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8-29日,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油氣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江蘇省地球物理學會和中國石化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江蘇南京隆重召開。
特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陳顒,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陽,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南方科技大學教授陳曉非和來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地球物理學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油田企業等單位500餘名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
本次會議旨在推進地球物理技術創新助力國家能源戰略。28日,在大會邀請報告中,陳顒院士針對頁巖氣勘探開發中的水資源耗用巨大、誘發地震等重要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提出無水壓裂、防震減災、動態採油氣控制系統、採用甲烷轟綠色人工震源等關鍵性建議。金之鈞院士從華為先進的研發管理體系(IPD)核心價值點出發,概述了在學術科研中應以核心科學家為中心,各團體緊密合作,堅持不懈、艱苦奮鬥,才能使中國的創新技術達到新高度,並將華為的IPD理念引入到勘探開發中取得了顯著成果。李陽院士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對油藏地球物理技術進行了詳細的歸納總結。陳曉非院士介紹了高階面波成像及如何利用高階頻散曲線改進反演結果的新方法。共13位院士、教授、專家在大會上交流了專題報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油氣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印興耀教授主持了油氣勘探開發技術進展與成效的相關報告。
29日進行的會議包括地震反演與儲層預測技術,複雜山前帶、複雜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深層、深水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及在油氣地球物理中的應用,油藏地球物理技術,非常規油氣地球物理技術/五維地震數據處理解釋技術/物探技術六個分會場的160餘篇口頭報告和70餘篇展板報告,內容豐富,方法新穎,效果明顯。
本著物本探源的精神,秉持物有源、探無疆的理念,此次學術交流會議開拓了與會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視野,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創新熱情,為我國油氣勘探開發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油氣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
原標題:《2019年油氣地球物理學術年會在南京成功召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