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出強流氘氚中子源實驗裝置HINEG,其中子源強度創現行同類裝置中的世界第一。那麼,這個「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呢?

  超強中子靶,承受的熱流密度是太陽表面的3倍

  「中子靶是HINEG的核心系統之一,強流離子加速器產生的高功率氘離子束轟擊含有氚的中子靶,在靶上發生氘氚聚變反應產生中子。」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FDS鳳麟核能團隊創建人吳宜燦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了產生強流的中子束,靶需要承受高功率離子束的轟擊,從而帶來靶上高強熱流散出的難題。

  「HINEG中子靶承受的熱流密度是太陽表面熱流密度的3倍。如果散熱問題解決不好,靶溫度迅速升高,其內含有的氚會快速釋放,就無法實現中子的持續穩定產生。靶溫升高過快時,甚至會出現瞬間被熔穿燒毀的情形。」吳宜燦說。

  針對中子靶的高效散熱難題,FDS鳳麟核能團隊發明了陣列射流耦合強剪切場的高效散熱技術,並通過反覆驗證測試,成功實現了高效散熱,將靶的溫度控制在200℃以內。

  不帶電的中子也能做到精準調控

  氘氚聚變反應產生14兆電伏(MeV)的單能中子,為模擬再現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需要對產生的單能中子進行精確調控以便開展各類實驗研究,這無疑是另一項嚴峻挑戰。

  「我們知道,電子、質子是帶電粒子,可以利用電場或磁場對這些帶電粒子進行控制,但中子是不帶電的,無法用電磁場對其進行調控,不過可以通過中子與特定材料中原子核的反應過程來進行調控,這就需要精確的理論方法與實驗技術來實現。」吳宜燦告訴記者。

  FDS鳳麟核能團隊以中子輸運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發明了中子輸運精準調控關鍵技術,實現了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的準確再現,對先進核能系統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核能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研究的重要平臺

  與傳統核反應堆相比,先進核能系統可極大提高資源利用率,並降低核廢料的產生。HINEG可以真實再現多種類型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開展理論與程序驗證、核數據測量與驗證、反應堆部件核性能驗證等實驗研究。

  中子照相是一種檢測物質內部微細結構的「顯微探測」技術,它利用中子在不同物質中穿透能力的差異來洞察物體內部結構,在檢測含氫材料、重金屬組件結構、放射性材料等方面彌補了X光等其他無損檢測技術的不足。HINEG產生的強流中子束可用於開展高精度的無損檢測,服務於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子治癌是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癌症治療方法,該方法是一種身具固有安全性的生物靶向放射治療模式,對患者正常組織損傷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開創了人類攻克惡性腫瘤的新途徑。有國際著名專家表示,在癌症領域,20世紀可以說是X射線的世紀,而21世紀將是中子治療的世紀。HINEG可作為中子治癌技術研究的重要平臺,可促進我國在中子治癌領域的發展。

  (原載於《科技日報》 2018-02-01 05版)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原標題: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
  •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2018-02-02 16:24:10   來源:市場星報
  • 重大突破:國內首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國散裂中子源3月25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最強輻射源:美開啟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
    」新時代) 科技日報北京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版15日消息稱,美能源部下屬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日前在其世界最強輻射源——「Z機」(Z machine)裝置內開啟了氘—氚受控核聚變實驗。當未來氘—氚比例達到50∶50時,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是現有最大能量的500倍。受控核聚變若能成功,幾乎能使人類擺脫能源危機的困擾。
  • ...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
  • HINEG中子照相:實現高精度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殘芯檢測
    此次,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內部的殘芯的檢測就是利用基於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的中子照相技術。在這裡大家肯定會問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是什麼,中子照相技術是什麼,它們兩者是什麼關係?簡單來說,中子照相是一門技術,它是利用中子穿透物質從而檢測物質結構性質。而要實現這門技術就必須提供穩定的中子,這裡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就是提供中子的中子源。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測核外電子來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步輻射裝置互為補充,都是研究物質結構的強有力工具。 中子散射:微觀世界研究利器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人們認識到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中子的發現及應用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當中子入射到樣品上時,與它的原子核或磁矩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散射。
  •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學科應用的大科學平臺
    CSNS的方案設計吸取了當今國際科技最新成果,技術指標具有國際先進性,將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經過論證,中科院相繼啟動了CSNS的概念設計和前期預製研究,目前概念設計已經完成,預製研究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工程建設有望在近期啟動。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主裝置區 圖丨中國科學院除了完成來自用戶的課題,園區一線的科研人員還要負責把這個「大傢伙」的狀態調整到最佳,並為中國散裂中子源培養好各個領域的用戶。研究新材料 中子顯身手自散裂中子源建成以來,第一篇用戶實驗科學成果文章,實驗數據產生於通用粉末衍射儀團隊。
  • 【科技日報】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科技日報】我國穩態強磁場強度今年有望創世界紀錄 2018-03-13 科技日報 張蓋倫 【全國政協委員、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負責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3月12日告訴記者,目前該穩態強磁場產生的磁場強度為42.9萬高斯,相當於地球磁場的80萬倍。「準備今年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條件,讓其磁場強度達到45萬高斯,比肩美國的穩態強磁場裝置,達到世界最強。」  我國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由五臺水冷磁體、四臺超導磁體、一臺混合磁體和系列外圍實驗測量系統構成。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項目建成後,中國將成為繼美國、日本、英國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今後還將和東莞全面合作,大力推動散裂中子源相關技術的落地和產業化,為東莞和廣東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貢獻。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產生強脈衝中子,通過測量中子束流在樣品的散射反應過程,探測樣品原子核的位置和運動狀況,為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和工業應用提供先進的研究平臺。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
  • 迄今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迄今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瑜)12月26日,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世界上束流強度最高深地實驗設施——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
  • 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第一臺設備
    科技創新   負氫離子源進入隧道安裝   記者何春輝:「我身後這臺就是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的第一臺設備,它相當於整個裝置的源頭,它將關係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性能和效率,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將會有更多的設備在這個隧道進行安裝。」
  •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建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而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裡,一臺國家科學裝置、世界第四大脈衝中子源裝置早已在三年前投入試運行。這臺「國之重器」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明顯的科技創新協同效應。  以上4個數字,皆指向坐落在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它是幹什麼用的?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超級磁鐵引來大批...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超級磁鐵引來大批高端人才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18-11-13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中國科學院把這臺「國之重器」比喻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超級顯微鏡」:「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而中子和質子又構成了原子核。當一束中子入射到樣品上時產生散射,通過測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可以研究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這種研究手段就叫中子散射技術。」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8月23日,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傳來好消息。 這是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裝置。「六年半」只是這座「中子工廠」從奠基到啟用的時長。它走過的路,遠不只這些;它的步伐,也絕不會停留於此。 奠基前的十年籌謀 2010年的一段時間,東莞大朗鎮水平村一片偏僻冷清的荔枝林裡,經常出現一輛拉魚車。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前不久,他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到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利用兩天時間做了一項有關高強度鋼結構性能的實驗。稍有遺憾的是,他們申請的實驗時間有點不夠。好在香港離東莞很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經過再次申請實驗機時,黃明欣的兩個博士生又去CSNS做了後續實驗,拿到了完整的數據。「太方便了,就像在自家門口。」黃明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所研究的高強鋼是汽車應用的研究重點。
  • 【科技日報】研究人員利用原位中子衍射實驗室合成出穩定「可燃冰」
    這標誌著中物院中子科學平臺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可燃冰水合物中子衍射研究條件的平臺之一。  「可燃冰的研究要求異常苛刻的高壓、低溫條件。團隊研究人員搭建了高壓、低溫水合物合成與表徵實驗系統,建立了具有氣體的充放、封存功能的高壓氣、水反應裝置,集成低溫裝置,可進行聯合高壓、低溫中子衍射原位表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