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但石墨烯薄膜在製備過程不可避免會引入空位、晶界等結構缺陷,將其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腐蝕介質容易通過這些缺陷與基底金屬發生反應,且高導電的石墨烯薄膜將促進界面處的電化學反應進而加速基底金屬的腐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立平團隊利用CVD技術在多晶銅襯底上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通過調節NH3的氣流量獲得不同氮濃度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同時,研究發現氮摻入石墨烯晶格網絡中會造成薄膜體系的導電率相比於原始石墨烯下降,在大氣長效暴露試驗條件下,低導電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可抑制電子在腐蝕界面的傳輸,降低銅和氮摻雜石墨烯界面處的電化學腐蝕速率,有效延緩腐蝕區域的擴散,表現出更佳的長效腐蝕防護性能(圖1),但該方法仍不能根除薄膜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結構缺陷,以及所造成的表面不均勻的腐蝕點。相關結果已經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8, 6, 24136-24148)上,並作為期刊的Inside back cover被亮點報導。

  另一方面,六方氮化硼(h-BN)納米片作為一種石墨烯類似物,也具有很好的抗滲透性。王立平團隊通過CVD法在多晶銅襯底上生長出不同層數的h-BN薄膜,由於h-BN自身的絕緣特性,無論是單層或是多層h-BN薄膜,將其包覆在銅襯底表面都表現出優異的大氣長效防護性能。在高溫加熱條件下(200℃),單層h-BN薄膜包覆銅箔的氧化主要發生在薄膜晶界和缺陷處,而多層h-BN的氧化主要集中在薄膜的褶皺區;相比於單層h-BN薄膜,多層h-BN薄膜能夠有效阻礙氧氣的橫向擴散,顯著提高了基底銅的抗氧化性能(圖2)。相關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7, 9, 27152-27165)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QYZDY-SSW-JSC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06098)、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開放基金(QNLM2016ORP0409)等的資助。

圖1 氮摻雜石墨烯薄膜的長效腐蝕防護機理

圖2 單層和多層六方氮化硼包覆銅箔的界面損傷機制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但石墨烯薄膜在製備過程不可避免會引入空位、晶界等結構缺陷,將其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腐蝕介質容易通過這些缺陷與基底金屬發生反應,且高導電的石墨烯薄膜將促進界面處的電化學反應進而加速基底金屬的腐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立平團隊利用CVD技術在多晶銅襯底上成功製備了一系列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通過調節NH3的氣流量獲得不同氮濃度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同時,研究發現氮摻入石墨烯晶格網絡中會造成薄膜體系的導電率相比於原始石墨烯下降,在大氣長效暴露試驗條件下,低導電的氮摻雜石墨烯薄膜可抑制電子在腐蝕界面的傳輸,降低銅和氮摻雜石墨烯界面處的電化學腐蝕速率,有效延緩腐蝕區域的擴散,表現出更佳的長效腐蝕防護性能(圖1),但該方法仍不能根除薄膜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結構缺陷,以及所造成的表面不均勻的腐蝕點。相關結果已經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2018, 6, 24136-24148)上,並作為期刊的Inside back cover被亮點報導。
  另一方面,六方氮化硼(h-BN)納米片作為一種石墨烯類似物,也具有很好的抗滲透性。王立平團隊通過CVD法在多晶銅襯底上生長出不同層數的h-BN薄膜,由於h-BN自身的絕緣特性,無論是單層或是多層h-BN薄膜,將其包覆在銅襯底表面都表現出優異的大氣長效防護性能。在高溫加熱條件下(200℃),單層h-BN薄膜包覆銅箔的氧化主要發生在薄膜晶界和缺陷處,而多層h-BN的氧化主要集中在薄膜的褶皺區;相比於單層h-BN薄膜,多層h-BN薄膜能夠有效阻礙氧氣的橫向擴散,顯著提高了基底銅的抗氧化性能(圖2)。相關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7, 9, 27152-27165)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QYZDY-SSW-JSC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06098)、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開放基金(QNLM2016ORP0409)等的資助。

圖1 氮摻雜石墨烯薄膜的長效腐蝕防護機理

圖2 單層和多層六方氮化硼包覆銅箔的界面損傷機制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鋼鐵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的關鍵支撐與結構材料,但在海洋複雜環境下,其運動部件面臨嚴峻的磨損與腐蝕挑戰。常規的有機防護塗料難以滿足動態載荷的部件強韌抗磨蝕需求,採用物理氣相沉積表面強化塗層材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寧波材料所在有機/無機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HIT電池中充分利用了非晶矽薄膜對單晶矽表面的高質量鈍化,以極低的界面電學損失獲得超高的開路電壓(740 mV)。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所屬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葉繼春團隊結合自身在超薄單晶矽薄膜材料研發方面的優勢,提出以20μm厚度的超薄單晶矽來構建新型n-Si/PEDOT:PSS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方向並取得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2016第三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寧波舉行
    寧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立平應邀作大會主旨報告——《二維納米材料增強海洋重防腐塗層及示範應用》,針對我國石墨烯重防腐塗料研發和應用現狀,詳細介紹了突破的系列關鍵技術,以及目前在國家電網防腐工程、海洋塗料以及石化領域示範應用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電磁屏蔽材料是一類能夠通過吸收和反射等方式來衰減電磁波能量傳播以有效抑制電磁幹擾和汙染的功能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和副研究員沈斌一直致力於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前期已經在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以及性能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近期,該團隊又從「變廢為寶」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生物質廢棄物或生活廢棄物來設計和製備了輕質高效電磁屏蔽材料。
  • 寧波材料所在高效穩定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圖1 (a) 雙鈍化示意圖;(b) 高溫FABr修飾示意圖;(c) 原位修復示意圖;(d)原位修復器件空氣MPP性能對比為了解決鈣鈦礦穩定性問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方俊鋒研究員近期,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柔性光電材料研究團隊方俊鋒研究員圍繞無機鈣鈦礦電池效率限制和穩定性問題深入展開了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寧波材料所合成出前過渡族金屬碳化物二維納米晶體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特種纖維與核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合成出全新的前過渡金屬碳化物二維納米單晶材料。MXenes具有高比表面積、良好的導電性和親水性,理論預測這類材料具有高彈性模量及高載流子遷移率,在導電材料及功能增強複合材料等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前期研究發現多種陽離子能夠自發地插入到MXenes材料層間,因此在儲能領域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 寧波材料所在全新滷素MXene材料創製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早期的MXene材料大多通過含氟刻蝕劑刻蝕MAX相得到,因此基團類型局限於-OH,-O,-F這三種。儘管研究工作者們進行了諸多探索,但是開發新型表面基團及其成分調控仍然屬於實驗上的難題。  寧波材料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前期發現Ti3ZnC2和Ti2ZnC等MAX相在ZnCl2熔鹽中存在結構轉化:即位於MAX相A層的Zn原子被熔鹽中的Zn2+所攻擊,從A層抽離。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廣泛使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但是其理論容量僅為372 mAh/g,大大制約了高能量動力電池的發展。
  • 寧波材料所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發展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以減少材料產業對石油的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石油基PBAT聚酯在可降解農用地膜、包裝、塑膠袋等領域有較好的應用,但其阻隔性能差、抗撕裂強度低、強度模量不足的缺陷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呋喃二甲酸基聚酯因含有呋喃環結構而展示出優異的阻隔、力學、耐熱等性能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生物基芳香聚酯。
  • 寧波材料所在製備阻燃發泡聚丙烯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然而聚丙烯本身是一種易燃材料,一旦發生火災,將嚴重危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聚丙烯進行阻燃改性尤為重要。目前,在綠色環保的背景下,無滷、低煙、抗滴落的膨脹型阻燃劑仍是阻燃聚丙烯材料的主要添加劑。但是由於膨脹型阻燃劑和聚丙烯基體極性相反,相容性差,故而膨脹型阻燃劑在聚丙烯基體中團聚現象嚴重,大大損害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學性能。
  • 電工所在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太陽能電池技術實驗室利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在商業化節能玻璃上製備出了厚度僅為2 μm厚的CdTe(碲化鎘)多晶薄膜。經中科院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和風力發電系統質量檢測中心認證,其轉化效率達到12.78%,這標誌著電工所在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 化學所在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工程塑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軍課題組近年來在纖維素的均相化學反應以及纖維素功能化新材料的設計合成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基於上述策略,分別合成了紅藍綠三種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結合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效應和三基色原理,通過簡單混合併控制比例即獲得了易於列印的新型動態全彩固態螢光材料 (Adv. Funct. Mater.
  • 寧波材料所在聚乳酸血液透析膜功能化改性方面取得新進展
    聚乳酸作為一種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既具有石油基高分子材料良好的成膜特性及較寬的微結構調節窗口,又具有生物基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降解性能等。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功能膜團隊劉富副研究員、薛立新研究員於2012年12月17日首次申請了聚乳酸中空纖維血液透析膜的中國發專利(201210547368.0),並於2013年1月30日由中國科學報公開報導。
  • 寧波材料所在高強韌導電水凝膠傳感器方面取得進展
    柔性應變傳感器作為柔性電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在電子皮膚、人體健康監測、植入式設備、人機互動系統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水凝膠材料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在實際應用中,確保傳感信號的靈敏度和可靠性非常重要,這對水凝膠的應變靈敏度和線性響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當前大多數水凝膠應力應變傳感器面臨的重要瓶頸問題。如何在實現高可拉伸性的同時保證線性高靈敏度仍是目前面臨的挑戰。
  • 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
    經過五年的研究積累,項目在「多重海洋環境因素下材料腐蝕及損傷的力學-電化學交互作用機理與規律」、「高溫高溼海洋環境下材料腐蝕的化學-電化學相互作用機理與規律」、「海洋環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與微生物腐蝕機理」和「深海和高溼熱環境下新型耐蝕耐磨金屬和防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等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發現了許多新奇的現象和規律,從更深層次揭示了海工裝備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機理
  • 寧波材料所在PVDF油水分離膜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富團隊(先進功能膜)在高性能聚偏氟乙烯(PVDF)油水分離膜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PVDF瞬時催化及油水分離膜。針對複雜體系的油水分離問題,以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能優異的聚偏氟乙烯(PVDF)為基膜,製備得到具有微納米多級組裝結構的PVDF-AuNPs微反應器分離膜。
  • 中科院高介電常數薄膜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時報》訊(記者  張璋)日前,兩種高K薄膜材料:鋁酸鑭(LAO)和鑭鋁氧氮(LAON)公之於眾。作為二氧化矽的潛在替代品,兩種材料可使半導體器件的尺寸在縮小到65納米或更小時,繼續遵從「摩爾定律」,在對現有設備進行一定工藝流程改造後,生產出更小、更快的晶片。
  •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 中科院城市環境所二維納米複合中空纖維超濾膜取得新進展
    為減少成本,增強膜的耐汙染性,延長膜的使用壽命,製備具有高親水性,高抗汙染性能的中空纖維超濾膜是關鍵所在。近年來,大多數研究熱點都集中於通過引入無機二維(2D)納米材料來改善膜的性能。典型的二維納米材料,如氧化石墨烯(GO)納米材料及其衍生物,由於其高縱橫比、低密度、良好的力學性能和提供額外水通道的能力,在膜分離領域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