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20日,「氣象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學術年會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峰會」在南京召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王會軍院士、該校黨委書記管兆勇教授、副校長江志紅教授等出席了會議。
開幕式上,管兆勇和王會軍院士分别致辭。管兆勇表達了對與會專家們長期以來對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支持的感謝,簡要介紹了學校在「雙一流」建設和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舉措,充分肯定了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在科學研究、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王會軍院士肯定了重點實驗室發展的成績,希望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凝練學術方向,整合隊伍,聯合優勢資源,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重點實驗室主任、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海山教授的工作匯報中介紹了實驗室和協同中心在科學研究、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進展。
隨後,南京大學楊修群教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馬柱國教授、國防科技大學費建芳教授、學校鄒曉蕾教授、復旦大學溫之平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王開存教授、中國科技大學任保華教授分別以「中緯度不穩定海氣相互作用:觀測、模擬和理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中國流域水循環的變化」「熱帶氣旋冷尾流對局地雲和降水的調節作用」「四維變分渦旋初始化同化了熱帶氣旋暖核結構後對颱風強度預報的正影響」「Enhanced tropical eastern Indian Ocean rainfall breaks down the tropical easterly jet-Indian rainfall relationship」「中國地表風速觀測漸變型不均一性的檢測和訂正」「A Unified Index to Characterize Two Types of El Nio」為題交流了最新成果。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雲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氣象業務部門和學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海冰氣相互作用及模擬參數化」「氣候動力學」「陸面過程與氣候」「雲霧物理與氣溶膠」「災害天氣與中尺度氣象」「氣候預測及災害監測風險管理」等六大主題作了40餘場學術報告;實驗室開放課題負責人也做了工作進展匯報;還有近80名研究人員以牆報形式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
此次會議學術氛圍濃鬱,充分交流了氣象災害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氣象領域研究人員提供了交流平臺,也為將來的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礎,將進一步推動氣象防災減災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和學校的國內外影響力。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特邀專家、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研究骨幹等來自全國28個高校、科研院所、氣象業務部門以及該校師生等280餘名科研人員齊聚一堂,交流最新研究成果。(通訊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丁傑 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