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向國內外開放的科研平臺。實驗室以基礎理論創新與應用技術突破為目標,重點開展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領域的研究,建設具有高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服務。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汙損生物腐蝕的關鍵過程、機理和防護技術,不同海洋環境因子對腐蝕作用的過程和機理,研製開發海洋腐蝕防護與監檢測的主要技術。本實驗遵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本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設立開放基金,立項資助與本實驗室研究方向相關的具有創新思想的科研課題,並提供相應的科研條件,以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的形成和發展。 

  一、重點研究領域和近期主要資助範圍 

  專題(一):海洋汙損生物腐蝕的關鍵過程、機理和防護技術 

  (1)典型海洋腐蝕微生物和汙損生物的分離與提純; 

  (2)快速檢測腐蝕微生物的電化學傳感器的構建; 

  (3)海洋汙損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附著機制; 

  (4)新型防汙技術開發與應用。 

  專題(二):不同海洋環境因子對腐蝕作用的過程和機理 

  (1)海洋環境因子對材料的破壞過程與機理; 

  (2)新型防腐蝕技術開發的基礎研究。 

  專題(三):研製開發海洋腐蝕防護與監檢測的主要技術 

  (1)鋼結構浪花飛濺區腐蝕防護技術開發與示範; 

  (2)海洋鋼筋混凝土結構腐蝕防護與修復補強技術開發與應用; 

  (3)海洋工程陰極保護技術優化與應用; 

  (4)腐蝕監/檢測技術開發與應用。 

  二、申請辦法 

  1、申請者應認真填寫《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書》。申請課題的研究內容必須符合本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屬於本實驗室研究內容的範疇。並應簡明扼要,突出創新點和特色以及具體的有限目標。 

  2、申請書同時以電子和紙質(3份)兩種版本提交。紙質申請書需有課題組主要成員親自籤名,並加蓋單位公章,一式三份寄送到:青島市市南區南海路7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綜合樓908房間,戚鵬(收),郵編:266071,聯繫電話:0532-82866291。電子申請書發送至郵箱:mcbflab@163.com。 

  3、課題研究周期為2年。自基金申請指南發布之日起開始接受申請,截止時間為 2013年12月15日。 

  三、基金管理辦法 

  1、根據開放課題的性質給以不同額度的資助。資助金額為2-3萬元, 執行期一般為2年,資助金額一次審定,分年度資助。 

  2、開放課題經費的各項開支標準,均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財務制度規定執行。 

  3、經費由課題負責人按預算安排使用。實驗室對開放課題進行定期檢查,對於不能按期完成研究計劃的課題,實驗室有權削減經費或停止資助。 

  4、課題結束後,負責人應及時做出經費使用決算。 

  5、開放課題的經費主要用於樣品的分析測試、論文出版、人員費等。 

  6、開放課題負責人每年應向實驗室提交年度進展報告和相應的研究成果。 

  7、開放課題結束後,必須向實驗室提交下列資料:研究工作結題報告、已發表(或已接受的)學術論文以及研究報告、已發表論文中的原始技術檔案、數據記錄、圖紙、底片和資料等的原件或複印件,並提供目錄清單。  

  8、實驗室主任定期檢查開放課題的進展情況,如發現原研究計劃不能實現時,有權調整、暫停或取消資助。

  9、開放課題的研究成果歸實驗室和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共享(或按協議分享),成果鑑定和報獎由本實驗室與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共同辦理。如申請專利,按專利法有關規定辦理。 

  10、開放課題完成的書面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等)和研究報告,歸本實驗室和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共享,發表論文的完成單位需署名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英文署名為: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Corrosion and Bio-fouling,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同時應註明受「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以英文發表的書面研究成果需註明「Supported by Foundation of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Corrosion and Bio-fouling,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發表後報實驗室辦公室備案。       

  三、聯繫方式 

  聯繫人:戚鵬、王鵬 

  電話:0532-82866291 

  郵箱:mcbflab@163.com 

  地址:青島市市南區南海路7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綜合樓908房間 

  郵編:266071。 

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2013年12月

相關焦點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2020年國內訪問學者與開放課題申請指南公布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LTO」)是立足南海,面向鄰近熱帶大洋,以海洋環境動力過程為主線,重點研究南海環流與中小尺度動力過程、熱帶海洋-大氣過程與氣候效應、熱帶海洋動力過程的環境效應等關鍵科學問題,強化海洋觀測技術研發及應用的開放型基礎科研機構。
  • 2021年度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基金指南
    2021年度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開放基金指南 本次開放基金主要資助水下主被動電場探測定位方法、非磁金屬水下非聲探測及試驗技術研究、海洋工程水下裝備安裝維修標準規範在我國應用研究三個重點課題的研究和開發。
  • 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基金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趙竹青)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它相關單位設立開放課題基金,支持傳播內容認知及相關交叉領域的基礎性和前沿性研究。10月28日,《2020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發布。
  • 【學術報告】「南海裝備熱帶海洋環境適應性挑戰及研究進展」學術...
    2009年於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物理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1年6月於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任表面功能材料及工程研發中心主任;2017年8月加盟中山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發展「熱帶海洋動態防腐科學與技術」學科方向。
  • 中科院將成立31個院重點實驗室
    (五)中國科學院受體結構與功能重點實驗室(上海藥物研究所),實驗室代碼:2013DP173054。   (六)中國科學院藻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水生生物研究所),實驗室代碼:2013DP173064。
  • 青島市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研究重點實驗室探索管理新機制
    青島市海洋環境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積極探索並創新實驗室管理機制,取得顯著成效。自2004年3月以來,實驗室在室主任侯保榮院士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開始實行輪值主任制度,由青年學術骨幹輪流擔任實驗室輪值主任,全面負責實驗室各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實驗室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實驗室通過此項制度的實施,充分調動了青年學術骨幹的創新積極性,規範了實驗室的管理,強化了團隊建設,為青年骨幹施展才華、增強大局意識和提高組織領導科技創新的能力提供了平臺。
  • 海洋腐蝕與防護研究領域專家學術交流會在青島召開
    宮聲凱院士、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曉剛教授、瑞士銀行投行部亞太區工業組主管侯延琨先生、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盾研究員等分別作「航空發動機模擬服役環境下高溫合金與塗層的組織演變與性能表徵」、「基於大數據評價的高性能耐蝕低合金鋼研發」、「中國創新: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大國」、「海洋腐蝕與防護技術」專題學術報告,交流領域最新科研進展,推動腐蝕防護學科發展。
  • 2020浙江省太陽能利用及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請指南
    基金資助項目有關的研究成果,包括論文、專著、成果評議鑑定資料等,均應標註「本工作受到浙江省太陽能利用及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基金編號)」。論文、專著應為研究者與本實驗室人員聯合發表,需同時註明本實驗室和研究者所在單位的名稱(本實驗室人員為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或其他作者)。
  • 大會發言人、主旨報告人、特邀報告人簡介一覽——2019第六屆海洋材料與腐蝕防護大會歡迎您!
    原中國科學院金屬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96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塗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腐蝕與汙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鋼結構塗裝協會會員,《塗料工業》、 《中國塗料》 、《現代塗料與塗裝》編委。從事海洋塗料、功能塗料及功能材料的研發,主持完成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四十多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十項,授權八項。參與編寫塗料專著三部,發表論文五十多篇。
  • 2015水環境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9月17日-18日,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及海洋腐蝕與防護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5』水環境腐蝕與防護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市召開。
  • 2015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開始申報
    「江西省質譜科學與儀器重點實驗室」是2010年度江西省科技廳批准立項建設的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面向國內外申請者,主要資助意義重大、具有原始創新研究和應用前景的「質譜與光譜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和課題,鼓勵學科間的交叉。  2015年度項目申報詳細要求見本通知附件。
  • 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
    6月3日,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專家組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安立佳、副所長周光遠、王佛松院士等相關人員接待了評估專家組。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實驗室主任王獻紅關於實驗室五年來的工作報告;先後聽取了秦玉升、陳學思、董麗松、張所波和王丕新等科研人員所作的5個代表性成果報告。
  • 中科院海洋所發布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
    活動現場還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海洋所的七秩芳華,是從近海走向深海的70年,是育人鑄魂的70年,是開放共贏的70年,是砥礪奮進、科技報國的70年。新的發展時期,海洋所圍繞「三個面向」「四個率先」,不斷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技進展,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2022年度實驗室開放...
    可再生能源與儲能制氫 發展可再生能源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遏制全球變暖起著決定作用。然而,可再生能源持續波動且受地域限制,因此需要開展儲能制氫研究與系統集成,核心目標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鈣鈦礦光伏與熱電材料(2)、高效太陽電池及組件;(3)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4)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5)中溫電解制氫。
  • 無限風光在海洋——海洋生物汙損問題及防汙塗料的發展
    海洋生物汙損是指由於海洋中的汙損生物在材料表面的附著、侵蝕而造成的設備損壞現象。目前已知的汙損生物約有5000多種,既有動物,也有植物和微生物,比較常見的有藤壺、貽貝、海藻等(圖2所示)。它們有的吸附在船艦底部,增大了船艦航行時的阻力,加快船底金屬的腐蝕;有的則生長在金屬管道內部,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和洩露;還有的則生長在海上設施的表面,進一步加快建築的損壞。
  • 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免費開放 探秘海浪
    半島都市報5月19日訊(記者 魏海洋) 風浪 、海流,這是島城市民經常能夠看到的海洋現象 ,但是這些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19日上午,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免費開放,這也是青島市科技周的活動之一。記者來到這個實驗室一探究竟。
  • 2020年礦冶集團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國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開放...
    為貫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本實驗室設立開放研究基金,面向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及礦冶自動化科研人員,資助圍繞實驗室研究領域,創新性強、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研究課題。現公布《礦冶過程自動控制技術國家(北京室)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管理辦法》和實驗室開放基金2020年度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
  • 群體感應抑制劑——羅丹明異硫氰酸酯類似物用於海洋抗汙損的潛力
    近5年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項目多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60餘篇。申報發明專利12項;參編專著兩部。獲中國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一次 (排名第1)。 引言 生物汙損 (Biofouling) 具有形成迅速、汙染嚴重、難以清除的特點,給海洋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是世界範圍內的共性難題。
  • 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漁業召開聯合實驗室年會
    瀏覽量: 184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3月4日,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漁業在青島召開海洋生態養殖聯合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