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2021-01-17 安青網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2018-02-02 16:24:10   來源:市場星報    

【摘要】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日前...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出強流氘氚中子源實驗裝置HINEG,其中子源強度創現行同類裝置中的世界第一。 ▋據《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原標題: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
  • 【科技日報】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
  • 重大突破:國內首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國散裂中子源3月25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8月23日,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傳來好消息。 這是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裝置。「六年半」只是這座「中子工廠」從奠基到啟用的時長。它走過的路,遠不只這些;它的步伐,也絕不會停留於此。 奠基前的十年籌謀 2010年的一段時間,東莞大朗鎮水平村一片偏僻冷清的荔枝林裡,經常出現一輛拉魚車。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本報記者 龍躍梅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會是意外。」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梁天驕:深耕散裂中子源16年 「我會在東莞直到...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在散裂中子源領域已潛心研究了16年。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長達七年「離家在外」,但為了散裂中子源的「大國重器」夢,他表示自己會在東莞工作到退休。
  • 迄今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
    迄今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瑜)12月26日,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世界上束流強度最高深地實驗設施——錦屏深地核天體物理
  • HINEG中子照相:實現高精度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殘芯檢測
    此次,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內部的殘芯的檢測就是利用基於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的中子照相技術。在這裡大家肯定會問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是什麼,中子照相技術是什麼,它們兩者是什麼關係?簡單來說,中子照相是一門技術,它是利用中子穿透物質從而檢測物質結構性質。而要實現這門技術就必須提供穩定的中子,這裡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就是提供中子的中子源。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我們其實是末端設備」,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儀(GPPD)系統負責人何倫華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語氣十分謙虛:「其他團隊這麼辛苦地提供高質量的中子,我們一定要用好,這樣才能對得起大家。」
  •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進入隧道安裝
    ,散裂中子源設備都能發揮大用處。「這是一個應用平臺,物理學、材料學等幾乎所有科研領域,都能用散裂中子源做實驗。」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長陳元柏說。「打頭陣」的忙碌者從2012年12月起,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就開始與東莞理工學院合作,對負氫離子源設備進行安裝調試。至今,歐陽華甫已為此事忙活了近兩年。「從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都會很忙。」歐陽華甫說。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測核外電子來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步輻射裝置互為補充,都是研究物質結構的強有力工具。高通量的中子源包括反應堆中子源和散裂中子源。核反應堆是一種穩定連續的中子源,在中子科學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常使用235U作為核燃料,每次核裂變產生一個有效中子,而釋放180MeV的熱量。堆芯中如此大量的熱量必須及時有效地帶出,才能保證反應堆正常運行。正是因為堆芯散熱條件的限制,反應堆中子通量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達到了飽和。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今天(5月2日),微信公眾號「中科院之聲」刊文介紹我國目前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項目。 該科學裝置主要用於研究中子特性、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簡單地說,它是一個觀察微觀世界的工具,就如一臺 「超級顯微鏡」,用中子探測來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 【視頻】勞模風採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奮鬥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明君 劉銳良 張志惠)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而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裡,一臺國家科學裝置、世界第四大脈衝中子源裝置早已在三年前投入試運行。這臺「國之重器」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明顯的科技創新協同效應。  以上4個數字,皆指向坐落在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它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選址於粵港澳大灣區?普通民眾可以申請使用嗎?
  •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學科應用的大科學平臺
    CSNS的方案設計吸取了當今國際科技最新成果,技術指標具有國際先進性,將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經過論證,中科院相繼啟動了CSNS的概念設計和前期預製研究,目前概念設計已經完成,預製研究正在緊張進行之中,工程建設有望在近期啟動。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
    綜述及基本情況散裂中子源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和工業水平等綜合實力的大型科學研究裝置,是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及高新技術研發的先進大型實驗平臺,能夠為我國的多學科創新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提供良好的機遇。中子散射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技術、資源環境、納米等學科領域,並有望在如量子調控、蛋白質、高溫超導等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實現突破。
  • 中科院研發硼中子治療實驗裝置:照射1小時精準殺死癌細胞
    為了治療被稱為絕症的癌症,人類真的是費心費力了,現在中科院成功研發了國內首臺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實驗裝置,照射1小時內就可以精準殺死癌細胞。據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所說,BNCT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癌症治療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