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公布地熱等基金課題

2020-08-18 中國能源報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

近日,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官網發布了該實驗「基金課題」。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原名: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是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科學院組織高水平可再生能源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實驗室發展目標:從規模化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目標出發,開展可再生能源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致力於解決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資源分散、穩定性差、轉換效率低等瓶頸問題,在重要方向上做出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創新貢獻,形成一批具代表性和有社會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及研究成果,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國內一流科研創新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技術輻射基地。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質能源、非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優化。在分散能源高效富集如光合作用模擬、高效太陽能轉換材料、聚光及跟蹤技術、波浪能收集等,在低品位能源高效轉化如光化學轉化利用、中低溫太陽能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燃料製備、地熱資源綜合利用等,非穩定能源儲存及輸送如高效大容量儲能材料、多能互補應用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併網控制技術等方面,開展核心技術研究,進行技術集成,以期突出原理創新和工藝技術創新,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實驗室開放基金圍繞實驗室的重點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設置課題,支持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外人員從事高水平的基礎性、前沿性、啟動性研究,以及與本實驗室重大在研項目共同資助的重要研究課題。

據了解,2020-2021年度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申報受理時間已於2019年12月13日截止。該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具體資助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質能源方向、非碳可再生能源方向和系統集成優化方向三大類。其中,非碳可再生能源方向,具體內容包括光熱、光電轉化材料基礎研究;波浪能轉換技術及流體力學分析;地熱資源開發基礎研究。據悉,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重點實驗室自2009年開展開放基金課題以來,已連續開展了11年。

中國能源網 http://www.cnenergy.org

【稿件聲明】凡來源為中國能源報(能源網—中國能源報)的稿件,版權均歸中國能源報所有,未經 中國能源報社書面授權,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2022年度實驗室開放...
    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0-2022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1)甲烷直接催化轉化;(2)合成氣高選擇性制化學品與液體燃料;(3)CO2加氫合成化學品與液體燃料;(4)甲醇轉化制化學品;(5)C1分子溫和高效轉化新途徑;(6)低碳烷烴/烯烴高選擇性催化轉化等。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 研究高效CO2捕獲材料與工藝技術和化學-生物轉化利用以及封存驅氣等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側重於CO2吸附-解吸與化學-生物轉化利用。
  • 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開放課題基金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趙竹青)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它相關單位設立開放課題基金,支持傳播內容認知及相關交叉領域的基礎性和前沿性研究。10月28日,《2020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發布。
  • 可再生能源廣受青睞 美地熱能發展前景廣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廣受青睞。地熱能作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一員,由於具有穩定可靠、成本低廉、清潔環保等優點,漸漸吸引了許多國家的關注,發展勢頭也大有追趕廣受歡迎的太陽能和風能之勢。在能源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也不例外。  產業發展有潛力  美國地熱能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是嗎
    我們都知道到能源分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那麼,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
  • 我校中科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接受中科院組織的現場評估
    我校中科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接受中科院組織的現場評估  7月10日,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組織的中科院重點實驗室評估專家組一行十二人對我校中國科學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
  • 「小眾」地熱能具有戰略型能源潛質
    全球能源轉型,正值其時。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提出乾熱巖地熱能概念以來,乾熱巖地熱能作為一種新興的地熱能源,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目前,正值能源低碳轉型關鍵期的中國,也開啟了對這種綠色、清潔、高效能源品種的戰略性布局。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試行...
    1.鼓勵支持可再生能源企業建設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持企業加大自主研發投入力度,加快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  2.積極引導在杭高校及科研機構加強可再生能源領域學科的建設,設立可再生能源學院或研究院;引導國內外龍頭企業和知名科研機構在杭設立研發中心;依託我市可再生能源重點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在我市布局太陽能薄膜電池、大型風電(核電)電力設備等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地熱發電廠發電,而地源熱泵可用於加熱生活熱水。水力發電–傳統上用來轉動工廠和工廠的水輪,我們主要使用這種可再生能源發電。它涉及使用流動的水來旋轉渦輪。水可以從河流/溪流,被困的水域和海洋中獲取(以潮汐和波浪能的形式)。生物質–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發電和產生生物燃料。可以通過燃燒生物質和/或對動物糞便進行厭氧消化來發電。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按照法律第3章要求,公布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制定了相關技術標準規範,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顯著進步。第4章至第6章規定的相關制度規定逐步落實,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明顯下降,裝備製造產業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在拉動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和擴大就業崗位、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和治理大氣汙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調整能源結構、實現綠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舉行
    發表於:2009-10-14 09:00:1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工程熱物理所承辦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研討會近日,中國-芬蘭可再生能源座談會在北京融金國際酒店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芬蘭科學院聯合主辦,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承辦。
  • 走進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
    這裡是位於科羅拉多州戈登小鎮的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距該州首府丹佛約20分鐘車程,威皮克在這裡擔任燃料電池與氫技術項目經理。最近,在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的組織下,包括新華社記者在內的部分外國記者走訪了該實驗室。  這是美國唯一一所專門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基礎研究的國家實驗室。該實驗室目前有員工約1500人,另有800名訪問研究人員、實習生或合同工。
  • 菲律賓可再生能源潛力與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
    其中,地熱能453.1萬千瓦,水電1309.7萬千瓦,風電7660萬千瓦,海洋能1.7億千瓦,每年的可利用生物質能潛能大約與277百萬桶燃料油的能量相當。  菲律賓能源部公布的可再生能源潛力與分布如下:  (一)地熱能  菲律賓地熱資源豐富,也得到了較好的利用,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地熱能發電國。
  • 全球能源大視野丨印度尼西亞可再生能源儲量及開發情況
    根據目前印尼央行公布的數據,截至 2016 年底,印尼外匯儲備達到 1164 億美元,可滿足 8.4 個月的進口和外債償付需要,高於 3 個月的國際安全標準。2017 年 2 月,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印尼信貸主權展望評級從「穩定」提升為「投資」級。印度尼西亞能源資源情況印度尼西亞能源資源豐富,有「熱帶寶島」之稱。
  • 2020年中國地熱紀要
    7月10日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發文支持地熱工作《人民日報》發表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署名文章《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動能》,其中提到積極支持開展地熱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7月22日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發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在京召開《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新聞發布會。截至2019年底,我國淺層地熱能建築應用面積約8.41億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 淺析好處多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
    與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是,地熱能的利用過程幾乎不會出現廢棄,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熱能的直接利用發展十分迅速,已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加工、民用採暖和空調、洗浴、醫療、農業溫室、農田灌溉、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各個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節約了能源。
  •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召開自主、開放課題...
    2008年6月25至26日,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召開了「實驗室自主、開放課題評審會」,會議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張慶明教授主持,與會的評審專家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陳棟泉研究員、中科院力學所丁雁生研究員、中國兵器204所郝仲璋研究員、北京科技大學金龍哲教授、二炮裝備研究院李世才研究員、北京大學力學系劉凱欣教授、清華大學施惠基教授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與此同時,發展中大國也拋出了承諾方案,如南非承諾其排放在2025年左右達到峰值,韓國宣布將在今年公布其2020年的減排目標。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案,世界各國均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減排溫室氣體和延緩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業已成為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又一重要推動力量。
  • 中科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申請指南
    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向國內外開放的科研平臺。實驗室以基礎理論創新與應用技術突破為目標,重點開展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領域的研究,建設具有高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的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為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服務。
  • 我國在"一帶一路"上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
    4月3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研究項目在北京發布最新報告《「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發展合作路徑及其促進機制研究》和《東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及重點案例國研究》,展示了影響「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的政策條件、產業條件及存在的機遇和挑戰。
  • 可再生能源信息2019:概述
    隨著其他類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的份額從1990年的89.4%降至2018年的50.0%(圖16)。1990年,大部分非水可再生能源是由固體生物燃料(67.4%)和地熱能(20.4%)產生的,而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在1990年佔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8%。然而,從1990~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佔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