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召開

2020-12-12 二三裡資訊東莞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陽玉明)2020年12月10日至14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研討會」在東莞召開。來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中國綿陽研究堆(CMRR)、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莞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100餘名專家代表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十二大科學裝置之首,這項「國之重器」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設,它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項目落戶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總投資約23億元。項目於2018年成功驗收,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物理、化學化工、生命科學、資源環境和新能源等領域提供一個技術先進、功能強大的科研平臺。目前國內外用戶已完成300多個實驗課題,註冊用戶1500多名。本次會議是在中國舉辦的第二屆極化中子領域的國際會議,採用線上線下會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旨在邀請國內外極化中子領域頂尖專家,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共同探討極化中子在中子源上的應用,同時向國際專家展示東莞市的科研創新環境,是頂尖人才集聚交流合作、進行學術研討交流的高端平臺。

中科院引進人才童欣是國際公認的極化中子和極化3He領域的領軍人才,於2008年至2018年8月擔任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散裂中子源(SNS)和高通量反應堆(HFIR)極化中子和極化3He的項目負責人及研究員。童欣博士自加入中國散裂中子源後,領導團隊從零開始建立極化中子團隊和開展相關極化3He項目,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表示,極化中子在我們國家目前是處於起步的階段,去年在東莞市大力支持之下,舉辦了第一次極化中子國際研討會,當時20多個外籍專家來東莞,對中國散裂中子源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高度的讚賞。「根據他們提出的一些建議,對我們極化中子這個領域往前推展,幫助還是非常大的。今年我們再次邀請20多個國際單位的近40名參與者來做線上極化中子技術交流,希望疫情過去之後,明年能夠把他們再次請到東莞來舉辦這個會議。」東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毅為研討會致開幕詞並向國內外專家介紹東莞的發展,表達了對我國極化中子技術發展的殷切期望,鼓勵科學家們不忘初心,永不止步,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國家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助力極化中子技術發展邁入世界前列。中國散裂中子源副主任梁天驕研究員介紹了中國散裂中子源近一年來的開放運行和新譜儀建設的進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童欣研究員對中國散裂中子源極化中子的發展進行了介紹,他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極化中子技術應用在2020年向著多方面全面發展,包括極化中子反射、極化中子成像、極化非彈散射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攻克許多常規中子散射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本次研討會圍繞國內各大中子源極化中子技術的發展、科學研究與應用以及相關技術發展三大主題展開,從極化中子的基礎研究出發,延伸到國內各中子譜儀上的進展與極化中子規劃,以及各譜儀能實現的科學目標,最後到各個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和研究現狀。

中國散裂中子源

極化中子技術在材料科學和技術、粒子物理、新能源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前景,將為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極化中子技術適合用於磁性材料的前沿研究,例如當前的熱門材料超導體的研究,作為最複雜的量子性材料的一種,超導體可以在沒有電阻損失的情況下傳到電流,因此可以被用來建造磁懸浮列車乃至超導體電網,為國家提供更快捷的交通方式和效能更高的電力供應。通過極化中子成像技術可以觀測到超導體表面與內部的磁場分布;極化中子非彈散射技術也是尋找新型超導體材料,確定其性能的一種重要實驗手段。此外,極化中子反射技術可以用於探索薄膜材料的磁性結構解析,該研究可應用於半導體存儲技術的發展並促進新型電子設備的開發。

來源:東莞陽光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東莞散裂中子源建設和設備調試跑出「中國速度」
    這裡坐落著我國迄今為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已建成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它由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廣東省共建,使得我國成為繼英國、美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這一「國之重器」為何落子東莞?為了「國家承諾」,建設團隊怎樣攻堅克難搶回工期?被喻為「超級顯微鏡」的大科學裝置,在善於創造奇蹟的東莞熱土上又如何跑出了不起的「中國速度」?
  • 又一「國之重器」建成!給你的生活帶來這些改變→
    這是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中國散裂中子源靶心全貌這是一臺什麼樣的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它通過直線加速器和環形加速器將質子束增加至16億電子伏的能量後引出,撞擊鎢靶產生中子。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中國散裂中子源:科技超級磁鐵引來大批...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今年3月25日正式建成。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建設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議,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關於中國高能物理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的老科學家指出了建設散裂中子源對國家科技發展的必要性。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明確提出建設散裂中子源的書面報告,是1999年2月高能物理所的發展戰略。 1999年9月,高能物理所與原子能科學院向科技部提交建設散裂中子源的建議。
  • 中子成像譜儀技術交流會在高能所東莞分部召開
    中子成像譜儀技術交流會在高能所東莞分部召開 2017-11-20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來自高能所、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多位中子成像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副經理陳元柏帶領與會專家參觀了散裂中子源。  本次會議就脈衝中子源成像譜儀設計、冷中子顯微鏡、中子聚焦光學、中子成像探測器等多個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初步形成了未來中子成像譜儀建造思路。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而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裡,一臺國家科學裝置、世界第四大脈衝中子源裝置早已在三年前投入試運行。這臺「國之重器」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明顯的科技創新協同效應。  以上4個數字,皆指向坐落在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它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選址於粵港澳大灣區?普通民眾可以申請使用嗎?
  • 中國散裂中子源:「超級顯微鏡」看清材料微觀結構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使得我國成為全世界第四個擁有脈衝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靶站、中子散射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跨越式進展,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陳和生說。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測核外電子來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步輻射裝置互為補充,都是研究物質結構的強有力工具。 由於散裂中子源的這些獨特的性能,以及國際社會對安全評估要求越來越嚴,發達國家普遍利用散裂中子源進行中子散射研究。 裝置探秘:小中子,大裝置 雖然中子是如此微小,但產生強中子束的散裂中子源卻是異常龐大的裝置,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
    綜述及基本情況散裂中子源是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經濟水平和工業水平等綜合實力的大型科學研究裝置,是開展多學科交叉前沿研究及高新技術研發的先進大型實驗平臺,能夠為我國的多學科創新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提供良好的機遇。中子散射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技術、資源環境、納米等學科領域,並有望在如量子調控、蛋白質、高溫超導等重要前沿研究方向實現突破。
  • 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有什麼重要意義?
    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臺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坐落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共同建造。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內容包括:1臺8千萬電子伏特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1臺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1個靶站,以及一期3臺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
  •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學科應用的大科學平臺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由1.6GeV的高能質子轟擊重金屬靶而產生強流中子,並利用中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的重要科學設施,主要由質子加速器、中子靶站和中子散射譜儀等三大部分組成,其質子束流功率為100kW,有效脈衝中子通量達2.0×1016n/cm2s,脈衝重複頻率為25Hz。
  • 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第一臺設備
    今天是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它將關係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性能和效率,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將會有更多的設備在這個隧道進行安裝。」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主裝置區 圖丨中國科學院除了完成來自用戶的課題,園區一線的科研人員還要負責把這個「大傢伙」的狀態調整到最佳,並為中國散裂中子源培養好各個領域的用戶。研究新材料 中子顯身手自散裂中子源建成以來,第一篇用戶實驗科學成果文章,實驗數據產生於通用粉末衍射儀團隊。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今天(5月2日),微信公眾號「中科院之聲」刊文介紹我國目前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項目。 該科學裝置主要用於研究中子特性、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簡單地說,它是一個觀察微觀世界的工具,就如一臺 「超級顯微鏡」,用中子探測來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梁天驕:深耕散裂中子源16年 「我會在東莞直到...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在散裂中子源領域已潛心研究了16年。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已經長達七年「離家在外」,但為了散裂中子源的「大國重器」夢,他表示自己會在東莞工作到退休。
  • 質子加速到近光速,撞碎原子核,中子四散……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副主任梁天驕研究員給我們介紹了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工作原理。 中國散裂中子源每40毫秒提供20多束脈衝中子束流,照射各種材料,讓人們獲得物質在原子層級上的結構和運動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對探索基礎科學問題、研發高性能材料、研究高鐵輪軌失效機理等十分重要。
  •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設計指標工藝測試
    7月10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中國科學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條財局)組織的設計指標工藝測試。
  • 中子散射:先進技術天地寬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11月13日至15日在京共同舉辦了第一屆中美中子散射技術研討會,包括來自美國橡樹嶺(Oak Ridge)國家實驗室等國際著名中子散射研究機構在內的180多位中外專家學者到會,就中子散射科研與應用,中子源及相關技術、研究與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研討。    中子告訴我們什麼?
  • 散裂中子源出束記:小中子有大能量—新聞—科學網
    一眨眼的功夫不到,科研人員便從6號和20號中子束線測量到兩個慢化器輸出的中子能譜,散裂中子源順利獲得中子束流。至此,中國首個散裂中子源主體工程宣告完工。通過測量散射的中子能量和動量的變化,可以研究在原子、分子尺度上各種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告訴人們原子和分子的位置及其運動狀態。這就是中子散射技術的基本原理。 「散裂中子源是通過非常強、非常短的脈衝去打水冷的鎢靶,進而產生散裂過程。」陳和生介紹稱,質子打靶後,每個質子都會產生多個散裂的中子,這是得到強而短的中子脈衝的最佳辦法。
  • 中國散裂中子源MEBT設備安裝工作完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MEBT設備安裝工作完成 2015-04-02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3月31日,中國散裂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