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流域溫州段範圍甌江幹流全長384公裡,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裡,是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甌江流域在溫州市境內的面積約佔流域總面積的22%,包括甌江幹流、菇溪、西溪、戍浦江、楠溪江、烏牛溪、百石溪和溫瑞塘河、永強塘河、柳市塘河等水系。
溫州網訊 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鳳鱭、刀鱭……這些「溫字號」的本土淡水魚,你見過多少?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有兩種以溫州地域命名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
據上世紀90年代《浙江動物志淡水魚類》的記錄,甌江共有魚類114種。由於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的加劇已經深刻地影響了甌江流域的環境和水生生物尤其是魚類,有些歷史記錄魚種現在已經十分罕見甚至絕跡(如鰣魚)。為切實掌握甌江流域溫州段的漁業資源狀況,更好地保護漁業資源,在溫州市科技局公益性農業科技項目的支持下,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聯合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於2015~2016年對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資源開展調查。
此次調查發現收錄的甌江流域溫州段90種淡水魚,隸屬於12目32科72屬。其中,鯉形目40種,以鯉科34種居多,主要分布在純淡水水域;鱸形目21種,多數分布在感潮河段,部分為溯河的海洋魚類。同時介紹了各魚種的分類地位、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和分布範圍。
在圖譜中,有兩種魚以溫州地域命名,分別叫溫州光唇魚和甌江彩鯉。
溫州光唇魚身上有6條斑馬紋,喜歡生活在石礫底質,以刮食附生藻類及苔蘚為生,其卵巢有毒。1935年,動物學家王以康首次在楠溪江發現並命名為溫州光唇魚。
甌江彩鯉對於市民們並不陌生,是溫州一帶稻田養魚的主要魚種。甌江彩鯉其實是鯉的一個變種,體色豐富,常見的有全紅、大花、麻花、粉玉、粉花等5種基本體色。由於是甌江流域的地方性養殖對象,主要集中在溫州、青田一帶,並取名為甌江彩鯉。
花鰻鱺不能吃抓到得放生屬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據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陳堅介紹,調查並收錄的溫州土著淡水魚類中,除經濟魚類如青魚、草魚等有專業育苗可繁殖外,80%以上的種類資源沒有人工育苗,同時在溫州分布的資源量已越來越少。
陳堅提到,甌江分布的90種淡水魚中,唯獨花鰻鱺屬於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現處於瀕危等級。花鰻鱺為海、淡水洄遊性魚類,常棲息於山洞、溪流中,多夜間活動。溫州常見於甌江中、下遊及支流,尤其是甌江支流楠溪江。2011年,曾有市民在楠溪江沙頭水域捕捉到一條長1.2米,重6公斤的花鰻鱺,後被放生。
不僅花鰻鱺這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已經處於瀕危,就連市民最喜歡吃的鳳鱭(子鱭)產量也在減少。鳳鱭平時棲息於淺海,每年春夏季會從淺海洄遊至河口半鹹淡水區域產卵,其中江心嶼一帶鳳尾魚的產卵密度最高。據統計,近幾年,鳳尾魚資源驟減,20年前鳳尾魚年產量都穩定在500~600噸,而如今年產不到100噸。
陳堅告訴記者,像鳳尾魚這類魚類沒有人工育苗,在環境破壞以及大肆捕撈下資源銳減。為此,他希望能通過該書提醒人們對還沒有人工育苗的品種儘早啟動保護工作,早日研究出人工繁育技術;同時希望漁民們不要非法捕撈,讓這些淡水魚進行自然繁殖,擴大資源量。
書中魚類多為活體照片研發魚類專用攝影裝置
記者翻閱該書看到,書中所拍攝的魚類照片栩栩如生,直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各種魚類的外貌特徵。據悉,書中展示的每種魚類原色圖譜,大多為活體照片。
魚類圖譜調查工作是從2015年開始啟動,2015~2016年兩年時間在甌江流域溫州段進行調查,此次調查不僅得到了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和相關縣(市、區)漁業主管局的大力支持,還有當地漁民的熱情幫助;部分魚類標本的鑑定還得到集美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魚類專家的幫助。
赤腳踏進溪水裡捕魚、開小船到甌江河口捕撈……2年時間裡,調查組成員走過甌江幹流、菇溪、西溪、戍浦江、楠溪江、烏牛溪等甌江水系。溫州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蔡繼晗介紹,共有13個採樣點,每年春夏秋冬進4個航次進行調查,一個採樣點有7~8個人進行採樣,採樣前後過程將持續10天左右。
此次調查工作有一個難點就是要保證能拍到活體魚類照片。所以每次採樣調查,調查人員都要帶上制氧機、專用水桶,來保證魚捕撈上來之後運到實驗室能夠成活,之後,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再會對樣本活魚進行拍照調查,記錄相關習性。為了能更好地拍出魚缸中的淡水魚的明顯特徵,研究人員還特別研發了魚類專用攝影裝置,現正申請智慧財產權。
市海洋與漁業局官網上可免費下載該書電子版
近年來,溫州有越來越多公益人士進行增殖放流,但公益增殖放流的魚苗是否符合溫州生態環境呢?2016年,有市民在文成縣西坑鎮高嶺頭二級水庫養魚捕上了兩條「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雀鱔魚,該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破壞生態,還會攻擊人類,部分魚肉還有劇毒。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除了呼籲保護淡水魚之外,還希望市民在了解本土淡水魚的基礎上,符合溫州生態環境,可放生的魚類。市民可以在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官網上,在「休閒園地」欄目中找到《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下載該書電子版,可以圖文學習相關知識。
「十二五」期間,增殖放流量累計17億尾(粒);2016年,放流12.79億尾(粒);2017年,投放11億尾(粒)。在連年高強度增殖放流的基礎上,今年,我市將按照高質量、高規格增殖放流的要求,放流4.3億尾(粒),其中海洋增殖放流約3.9億尾(粒)以上。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傅芳芳 實習生 陳晨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