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是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能源環境領域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國家的重大能源戰略需求,以「綠色碳科學及其低碳複合能源系統」為核心科學思路,圍繞低碳戰略和綠色碳科學理念,開展碳資源低碳轉化及清潔高效利用的科學與工程創新性研究,為國家能源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技術與解決方案。
根據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有關管理條例,本實驗室開放課題主要面向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產業部門,目的在於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促進學科交叉,促進新思想、新原理的產生和應用。
一、資助範圍
實驗室開放課題主要資助低碳轉化領域意義較大且具有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課題。2020~2022雙年度開放課題重點支持以下6個研究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綠色碳轉化與催化、碳捕獲利用與封存、複合能源系統與工程、低碳能源發展戰略及方法研究、其他低碳轉化前沿課題。
綠色碳轉化與催化 研究C1分子(甲烷、CO、CO2、CH3OH)及低碳烷烴/烯烴高選擇性催化轉化基礎和應用基礎問題,側重於C-H 和C-O 鍵高效活化與定向催化轉化。建立和發展原位表徵手段,實現在實際催化反應條件下對反應過程進行精準表徵,深化對反應網絡及構效關係的認識。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甲烷直接催化轉化;(2)合成氣高選擇性制化學品與液體燃料;(3)CO2加氫合成化學品與液體燃料;(4)甲醇轉化制化學品;(5)C1分子溫和高效轉化新途徑;(6)低碳烷烴/烯烴高選擇性催化轉化等。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 研究高效CO2捕獲材料與工藝技術和化學-生物轉化利用以及封存驅氣等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側重於CO2吸附-解吸與化學-生物轉化利用。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高性能CO2分離材料和過程;(2)CO2化學利用合成重要化學品;(3)在光電等溫和條件下CO2活化轉化途徑及其人工光合的可行性;(4)CO2生物捕獲利用及其下遊應用;(5)CO2壓裂驅替頁巖氣過程和配套技術;(6)CCUS技術的生命周期評價及其行業、區域應用解決方案等。
能源與反應工程 圍繞複合能源的耦合低碳能源與化石能源的低碳核心思想,涵蓋了複合能源系統除核科學與工程方向以外的核心部分,研究方向包括熱功轉換、反應器工程等,側重於銜接低碳能源、化石能源和終端利用之間的高效能量轉換、物質轉化過程中的現象、機理、規律等科學問題的研究。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燃氣輪機、閉式布雷頓循環(氦氣輪機、超臨界二氧化碳輪機)等熱功轉換技術;(2)反應工程工藝與模擬與仿生分形(微納)反應器開發;(3)綠色智能城網和能源高效利用。
可再生能源與儲能制氫 發展可再生能源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遏制全球變暖起著決定作用。然而,可再生能源持續波動且受地域限制,因此需要開展儲能制氫研究與系統集成,核心目標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鈣鈦礦光伏與熱電材料(2)、高效太陽電池及組件;(3)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4)固體聚合物電解質電解水制氫;(5)中溫電解制氫。
低碳能源發展戰略 低碳能源發展戰略涵蓋碳數據、碳收支與碳戰略,尤其是基於碳數據的碳減排潛力和低碳複合能源系統的研究,注重於從宏觀、介觀和微觀等尺度對行業和區域的低碳發展戰略及其技術解決方案。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碳排放核算與碳戰略研究;(2)基於碳排放數據,建立和研究多維多尺度的大數據系統;(3)碳排放核算評估、碳足跡與碳市場研究;(4)複合能源系統戰略研究;(5)特色的城市低碳發展評價。
其他低碳轉化前沿課題 圍繞低碳轉化過程,開展介觀結構催化材料設計,納米/生物催化和理論計算,膜分離與反應分離一體化,熱電材料合成等研究。
二、開放課題申請須知和管理辦法
1.本次開放課題資助強度:5~10萬元/項;申請時間:2020年5月15日至7月15日。
2.開放課題主要支持實驗室及依託單位以外的研究人員(客座研究人員)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進行研究的課題,由客座研究人員和固定人員共同申請,客座人員擔任課題第一負責人,固定人員擔任課題第二負責人。
3.凡具有副教授和副研究員以上職稱、博士後經歷或相應水平的國內外學者可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提出申請,填寫《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並由所在單位的學術管理部門籤署意見並加蓋單位公章,由課題第二負責人於2020年7月10日前將籤字蓋章的《申請書》一式2份及電子版交於實驗室。
4.由實驗室學委會或專家組審定開放課題申請,建議擬資助課題和資助金額,實驗室主任會議根據審定結果統一調整並報學委會會議通過後公布執行。
5.實驗室開放課題由中科院下撥的專項經費-實驗室運行費支出。課題資助金額專款專用。課題經費僅限於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內進行財務結算,經費的使用需符合國家專項經費管理制度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財務制度,並嚴格按預算執行。支付與課題直接有關的費用,支出科目主要包括:材料費、分析測試及加工費、發表文章版面費、不形成固定資產的設備購置費、差旅費等。其中,差旅費主要是指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費用,報銷時需提供會議通知等相關證明材料。另外,材料費中嚴禁列支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等。若單項支出大於1000元時,請先與課題第二負責人(實驗室固定人員)溝通,支出發票經第二負責人籤字同意後,方可報銷。
三、課題結題和研究成果的歸屬
1.實驗室通過第二負責人(實驗室固定人員)加強對開放課題的管理,開放課題承擔者應在第一年年底提交階段總結,對於無階段總結、未按計劃進行課題研究者,實驗室主任有權調整課題資助額度或中止課題資助。第二年年終提交結題總結和研究成果(論文、專著、專利和獎項等)的複印件和電子版文件。
2.開放課題相關的論文和研究成果應同時署課題第一負責人所在單位名稱和本實驗室名稱,並註明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標註課題編號)。如在國內外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應將「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或CAS Key Laboratory of Low-Coal Convers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寫為作者單位之一,並註明本課題為「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supported by CAS Key Laboratory of Low-Coal Conversion Science & Engineering(No: XXX)」;如申請專利,專利權為申請人單位所有,如有本實驗室的合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應同為專利權人。
四、聯繫方式
聯 系 人:聞 霞
通訊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海科路100號9A分子樓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郵 編:201210
電 話:021-20608005
傳 真:021-20325034
電子信箱:wenx@sari.ac.cn
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2020年5月13日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