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根據《溫州晚報》報導,金振民近日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活動時介紹,「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圖片來源:溫州新聞網
金振民,男,漢族,1941年9月生,浙江省溫州市人,中共黨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金振民長期以來從事構造地質學教學和巖石流變學和地球動力學的科研工作。發表論文141篇(包括「Nature」雜誌論文2篇)。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7)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各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
《溫州晚報》近期報導提到,金振民出生在龍灣永中,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他初中就讀於勤儉中學,學校設在甌海南白象的頭陀寺。如今,79歲的他從學校回到家鄉。「現在回了家,就不走了,接下來的餘生,我要為家鄉做貢獻。」
此前的2018年底,溫州市級首家主打「地質」牌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落戶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原名為溫州地質大隊),這是金振民一手牽線建立起來的。院士工作站成立之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專家教授團隊與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圍繞溫州經濟發展急需解決的資源能源勘查開發、海洋地質與資源調查、地質災害防治等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同時,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專家還定期來溫州開展培訓,為溫州的地質人才梯隊培養提供幫助。今年,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在院士站的幫助下,出版了《浙東南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專著,對溫州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工作經驗進行分析研究,該專著是對浙東南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具有借鑑價值。
《溫州晚報》報導稱,金振民提到,他回到溫州,就是要助力溫州打造韌性城市。他認為,韌性城市是打造可居城市、宜居城市、安全城市的前提。而金振民回鄉的消息剛傳開,不少單位已經拋來了「橄欖枝」,希望他能加盟。在眾多「橄欖枝」中,金振民選擇了溫州大學。他提到,人才是城市競爭的核心力,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溫州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它,接下來他將協助溫大共同突破「博士點」的建設。
溫州大學由溫州師範學院和原溫州大學於2004年合併組建而成,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範學校,已有87年辦學歷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長。據官網資料,溫州大學於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同年獲批浙江省博士後工作站,與國內外16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博士、博士後。溫州大學生態學學科為浙江省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學科,化學、中國語言文學、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等9個學科為浙江省一流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責任編輯: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