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2020-07-31 光明網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梁天驕

大器灣成

在距離香港、深圳一個多小時車程的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有一大片鬱鬱蔥蔥的荔枝林。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廣州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高能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為我們解開這一國之重器的諸多玄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駿 通訊員張瑋、松湖 圖/受訪者提供

大科學裝置為何落子東莞?

為什麼會是東莞?「其實最先在北京選址,並在周邊尋訪了近20個地方。」梁天驕向記者揭秘道,當時全國的大科學裝置主要布局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而華南地區尚是一片空白,但廣東已經認識到科技引領的重要作用,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和時任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已前瞻性地考慮到從全國布局、落地廣東輻射南方、港澳這一重要因素。

「廣東的選址在珠海、廣州和東莞三地進行,其中東莞條件最好。」梁天驕回憶,初期推薦的地塊地質條件不夠好,最終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院士通過地圖搜索,「火眼金睛」般地發現了水平村這塊寶地,「這裡比較容易挖掘到基巖,對於建設承重要求高的靶站和沉降要求高的加速器很理想」。

而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東莞,對這一大科學裝置亦是求賢若渴,無論是土地還是經費都「給足支持」,按照規劃散裂中子源一期佔地400畝、二期留用600畝。除了在場地方面「七通一平」外,南方電網及時配建了可靠性很高的專用變電站保障設備運行,還專門修建了一條3公裡長的中子源路連接常虎高速,從而讓該大科學裝置一舉融入全國路網。

為了國家承諾這樣搶回工期

散裂中子源建設背後亦有不少鮮為人知的「威水史」。當時整個建設團隊中,有100多名家在北京的科研人員,他們經歷了長達六七年、每年在莞300多天的異地工作,每次面臨建設高峰期時,更需要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梁天驕特別提到一段「小插曲」。由於項目所在地複雜的地質條件,建設的加速器隧道出現滲水現象,只能把覆土挖開再在隧道外建擋水牆,如是使得隧道土建工程延期一年多。為了保證對國家承諾的竣工時間,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咬緊牙關,想了很多辦法將設備安裝調試與土建施工並行,先在地面大廳調試加速器設備,以節省在地下隧道的安裝調試時間。期間有的系統負責人連續幾年未回家過年,2018年春節散裂中子源試運行時,大部分人員留守東莞。

為了做好設備的質量控制和把控進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散裂中子源項目的工程人員常年駐廠。「記得有一名同事駐廠兩個多月,當時我拍了幾張他的工作照片發給他家人。」梁天驕說,沒想到其小孩根本沒認出來,直到第二張才看出「是爸爸」。東莞一些廠家的快速反應也給梁天驕留下深刻印象,其間一些配件與當地廠家合作,「有一家我們經常下班時才送出圖紙,第二天廠家就完成加工送樣過來」。

最終建設者們以成倍增加的工作量,搶回了寶貴時間,從而讓散裂中子源建設項目跑出「中國速度」。歷經10餘年的籌備和6年半的建設,2018年8月23日,中國散裂中子源成功通過國家驗收,首期建成1臺8000萬電子伏特的直線加速器、1臺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1個靶站以及3臺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通過這一工程建設,在東莞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工程、技術和管理隊伍,這支隊伍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大科學裝置建設提供基礎和保障。這一點和裝置的建設同等重要。」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曾如是評價這支有責任、有擔當的建設團隊。而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團隊,也因此於今年入選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常規類集體。

複雜的裝置調試效率驚人

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散裂中子源裝置被喻稱為「超級顯微鏡」,可用來觀測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去年2月19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到東莞訪問中國散裂中子源,對這一項目滿足國家前沿科學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發揮的積極作用表示肯定。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也曾親筆寫信希望中國科學家利用散裂中子源做出世界一流實驗成果。

「大科學裝置不像家裡買個電視機,打開就可以使用。」梁天驕稱,散裂中子源是很複雜的系統,需要長時間調試,「國外同類裝置一般用3年左右時間調試,質子加速器才能達到90%左右的供束率」。而中國散裂中子源僅用了10個月時間,質子加速器的供束率就超過90%,靶站的中子供束效率已優於99.6%,「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經過建設團隊對相關設備進一步的調試,今年2月28日打靶束流功率達到100kW的設計指標,並開始100kW穩定供束運行,設計指標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作為松山湖科學城已建成的首個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目前已完成200多項用戶課題,其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約佔三分之一,來自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的用戶約佔比10%。

梁天驕強調,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用戶課題研究重點布局基礎研究前沿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的重要問題。如今通過這一超級顯微鏡已取得多項重要創新成果,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材料結構、斯格明子的拓撲磁性、自旋霍爾磁性薄膜以及太陽能電池、晶片中子單粒子效應等,同時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巖氣和催化劑等的前期研究。目前已有30多篇用戶實驗成果論文發表,大部分刊發於領域內的國際頂尖期刊。如香港大學黃明欣教授團隊研發的「高強高韌變形分配鋼」,具有高強度和高延展性等優點的論文成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首個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用戶實驗成果。

如今一切水到渠成,圍繞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正以更大力度打造90.52平方公裡的松山湖科學城,並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步伐,全力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謀劃建設阿秒雷射設施和南方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加快打造好科學城的「科學內核」。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中國散裂中子源所在地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快循環質子同步加速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

建設時間:2011年9月(開工)—2018年3月(通過工藝鑑定驗收)

所處地址:廣東東莞松山湖科學城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平臺同時也能夠服務眾多產業,為高新技術研發提供支撐,接下來將和松山湖、東莞等共同推進灣區產業界的「對接」,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強勁發展增添新的動力,並將為香港和澳門等諸多學科的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提供重大發展機遇。自正式開放運行以來供不應求,雖然灣區用戶近水樓臺先得月,但也吸引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用戶踴躍前來開展實驗,甚至包括英國等地的國外用戶。

相關焦點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議,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關於中國高能物理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老科學家指出了建設散裂中子源對國家科技發展的必要性。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明確提出建設散裂中子源的書面報告,是1999年2月高能物理所的發展戰略。 1999年9月,高能物理所與原子能科學院向科技部提交建設散裂中子源的建議。
  •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進入隧道安裝
    據《中國科學報》10月21日報導,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順利進入隧道安裝,這標誌著——「多能型」科研平臺時代到來。10月20日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統負責人歐陽華甫在隧道裡忙碌著。從10月15日負氫離子源設備下隧道安裝後,他每天都要在隧道裡至少待上8個小時。「目前,負氫離子源設備和低能傳輸線設備已經全部進隧道了。
  • 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第一臺設備
    今天是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它將關係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性能和效率,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將會有更多的設備在這個隧道進行安裝。」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進展,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陳和生說。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去年夏天,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並對用戶開放。這一佔地400畝、坐落在廣東東莞的大科學裝置,目前已結束首輪運行。據「科學網」3月12日消息,利用一期建設完成的3臺譜儀,散裂中子源已經完成了來自超導材料、鋰電池、高性能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用戶課題,不少研究成果相繼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據介紹,散裂中子源項目於2011年10月在廣東省東莞市正式開工,目前土建工程已經竣工,各工藝設備正在緊張安裝調試中,其中直線加速器首段成功完成調束,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各系統已開始調試。 中科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介紹,項目力爭在今年秋天獲得第一束中子束流,邁出我國重大科學裝置運作的標誌性一步,並於明年3月接受國家驗收。
  • 「源」於莞城 潮鳴電掣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梁天驕:深耕散裂中子源16年 「我會在東莞直到...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在散裂中子源領域已潛心研究了16年。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長達七年「離家在外」,但為了散裂中子源的「大國重器」夢,他表示自己會在東莞工作到退休。
  • 中國散裂中子源MEBT設備安裝工作完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MEBT設備安裝工作完成 2015-04-02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3月31日,中國散裂中子源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超級磁鐵引來大批...
    威水史東莞 中國散裂中子源這是全球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從提出設想到今年8月23日通過國家驗收,中國散裂中子源走過了18年的歷程。該項目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六年半,總投資約23億元。「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投入運行,對我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工程經理陳和生舉例稱,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來研究大型金屬部件的殘餘應力,這對於提高高鐵關鍵部件和航空發動機部件的性能,以及核電站部件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學反應催化劑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
  • 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有什麼重要意義?
    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廣東東莞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其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並將正式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
  • 【視頻】勞模風採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奮鬥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明君 劉銳良 張志惠)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全媒體記者陽玉明)2020年12月10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在東莞召開。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重大突破:國內首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國散裂中子源3月25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散裂中子源出束記:小中子有大能量—新聞—科學網
    一眨眼的功夫不到,科研人員便從6號和20號中子束線測量到兩個慢化器輸出的中子能譜,散裂中子源順利獲得中子束流。至此,中國首個散裂中子源主體工程宣告完工。 開枝散葉的大科學裝置 「一般的調試都要半年,我們用了兩周的時間就出束成功。」高能物理所東莞分部副主任王生告訴《中國科學報》。對於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科研人員而言,此次獲得中子束的調試可謂相當順利。更令科研人員感到自豪的是,散裂中子源設備的國產化率達到96%以上,是一個地道國產化的大科學裝置。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2017年9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宣布,中國散裂中子源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標誌著散裂中子源主體工程完工,並投入試運行,為眾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了研究平臺。中子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設計指標工藝測試
    7月10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條財局)組織的設計指標工藝測試。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測核外電子來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步輻射裝置互為補充,都是研究物質結構的強有力工具。 由於散裂中子源的這些獨特的性能,以及國際社會對安全評估要求越來越嚴,發達國家普遍利用散裂中子源進行中子散射研究。 裝置探秘:小中子,大裝置 雖然中子是如此微小,但產生強中子束的散裂中子源卻是異常龐大的裝置,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前不久,他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到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利用兩天時間做了一項有關高強度鋼結構性能的實驗。稍有遺憾的是,他們申請的實驗時間有點不夠。好在香港離東莞很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經過再次申請實驗機時,黃明欣的兩個博士生又去CSNS做了後續實驗,拿到了完整的數據。「太方便了,就像在自家門口。」黃明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所研究的高強鋼是汽車應用的研究重點。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啟事(36人)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為高能所直屬機構,分部面向科技、經濟和國防發展的需要,負責管理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和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