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上海有機所在矽中心螺環不對稱合成及應用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07 騰訊網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鵬課題組發展了一類合成手性矽中心螺環(螺二氫苯並噻咯) 骨架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構建該手性骨架衍生的關鍵配體平臺分子 (SPSiOL),並進一步轉化得到手性矽螺環亞磷醯胺配體(SPSiPhos) (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002289)。

跳轉閱讀化學加搜索:2萬多家企業,300多萬產品,1.2億條化合物數據……

不對稱催化反應是高效獲得光學純化合物的最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通過新催化體系的建立,已為合成工業中手性分子合成帶來了技術革新。新催化體系建立的關鍵之一是手性配體的發展和設計,利用發展的配體可以實現過渡金屬催化劑穩定性、催化效率和立體選擇性的調控。設計合成新穎的手性骨架由於可以從關鍵平臺分子出發,結合手性片段和雜原子手性等設計理念,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手性配體庫而受到化學家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鵬課題組發展了一類合成手性矽中心螺環(螺二氫苯並噻咯) 骨架的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構建該手性骨架衍生的關鍵配體平臺分子 (SPSiOL),並進一步轉化得到手性矽螺環亞磷醯胺配體(SPSiPhos) (Angew. Chem. Int. Ed.,DOI: 10.1002/anie.202002289)。

在各種手性骨架中,軸手性螺二氫茚骨架已被視為一類「優勢手性骨架」,但是碳中心的螺環骨架合成和改造仍具挑戰。與碳相比,矽的原子半徑更大 (SivsC: 111 ppmvs67 ppm),碳矽鍵鍵長更長 (C-SivsC-C: 1.87 埃米vs1.53 埃米),同時矽中心螺環接近垂直的構像亦可能導致螺二氫苯並噻咯相較於碳中心螺二氫茚骨架更加剛性。螺二氫苯並噻咯骨架這些獨特的性質決定了其衍生的手性催化劑或者配體可能具有與碳中心螺環衍生物不同的反應性質和手性誘導能力,並為手性配體和催化劑開發提供新的平臺。然而,目前矽螺環骨架的不對稱合成鮮有報導 (J. Am. Chem. Soc.1996,118, 12469;Angew. Chem. Int. Ed.2013,52, 1520;J. Org. Chem.2015,80, 5407)。

圖 手性螺二氫苯並噻咯的不對稱合成及應用

利用Rh催化分子內雙氫矽化反應,以(R,R)-Et-DuPhos或(R)-QuinoxP作為手性配體,首次實現了螺二氫苯並噻咯衍生物高效和高立體選擇性合成。隨後,通過該方法可以以10克級規模、優異的收率(90-99%)、非對映選擇性(dr = 96:4)和對映選擇性(ee = 99%)構建了配體平臺分子的前體。通過X-ray單晶結構比較發現:矽中心螺環二酚SPSiOL與碳中心螺環二酚SPINOL相比,SPSiOL兩個苯環之間有更大的二面角 (92.2ovs64.2o), 氧氧間距離更遠 (5.155 埃米vs3.439 埃米)。鑑於兩者結構上的顯著差異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性質和手性誘導能力,他們從對映純SPSiOL出發,進一步合成了一系列基於螺二氫苯並噻咯骨架的手性亞磷醯胺配體 (SPSiPhos)。初步研究表明,SPSiPhos在Rh催化的氫化反應和Pd催化的分子內胺芳基化反應中都展現出優秀的手性誘導能力,驗證了螺二氫苯並噻咯骨架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潛力。該工作首次提出使用矽螺環作為手性骨架設計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為進一步研究手性矽螺環結構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文章的第一作者為碩士研究生常鑫。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有機所的資助。

來源 | 上海有機所 編輯 | 化學加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在中環化合物的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這主要是由於中環合成中存在著不利的跨環張力和熵效應。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遊書力團隊一直致力於銥催化的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Acc. Chem. Res.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α,β-不飽和醯胺的底物局限於活化的醯胺,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由於其較低的親電性,在不對稱催化中應用較少。醯胺基團是藥物分子和天然產物中常見的結構片段,因此,開發基於普通α,β-不飽和醯胺的催化不對稱加成反應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李昂課題組近期完成了系列多環天然產物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化合物的自然含量非常稀少,但具有特別的化學結構:三環雙酮母核通過碳-碳單鍵連接高度取代的環戊烷側鏈,分子中連續8個手性中心對化學合成提出了一定挑戰。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李昂課題組近期完成了系列多環天然產物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5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27; J. Am.
  • 南科大何川團隊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副教授何川課題組在「構建雜原子中心手性」領域取得了兩項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2017-09-08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上海光機所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蘇州大學合作,在有機太陽能電池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團隊利用飛秒瞬態吸收技術研究了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材料,解釋了DIO添加劑對電池效率提升的貢獻,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材料》(nanomaterials)上。
  • 多篇Angew!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OLED器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餘孝其課題組在基於聚集誘導發光的快速、超靈敏的細胞膜成像探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
  • 化學所在仿生伯胺催化高效構建手性季碳中心方面獲系列進展
    手性季碳中心廣泛存在於藥物、天然產物等生物活性化合物中, 在生物醫學、藥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合成一直是不對稱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具有極大挑戰性。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羅三中課題組研究人員依託仿生催化理念,開發了系列伯胺催化的高效不對稱反應,實現了多種手性季碳中心的構築(圖1)。為手性醫藥中間體、生物活性分子的便捷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 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歷時20年,發現手性螺環催化劑,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至新高度——訪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周其林 新華網 趙秋玥手性螺環催化劑是新世紀不對稱催化領域最重要的發現,已被廣泛應用於不對稱合成反應,成為合成手性分子的重要工具。
  • 上海藥物所手性季碳二芳基胺基酸催化不對稱合成研究獲進展
    手性非天然胺基酸結構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藥物分子和多功能材料中,作為重要合成砌塊在有機合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手性季碳胺基酸因其在藥物化學、蛋白結構組學等方面顯示出的獨特性質而備受化學家們的關注。
  •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2019-09-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最近,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科研人員利用課題組發展的高遷移率發光有機半導體材料2,6-diphenylanthracene (DPA)和2,6-di(2-naphthyl) anthracene (dNaAnt)作為活性層構築了單組分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基於不對稱器件結構和界面能級調控策略實現了OLET器件中高效平衡的雙極性注入和傳輸。
  • 新型氧雜螺環雙膦配體在不對稱...
    導讀  南方科技大學張緒穆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類結構新穎獨特的氧雜螺環雙膦配體(O-SDP)。該配體在釕催化的α,β-不飽和羧酸的不對稱氫化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和對映選擇性(up to 99% yield, up to >99% ee),可應用於重大藥物沙庫必曲和青蒿素的關鍵中間體的不對稱合成。
  • 六員環內亞胺的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 方法學與合成應用
    有機催化不對稱曼尼希反應是合成光學活性的β-氨基羰基衍生物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 何川課題組JACS:如何流水線般的構建矽中心手性?
    有趣的是,作為同一族的矽,以其為手性中心的有機矽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這激發了科學家們創造並研究這一特殊物種的極大興趣。科幻作家甚至大膽推測,與地球的「碳基」生命不同,地外世界可能存在相應的「矽基」生命。近年來,隨著不對稱化學的蓬勃發展,矽中心手性化合物的構建除了傳統的化學拆分、底物手性誘導之外,也逐漸湧現出了一些更為高級的不對稱催化合成方法。
  • Commun.杭州師範大學葉飛課題組在快速構建含氟螺環化合物...
    Matthias Beller教授合作在快速構建含氟螺環化合物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我校為第一通訊單位發表在國際化學領域頂尖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在這方面,過渡金屬催化多級串聯反應是一種有效的策略。與傳統的連續反應過程相比,它不僅改善了反應步驟經濟性,減少了反應後處理和純化過程產生的廢物廢液,同時以可持續的方式快速構建複雜的有機分子。這種方法也面臨著一些關鍵的挑戰:開發能夠有效促進所有轉化過程的高效且通用催化劑體系,實現匹配良好的底物與催化體系的相容性,全部單個反應步驟都具有高化學選擇性,區域選擇性和立體選擇性。
  • 上海有機所在鈀催化烯丙基取代反應動力學拆分方面工作新進展
    作為在對映選擇性形成C-C和C-X鍵以及天然產物合成方面最有價值的反應之一,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受到了人們廣泛重視和深入研究。「硬」碳負離子如簡單酮和羧酸衍生物等的α-碳負離子作為親核試劑應用於鈀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取代反應這一長期來的難題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 化學系羅三中團隊在苯炔不對稱芳基化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基礎分子科學中心羅三中教授課題組在高活性中間體苯炔的不對稱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在2020年6月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以「基於電氧化苯炔中間體的環狀β-酮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催化芳基化反應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