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流中子源HINEG產生十二次方氘氚聚變中子—新聞—科學網
強流中子源HINEG產生十二次方氘氚聚變中子
-
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原標題: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中國天眼」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系統計算能力達世界級水準隨著19波束裝置即將投入使用,FAST在超級計算方面有何「秘籍」?29日,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在FAST現場舉行揭牌儀式。依託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重點實驗室旨在面向國際天文前沿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技術方法發展,探索科研與技術有機結合新模式。
-
香港城大與中科院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揭幕
新華社香港3月3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城市大學3日宣布,該校攜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的中子散射科學技術聯合實驗室日前正式揭幕,以加強與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專才培訓、科研和設備上的合作。這是香港唯一研究中子散射的實驗室,將提升香港在中子散射領域的發展。
-
【科技日報】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
-
中科院將成立31個院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關於成立流固耦合系統力學等31個院重點實驗室的通知 院屬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我院科研基地建設,促進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工作持續、穩定地發展,經院長辦公會議批准,決定成立以下3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
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出強流氘氚中子源實驗裝置HINEG,其中子源強度創現行同類裝置中的世界第一。那麼,這個「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呢?
-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2018-02-02 16:24:10 來源:市場星報
-
中科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會議現場1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KITPC)/理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SKLTP)拓展項目研討會」在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14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理論物理所、中科院研究生院、晨興數學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所的代表和27位來自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京四中等十五所中學以及來自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東城區科技館的老師們參加了研討會。大家各抒己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由理論物理所副所長陳曉松主持。
-
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參與 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
日前,藥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召開,32家聯盟成員單位的100多代表出席會議。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致歡迎辭,科技部基礎司郭志偉副司長,江蘇省科技廳景茂副巡視員,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張永清副局長出席會議並先後致辭,祝賀聯盟成立。 在聯盟大會預備會議上表決通過了聯盟章程、首屆理事會理事名單、首屆理事會理事長單位、輪值副理事長單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李佳研究員獲選擔任首屆理事會理事長。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繪出「人造太陽」輻射安全演化圖譜
近日,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所研究員吳宜燦核安全研究團隊,繪製出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的輻射安全演化圖譜,編制完成ITER首個中子輻照活化指南,並經ITER國際組織審核發布。 中子輻射照射會使部分材料產生放射性,這個過程稱為「中子活化」。
-
重慶郵電大學成立量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11月10日,記者從2019重慶英才大會量子信息技術高峰論壇上獲悉,重慶郵電大學已量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將圍繞量子領域瓶頸問題進行研究,積極推進量子技術成果實用化。中科院院士、超導電子學家吳培亨在致辭中介紹,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起來的交叉學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兩個領域,量子通信能夠實現信息的安全傳輸,量子計算可以用來解決一些傳統經典計算機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將對21世紀產生重大的影響。
-
加班 扣經費 陪領導打排球……「中科院近百人離職」調查
發布在核所官網上的資料顯示,中科鳳麟始於1986年,主要從事先進核系統研發及相關安全技術研究,源於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發展成為以中科瑞華、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為技術產業化平臺,與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重點研究領域涵蓋中子物理、先進裂變核能、聚變核能、核技術交叉應用等。
-
中科院繪出「人造太陽」輻射安全演化圖譜—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宜燦核安全研究團隊,繪製出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的輻射安全演化圖譜,編制完成ITER首個中子輻照活化指南,
-
調查|「中科院近百人離職」的事前事中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發布在核所官網上的資料顯示,中科鳳麟始於1986年,主要從事先進核系統研發及相關安全技術研究,源於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發展成為以中科瑞華、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為技術產業化平臺,與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團隊,重點研究領域涵蓋中子物理、先進裂變核能、聚變核能、核技術交叉應用等。
-
中科院低溫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為低溫工程奉獻科研熱情—新聞—科學網
-
走訪中科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訊—科學網
在幾代科技工作者辛勤努力的基礎上,實驗室面向航空航天、地震、環境災害減災等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圈層相互作用科學前沿問題,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1年10月,其前身是中科院動力大地測量學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研究始終面向國家發展與建設中的重大戰略需求,曾經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第一顆遠程飛彈發射提供重要的測繪保障,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表彰嘉獎。
-
2020中科院軟體所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招聘公告
中科院軟體所成立於1985年3月1日,是一所致力於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體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的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詳情請查閱軟體所網頁http://www.iscas.ac.cn)。因工作需要,中科院軟體所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現公開招聘1-2名軟體工程師及1名英文助理。一、 軟體工程師工作職責:1.
-
中科院網絡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成立
8月15日,在中科院人教局主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上,中科院網絡中心超級計算中心陸忠華研究員正式宣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成立。
-
中科院天文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
4月8日,中國科學院天文光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舉行。蘇定強院士、朱能鴻院士和來自中國科學院基礎局、國家天文臺、南京大學、同濟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的多名專家,中國科學院計劃財務局科研基地處鄭曉年處長、南京天光所所領導和各研究室主任出席了揭牌儀式和會議。蘇定強院士和鄭曉年處長為實驗室揭牌。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量子輻射反作用理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發現,超強雷射和高能電子束的碰撞可甄別電子動力學的經典和量子電動力學(QED)行為邊界,為理解極端強場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提供了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