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功能薄膜的製備與表徵是光電化學與器件的重要研究內容。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在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鍾羽武課題組科研人員近年來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金屬有機釕、銥、鉑配合物,並對其基本電子、能量轉移過程和光電性質開展了系統性研究。進一步利用自吸附或電化學聚合製備了功能配合物薄膜,實現分子層次近紅外吸收信號調控和邏輯門電路模擬等功能(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9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69;  J. Am. Chem. Soc. 2018, 140, 7723;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820)。

  鼎在古代被作為烹飪容器、宮廷祭祀品、史實記錄的載體等使用。其中,商朝製作的后母戊四足大方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最近,科研人員製備了一種具有類似四足鼎狀構型的有機小分子TAPyr。該化合物以功能有機分子芘為母核結構,在其1,3,6,8位連接四個吡啶取代二苯胺基團。研究表明,TAPyr能通過多位點作用與電極表面形成站立排列的穩定單層膜進一步利用分步配位組裝,製備了二茂鐵和金屬釕的單層及多層薄膜。製備方法簡單快速,厚度精確可控。利用該方法製備的功能化薄膜具有較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表界面電子傳輸性質。所製備的單核金屬釕和雙核金屬釕薄膜具有分子水平電致變色功能。該工作不僅合成了一種用於電極界面修飾的新型立體四足鼎狀分子,其提出的多位點非共價偶聯方法將為功能化分子薄膜的製備提供重要思路。工作於近期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8, 140, 12337

配位組裝薄膜的製備

  功能薄膜的製備與表徵是光電化學與器件的重要研究內容。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在中國科學院先導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鍾羽武課題組科研人員近年來設計、合成了一系列金屬有機釕、銥、鉑配合物,並對其基本電子、能量轉移過程和光電性質開展了系統性研究。進一步利用自吸附或電化學聚合製備了功能配合物薄膜,實現分子層次近紅外吸收信號調控和邏輯門電路模擬等功能(J. Am. Chem. Soc. 2015, 137, 405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192; J. Am. Chem. Soc. 2018, 140, 4269; J. Am. Chem. Soc. 2018, 140, 7723;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820)。
  鼎在古代被作為烹飪容器、宮廷祭祀品、史實記錄的載體等使用。其中,商朝製作的后母戊四足大方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最近,科研人員製備了一種具有類似四足鼎狀構型的有機小分子TAPyr。該化合物以功能有機分子芘為母核結構,在其1,3,6,8位連接四個吡啶取代二苯胺基團。研究表明,TAPyr能通過多位點作用與電極表面形成站立排列的穩定單層膜。進一步利用分步配位組裝,製備了二茂鐵和金屬釕的單層及多層薄膜。製備方法簡單快速,厚度精確可控。利用該方法製備的功能化薄膜具有較好的電化學穩定性和表界面電子傳輸性質。所製備的單核金屬釕和雙核金屬釕薄膜具有分子水平電致變色功能。該工作不僅合成了一種用於電極界面修飾的新型立體四足鼎狀分子,其提出的多位點非共價偶聯方法將為功能化分子薄膜的製備提供重要思路。工作於近期發表在J. Am. Chem. Soc. 2018, 140, 12337上。

配位組裝薄膜的製備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化學所在生物分子馬達組裝體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以活性生物大分子為構築基元,利用分子組裝策略設計與構建仿生體系,模擬或調控生命體基本單元的結構和功能,已成為化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前沿和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生物分子馬達ATP合酶的分子組裝與應用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化學所在金屬配合物低維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低維有機晶態材料具有規整度高和結構缺陷少的特點,是揭示材料本徵特性和構築高性能光電器件的最佳選擇之一,近年來在有機半導體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等方面取得重要應用。考慮有機分子的組裝特點,通常使用具有較強分子間作用力的平面型有機分子來製備高規整度的低維晶體。
  • 廈門大學在高核稀土-過渡金屬團簇的模塊組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廈門大學孔祥建、龍臘生教授課題組在高核稀土-過渡金屬(3d-4f)團簇的模塊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ynthetic Protocol for Assembling Giant Heterometallic Hydroxide Clusters from Building Blocks: Rational Design and
  • 電工所在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驗室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商業化節能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厚的CdTe(碲化鎘)多晶薄膜。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2.78%,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 福建物構所鈦-有機四面體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張磊領導的無機合成化學團隊,致力於鈦氧團簇化學研究,在其結構設計、性能調控和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將研究思路擴展到鈦-有機配位多面體,通過選用含有多個氧配位點的帕莫酸配體,合成一例鈦-有機四面體。
  • 上海矽酸鹽所在鈉離子電池材料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具有三維孔道結構的MOF納米材料主要通過過渡金屬離子(或者納米糰簇)與有機配體自組裝而成,因具有孔道結構易調控、比表面積高和表面官能團豐富等特點在氣體吸附與分離、納米催化等方面有廣泛應用。然而由於比容量有限,在電化學儲能材料應用方面受到極大限制。
  • 化學所在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纖維素高分子鏈上周期性分布著豐富的羥基基團,具備優異的化學可修飾性,通過纖維素的均相反應,可將不同功能基團引入到纖維素鏈上,從而賦予纖維素新的性能,是實現纖維素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Mater. Chem. Front., 2017, 1, 1273)。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然而由於RNA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在活細胞水平進行化學調控變得異常艱難。最近,他們和活體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汪銘課題組合作,首次實現了化學小分子對RNA表觀遺傳修飾的直接幹預。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微生物所在微滴數字PCR技術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其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一代高通量數字PCR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自2016年立項以來,自主開發了低成本界面振動乳化(Interfacial Emulsification)技術(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 745-750;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3171-3177),完成了一體化全自動數字PCR原理樣機研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有機-無機複合薄膜是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結合在一起,其在柵極介電材料的組裝方面具有廣泛應用。但有機組分和無機組分簡單的結合,往往容易面臨缺陷以及作用力弱等問題。Interface, 2014, 2, 1400405),採用電化學方法成功製備了金屬-有機框架薄膜,並探索其在傳感方面的應用(J. Mater. Chem. A, 2014, 2, 19473);同時,採用電化學輔助微波合成法,優化了電化學生長方法,成功製備了鑭系金屬-有機框架薄膜(Chem.
  • 化學所在新型結構三維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通過Bottom-Up方法將單分散亞微米膠體顆粒組裝成為三維周期性堆積結構,具有操作過程簡單、成本低、可大規模製備等優點,成為光子晶體走向應用的重要製備途徑。然而,通常的球形膠體顆粒緊密堆積後因能量有利而得到面心立方緊密堆積結構(FCC),理論計算表明,這種結構的對稱性導致無法實現完全光子帶隙。
  • 化學所在肽基組裝界面親疏水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源性生物分子自組裝在生命體中普遍存在。肽、磷脂和蛋白等通過分子間作用能自組裝成各種有序結構,實現其重要的生物功能。精準調控生物分子組裝的動態過程,能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進行各種生物活動的分子機制。、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院重點實驗室李峻柏課題組對二肽分子組裝機理、短肽摺疊、結構和功能調控進行了長期系統化研究。
  • 化學所在人工模擬葉綠體結構與功能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光合磷酸化是自然界光合作用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從根本上決定了光能到化學能的轉變,也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動中化學合成與能量轉化的基礎。
  • 化學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官網獲悉,中科院化學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於近期與相關合作者們開發了一種風刀塗布方法,實現了大面積鈣鈦礦薄膜、電子傳輸層(ETL)和空穴傳輸層(HTL)的高質量塗布,在全程不需旋塗和反溶劑的情況下,獲得了轉換效率(PCE)可達20%以上的電池器件,為高效率鈣鈦礦光伏器件的低成本規模化製備提供了一種思路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新型pi-分子材料的設計及應用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12-27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