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本報記者 龍躍梅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後,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會是意外。」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梁天驕:深耕散裂中子源16年 「我會在東莞直到...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在散裂中子源領域已潛心研究了16年。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長達七年「離家在外」,但為了散裂中子源的「大國重器」夢,他表示自己會在東莞工作到退休。
-
探尋抗癌新路徑 我國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通過評審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東莞分部研製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實驗裝置,啟動了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好前期技術準備。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我們其實是末端設備」,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散裂中子源通用粉末衍射儀(GPPD)系統負責人何倫華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語氣十分謙虛:「其他團隊這麼辛苦地提供高質量的中子,我們一定要用好,這樣才能對得起大家。」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本報記者 倪思潔 「經過六年半的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通過國家驗收 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議,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關於中國高能物理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老科學家指出了建設散裂中子源對國家科技發展的必要性。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明確提出建設散裂中子源的書面報告,是1999年2月高能物理所的發展戰略。 1999年9月,高能物理所與原子能科學院向科技部提交建設散裂中子源的建議。
-
散裂中子源:窺探物質結構的「超級顯微鏡」 | 走近大科學工程
前不久,他和自己的博士生一起到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利用兩天時間做了一項有關高強度鋼結構性能的實驗。稍有遺憾的是,他們申請的實驗時間有點不夠。好在香港離東莞很近,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達。經過再次申請實驗機時,黃明欣的兩個博士生又去CSNS做了後續實驗,拿到了完整的數據。「太方便了,就像在自家門口。」黃明欣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所研究的高強鋼是汽車應用的研究重點。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散裂中子源產生強脈衝中子,通過測量中子束流在樣品的散射反應過程,探測樣品原子核的位置和運動狀況,為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和工業應用提供先進的研究平臺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2015年招聘啟事(36人)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東莞中子科學中心)為高能所直屬機構,分部面向科技、經濟和國防發展的需要,負責管理推動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和散裂中子源國家實驗室建設。
-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該所東莞分部研製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實驗裝置,啟動了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為開展臨床試驗做好了前期技術準備。
-
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訪問福建物構所---中國科學院
,做了題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學術報告,福建物構所副所長林文雄主持報告會。 陳和生,粒子物理學家,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1998-2011)、中國高能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亞洲未來加速器委員會主席等職,2005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現任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核電子學與核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創新爭先獎章獲得者。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 散裂中子源產生強脈衝中子,通過測量中子束流在樣品的散射反應過程,探測樣品原子核的位置和運動狀況,為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和工業應用提供先進的研究平臺。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
-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揭牌
中國日報11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大科學裝置的不斷增加,與高能物理核物理相關的科學數據服務業務越來越多。為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11月10日,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揭牌,正式成立大灣區分中心,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的服務。
-
擁有數萬CPU核算力、萬兆國際網絡鏈路,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今揭牌
為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東莞)今天揭牌,正式成立大灣區分中心,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的服務。大科學裝置立項、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都把科學數據系統作為不可或缺的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已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內的這些大科學裝置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同時需要高性能的數據管理和數據處理服務。
-
中科院院士陳和生訪問福建物構所
2020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和生訪問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做了題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學術報告,福建物構所副所長林文雄主持報告會。陳和生介紹了中子散射探針的特點,散裂中子源在材料科學技術、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領域前沿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的典型應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工程建設及其應用成果和未來發展規劃。報告結束後,陳和生與福建物構所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
【視頻】勞模風採丨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努力奮鬥
十餘年磨一劍,2018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驕:「這些課題圍繞著世界科技前沿,也圍繞著我們國家重大需求以及我們經濟主戰場的產業應用的一些課題。」
-
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陽玉明)2020年12月10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的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金大鵬給出了答案:散裂中子源是用中子了解微觀世界的工具,如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是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
-
「國家隊」重磅布局大灣區 ,高能物理科學大灣區數據分中心揭牌
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以下簡稱大灣區數據分中心),今日在位於東莞松山科學城內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揭牌,該中心將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提供直接服務,並為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以及跨學科交叉應用提供開放共享服務,推動和實現科學數據服務的本地化。
-
中子散射技術產業化開花結果 有望精準「殺死」癌細胞
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實驗裝置研製成功 將為腫瘤治療帶來技術性革新有望精準「殺死」癌細胞昨天上午,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該所東莞分部研製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簡稱BNCT)實驗裝置,啟動了首輪細胞實驗和小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