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海洋研究所自1959年開展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1990年成立了腐蝕與防護研究室。實驗室擁有海洋腐蝕與防護領域院士,擁有國內唯一的海洋腐蝕與防護碩士、博士學位點,主持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在海洋腐蝕機理研究、海洋生物汙損機制研究,以及海洋防腐防汙新材料研究方面積累了大量成果。自科學院實施「一三五」戰略以來,研究所根據科學院總體科技布局以及研究所整體發展規劃,將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研究列為研究所五個重點培育方向之一。獲批為院重點實驗室,標誌著實驗室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實驗室負責人表示,將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在科學研究、隊伍建設、合作交流、運行管理等方面不斷創新,為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文獻中心申報「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獲批
    文獻中心申報「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獲批 2017-01-04 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數據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瑪格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積極申報。在經歷近兩個月的層層評審後,最終成功獲批,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首批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之一。
  • 2016第三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寧波舉行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為支持單位的2016第三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寧波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引領海洋材料技術前沿·共創防腐行業交流平臺」。中科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60餘名科研骨幹參加會議並在相關分會場作報告,全面展示了海洋新材料重點實驗室一年來的最新工作進展。  本屆大會在研討專題、會議規模、會議效果、新技術分享等方面盛況空前,取得了預期目標和效果,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企業科技工作者等參會者的一致好評。
  • 中科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向國內外開放的科研平臺。實驗室以基礎理論創新與應用技術突破為目標,重點開展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領域的研究,建設具有高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服務。
  • 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領域專家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
    宮聲凱院士、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曉剛教授、瑞士銀行投行部亞太區工業組主管侯延琨先生、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盾研究員等分別作「航空發動機模擬服役環境下高溫合金與塗層的組織演變與性能表徵」、「基於大數據評價的高性能耐蝕低合金鋼研發」、「中國創新: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大國」、「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專題學術報告,交流領域最新科研進展,推動腐蝕防護學科發展。
  • 青島市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研究重點實驗室探索管理新機制
    青島市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積極探索並創新實驗室管理機制,取得顯著成效。自2004年3月以來,實驗室在室主任侯保榮院士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開始實行輪值主任制度,由青年學術骨幹輪流擔任實驗室輪值主任,全面負責實驗室各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實驗室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實驗室通過此項制度的實施,充分調動了青年學術骨幹的創新積極性,規範了實驗室的管理,強化了團隊建設,為青年骨幹施展才華、增強大局意識和提高組織領導科技創新的能力提供了平臺。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團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
  • 航空材料先進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圖)
    3月25日,航空材料先進腐蝕與防護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在中航工業航材院掛牌成立。中航工業科技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陳剛、基礎院科研管理部周寧專務、航材院副院長李興無和重點實驗室主任陸峰共同為實驗室揭牌,標誌著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  航材院腐蝕與防護專業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從事航空腐蝕與防護研究的科室。
  • 大會發言人、主旨報告人、特邀報告人簡介一覽——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歡迎您!
    原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6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第七、八屆理事長,現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榮譽理事長,國防科工局自然環境試驗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七二五所副總工程師,海洋腐蝕與防護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長期從事腐蝕與防護研究,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發明專利多項。
  • 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在深圳盛大開幕
    2019年12月8日,中國·深圳,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主辦,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臺、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海洋裝備用金屬材料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973計劃「海洋工程裝備材料腐蝕與防護
    經過五年的研究積累,項目在「多重海洋環境因素下材料腐蝕及損傷的力學-電化學交互作用機理與規律」、「高溫高溼海洋環境下材料腐蝕的化學-電化學相互作用機理與規律」、「海洋環境中生物在材料表面的粘附與微生物腐蝕機理」和「深海和高溼熱環境下新型耐蝕耐磨金屬和防護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調控」等基礎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發現了許多新奇的現象和規律,從更深層次揭示了海工裝備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機理
  • 機械研究總院組建的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
    近日,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武漢材料保護研究所組建的「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了驗收。  機械工業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由環境腐蝕試驗站和專業研究實驗室兩部分組成:建設的環境腐蝕試驗站有,武漢大氣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庫爾勒大氣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組建的專業研究實驗室分為,防腐蝕塗覆材料技術實驗室、表面處理技術實驗室等。
  • 納米片增強複合塗層腐蝕機理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 2015水環境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9月17日-18日,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及海洋腐蝕與防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5』水環境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市召開。
  • 探脈海洋,解碼波流奧秘—新聞—科學網
    毛漢禮等第一次從多方面闡述了黃東海區域海洋學中的一些重要現象及基本特徵;管秉賢發現了南海北部冬季存在著逆風向東北的南海暖流;胡敦欣在太平洋發現並命名「棉蘭老潛流」等三支潛流,是我國首次發現大洋海流,改變了有關西太平洋環流動力結構的傳統認識;袁業立首次導出了波面主要部分的演化方程,實現了國外期望而未得到的結果;方國洪提出了潮汐準調和分析理論……這些成果和發現有力推動了物理海洋學的發展。
  •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
    面向未來海洋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暨侯保榮院士從事科研工作50周年學術交流會現場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中國工程院院士宮聲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曉剛教授、瑞士銀行投行部亞太區工業組主管侯延琨、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盾研究員等分別作「航空發動機模擬服役環境下高溫合金與塗層的組織演變與性能表徵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新聞—科學網
    包括19名院士在內的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近年來,廣州南沙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攜手中國科學院,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研,共建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打造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平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深海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採礦科技中心揭牌
    10月10日,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赴長沙礦冶院為深海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採礦科技中心揭牌,現場調研中心建設情況,並對長沙礦冶院科技業務未來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該科技中心是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大數據挖掘、梳理、利用的平臺,也是海洋採礦科技成果的展示平臺和海洋科技科普的平臺,主要功能是處理、加工、存儲、開發五礦礦區的資源、環境、地形地貌數據,以及其他海洋資源、環境、物理海洋數據的收集、存貯、共享。
  • 深圳先進院今年牽頭獲批7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新聞—科學網
    深圳先進院今年牽頭獲批7項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位列全國科研院所第一
  • 中科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為低溫工程奉獻科研熱情—新聞—科學網
  • 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大型工程的考驗 「國際上的重大海洋工程幾乎都在我國,但海洋重腐蝕防護技術卻由國外壟斷,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卡脖子』情況。」金屬所材料耐久性防護與工程化創新團隊負責人李京介紹。 20多年來,這支科研隊伍先後開展了重防腐塗裝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與開發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