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中科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資訊—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服務國家需求 攀登測地高峰 走訪中科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本報記者 沈春蕾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現代人類社會的主要活動需要精確的空間位置信息。地球也是一顆高度動態演化著的行星,地震、火山、滑坡、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等現象是地球運動的明證,同時也對社會發展造成顯著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有這樣一個實驗室,致力於研究現今地球運動狀態及動力學過程,為現代社會各類活動提供高度動態地球系統中的精準空間位置信息。該實驗室的名字叫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幾代科技工作者辛勤努力的基礎上,實驗室面向航空航天、地震、環境災害減災等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圈層相互作用科學前沿問題,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服務國家需求

「實驗室圍繞『地球系統過程與資源、環境和災害效應』等科學前沿問題,以地球系統動力過程為主線,利用現代大地測量技術和數值模擬方法,開展地球動力學過程的數值模擬研究,揭示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的動力學機制。」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倪四道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1年10月,其前身是中科院動力大地測量學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研究始終面向國家發展與建設中的重大戰略需求,曾經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第一顆遠程飛彈發射提供重要的測繪保障,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表彰嘉獎。

近年來,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後承擔了我國載人航天和北鬥導航系統建設等系列國家重大航空航天計劃相關任務,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國家科技進步獎,解決了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一系列與大地測量相關的關鍵理論及技術難題。

實驗室在基礎研究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針對地球局部和整體運動、地球內部結構和圈層相互作用等前沿領域重大科學問題開展了系統研究,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固體潮的觀測和理論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固體潮》專著。實驗室還建立了作為國際地潮基準之一的武昌潮汐基準站和中國第一條地潮剖面。

同時,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地球重力場模型研究,完成了我國首個顧及我國重力資料的全球重力場模型(14階),並第一個給出我國360階地球重力場模型。實驗室還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擬穩平差的概念,發展了測量數據處理的抗差估計理論,《誤差理論》專著已成為我國測繪界的經典文獻。

此外,實驗室自主研製了我國第一臺海洋重力儀;在空間大地測量領域,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了GPS、衛星測高、衛星重力等理論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部GPS專著《精密GPS測地系統原理》和第一部衛星測高專著《衛星測高原理》。

特色與成績

成立以來,實驗室申請承擔了多項重大研究項目,包括國家「973」項目、「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其中有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重大專項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優青項目等。「在上述國家項目的支持下,實驗室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倪四道說。

2011年,實驗室成功申請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後,通過學科凝練,實驗室在四個方面開展重點研究:地球重力場理論、探測與應用;地球系統質量遷移監測與圈層相互作用的動力過程;衛星導航系統精密定位定軌理論與多源大地測量數據的融合;地殼形變與地震大地測量,力爭在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交叉研究領域開展原創性的創新研究。

在地球重力場領域,實驗室發展了地球重力場邊值理論、地球外部場的虛擬單層密度的重力場表現理論,提出了一整套高空擾動引力場賦值模式,建立了我國微伽級精度的絕對重力基準和絕對重力網,精度提高了一個量級。

在地球系統質量遷移與各圈層相互作用的動力過程領域,實驗室首次提出GRACE(全球重力場模型)聯合GPS分離古冰蓋區水文學和GIA信號的有效途徑,成功分離出北美北歐地區近十年水量趨勢等。

在衛星導航領域,實驗室建立了一種北鬥全球廣播電離層延遲改正模型及衛星頻率間偏差處理方法,為系統的設計與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順利啟動和推進了實驗室承擔的北鬥數據分析中心建設;提出了我國空間站對接、空間機器人繞飛與制導高動態高精度實時相對定位定速方法,解決了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及後續系列飛船高動態精密定位關鍵理論與方法難題,研製了相關應用軟體系統,並在我國空間站交會對接繞飛等重大任務實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針對國家防震減災的戰略需求,實驗室推進學科交叉,結合大地測量學與地震學形成了地震大地測量這一實驗室新方向,發展了綜合GPS、重力等大地測量和地震學觀測資料研究地震動態破裂過程的理論和方法,為國家地震快速應急響應的災情分布和災情評估系統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在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中,實驗室為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提交了5份專報,受到國家領導人和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的高度重視,獲得國家領導人多次批示。

未來發展

「我們實驗室比較年輕,對現在取得的成績,感到還很不足,需要努力工作,繼續保持之前的良好發展趨勢,立足我們實驗室的學科特色,以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為牽引,逐步建成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地球學科研究平臺。」談及未來,倪四道充滿了信心。

他告訴記者,通過凝聚多學科研究力量,實驗室將繼續保持其在大地測量學及其與地球動力學交叉領域的理論、研究方法及數值技術等方面的先進性與優勢;通過學科的交叉融合,實驗室將充分發揮實驗室多學科優勢,瞄準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的國際前沿,建立相關的新理論、新原理、新技術和新方法。

此外,實驗室積極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充實新的研究內容,完善我國對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的系統性研究;加強現代大地測量新技術的集成,推進新方法、新技術與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

倪四道說:「我們以服務國家目標為宗旨,圍繞我國航空航天、軍事國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針對其中與大地測量相關的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綜合研究,為國家航空航天、軍事測繪、水資源合理規劃利用和地震災害預警及應急響應提供科學支撐。」

「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也是我們的一個重要目標。」倪四道最後強調,「為了建成為國際知名的動力大地測量學科研究中心,實驗室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共同努力。」

《中國科學報》 (2014-07-21 第8版 平臺)

相關焦點

  • 測量與地球物理所:大地測量 服務國家
    20世紀80年代後期,測地所在國內率先與國際同步完成了從傳統大地測量學向動力大地測量學的變革與飛躍,使得大地測量學進一步與地球內部物理和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交叉滲透,並逐步形成了地球重力學、空間大地測量、地球自轉和溼地生態環境研究4個主要研究方向。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國家重點實驗室_中國高校之窗
    .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2.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13.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5.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16.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17.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學科
    本學科是山東省重點學科,具有測繪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所含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設有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基礎地理信息與數位化技術省級重點強化實驗室、國家煤炭工業礦山測量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3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並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於骨幹和引領地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層次人才和智力支撐,充分體現全國各高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力和水平。
  • 大地測量學科發展現狀與趨勢
    李建成:武漢大學測繪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姚宜斌,楊元喜:地理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陝西 西安 710054;孫和平: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 湖北 武漢 430074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931076;41721003)摘要:近50年,由於大地測量觀測手段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
  • 化學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揭曉!
    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配置清單出爐(點擊查看詳情)」一文的探討,繼續為大家盤點分析我國化學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儀器配置清單。據統計,我國化學領域目前共有25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歸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江蘇省科技廳等3個部門。
  • 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LTCS)與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9年12月20日至21日,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LTCS)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力學所)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LNM)2019聯合學術年會暨第三屆湍流與非線性力學研討會在中科院力學所舉行。
  • 探索地球與空間的奧秘——記我國著名的空間大地測量學教授金雙根
    得益於全球定位系統(GPS)等衛星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大地測量學突破了空間局限,一躍升級為以空間大地測量和遙感為主的現代大地測量學。這一過程中,一大批年輕有為的科學家湧現出來,逐漸成長為這一領域的中流砥柱。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坐看「風雲」起 | 重點實驗室巡禮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個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氣所)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85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在氣候模式研發、氣候模擬和氣候研究等領域深耕不輟,摘得累累碩果。「當掉褲子也要買計算機!」
  •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
    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由國家測繪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於20世紀90年代建成,之後經過移植改造和維護,現已成為存儲內容準確、全面,服務能力較強的資料庫系統。國家大地測量資料庫系統具有以下服務功能: 平均異常計算、地球重力場模型計算大地水準面及重力異常、2.5 重力異常擬合計算、重力異常歸算、大地水準面插值計算。
  • 孫和平:重力場的時間變化與地球動力學
    為了推進地球動力學研究的深入,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下屬的地球深部研究小組組織實施了全球地球動力學項目(GGP),該項目1997年開始實施,參加者有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比利時、芬蘭、挪威、日本、中國、南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南極等國家和地區。
  •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
    國家大地測量成果主要包括國家大地控制網成果、國家高程控制網成果和國家重力測量控制網成果等,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進行測繪定位的起算依據,是研究地球形狀、地球重力場、空間技術、地殼形變和地質災害監測等極為重要的基礎資料。中心現有的國家大地測量成果見表1。
  • 新疆地震局專家參加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大地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第...
    為進一步加強新疆地震大地測量專業與國內科研院所、大學的學術交流,11月28日,中國地震局烏魯木齊中亞地震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曉強、新疆地球物理觀測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傑代表新疆地震局前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參加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大地測量與遙感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委會第一屆委員會。
  •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坐看「風雲」起——走進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這個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氣所)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自1985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在氣候模式研發、氣候模擬和氣候研究等領域深耕不輟,摘得累累碩果。  「當掉褲子也要買計算機!」
  • 橋梁工程結構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驗收會議順利召開
    2011年3月29日,科技部組織專家對橋梁工程結構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建設驗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基礎研究管理中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驗收會議。
  • 國家重點實驗室洗牌: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
    除了清華、北大等特別高校,一般重點大學有且僅有一到兩個重點實驗室。對於雙非院校,僅有少數幾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以來,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部門積極協商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改革、重建工作。中國科學院方面,中科院主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約30.8%,主管國家研究中心佔比58%。
  • 結構衝擊動力學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掛牌
    來自中航工業基礎院、空軍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強度所結構衝擊動力學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的設立進行了綜合評審。評審組聽取了強度所所長王彬文對重點實驗室設立申請的匯報,審查了相關材料,考察了實驗室現場,經過質詢和討論,進行了現場評分,同意通過實驗室設立評審,並現場舉行了揭牌儀式。
  • 立足前沿 致「大」盡「微」|重點實驗室巡禮
    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大連光源的牽頭建設機構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東輝為之振奮而自豪:「科學儀器是人類科學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我們有著最先進的技術儀器,在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的前沿科學方向研究中發揮重大創新和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