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科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接受中科院組織的現場評估

2021-01-12 中國科大新聞網

我校中科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接受中科院組織的現場評估

 7月10日,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組織的中科院重點實驗室評估專家組一行十二人對我校中國科學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

 


 
 校黨委書記許武教授出席現場評估會並致辭,對重點實驗室專家評估組到我校檢查和指導實驗室工作表示熱烈歡迎。他說,中科院組織的重點實驗室評估對我校實驗室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希望專家們對實驗室多提寶貴意見,以進一步促進實驗室的發展。

 

 中科院基礎局綜合規劃處處長黃敏就評估的目的、原則、重點、形式和程序等向與會人員作簡要介紹。評估專家組副組長麥振洪研究員主持上午的現場評估會。

 

 實驗室主任李定教授作實驗室工作報告,詳細匯報了實驗室的總體情況、定位、研究方向、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實驗室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情況。鄭堅、陸全明、朱曉東三位教授分別作了「高溫聚變等離子體物理工作進展」、「空間等離子體研究方向進展報告」、「低溫等離子體方向工作進展匯報」三個分報告,詳細報告了重點實驗室在這三個研究方面所取得成果及其影響,並回答了專家提問。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匯報,並審查了相關材料。

 

 當天下午,評估組還實地考察了實驗室的空間物理研究部、聚變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部、低溫等離子體研究部等三個研究部,聽取了各研究部關於科研進展、儀器設備、科研團隊等情況的介紹,查閱了實驗記錄、設備運行記錄和有關規章制度,並與科研人員進行了交流。

 

 評估組對實驗室的定位、實驗室取得的成果、承擔的課題、人才隊伍建設、與國內外的合作、實驗室的運行機制和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作用等方面的情況給予了客觀、公正的評價,並對實驗室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中科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2005年經中科院批准開始建設,圍繞國家在未來先進能源、國防高技術應用、和平利用和開發空間資源這三個方面的戰略需求,開展聚變等離子體物理、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和空間等離子體物理三個方向的研究。2004-2008年期間,實驗室主持(承擔)科研項目(課題)總數68項,總經費9749.48萬元;在國際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283篇,其中,41%以上的科學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大於2的國際學術刊物,這些論文被引用783次;獲2007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1人於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分別於2005、2006、2007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支持,另有1名「傑青」獲得者和2名「中科院人才計劃」入選者加盟實驗室;在培養的博士研究生中,2人獲得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獎,3名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3名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2名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在培養的碩士研究生中,4人獲得安徽省優秀碩士論文獎。

 

                                                       (科技處)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接受現場評估
    8月27日,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組織的化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組一行14人對中國科學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劉桂菊副局長到會並講話,我校朱長飛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科技處相關管理人員和實驗室全體成員參加評估會。評估會由評估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主持。
  • 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通過評估
    6月3日,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專家組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評估。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安立佳、副所長周光遠、王佛松院士等相關人員接待了評估專家組。專家組認真聽取了實驗室主任王獻紅關於實驗室五年來的工作報告;先後聽取了秦玉升、陳學思、董麗松、張所波和王丕新等科研人員所作的5個代表性成果報告。
  • 2017年材料和工程領域中科院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發布
    材料領域參加評估的院重點實驗室19個,其中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3個實驗室被評為A類。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國際最有影響力的光化學與光物理研究中心之一,研製的大尺寸晶體在國家高功率雷射裝置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製的大能量雷射系統,為國家重大工程中雷射同步開關提供了關鍵技術。
  • 「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
    「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專家論證會日前召開。我校副校長蔣昌俊、校長助理吳廣明參加會議。蔣昌俊代表學校致辭。      專家組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雷射等離子體研究所王世績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所長兼黨委書記李儒新研究員、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陸衛研究員等7位專家組成,匯集了國內從事先進微結構材料設計、製備、表徵及應用研究的一流專家學者。
  • 中科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現場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C)/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KLTP)拓展項目研討會」在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14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所、中科院研究生院、晨興數學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代表和27位來自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等十五所中學以及來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東城區科技館的老師們參加了研討會。大家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由理論物理所副所長陳曉松主持。
  • 梅德韋傑夫安徽參觀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梅德韋傑夫安徽參觀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2/2) "← →"翻頁
  • 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
    2月25日,中科院分子病毒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舉行。上海巴斯德所健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朱正紅對重點實驗室的揭牌表示祝賀。他表示,中科院、上海市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共建上海巴斯德所是中法合作的一個獨特的機制,希望上海巴斯德所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上一流的病毒研究所。
  • 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原標題: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中國天眼」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系統計算能力達世界級水準隨著19波束裝置即將投入使用,FAST在超級計算方面有何「秘籍」?29日,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在FAST現場舉行揭牌儀式。依託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重點實驗室旨在面向國際天文前沿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方法發展,探索科研與技術有機結合新模式。
  • 中科院物理所有多牛?牛津、北大學生考研照樣被刷
    對於國內比較頂尖的研究生培養單位,除了清華、北大這些985高校來說,中科院也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的科研院所。中科院物理所簡介在國內,中國科學院是一個頂尖的學術機構,它是由很多所組成的,中科院物理所就是其中之一。
  • 中科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為低溫工程奉獻科研熱情—新聞—科學網
  • 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2002年招生
    目前,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學科專業正承擔著省部級以上重大項目16項,研究領域涉及核聚變、低溫等離子體應用、強磁場技術、離子束生物工程技術、電磁發射技術等。它是中國主要核聚變研究基地之一,也是世界實驗室在中國設立的核聚變研究中心。
  • 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成立
    中科院中子輸運理論與輻射安全重點實驗室成立 2014-12-1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表示,重點實驗室的成立是基於前期在核能領域良好研究基礎上的重要舉措,希望重點實驗室的成立能夠為相關研究單位提供良好合作交流平臺。  重點實驗室主任吳宜燦研究員詳細介紹了重點實驗室的戰略目標、學科定位、預期成果、組織架構與日常運行,同時表示,實驗室將會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為相關兄弟單位提供科研協同創新的平臺支撐。
  • 「中科院/雲南省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第一屆
    會議現場12月1日,「中國科學院/雲南省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雲南昆明召開了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黃京飛副所長和施鵬研究員以及中科院生物局生物醫學處相關領導應邀出席了會議。會議由學術委員會主任孫漢董院士主持。孫漢董院士首先代表學術委員會向各位委員和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上海科技節:「創客集市」精彩紛呈 重點實驗室「開門迎客」
    }責任編輯:葉攀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1日吸引眾多「創客達人」。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1日電 (鄭瑩瑩)作為2017年上海科技節分會場之一,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1日熱鬧非凡,成「創客達人」集聚地,紙盒VR眼鏡、3D印表機、液氮冰淇淋等花樣小創意,吸引眾多青少年前來一探究竟。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21日吸引眾多「創客達人」。圖為小觀眾觀看3D列印過程。
  • 中科院核聚變研究捷報:等離子體放電超過一分鐘
    上圖為HT-7裝置和部分科研人員    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科研人員在3月31日順利結束的HT-7超導託卡馬克2002-2003年冬季實驗中,獲得超過一分鐘的等離子體放電,使HT-7超導託卡馬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產生分鐘量級的高溫等離子體的實驗裝置,等離子體放電時間最長達63.95秒。
  • 走訪中科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訊—科學網
    ■本報記者 沈春蕾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現代人類社會的主要活動需要精確的空間位置信息。地球也是一顆高度動態演化著的行星,地震、火山、滑坡、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等現象是地球運動的明證,同時也對社會發展造成顯著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有這樣一個實驗室,致力於研究現今地球運動狀態及動力學過程,為現代社會各類活動提供高度動態地球系統中的精準空間位置信息。該實驗室的名字叫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我校舉辦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
    由我校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多相流、傳熱傳質與能量轉化國際學術會議於2005年7月3日至6日在西安唐城賓館舉行。大會主席由我校陳學俊院士擔任,組織委員會主席由郭烈錦教授擔任。來自24個國家、121個大學與研究機構的300餘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有19位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國際著名學者接受大會邀請,出席大會並作特邀或主旨報告。
  • 「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
    2019年12月26-27日,「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分子醫學研究部」 2019年度學術年會在我校召開。26日上午,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在中科大生命學院531會議室召開。
  •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中科院副院長、武漢P4實驗室建設項目驗收委員會主任張濤出席驗收會並講話,中科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金寧一,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葉朝輝等18位專家及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國際合作局等相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由中科院條財局局長鄭曉年主持。
  • 「中科院固體物理所-中科大材料系」所繫結合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為進一步落實中科院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打造「科教結合、協同創新」平臺的要求,切實加強中科院在合肥地區材料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10月26日,在中心的推動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在中國科大東區共同舉辦了「中科院固體物理所-中科大材料系」所繫結合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