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梁天驕:深耕散裂中子源16年 「我會在東莞直到...

2020-11-26 騰訊網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在散裂中子源領域已潛心研究了16年。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長達七年「離家在外」,但為了散裂中子源的「大國重器」夢,他表示自己會在東莞工作到退休。

工作跟著裝置跑 「大科學工程需要雜家」

1991年,梁天驕去北京讀研,畢業後就留在北京工作,到2013年「正式進駐」東莞,他已經在北京工作、生活了22年,「本來以為這輩子就在北京了」。然而,2004年開始,梁天驕開始全時參與散裂中子源的工作,2006年散裂中子源定址東莞後,「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06到13年經常來東莞出差,2013年開始常駐東莞,到現在也有七年了。」 梁天驕說,自己肯定要在東莞工作、生活到退休了。

梁天驕從事過核探測器、雷射等離子體和中子物理研究,他戲稱自己學得比較雜。「做大科學工程要求面要寬一點,而且因為涉及多學科合作,對其他的學科也要有比較好的了解,這樣我們才能夠比較綜合地看問題。」

在散裂中子源,他最開始的工作主要是設計靶站。「散裂中子源分為加速器、靶站和譜儀,靶站就是產生中子的地方,高能質子轟擊鎢靶產生中子之後,把中子慢化到適合中子散射研究用的能量,和脈衝時間分布,這是靶站的主要物理功能。但是為了實現物理功能,需要很多學科的同事一起工作,如材料、低溫、機械、水冷、屏蔽、控制、遙控維護等,才能保障靶站在高效輸出有效中子的同時安全穩定的運行。」

深耕散裂中子源:20餘年的「大國重器」夢

2000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向國家科教領導小組提交的「中國高能物理和先進加速器發展目標」報告,提出建設散裂中子源,一直到2018年,經過了18年才建成。如今,中國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完全實現了建設目標,並開始100kW穩定供束運行,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散裂中子源眾多科研人員長達十幾年的努力,梁天驕就是其中的一員。回憶起這些,梁天驕覺得頗為不易。

「高功率的靶站,在我國家是第一次做,以前積累的經驗很少,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從頭做起。所以在做的過程中,一方面加強和國外的相關裝置以及專家們的學習和交流,一方面,科研人員加班加點學習與工作,深究每一處細節。」梁天驕說,「兩千零幾年的時候,國際上的交流環境比現在要好,而且散裂中子源的同行,歷史上的合作特別的緊密,相互之間的溝通也特別的好,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

「早期的靶站設計是嚴啟偉老師負責,我跟著嚴老師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當時主要做靶站的物理設計,同時需要與加速器和中子散射譜儀的設計迭代,以及與靶站工程設計迭代。靶站方案經過了幾次大的調整,到2011年,才最後確定了現在的方案。」

既搞科研又要做工程

「散裂中子源的建設不僅包括學術研究,也是科學工程的落地實施,這就需要我們多方面的能力和付出。」梁天驕說,「做純研究的話,主要是發現新的現象、機理。而做科學工程還需要受到工期、經費、其他邊界條件的限制,所以常常需要平衡和妥協,跟純研究差異較大。」

「比如說我們靶站的屏蔽,從靶站中心向外4.8米是鋼屏蔽,從4.8到6米是重混凝土屏蔽。為屏蔽高能中子和伽瑪射線,這種重混凝土即要求較高的密度,同時又要求一定的水含量,所以我們採用含結晶水的鐵礦石做骨料。當時,我們和基建的同事一起去鐵礦石礦場不同的礦口收集不同的樣品回來,經過檢測後終於找到合適的結晶水含量鐵礦石。之後,重混凝土的製作工藝也需要實驗,基建部門建立一個小的攪拌站來摸工藝,我們對不同工藝的樣品再做測試。為了達到和保證物理結果,工程上方方面面相關的工作都得要關注。」

BNCT能救人 這讓我非常興奮

梁天驕說,自己如今的主要任務,首先還是確保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的平穩運行,多出成果。「隨著運行時間的增加和功率的提升,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需要及時解決以保證正常的運行,讓現有的三臺譜儀圍繞著我們的國家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的研究、國民經濟發展和工業產業的需求,在機時有限的情況下儘量服務好用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是我最關注的一項工作。」梁天驕目前也擔任散裂中子源合作譜儀工程項目部的經理,負責正在建設的八臺譜儀。與此同時,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的裝備研發也是他重點關注的工作。

從2012年開始,梁天驕與傅世年老師一起開始BNCT裝置的研究,從2017年開始,散裂中子源BNCT團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相關設備。「傅老師是BNCT總體的技術負責人,我的工作集中在BNCT治療端研發。」談到這裡,梁天驕非常興奮:「做出一個科研成果、建設好靶站、建設好一臺譜儀都會使人很有成就感,但是BNCT裝置建成後,真的能夠治好患者,能救人,這種感覺可能會更奇特、更興奮。」

一年回家不到一個月 常常每次只待四五個小時

「開始長期在東莞工作後,我和愛人商量好家人可以每年在北京、東莞各待一半的時間。但後來因嶽父突發心梗,不能長期離京而未能實現。」梁天驕對記者說,這七年裡,每年平均在北京的時間不到一個月,主要是借在京開會的機會順道回家。「那時候老是最坐後一班航班,到家就凌晨兩三點了,然後早上七點多就離家,開完會就去機場了。所以我愛人常說,得交『住宿費』!最近基本坐晚上六點的航班,正常的話十一點前就能到家了。我們做這一行的,肯定就是『工作跟著裝置跑』。」

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張丹

相關焦點

  •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本報記者 倪思潔 「經過六年半的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通過國家驗收8月23日,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傳來好消息。 這是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裝置。「六年半」只是這座「中子工廠」從奠基到啟用的時長。它走過的路,遠不只這些;它的步伐,也絕不會停留於此。 奠基前的十年籌謀 2010年的一段時間,東莞大朗鎮水平村一片偏僻冷清的荔枝林裡,經常出現一輛拉魚車。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前不久,他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到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利用兩天時間做了一項有關高強度鋼結構性能的實驗。稍有遺憾的是,他們申請的實驗時間有點不夠。好在香港離東莞很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經過再次申請實驗機時,黃明欣的兩個博士生又去CSNS做了後續實驗,拿到了完整的數據。「太方便了,就像在自家門口。」黃明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所研究的高強鋼是汽車應用的研究重點。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本報記者 龍躍梅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會是意外。」
  • 【視頻】勞模風採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奮鬥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明君 劉銳良 張志惠)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全媒體記者陽玉明)2020年12月10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在東莞召開。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去年夏天,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並對用戶開放。這一佔地400畝、坐落在廣東東莞的大科學裝置,目前已結束首輪運行。據「科學網」3月12日消息,利用一期建設完成的3臺譜儀,散裂中子源已經完成了來自超導材料、鋰電池、高性能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用戶課題,不少研究成果相繼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進入隧道安裝
    據《中國科學報》10月21日報導,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順利進入隧道安裝,這標誌著——「多能型」科研平臺時代到來。10月20日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統負責人歐陽華甫在隧道裡忙碌著。從10月15日負氫離子源設備下隧道安裝後,他每天都要在隧道裡至少待上8個小時。「目前,負氫離子源設備和低能傳輸線設備已經全部進隧道了。
  • 「源」於莞城 潮鳴電掣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2017年9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宣布,中國散裂中子源8月28日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標誌著散裂中子源主體工程完工,並投入試運行,為眾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了研究平臺。中子源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據介紹,散裂中子源項目於2011年10月在廣東省東莞市正式開工,目前土建工程已經竣工,各工藝設備正在緊張安裝調試中,其中直線加速器首段成功完成調束,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各系統已開始調試。 中科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介紹,項目力爭在今年秋天獲得第一束中子束流,邁出我國重大科學裝置運作的標誌性一步,並於明年3月接受國家驗收。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啟事(36人)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為高能所直屬機構,分部面向科技、經濟和國防發展的需要,負責管理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和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建設。
  • 硼中子治療癌症 有望三年內在東莞臨床試驗
    4月3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透露,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是治療腦膠質瘤、黑色素瘤的最佳手段,有望在三年內率先在東莞市人民醫院開展臨床試驗。散裂中子源助力硼中子俘獲治療快速發展據梁天驕介紹,因為強中子源難以接觸,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發展得比較慢,目前,全世界基於反應堆的BNCT治療病例大概只有2000多例。但如果可以使用加速器來產生中子,就易於推廣到醫院使用。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因此,小樣品的快速、高分辨的中子散射測量迫切需要新一代通量更高、波段更寬的中子源,散裂中子源應運而生。 與核反應堆中子源相比,散裂中子源具有許多獨特性能:高脈衝通量,豐富的高能短波中子,優越的脈衝時間結構。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延偉為MBA做《散裂中子源》專題講座
    2020年12月16日19點,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邀請到陳延偉研究員來到國科大玉泉路校區為MBA的同學分享了《散裂中子源》專題講座,此次講座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
  • 中子成像譜儀技術交流會在高能所東莞分部召開
    中子成像譜儀技術交流會在高能所東莞分部召開 2017-11-20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來自高能所、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多位中子成像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副經理陳元柏帶領與會專家參觀了散裂中子源。  本次會議就脈衝中子源成像譜儀設計、冷中子顯微鏡、中子聚焦光學、中子成像探測器等多個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初步形成了未來中子成像譜儀建造思路。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超級磁鐵引來大批...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今年3月25日正式建成。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 散裂中子源出束記:小中子有大能量—新聞—科學網
    那麼,散裂中子源與同步輻射光源的差別又在哪? 在科學家看來,這兩種科學裝置在物質結構研究中可謂科研人員的「左膀」與「右臂」。 「同步輻射X光作用的強度會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增加,對於碳氫氧氮等輕元素的探測效果沒那麼好,而中子作用強度不會隨原子序數增加而增加,比較適合做輕元素的研究。」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實驗分總體副主任梁天驕介紹說。
  • 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第一臺設備
    ,它將關係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性能和效率,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將會有更多的設備在這個隧道進行安裝。」  項目集聚一批高科技企業和科學家   截至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進展順利,輔助設備區8棟單體建築已交付使用,主裝置區也正緊鑼密鼓地建設,預計2016年進入試運行階段,2018年前後建成。
  • 探尋抗癌新路徑 我國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通過評審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東莞分部研製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啟動了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好前期技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