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2020-11-26 溫州新聞網

  甌江流域溫州段範圍甌江幹流全長384公裡,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裡,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甌江流域在溫州市境內的面積約佔流域總面積的22%,包括甌江幹流、菇溪、西溪、戍浦江、楠溪江、烏牛溪、百石溪和溫瑞塘河、永強塘河、柳市塘河等水系。

  溫州網訊 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鳳鱭、刀鱭……這些「溫字號」的本土淡水魚,你見過多少?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有兩種以溫州地域命名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

  據上世紀90年代《浙江動物志淡水魚類》的記錄,甌江共有魚類114種。由於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的加劇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甌江流域的環境和水生生物尤其是魚類,有些歷史記錄魚種現在已經十分罕見甚至絕跡(如鰣魚)。為切實掌握甌江流域溫州段的漁業資源狀況,更好地保護漁業資源,在溫州市科技局公益性農業科技項目的支持下,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聯合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於2015~2016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資源開展調查。

  此次調查發現收錄的甌江流域溫州段90種淡水魚,隸屬於12目32科72屬。其中,鯉形目40種,以鯉科34種居多,主要分布在純淡水水域;鱸形目21種,多數分布在感潮河段,部分為溯河的海洋魚類。同時介紹了各魚種的分類地位、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和分布範圍。

  在圖譜中,有兩種魚以溫州地域命名,分別叫溫州光唇魚和甌江彩鯉。

  溫州光唇魚身上有6條斑馬紋,喜歡生活在石礫底質,以刮食附生藻類及苔蘚為生,其卵巢有毒。1935年,動物學家王以康首次在楠溪江發現並命名為溫州光唇魚。

  甌江彩鯉對於市民們並不陌生,是溫州一帶稻田養魚的主要魚種。甌江彩鯉其實是鯉的一個變種,體色豐富,常見的有全紅、大花、麻花、粉玉、粉花等5種基本體色。由於是甌江流域的地方性養殖對象,主要集中在溫州、青田一帶,並取名為甌江彩鯉。

  花鰻鱺不能吃抓到得放生屬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據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堅介紹,調查並收錄的溫州土著淡水魚類中,除經濟魚類如青魚、草魚等有專業育苗可繁殖外,80%以上的種類資源沒有人工育苗,同時在溫州分布的資源量已越來越少。

  陳堅提到,甌江分布的90種淡水魚中,唯獨花鰻鱺屬於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現處於瀕危等級。花鰻鱺為海、淡水洄遊性魚類,常棲息於山洞、溪流中,多夜間活動。溫州常見於甌江中、下遊及支流,尤其是甌江支流楠溪江。2011年,曾有市民在楠溪江沙頭水域捕捉到一條長1.2米,重6公斤的花鰻鱺,後被放生。

  不僅花鰻鱺這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已經處於瀕危,就連市民最喜歡吃的鳳鱭(子鱭)產量也在減少。鳳鱭平時棲息於淺海,每年春夏季會從淺海洄遊至河口半鹹淡水區域產卵,其中江心嶼一帶鳳尾魚的產卵密度最高。據統計,近幾年,鳳尾魚資源驟減,20年前鳳尾魚年產量都穩定在500~600噸,而如今年產不到100噸。

  陳堅告訴記者,像鳳尾魚這類魚類沒有人工育苗,在環境破壞以及大肆捕撈下資源銳減。為此,他希望能通過該書提醒人們對還沒有人工育苗的品種儘早啟動保護工作,早日研究出人工繁育技術;同時希望漁民們不要非法捕撈,讓這些淡水魚進行自然繁殖,擴大資源量。

  書中魚類多為活體照片研發魚類專用攝影裝置

  記者翻閱該書看到,書中所拍攝的魚類照片栩栩如生,直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各種魚類的外貌特徵。據悉,書中展示的每種魚類原色圖譜,大多為活體照片。

  魚類圖譜調查工作是從2015年開始啟動,2015~2016年兩年時間在甌江流域溫州段進行調查,此次調查不僅得到了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和相關縣(市、區)漁業主管局的大力支持,還有當地漁民的熱情幫助;部分魚類標本的鑑定還得到集美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魚類專家的幫助。

  赤腳踏進溪水裡捕魚、開小船到甌江河口捕撈……2年時間裡,調查組成員走過甌江幹流、菇溪、西溪、戍浦江、楠溪江、烏牛溪等甌江水系。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蔡繼晗介紹,共有13個採樣點,每年春夏秋冬進4個航次進行調查,一個採樣點有7~8個人進行採樣,採樣前後過程將持續10天左右。

  此次調查工作有一個難點就是要保證能拍到活體魚類照片。所以每次採樣調查,調查人員都要帶上制氧機、專用水桶,來保證魚捕撈上來之後運到實驗室能夠成活,之後,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再會對樣本活魚進行拍照調查,記錄相關習性。為了能更好地拍出魚缸中的淡水魚的明顯特徵,研究人員還特別研發了魚類專用攝影裝置,現正申請智慧財產權。

  市海洋與漁業局官網上可免費下載該書電子版

  近年來,溫州有越來越多公益人士進行增殖放流,但公益增殖放流的魚苗是否符合溫州生態環境呢?2016年,有市民在文成縣西坑鎮高嶺頭二級水庫養魚捕上了兩條「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雀鱔魚,該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破壞生態,還會攻擊人類,部分魚肉還有劇毒。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除了呼籲保護淡水魚之外,還希望市民在了解本土淡水魚的基礎上,符合溫州生態環境,可放生的魚類。市民可以在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官網上,在「休閒園地」欄目中找到《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下載該書電子版,可以圖文學習相關知識。

  「十二五」期間,增殖放流量累計17億尾(粒);2016年,放流12.79億尾(粒);2017年,投放11億尾(粒)。在連年高強度增殖放流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將按照高質量、高規格增殖放流的要求,放流4.3億尾(粒),其中海洋增殖放流約3.9億尾(粒)以上。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傅芳芳 實習生 陳晨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商報訊(記者 劉娜筱)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草魚、香魚、刀鱭、鳳鱭、翹嘴鮊、花鰻鱺……這些溫州本土的淡水魚你都認識嗎?昨天,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舉行《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新書編著發行會。此書由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和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共同編著,作者歷時兩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進行深入調查,90種魚類被收入圖譜。有了這圖譜,大家可直觀地了解這些溫州本土魚類品種、習性、分布範圍等知識,也為溫州的漁業保護、資源增殖、研究、開發及利用等提供數據支撐。
  • 「甌江山水詩路」初探 溫州·麗水 甌江山水詩路特展30日溫州開展
    這也是省政府《傳承發展浙江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中所採信的地點。國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其宗教文化影響遠及東亞各地。唐宋時期溫州亦在其影響範圍之中,其中以永嘉大師為著名。但是我們注意到,至遲漢晉以來沿海南方也有日益成熟的水陸線路通往北方。 如日本圓珍和尚的大唐之旅是先到福建,轉平陽、過瑞安、進郡城,然後北上晉謁國清寺。
  • 亞馬孫流域還有許多當地特有的淡水魚,如比拉如庫魚和食人魚
    最特殊的是,銀龍魚的鱗片比較大,這是熱帶魚中絕無僅有的,而越接近尾部片就越小。地圖魚是亞馬孫流域比較常見的魚,身體呈橢圓形,頭大,嘴大,因身上布滿了不規則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而得名。如果按照身體的顏色,這種魚可以分為紅花地圖魚和白地圖魚。
  • ...能保護好黃河魛魚嗎?寫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首次...
    據7月19日媒體報導,近日黃河水利委員會在對利津至西河口河段魚類生物多樣性調查過程中,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魚,也稱為「刀鱭」(Coilia nasus),是鯷科、鱭屬的洄遊性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
  • 漁民從甌江捕獲中華鱘?專家:這是一條人工養殖鱘魚
    漁民捕撈上來的鱘魚  昨天中午,龍灣漁民老林在甌江裡捕魚時,撈起一條長相奇特的怪魚,經上網查詢,發現它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很像,隨即報警。  甌江裡捕撈上中華鱘?  老林說,他在甌江打了30多年的魚,這還是第一次撈到這麼奇怪的魚。他說,當天中午起網時,感覺漁網很沉,將漁網拉出水面後,發現網裡有一條嘴巴尖尖、跟鯊魚有點像的怪魚。他趕緊把這條怪魚帶回家,附近的鄰居得知紛紛前來觀看,很多人說這可能是國寶——中華鱘。
  • 黃河魛魚,會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嗎?
    ,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黃河魛魚,也稱為「刀鱭」(Coilia nasus),是鯷科、鱭屬的洄遊性魚類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歷史上刀鱭在我國的分布很廣,包括遼河、黃河、長江、甌江、錢塘江等幾大水系,其中長江和黃河流域尤為重要,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本文讓您一起了解黃河魛魚的一些秘密。黃河魛魚又稱刀鱭,體銀白色,背側顏色較深呈青色、金黃色或青黃色。腹部色較淺。尾鰭灰色,體長可達410毫米,體重可達360克。是黃河歷史上最著名的洄遊魚類之一,黃河河口是其主要棲息場所。每年春季3~4月,黃河魛魚從黃河口溯遊而上至東平湖產卵,再沿黃河順流而下入渤海生長和越冬。
  • 剛果河:非洲生物地理大屏障,3段河流地貌孕育了獨特的魚類
    2座瀑布群(博約馬瀑布群、利文斯敦瀑布群)將剛果河分成上遊、中遊、下遊3段。絕大多數魚類無法逾越瀑布群,實現全流域遊弋。剛果河已知魚類有686種,還有新的魚種不斷被發現,魚類學家估計魚類種數超過1000種,其中80%的種類是特有種。
  • 廣西9種名貴淡水魚 第一種不敢吃,有2種幾乎見不到
    雖然說廣西水資源豐富,但是現在很多比較名貴的淡水魚還是不常見的,有的可能大家都沒見過,小編也是經常和魚打交道,都很難偶遇。大家知道廣西淡水魚有哪些珍貴魚種嗎?林家小子就帶大家來看看,9種珍貴淡水魚種。俗稱:嘉魚,老鼠魚,鼠頭魚。屬於定居性魚類,生活於河床寬闊、流速大、江中多深潭、水質清澈的石底深水河段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幾乎釣不到,市面上幾乎沒有。
  • 廣西9種名貴淡水魚 第一種不敢吃,有2種幾乎見不到
    雖然說廣西水資源豐富,但是現在很多比較名貴的淡水魚還是不常見的,有的可能大家都沒見過,小編也是經常和魚打交道,都很難偶遇。大家知道廣西淡水魚有哪些珍貴魚種嗎?林家小子就帶大家來看看,9種珍貴淡水魚種。第1種 卷口魚
  • 淡水魚沒法在海水裡存活,黃河每天大量魚進入大海,魚都去哪了?
    我國現有魚類近3千種,其中淡水魚有1000餘種,所以淡水魚的種類非常多。上面我們也說了,淡水魚所生存的鹽度水域只有「千分之三」,而海洋是含有高達90%左右的鹽度。第一、水與水之間有一個溶解度,當這些魚進入到這些溶解區的時候,魚會明顯感覺到自己適合生活在什麼區域,所以這個時候魚也會出現「洄遊」的情況,其實大家很多時候可以看到常說的「上水魚」,就知道魚具有反向流水的情況,所以這些魚可能並沒有進入到海洋區域,早就出現了反遊的情況。
  • 淡水魚不能在鹹水生活,黃河每天衝進海裡那麼多魚,它們去哪了?
    我們經常說中國有兩條母親河,一條長江,一條黃河,他們在海岸線附近衝擊出了非常肥沃的三角洲,是中華文明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很多人也曾經設想過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當這兩條河匯入大海之後,裡面的魚怎麼辦呢?
  • 地球上十大兇猛的淡水魚 中國的大頭魚名列前三
    8600餘種,十大最兇猛淡水魚分別是亞馬遜鯰魚、白鱘、大頭魚、尼羅河鱸魚、紐幾內亞鱸魚、哲羅鮭、王鮭、六須鯰、巨骨舌魚、鱷雀鱔,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世界十大兇猛淡水魚排行榜吧!傳說王鮭會遊回它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而研究發現遊進溪流的王鮭90%都在同一條溪流誕生,但它們怎樣懂得遊回同一條溪流則仍是一個謎。
  • 這三種魚看似普通,卻是恐怖的幾種魚類,大家千萬不要招惹哦!
    1、牙籤魚牙籤魚是一種屬於鯰魚類的淡水魚,它們身形似鰻魚而且全身幾乎透明,所以它們非常難以被看到。這種魚有著平滑而帶有黏液的表皮,魚鰓帶有倒勾狀的刺,是強力而快速的遊泳選手,它們生活於亞馬遜河流域,是當地人最恐懼的魚類,綽號是「巴西吸血鬼魚」。這種魚是一種寄生性動物,它們生存的方法既簡單又殘酷,首先測試水的味道,嘗試從中找到來自魚鰓的水流。一旦發現類似水流,就會跟隨水流遊到寄主的魚鰓中,並利用自己頭部的倒鉤刺把身體固定在寄主的鰓蓋中,再吸食寄主的血液,這令到牙籤魚有"巴西的吸血鬼"之稱。
  • 魚種 | 所有的太陽魚(32種)圖譜
    大多數太陽魚有釣魚運動的價值,並且已被引進到它們原始活動範圍以外的地區,有時成為入侵種。太陽魚是北美特有魚種,全部是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基本上都是Sports Fish。不過這個科的魚類有不少不容易分辨。比如大口黑鱸和小口黑鱸,更加難分辨的是大口黑鱸和南方黑鱸。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或溪流中,雄魚會挖掘巢穴,並護衛卵及幼魚。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二)
    淡水魚廣義的說,指能生活在鹽度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魚類就可稱為淡水魚。狹義的說,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過的魚類。
  • 誰是最大的淡水魚?
    目前,全世界淡水中發現的大魚種類大概有20種,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湄公河巨鯰、黃貂魚、鰉、白鱘、福鱷、巨骨舌魚等。那麼現有的記錄中,誰才是江湖裡大佬中的大佬,誰最能配得上最大淡水魚的稱號?  鰉,又名達烏爾鰉,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主要分布黑龍江流域。在遙遠的歐洲它們有個表親:歐鰉。歐鰉的體型更大一些,據稱1827年曾有人在伏爾加河河口處捕獲一條歐鰉,長度為7.2米,重達1476公斤,這已經遠遠超過了湄公河巨鯰和巨骨舌魚的紀錄。
  • 溫大甌江學院擬轉設為溫州理工學院
    溫大甌江學院擬轉設為溫州理工學院 2020/12/25 00:08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574
  • 溫州外國語學校落地甌江口建設兩年 計劃後年招生
    「建成後,溫州外國語學校將會是溫州地區一所以外語教學為特色的全日制完全中學,可滿足120個班共6000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該校副校長溫小明告訴記者,目前學校工程主體建築已全部結頂,正在進行內外牆裝飾。新校園將分為西區和東區(國際部),西區設90個班級(初中45個班、高中45個班級),東區(國際部)30個班級(初中15個班級、高中15個班級)。
  • 108種魚類瀕危物種再現,長江江蘇段魚類生存大起底
    調查篇:江蘇段魚類108種  彭剛說,在環保部門的配合下,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從2001年以來,就對長江江蘇段魚類進行定期調查,全段共設立了7個監測點,進行守株待「魚」。歷時5年的監測,收穫不小。據悉,專家整理過去長江江蘇段魚類出現的歷年資料,長江江蘇段共有歷史記錄的魚類161種,分別隸屬於19目42科,其中鯉科魚類種類最多,佔長江江蘇段魚類總數的37.65%。但是,這次調查的結果卻只採集到長江魚類108種,還有53種魚至今還不知道是否存活於長江江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