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11-28 澎湃新聞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楊經綏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楊經綏現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師資隊伍」一欄近日更新顯示,楊經綏的名字已位列該學院的中科院院士名單中,成為繼陳駿、陳顒、沈樹忠、王德滋、薛禹群、許志琴之後的第7名就職於該學院的中科院院士。

另據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南大地科」消息稱,2019年9月18日晚,楊經綏院士在地科樓A144報告廳為新生們做了一場題目為「地球深部物質循環」的報告。楊經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發表論文500多篇,引用超過萬次,是我國地球科學類的高引學者,曾獲得許多重要的科學獎項。

據公開簡歷,楊經綏是一名巖石大地構造學家,1950年6月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籍貫浙江餘杭,197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勘探系,1992年畢業於加拿大達霍西(Dalhousie)大學並獲博士學位,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專業領域方面,楊經綏長期從事巖石學結合大地構造學的研究,重點研究青藏高原地體邊界、中央碰撞造山帶的超高壓變質巖石及地幔礦物和地幔動力學,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李四光獎等,當選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士和美國礦物學會會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南京大學,中科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夢為航——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傳片
    以夢為航——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宣傳片 2018-08-25 2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任自然資源部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和巖石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項目(CCSD)總地質師,現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生物演化與環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
  • 院士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經綏楊經綏從事地質科學研究40餘年,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楊經綏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地球的「表皮」,板塊漂移、火山噴發、地震,動力來自哪裡?在地球深部,物質又是怎樣運行的?搞清楚這些問題,將對礦產資源、水、空氣等的形成有更深的認識,也有助於人類了解生命演化的過程。楊經綏認為,地球內部的物質同時存在著俯衝和上升兩種運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循環,這兩種運動也是地球動力的主要來源。地球由最內部的地核、地核之上的地幔以及最表層的地殼所組成。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 經 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經綏楊經綏從事地質科學研究40餘年,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但必須帶著思考,帶著科學問題跑。」隨著對東、西崑侖了解的加深,楊經綏關於地質學的很多想法和思路開始孕育。1986年,楊經綏留學加拿大,在達霍西大學吉姆霍爾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這時,他將視野放在了地中海的賽普勒斯。賽普勒斯擁有全球最經典的古特提斯洋地質遺蹟,提供了研究洋殼形成最好的天然實驗室。青藏高原的形成與古特提斯洋的演變密切相關。
  • 院士風採|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楊經綏院士,從事地質科學研究40餘年,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楊經綏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地球的「表皮」,板塊漂移、火山噴發、地震,動力來自哪裡?在地球深部,物質又是怎樣運行的?搞清楚這些問題,將對礦產資源、水、空氣等的形成有更深的認識,也有助於人類了解生命演化的過程。楊經綏認為,地球內部的物質同時存在著俯衝和上升兩種運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循環,這兩種運動也是地球動力的主要來源。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楊經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
    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 經 綏開啟探尋地球動力奧秘的新窗口——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學和大地構造學家楊經綏楊經綏從事地質科學研究40餘年,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楊經綏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地球的「表皮」,板塊漂移、火山噴發、地震,動力來自哪裡?在地球深部,物質又是怎樣運行的?搞清楚這些問題,將對礦產資源、水、空氣等的形成有更深的認識,也有助於人類了解生命演化的過程。楊經綏認為,地球內部的物質同時存在著俯衝和上升兩種運動,從而形成了一種循環,這兩種運動也是地球動力的主要來源。地球由最內部的地核、地核之上的地幔以及最表層的地殼所組成。
  • 2020南京大學招聘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入專員公告
    江蘇南京大學招聘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入專員公告已公布,報名方式:郵件報名。報名時間:自發布之日至2020年1月25日。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南京大學招聘公告1116(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入專員)   南京大學委託南京和君創業人才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有關人員,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崗位、崗位職責與任務   崗位名稱: 科學大數據錄入專員
  •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原院長龍億濤已加盟南京大學
    在人才引進領域發力的南京大學近期再獲重要引援。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南京大學官網2月21日發布消息:英國皇家化學會宣布龍億濤教授被聘為該會期刊《Chemical Science》的新任副主編,負責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及電化學方面的稿件。
  • 2018年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
    為增進全國高校優秀地學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激發大學生對地學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的興趣和熱情,吸引和選拔有濃厚科研興趣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生進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我院定於2018年7月17日至7月20日(7月17日下午報到,20日下午結束)舉辦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活動。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dqkxygcxy.htm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山東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前身是1961年成立的「地質與測量教研室」。學院下設四個系:基礎地質系、礦產地質系、水文與環境系、地球物理系及一個地質科學實驗中心。
  • 他北京大學本科畢業,放棄美國27年積澱,全職加盟這所頂尖牛校
    據了解,進入南京大學後,鮑教授將組建團隊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其實,鮑惠銘教授回國全職加盟南京大學早有先兆,他美國團隊的兩名核心成員——曹曉斌和彭永波博士已在2019年12月被南京大學招致麾下。對於南京大學這般從國外名校團隊式「挖人」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硬核」,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國內高校對頂尖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加強。
  •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工程院院士周志成獲聘任為四川大學空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澎湃訊 2019-03-26 21:49 來源:澎湃新聞
  • 79歲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已在甌江畔購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根據《溫州晚報》報導,金振民近日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活動時介紹,「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 79歲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已在甌江畔購房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根據《溫州晚報》報導,金振民近日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活動時介紹,「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 ...已聚集16個院士團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項目效果圖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 《Science》刊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大數據和...
    北京時間1月17日,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樊雋軒教授、沈樹忠院士等的論文「Ahigh-resolution summary of Cambrian to Early Triassic marine invertebratebiodiversity
  • 疫情期間回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孫立成全職加盟西湖大學
    4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西湖大學獲悉,孫立成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成為2020年該校入職的首位講席教授。「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微信公眾號 圖孫立成,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國家傑出教授(VR Rdsprofessor)、瑞典皇家工學院講席教授、國際知名化學家、人工光合作用領域專家、「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他研究的領域有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人工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