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核能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該團隊研發出強流氘氚中子源實驗裝置HINEG,其中子源強度創現行同類裝置中的世界第一。那麼,這個「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呢?

  超強中子靶,承受的熱流密度是太陽表面的3倍

  「中子靶是HINEG的核心系統之一,強流離子加速器產生的高功率氘離子束轟擊含有氚的中子靶,在靶上發生氘氚聚變反應產生中子。」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FDS鳳麟核能團隊創建人吳宜燦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為了產生強流的中子束,靶需要承受高功率離子束的轟擊,從而帶來靶上高強熱流散出的難題。

  「HINEG中子靶承受的熱流密度是太陽表面熱流密度的3倍。如果散熱問題解決不好,靶溫度迅速升高,其內含有的氚會快速釋放,就無法實現中子的持續穩定產生。靶溫升高過快時,甚至會出現瞬間被熔穿燒毀的情形。」吳宜燦說。

  針對中子靶的高效散熱難題,FDS鳳麟核能團隊發明了陣列射流耦合強剪切場的高效散熱技術,並通過反覆驗證測試,成功實現了高效散熱,將靶的溫度控制在200℃以內。

  不帶電的中子也能做到精準調控

  氘氚聚變反應產生14兆電伏(MeV)的單能中子,為模擬再現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需要對產生的單能中子進行精確調控以便開展各類實驗研究,這無疑是另一項嚴峻挑戰。

  「我們知道,電子、質子是帶電粒子,可以利用電場或磁場對這些帶電粒子進行控制,但中子是不帶電的,無法用電磁場對其進行調控,不過可以通過中子與特定材料中原子核的反應過程來進行調控,這就需要精確的理論方法與實驗技術來實現。」吳宜燦告訴記者。

  FDS鳳麟核能團隊以中子輸運理論研究成果為基礎,發明了中子輸運精準調控關鍵技術,實現了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的準確再現,對先進核能系統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核能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研究的重要平臺

  與傳統核反應堆相比,先進核能系統可極大提高資源利用率,並降低核廢料的產生。HINEG可以真實再現多種類型先進核能系統的複雜中子能譜環境,開展理論與程序驗證、核數據測量與驗證、反應堆部件核性能驗證等實驗研究。

  中子照相是一種檢測物質內部微細結構的「顯微探測」技術,它利用中子在不同物質中穿透能力的差異來洞察物體內部結構,在檢測含氫材料、重金屬組件結構、放射性材料等方面彌補了X光等其他無損檢測技術的不足。HINEG產生的強流中子束可用於開展高精度的無損檢測,服務於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快速發展。

  中子治癌是目前正在快速發展的癌症治療方法,該方法是一種身具固有安全性的生物靶向放射治療模式,對患者正常組織損傷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開創了人類攻克惡性腫瘤的新途徑。有國際著名專家表示,在癌症領域,20世紀可以說是X射線的世紀,而21世紀將是中子治療的世紀。HINEG可作為中子治癌技術研究的重要平臺,可促進我國在中子治癌領域的發展。

(責編:張歌、熊旭)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究竟「強」在哪
    中子被稱為核能系統的「靈魂」,是反應堆中核反應的觸發粒子和能量載體,也是產生核熱能和引發放射性的源頭。中子源是產生、研究、利用中子的必備科學裝置,也是開展中子物理與輻射安全、先進核能系統關鍵技術及核技術交叉應用等研究的重要實驗平臺。  日前,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FDS鳳麟核能團隊的科研人員,在中子輸運物理與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創新研究成果。
  •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中科院研發出世界最強氘氚中子源 2018-02-02 16:24:10   來源:市場星報
  • 重大突破:國內首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中國散裂中子源航拍圖中國散裂中子源3月25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鑑定和驗收。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 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
    2019年3月22日和23日,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牽頭承擔的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8年度項目「氘氚聚變等離子體中alpha粒子過程對等離子體約束性能影響的理論模擬研究
  • HINEG中子照相:實現高精度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殘芯檢測
    此次,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內部的殘芯的檢測就是利用基於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的中子照相技術。在這裡大家肯定會問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是什麼,中子照相技術是什麼,它們兩者是什麼關係?簡單來說,中子照相是一門技術,它是利用中子穿透物質從而檢測物質結構性質。而要實現這門技術就必須提供穩定的中子,這裡強流氘氚中子源裝置HINEG就是提供中子的中子源。
  • 「超級顯微鏡」: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新聞—科學網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建設的規模最大的大科學裝置,將成為世界上第四臺脈衝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和利用X光探測核外電子來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步輻射裝置互為補充,都是研究物質結構的強有力工具。 由於中子不帶電、具有磁矩、穿透性強,能分辨輕元素、同位素和近鄰元素,具有非破壞性,這些特性使得中子散射成為研究物質結構和動力學性質的理想探針之一,是多學科研究中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原子運動的強有力手段。
  •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多學科應用的大科學平臺
    中子本身具有磁矩,與物質中電子和原子核的磁矩發生相互作用,可直接探測各種磁性功能材料和超導材料中的磁特性。中子具有強的穿透能力,研究中可方便加載各種極端的樣品環境條件(如高溫、低溫、高壓、強場等)和無損檢測工業生產的大部件。中子散射技術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物性的研究。磁性物質磁結構尤其是反鐵磁結構的中子衍射測定,直接驗證了磁性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論,極大地推動了多體凝聚態理論和實驗的發展。
  • 原子彈、氫彈、三相彈、中子彈哪家強?核武器威力排行榜
    其爆炸產生的火球直徑大約為3.25英裡(5.2公裡),蘑菇雲在90秒內升至5.7萬英尺(17公裡)的高度,進入了同溫層,最終穩定在了12萬英尺(37公裡)的高度,這是世界上至今為止出現的最劇烈的一次核爆炸!
  • 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前緣今生—新聞—科學網
    8月23日,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傳來好消息。 這是我國第一臺、世界第四臺散裂中子源裝置。「六年半」只是這座「中子工廠」從奠基到啟用的時長。它走過的路,遠不只這些;它的步伐,也絕不會停留於此。 奠基前的十年籌謀 2010年的一段時間,東莞大朗鎮水平村一片偏僻冷清的荔枝林裡,經常出現一輛拉魚車。
  • 中國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堪稱「超級顯微鏡」
    今天(5月2日),微信公眾號「中科院之聲」刊文介紹我國目前在建的最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項目。 該科學裝置主要用於研究中子特性、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簡單地說,它是一個觀察微觀世界的工具,就如一臺 「超級顯微鏡」,用中子探測來研究DNA、結晶材料、聚合物等物質的微觀結構。
  • 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
    於是,人們用電子束、中子束等代替光束,射入物體內部,窺探物體內部更小的結構。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一套超強、超大的「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先上圖感受下它的全貌:小夥伴們是不是驚呆了?說好的顯微鏡呢,這看起來明明是一座座「大工廠」啊!其實,嚴格來講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臺粒子加速器。
  • 開工半載,散裂中子源交出成績單
    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主裝置區 圖丨中國科學院除了完成來自用戶的課題,園區一線的科研人員還要負責把這個「大傢伙」的狀態調整到最佳,並為中國散裂中子源培養好各個領域的用戶。研究新材料 中子顯身手自散裂中子源建成以來,第一篇用戶實驗科學成果文章,實驗數據產生於通用粉末衍射儀團隊。
  • 強流中子源HINEG產生十二次方氘氚聚變中子—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
  • 中國散裂中子源安裝第一臺設備
    ,它將關係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性能和效率,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將會有更多的設備在這個隧道進行安裝。」該項目將帶動相關產業高科技企業落戶東莞,同時為東莞引進一大批國內乃至世界頂尖的科學家,集聚一大批高端產業的實驗用戶,促使項目周邊崛起一座科技新城。   中國科學院院士、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經常來這,我舉個例子說,今年年初的時候,英國的科技大臣,他到中國來了,其中重要的節目之一就是到這來參觀。
  • 走讀灣區|探營東莞「超級顯微鏡」 揭開中子源的神秘面紗
    而在東莞松山湖科學城裡,一臺國家科學裝置、世界第四大脈衝中子源裝置早已在三年前投入試運行。這臺「國之重器」的誕生,不僅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源及應用領域的空白,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了明顯的科技創新協同效應。  以上4個數字,皆指向坐落在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它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選址於粵港澳大灣區?普通民眾可以申請使用嗎?
  • 科學家:領先美國的氘氚聚變
    在科學上,核聚變的運用十分的廣泛,受到世界各國的追捧。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科學家發布新的研究成果,對外宣布,極端的雷射爆發使我們更接近核聚變的無限力量,無限力量什麼概念,這是有史以來從未有的研究成功,將獲得科學核聚變的重大突破。
  •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進入隧道安裝
    據《中國科學報》10月21日報導,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負氫離子源設備順利進入隧道安裝,這標誌著——「多能型」科研平臺時代到來。10月20日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統負責人歐陽華甫在隧道裡忙碌著。從10月15日負氫離子源設備下隧道安裝後,他每天都要在隧道裡至少待上8個小時。「目前,負氫離子源設備和低能傳輸線設備已經全部進隧道了。
  • 精準「殺死」癌細胞哪家強?中子照射來幫忙—新聞—科學網
  • 小「中子」,大文章!蘭州大學中子源技術取得新突破
    該研究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進入了國際同類中子發生器先進行列。核學院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6.0×1012 n/s 強流中子發生器及快中子測量系統研製」項目通過驗收,為我國單能強流中子束應用奠定了基礎。核學院基於蘭州雙束漂移管直線加速器,建成DB-DTL直線加速管高功率實驗平臺,成功引出2.5MeV質子束,為醫用中子束產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