物對於催化此類反應,僅有有限的底物報導,且選擇性通常不高。採用手性二烯配體/銠絡合物(1)為催化劑,可以高產率和高選擇地合成一類手性硝基化合物2。上述加成產物通過幾步簡單合成,就可以得到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手性異喹啉類化合物如3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5780-5783上。同時手性二烯/鈀催化的不對稱Suzuki交叉偶聯反應也有突破,相應工作已被Org. Lett. DOI: 10.1021/ol102521q接收。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手性烯烴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圖)
    手性雙烯配體用於不對稱催化反應中  手性烯烴配體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類新型手性配體。與傳統的雜原子手性配體不同,手性烯烴配體通過烯烴的雙鍵與過渡金屬絡合,並通過烯烴配體的手性來誘導反應產物的手性。在某些不對稱反應中,手性烯烴配體表現出了比傳統配體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因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一類基於雙環[3,3,0]辛二烯骨架的手性二烯配體,首次將並環結構引入配體設計中,並以簡單的脂酶拆分作為獲得手性烯烴配體的關鍵合成步驟。
  •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反應時長依賴的對映發散性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020-07-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等實現烯烴不對稱硼氫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和浙江大學化學系洪鑫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型大位阻手性氮雜卡賓配體
  • 上海有機所金屬銥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過渡金屬催化惰性碳氫鍵的直接官能團化反應在近年來受到化學研究工作者的極大關注,並取得了重要進展。在這類反應中,劇烈的反應條件,當量氧化劑的使用以及選擇性難以控制等依舊是其應用中的主要制約因素。此外,從烯烴出發實現烯烴碳氫鍵活化的工作也非常少見。
  • Angew.上海有機所在矽中心螺環不對稱合成及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通過新催化體系的建立,已為合成工業中手性分子合成帶來了技術革新。新催化體系建立的關鍵之一是手性配體的發展和設計,利用發展的配體可以實現過渡金屬催化劑穩定性、催化效率和立體選擇性的調控。設計合成新穎的手性骨架由於可以從關鍵平臺分子出發,結合手性片段和雜原子手性等設計理念,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手性配體庫而受到化學家的廣泛關注。
  • 上海有機所手性核磁共振「色譜」技術研究獲進展
    手性分子廣泛應用於醫藥、材料及生命等領域,快速確定手性樣品的組成對手性相關科學的發展十分重要。目前,常用的手性色譜分析技術基於分離,相對耗時,難於滿足高通量手性分析的需求。基於光譜方法(如圓二色光譜)可以避免分離,實現原位快速分析,但分析準確性易受微量雜質的幹擾。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
  • 南科大何川團隊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川課題組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了兩項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2018年化學反應和製藥工藝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有機所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由上海有機所所長丁奎嶺院士擔任會議主席,泰勵生物科技CEO張彥濤博士為組委會主席,上海有機所湯文軍研究員擔任會議秘書長。 諾貝爾獎獲得者Sharpless教授在分享新一代點擊化學進展的演講中以他孩童般的熱情和好奇心打動了所有聽眾;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大道至簡,利用鎳催化劑展示了簡單烯烴與羰基或亞胺的直接耦合反應; 藥明康德的傅小勇博士通過對幾個案例的分析指出全局判斷和及時決策在藥物工藝研究中的重要性;
  • 手性技術開掘分子合成新路
    「反應停事件」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重視,於是,怎樣合成單一構型的手性分子就成了化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在八十年代以前,許多人工合成的手性藥物都是以外消旋形式出售。一般來講,外消旋化合物中只有一半是有效的,而另外一半,也就是它的對映體是無用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針對外消旋藥物的潛在危險性,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在1992年頒布新法案,嚴格限制外消旋藥物的使用。
  • 上海有機所在鎳催化吡啶選擇性C-H官能團化反應方面取得進展
    此外,吡啶是一種重要的合成中間體以及配體設計的重要結構單元。因此,對吡啶類化合物構建和修飾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吡啶的不對稱C-H鍵官能團化是合成手性吡啶類化合物最直接的方法,具備高度的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但目前該方面的研究鮮有報導,主要難點在於缺乏能同時控制活性和選擇性的配體。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上海有機所分享前沿科技進展
    8651次閱讀 作者:彭豔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6月24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在2019年「化山論劍」中國國際化學產業高峰論壇上,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分享了他們在前沿科技領域取得的進展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然而,由於結構的特殊性,一些高效合成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的方法,如不對稱氫化,無法用於構建手性季碳胺基酸類化合物。
  • 【學術報告】手性雙齒硼基配體及其應用 -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
    ---題目:手性雙齒硼基配體及其應用報告人:徐森苗,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蘇州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時間:2020年11月19日,下午14:30-15:30地點:化學B樓410會議室邀請人:方顯傑 特別研究員報告摘要:手性金屬絡合物是不對稱金屬催化的核心,它一般由含有路易斯鹼性的配位原子的手性配體和具有路易斯酸性的金屬中心所構成。
  • JACS:核酸適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技術上,發展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獲得了核酸適配體研究方面的重要進展,這對理解核酸適配體與靶分子作用的結構基礎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核酸適配體的修飾和應用提供重要信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