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
關鍵技術基礎研究」課題結題驗收會召開

2018-10-23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10月17日,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課題結題驗收會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召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的15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該項目所屬6個課題進行了審查驗收。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主持驗收會議。

  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致辭,代表項目承擔單位對各位領導、專家和項目組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寧波材料所的厚愛、支持與幫助。

  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曉剛首先做了項目總體情況匯報。各課題負責人依次從課題總體概況、課題完成情況、研究水平與創新性、成果產出與人才培養、經費使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六個方面匯報了課題開展五年來的研究成果。每個課題分別匯報半個小時、專家提問半個小時。經過五年的研究積累,項目在「多重海洋環境因素下材料腐蝕及損傷的力學-電化學交互作用機理與規律」、「高溫高溼海洋環境下材料腐蝕的化學-電化學相互作用機理與規律」、「海洋環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與微生物腐蝕機理」和「深海和高溼熱環境下新型耐蝕耐磨金屬和防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等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發現了許多新奇的現象和規律,從更深層次揭示了海工裝備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機理,極大推動了我國腐蝕防護領域的長遠發展。

  與會專家就各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展開了熱烈討論,充分肯定了各課題的研究進展,認為各課題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而又有顯示度的亮點工作,提升了我國在海工裝備材料腐蝕防護研究方面的國際地位。同時,要注意加強各課題之間的銜接與區分,進一步做好凝練總結工作。薛群基強調要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做好後續工作謀劃,繼續加強項目組成員之間的密切聯繫,爭取做出世界一流成果,為我國海洋安全和海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會後,各位專家和項目成員對該項目其中一項重要應用成果——舟山基地380米世界最高輸電塔防腐工程進行了實地觀摩。

  「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是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為項目依託單位,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多家單位聯合承擔的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該項目為寧波首次牽頭的國家「973」項目,其研究目的是揭示海洋材料腐蝕和防護機制,提出特色鮮明的海洋環境耐蝕和防護材料的設計理論和製備方法,滿足我國實施海洋戰略對高性能海洋環境防護材料的需要。

現場考察舟山基地380米世界最高輸電塔塗裝工程

  10月17日,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課題結題驗收會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召開。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等的15位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該項目所屬6個課題進行了審查驗收。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主持驗收會議。
  寧波材料所所長黃政仁致辭,代表項目承擔單位對各位領導、專家和項目組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寧波材料所的厚愛、支持與幫助。
  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曉剛首先做了項目總體情況匯報。各課題負責人依次從課題總體概況、課題完成情況、研究水平與創新性、成果產出與人才培養、經費使用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六個方面匯報了課題開展五年來的研究成果。每個課題分別匯報半個小時、專家提問半個小時。經過五年的研究積累,項目在「多重海洋環境因素下材料腐蝕及損傷的力學-電化學交互作用機理與規律」、「高溫高溼海洋環境下材料腐蝕的化學-電化學相互作用機理與規律」、「海洋環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與微生物腐蝕機理」和「深海和高溼熱環境下新型耐蝕耐磨金屬和防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等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發現了許多新奇的現象和規律,從更深層次揭示了海工裝備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機理,極大推動了我國腐蝕防護領域的長遠發展。
  與會專家就各課題的研究進展情況展開了熱烈討論,充分肯定了各課題的研究進展,認為各課題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而又有顯示度的亮點工作,提升了我國在海工裝備材料腐蝕防護研究方面的國際地位。同時,要注意加強各課題之間的銜接與區分,進一步做好凝練總結工作。薛群基強調要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做好後續工作謀劃,繼續加強項目組成員之間的密切聯繫,爭取做出世界一流成果,為我國海洋安全和海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會後,各位專家和項目成員對該項目其中一項重要應用成果——舟山基地380米世界最高輸電塔防腐工程進行了實地觀摩。
  「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基礎研究」項目是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為項目依託單位,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中船重工第725研究所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多家單位聯合承擔的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該項目為寧波首次牽頭的國家「973」項目,其研究目的是揭示海洋材料腐蝕和防護機制,提出特色鮮明的海洋環境耐蝕和防護材料的設計理論和製備方法,滿足我國實施海洋戰略對高性能海洋環境防護材料的需要。

現場考察舟山基地380米世界最高輸電塔塗裝工程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大會發言人、主旨報告人、特邀報告人簡介一覽——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歡迎您!
    長期從事智能裝備製造與再製造工程領域教學與科研工作,開發了系列智能化自動化再製造技術裝備和新型功能塗層材料,推廣應用於裝備防護與再製造工程領域,以及國家循環經濟再製造產業試點單位,獲得了顯著的軍事、經濟和社會效益。承擔過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技計劃、軍隊計劃等20餘項重點科研項目。
  • 2016第三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寧波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講話指出,實施國家海洋戰略,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發展海洋裝備、建設海洋工程,更離不開海洋工程材料的支撐,海洋工程和海洋工程材料是拓展海洋空間、開發海洋資源的物質前提。  會議由「材料腐蝕行為及機理」、「 腐蝕防護新材料及新技術」、「高端裝備材料腐蝕防護」、 「能源設施腐蝕防護」、「材料腐蝕防護產業化發展」、「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2016年學術交流及工作會議」六大議題的8個平行分會場構成。國內腐蝕防護領域及材料領域專家就各分會場議題方面的技術創新、應用現狀、改進措施、新成果等等進行全面地探討。
  • 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深圳盛大開幕
    2019年12月8日,中國·深圳,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主辦,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暨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論壇在東北大學召開
    8月20—22日,中國科協第376期青年科學家論壇暨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論壇在瀋陽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東北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149 廠、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承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主任鞠鵬飛、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張達威、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戚鵬、東北大學副教授盧小鵬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學術報告】「南海裝備熱帶海洋環境適應性挑戰及研究進展」學術...
    :30報告地點:航海大樓201會議室報告人簡介:羅荘竹,男,四川閬中人,1974年生,九三社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熱帶海洋動態防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塗料塗裝與表面防護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
  • 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領域專家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李超倫主持會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輝、青島市政協主席楊軍、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長王福會、兄弟單位代表、侯保榮院士學生代表等分别致辭。宮聲凱院士、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曉剛教授、瑞士銀行投行部亞太區工業組主管侯延琨先生、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盾研究員等分別作「航空發動機模擬服役環境下高溫合金與塗層的組織演變與性能表徵」、「基於大數據評價的高性能耐蝕低合金鋼研發」、「中國創新: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大國」、「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專題學術報告,交流領域最新科研進展,推動腐蝕防護學科發展。
  • 2021年度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基金指南
    2021年度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基金指南 本次開放基金主要資助水下主被動電場探測定位方法、非磁金屬水下非聲探測及試驗技術研究、海洋工程水下裝備安裝維修標準規範在我國應用研究三個重點課題的研究和開發。
  • 寧波材料所在非晶碳基抗磨蝕防護塗層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鋼鐵合金是海洋工程重大裝備的關鍵支撐與結構材料,但在海洋複雜環境下,其運動部件面臨嚴峻的磨損與腐蝕挑戰。常規的有機防護塗料難以滿足動態載荷的部件強韌抗磨蝕需求,採用物理氣相沉積表面強化塗層材料,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 中科院創新團隊——為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穿上「防護衣」
    20多年來,防護團隊成功突破重腐蝕防護塗層、「高性能塗層+犧牲陽極」聯合防護、高性能耐蝕塗層鋼筋及其工程化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SEBF/SLF重腐蝕防護技術體系。至今已獲得授權專利65件。在眾多國家超級工程中,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涵蓋重腐蝕防護新材料、施工工藝和施工裝備研發的全鏈條工程化應用模式,是防護團隊在競爭中屢屢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
  • 《材料工程》梁秀兵工作:高熵非晶合金耐腐蝕性能研究進展
    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該類材料進行了初步探究,加深了對其基本性能的理解,拓寬了高熵非晶合金作為一種功能材料的使用範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梁秀兵等重點闡述了高熵非晶合金的耐腐蝕性,旨在提出面向海洋極端環境服役的耐腐蝕性材料的成分設計理論及製備方法,以滿足國家實施海洋發展戰略對高性能大型裝備防護材料的需求。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5日在《材料工程》中網絡首發。
  • 【央廣網】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材料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中國工程院柯偉院士、蹇錫高院士、王玉忠院士、毛新平院士、嶽清瑞院士、李賀軍院士、宮聲凱院士、彭壽院士、張平祥院士、劉正東院士等10名院士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與我國海洋戰略中海洋材料產業發展現狀、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開展深入交流並提出對策建議,推動國家海洋材料學科和海洋工程裝備發展,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
    」、「基於大數據評價的高性能耐蝕低合金鋼研發」、「中國創新: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大國」、「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專題學術報告,交流領域最新科研進展,推動腐蝕防護學科發展。作為我國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領域的拓荒者和學科帶頭人,侯保榮自1970年進入海洋所工作,50年來一直致力於海洋腐蝕與防護機理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轉化,滿懷熱忱、孜孜不倦地深耕海洋腐蝕與防護專業領域,創建和發展了我國的海洋腐蝕理論體系,開創了海洋腐蝕環境模擬實驗研究,開闢了海洋鋼鐵設施防護新路徑並在眾多大型工程成功應用,主持了首次大規模全國腐蝕調查並摸清我國腐蝕成本
  • 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即將在穗召開
    央廣網廣州12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記者獲悉,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將於12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召開。
  • 機械研究總院組建的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近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組建的「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了驗收。  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由環境腐蝕試驗站和專業研究實驗室兩部分組成:建設的環境腐蝕試驗站有,武漢大氣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庫爾勒大氣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組建的專業研究實驗室分為,防腐蝕塗覆材料技術實驗室、表面處理技術實驗室等。
  • 國家生物防護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張宗興出席實驗室專題培訓演講
    「2020未來實驗室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組委會成功邀請到國家生物防護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中心副主任簡介 BIOGRAPHY博士,「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負責人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安全與防護裝備分會青年委員、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生物安全實驗室評審員等學術職務,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 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研討會召開
    日前,海洋工程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與控制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 973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公布—新聞—科學網
    科技部關於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8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國科發基〔
  • 寧波材料所在二維納米防護薄膜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石墨烯具有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化學惰性以及優異的阻隔性,被認為是已知最薄的防護材料,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可直接用於金屬的腐蝕防護,逐漸成為製備石墨烯防護薄膜最主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