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種 | 所有的太陽魚(32種)圖譜

2021-01-17 頑客

太陽魚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其中一個科,描述分布在北美的一種淡水魚。這個科的34個種中,北美人比較熟悉的有巖鈍鱸(rock bass)、大口黑鱸(largemouth bass)、藍鰓太陽魚(bluegill)、駝背太陽魚(pumpkinseed)以及莓鱸(crappie)。這些都是產地僅在北美的。

此科的成員透過至少有三個肛棘來區別出來。背刺數目為5-13,但大多數品種有10-12個。偽鰓小而隱蔽。大部分的尺寸範圍是20釐米(7.9英寸)到30釐米(12英寸)。然而,一些更小的,黑紋間帶翁僅有8釐米(3.1英寸)長;而據報導,大口黑鱸是在極端的情況下達到近1米(3.3英尺)。

大多數太陽魚有釣魚運動的價值,並且已被引進到它們原始活動範圍以外的地區,有時成為入侵種。


太陽魚是北美特有魚種,全部是肉食性魚類,性情兇猛,基本上都是Sports Fish。不過這個科的魚類有不少不容易分辨。比如大口黑鱸和小口黑鱸,更加難分辨的是大口黑鱸和南方黑鱸。棲息在水溫較暖的湖泊或溪流中,雄魚會挖掘巢穴,並護衛卵及幼魚。有領域行為,會攻擊侵入的魚只;生性兇猛,以甲殼類、魚類等為食。


接下來,我們就把太陽魚的8個屬都一一圖解,下次你釣上不認識的太陽魚,不妨大開本文按圖索驥。





這個屬只有一種魚,就是刺臀魚,這種魚分布於北美洲美國東部的淡水水域,體長可達21公分,棲息在泥底質的沼澤、湖泊、池塘及小溪,屬肉食性。




陰影鈍鱸(Ambloplites ariommus),俗稱:Shadow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中部及東部的淡水水域,體長可達30.5公分,棲息在砂礫底質、有植物生長的小溪,屬肉食性,以小蝦、小魚、昆蟲等為食。shadow bass最大的記錄是1.8磅,長度的記錄是12英寸。


穴鈍鱸(Ambloplites cavifrons),俗稱Roanoke Bass

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的淡水水域,體長可達36公分,棲息在礫石底質的水域,屬肉食性。長度記錄是14英寸,重量記錄是1.4磅。


roanoke bass的分布區域非常有限。




錐星鈍鱸(Ambloplites constellatus),俗稱Ozark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密蘇裡州及阿肯色州的白河流域,體長可達27.9公分,棲息在水質清澈的巖石底質的水塘或小溪,屬肉食性。



巖鈍鱸(Ambloplites rupestris),俗稱Rock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間的五大湖及聖羅倫斯河流域,體長可達43公分,棲息在巖石底質、植物生長的河流、湖泊、池塘,屬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昆蟲等為食,可作為食用魚或觀賞魚。







這個屬的魚也只有一種,就是斷線日鱸(Sacramento perch)。分布於北美洲美國西部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73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的沼澤。此魚可以長到61 cm (24 in) ,最重記錄3.6 kg (7.9 lb)。



5個月大的未成年Sacramento perch


成年Sacramento perch


Sacramento perch分布圖




日鱸(Flier)是本屬唯一的魚類,分布於北美洲美國馬裡蘭州波託馬克河至德州Trinity河流域,體長可達29.2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的湖泊、沼澤、池塘等,屬肉食性。




黑帶九棘日鱸(Enneacanthus chaetodon),俗稱:black-banded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新澤西州至佛羅裡達州中部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9.2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沙泥底質的湖泊、沼澤、池塘等,屬肉食性。這種魚被稱為「little sunfish」,常常被作為觀賞魚來飼養。




藍點九棘日鱸(Enneacanthus gloriosus),俗稱blue-spotted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紐約州南部至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9.5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沙泥底質的湖泊、沼澤、池塘等,屬肉食性。




暗色九棘日鱸(Enneacanthus obesus),俗稱Banned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新罕布夏州至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9.5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茂密、沙泥底質的湖泊、沼澤、池塘等,屬肉食性。





紅胸太陽魚(Lepomis auritus),俗稱Redbreast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東部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0.5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巖石或沙底質的湖泊、溪流等水域,屬肉食性,以昆蟲為食,可作為觀賞魚或遊釣魚。



藍太陽魚(Lepomis cyanellus),俗稱Green Sunfish

本魚分布於北美洲五大湖區至墨西哥間的溪流及湖泊中。棲息於緩動性溪流的靜止池水、湖泊與池塘。常在植物的附近出現,屬肉食性,稚魚以水生昆蟲與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為著名的遊釣魚,可食用或觀賞,另為重要的養殖魚種。



駝背太陽魚(Lepomis gibbosus),俗稱Pumpkinseed

本魚分布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至加拿大魁北克省間的溪流及湖泊中,並引入某些國家。棲息於緩動性溪流的靜止池水、湖泊與池塘。常在植物的附近出現,屬肉食性,以水生昆蟲與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著名的遊釣魚,可食用,也可做觀賞魚。



太陽魚(Lepomis gulosus):又稱紅眼突鰓太陽魚。俗稱:Warmouth

分布於北美洲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31公分,棲息在有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湖泊、溪流等水域,屬肉食性,可作為觀賞魚或遊釣魚。


橙點太陽魚(Lepomis humilis),俗稱Orangespotted sunfish

本魚分布於美國北達科他州至德克薩斯州間的溪流及湖泊中。體型比同屬的其他魚種修長,呈棕色並帶淺藍色,雄魚體上散布著橘紅色斑點,雌魚身上的斑點為深褐色。鰓蓋和側腹有藍色光彩;雄魚胸部和腹部為黃色。「耳蓋」為黑色,有白色邊。體長可達15公分。棲息於緩動性溪流的靜止池水、湖泊與池塘。常在植物的附近出現,屬肉食性,以水生昆蟲與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可做為觀賞魚。


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俗稱Bluegill

本魚分布於北美洲聖勞倫斯河五大湖區與密西西比河流域至墨西哥北部間的溪流及湖泊中。本魚為棕色帶淺藍色,身上有許多垂直條紋,兩條紋之間有淺色線隔開。鰓蓋邊緣有淺藍色,因此而得名。「耳蓋」為黑色;尾柄與腹鰭之間的腹部顏色較淺;腰部為黃色。大多數鰭為黃中戴藍色,有少許深色圖案。體長可達41公分。本魚棲息在湖、池塘、水庫與緩動性的溪流中。活躍的時間在薄暮與破曉的時候。屬肉食性,成魚以蝸牛、小龍蝦、昆蟲、蠕蟲與魚類等為食。幼魚則捕食甲殼動物,昆蟲與蠕蟲。為重要的遊釣魚,做為觀賞魚及食用魚,具商業價值。並引入某些國家,但造成當地的生態破壞。


緣邊太陽魚(Lepomis marginatus),俗稱:Dollar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Tar河至德州Brazos河流域,體長可達12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湖泊、溪流或池塘等水域,屬肉食性,以橈腳類及小型甲殼類為食,可作為觀賞魚或遊釣魚。



長耳太陽魚(Lepomis megalotis),俗稱Longear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五大湖至墨西哥東北部淡水流域,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植物生長茂密的池塘、小溪,屬肉食性,以昆蟲、小魚等為食,可作為觀賞魚。



小冠太陽魚(Lepomis microlophus),俗稱Redear sunfish

是美國東南部的一種原生魚類,因為是一種受歡迎的釣魚品種,因而被引入到北美各地的水體中。它與藍鰓太陽魚類似,除了色彩和較大的體積。它的背部為深色,腹部為黃綠色。雄性的鰓蓋有櫻桃紅邊,雌性在這一區域色彩為橙色。成魚的長度範圍為20至24釐米。最大長度可達43.2釐米,藍鰓太陽魚的最大長度為40釐米。

這個物種最喜愛的食物是蝸牛。這些魚潛伏在水底,沿著湖底尋找蝸牛和其他帶殼生物。這種魚的咽齒很厚,咽喉裡面有硬且可活動的部位,甚至能夠打開蛤蜊。由於它在深水活動,以軟體動物為生,因此可以引入到其他湖泊,與淺水或表面餵養的魚類不構成競爭關係。

在產卵期,雄性聚集一起製造巢,雌性產卵。這個物種有時候與其他太陽魚雜交。小冠太陽魚也在很多淡水的沼澤溼地生活。


小太陽魚(Lepomis miniatus),俗稱Redspotted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16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湖泊、溪流或池塘等水域,屬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點太陽魚(Lepomis punctatus),俗稱Spotted Sunfish

本魚分布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及南卡羅來納州之間的溪流及湖泊中。本魚整個魚體布滿小斑點。這些小點在雄魚身上為深紅色,雌魚身上為黑色。魚底色為棕色帶綠,有不明顯的深色斑紋。深色「耳蓋」稍尖,有紅色邊緣,腹鰭黑色。體長可達20公分。本魚棲息於長滿植物的池塘,湖,小溪及小型到中型河川的水池與沼澤。屬肉食性,以昆蟲與小型甲殼類動物等為食,其比其他種類更能忍受鹹水。



勻太陽魚(Lepomis symmetricus),俗稱:Bantam sunfish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9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茂密、沙泥底質的湖泊、溪流或池塘等水域,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甲殼類、昆蟲等為食。





淺灘黑鱸(Micropterus cataractae),俗稱:Shoal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阿巴拉契科拉生態區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61公分,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紅眼黑鱸(Micropterus coosae),俗稱:Redeye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至田納西州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7公分,棲息在巖石急流或池塘、小溪等水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小口黑鱸(Micropterus dolomieu),俗稱:Smallmouth bass

為黑鱸屬模式種。它是整個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的一種受歡迎的釣魚對象,如今其分布地區已經擴大到美國和加拿大的許多冷水河流和湖泊。小口黑鱸是密西西比河盆地上遊和中遊、聖勞倫斯河-五大湖區域,哈德遜灣盆地的原生物種。小口黑鱸是通常為褐色,眼睛紅色,側面為深褐色色垂直條紋。背鰭有13至15日根軟條。小口黑鱸的上頜延伸到眼睛中間。雄性一般比雌性小。雄性通常為兩磅左右,而雌性的範圍可以達到3至6磅。根據生活區域不同,它們的平均大小有所不同。在美國水域生長的往往個頭較大,這是由於其夏季較長,使他們的生長期較長。它們的棲息地對於其顏色、重量和形狀起到了顯著作用。生活在深色河水裡的小口黑鱸的形狀為魚雷形,顏色為深褐色,餵養更有效率。然而,生活在湖畔的小口黑鱸形狀為橢圓形,顏色往往是淺黃色,適應其所在的沙子環境,利於隱蔽。



佛羅裡達黑鱸(Micropterus floridanu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淡水流域,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南方黑鱸(Micropterus notius),俗稱:Suwannee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佛羅裡達州Suwannee河及喬治亞州Ochlockonee河流域,體長可達40公分,棲息在瀑布急流區,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斑點黑鱸(Micropterus punctulatus),俗稱:Spotted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密西西比河及Guadalupe河流域,體長可達63.5公分,棲息在巖石底質,水流快速的溪流,屬肉食性,已甲殼類、魚類、兩棲類、蠕蟲等為食,可作為遊釣魚。


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又稱似鮭赫羅魚。俗稱:Largemouth Bass

原分布於北美洲美國中部、東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並引進世界各地,本魚背部灰綠色,腹鰭乳白色或帶黃色調,全身被大型櫛鱗,背鰭硬棘8-9枚,背鰭軟條12-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12枚,體長可達46.4公分,棲息在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不耐低溫,雌魚會掘洞產卵,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


特氏黑鱸(Micropterus treculii),俗稱:Guadalupe bass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科羅拉多州及德州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6.4公分,棲息在巖石底質,水流快速的溪流,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白刺蓋太陽魚(Pomoxis annularis):又稱白莓鱸。俗稱:White crappie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53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池塘、湖泊、河流,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


黑斑刺蓋太陽魚(Pomoxis nigromaculatus):又稱黑莓鱸。俗稱:Black crappie
分布於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的淡水流域,體長可達49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池塘、湖泊、河流,屬肉食性,可作為遊釣魚、食用魚及觀賞魚。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勿忘三連,3q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
  • 太陽魚
    大多數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而美麗的太陽魚種類中最為奪目的種類就是這一款被稱為「嫦娥」的種類,其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色調的魚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紋,眩目而美麗的眼睛後端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它們明顯的標誌。總種類約有30種,屬於多次性產卵的魚類。主食浮遊動物及水生昆蟲,也吃水生植物、小雜魚和小型軟體動物。
  • 釣魚魚種,北美最常見的魚種,中國也有些!
    今天給大家xia說下, 分享美國休閒戶外釣魚基金會關於淡水魚種的文章! 一、溫水、冷水和冷水魚種 淡水魚通常根據水溫和不同溫度範圍內的氧含量,分為三類(warm溫水、cold冷水或cool涼水)。 例如,冷水比溫水含有更多的氧氣,這意味著冷水魚類需要更高的氧氣水平才能生存。
  • 孕婦可以吃太陽魚嗎
    太陽魚作為一種淡水魚,不但因為本身外表顏色非常的靚麗可以作為一種觀賞魚,更是因為肉質非常鮮嫩營養價值豐富而作為一種食用魚,這種魚雖然原產於美國南部,不過因為它的作用比較多,因此在我國現在已經有了人工養殖的太陽魚,現如今太陽魚的市場價值在20元左右一斤。
  • 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入侵長江,四川數量激增,中國吃貨能解決嗎?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年來隨著各國之間的國際交往活動越來越多,入侵物種也變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話題。入侵物種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為此頭疼。一般太陽魚最長能夠長到24至40公分左右,大多數的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耀眼奪目的絢爛外表也一度讓太陽魚成為了魚類中最好看的物種,在魚群中太陽魚是作為「嫦娥」一樣的存在。太陽魚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色調,在魚的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紋,炫目而美麗的魚眼後面還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太陽魚區別於其他魚類最明顯的標誌。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
    外來魚種、動物導致的生態破壞,在全球範圍內都時有發生,如今大眾也是越來越關心。 在我國,一般人的印象裡,物種入侵主要發生在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然而,長江君觀察到一種「外來魚種」,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
  • 美國太陽魚"入侵"日本 政府號召將其吃光(圖)
    太陽魚生存能力極強(資料照片)  據新華社電 日本 近期號召最大湖泊琵琶湖周邊民眾抓捕、吃掉湖中的太陽魚,以在日本徹底消滅這一物種。  法新社26日報導,日本志賀縣官員展開「釣魚、吃魚」活動,鼓勵人們釣到太陽魚後不要放生,而是把它們吃掉。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太陽魚(學名:Lepomis gibbosus),英文名為「sunfishes」,也叫北美洲慈鯛,屬鱸形目太陽魚科的一種中小型溫水性淡水魚的統稱,種類約有30種,原產於北美各地的湖泊和溪流中,但現已擴散到夏威夷、非洲、亞洲、南美和歐洲等地的河流中。在外觀上,太陽魚與羅非魚有點像,但顏值要比羅非魚略高一點。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太陽魚雖然外形和羅非相似,但比羅非要漂亮一些,大多數太陽魚身上都是色彩斑斕的,特別在陽光下很是惹人喜愛,放在魚缸裡作觀賞魚極好。另外,雖然我們這邊的自然水域沒有這兩種魚,但在其他地方包括一些收費的黑坑、水庫裡我有釣過,我個人的理解是太陽魚更貪吃、更好釣一些。
  • 太陽魚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美國養殖的太陽魚另外還有銅吻鱗鰓太陽魚和紅耳鱗鰓太陽魚。&nbsp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在水溫8℃以下或38℃以上時才停止攝食,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境下安全越冬。
  • 2016年廣東順德太陽魚飼料容量2萬噸 產業發展有待完善
    太陽魚,學名藍鰓太陽魚,又名藍綠磷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它在1℃~38℃水溫狀態下都能存活,屬溫水性淡水魚類,是一種外來魚種,口感鮮美。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引進珠三角開始人工養殖,當時是在勒流鎮的裕源村一帶,到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
  • 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發布!90種魚遊出一幅淡水魚地圖
    3月8日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首次發布《甌江流域溫州段魚類圖譜》,共收錄了甌江流域溫州段的魚類90種,80%以上魚類的種類沒有人工育苗。該書接下來將為我市進行漁業保護、增殖放流等提供數據支撐,更科學地做好漁業工作。  有兩種以溫州地域命名溫州光唇魚、甌江彩鯉  據上世紀90年代《浙江動物志淡水魚類》的記錄,甌江共有魚類114種。
  • 太陽魚充當美「反恐戰士」 可檢測27種有毒物
    據外電報導,美國三大「反恐」城市紐約、華盛頓和舊金山,正在部署一種用太陽魚報警的生物反恐系統,即在城市水域放養一些太陽魚,以探測水域是否有可能被恐怖分子投下的有毒物質。  太陽魚是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產的一種淺藍色可食用的魚。它對殺蟲劑、氰化物、水銀、磷酸鹽和其他有毒物質非常敏感,會表現出緊張的狀態。
  • 新的入侵魚種被發現,和羅非魚很相似,上魚很簡單,你釣到過嗎?
    新的入侵魚種上魚過嗎?很多人將它和羅非魚搞混,味道很好近幾年來,入侵物種是有很多的,這給我們本土的物種和生態環境帶來了比較大的威脅,近年來入侵物種比較多,比如鱷龜、巴西龜和早年的小龍蝦等等,不過網友都覺得入侵我國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因為有著太多的優秀的廚師和各類菜系。
  • 太陽魚5種最好吃的做法,簡單美味又下飯,看看你喜歡吃哪種?
    說到太陽魚呢,不知道大家吃過沒有!太陽魚是一種肉質良好的淡水魚類 , 並且營養豐富,目前市場銷售價格較高。太陽魚跟其他的魚一樣吃法很多,蒸煮燜炸燉都可以!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就準備拿太陽魚,給大家分享幾種特色的吃法,喜歡吃太陽魚的朋友們就趕緊圍觀吧,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也別忘了給我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分享不一樣的美食教程,相信總有一道會是你想學的菜餚噠!
  • 贛州河道出現大量「陌生魚種」,兇猛會「咬人」
    洪水會將江河湖泊裡的野生魚帶到各處,因此每當洪水來臨,各地的河道裡往往會多出許多「陌生魚種」。比如有江西贛州網友反映,當地的一條小河裡,出現一種「硬殼魚」,數量極多且很兇猛!這一點相信許多釣魚愛好者、漁民能切實感受到:攀鱸多的地方,羅非魚、太陽魚這些牛皮糖一般的外來物種,數量明顯會減少。——甚至曾有網友腦洞大開,認為可以大量放養攀鱸來遏制羅非魚在廣東、廣西、四川等地的迅速蔓延....羅非魚、太陽魚的入侵,給我國本土江河生態系統帶來的危害可不小,可惜大部分本土掠食魚,都拿它們沒辦法。
  • 穿「黃金甲」的太陽魚(圖)
    真冤枉啊,這可是旺財特地跑到西湖區袁浦鎮才找到的貨真價實的太陽魚!當然,不能怪大家眼拙,畢竟黑白照片,看不出它那一身華麗的金黃色。但是請大家仔細看,它的鰓蓋後面,是不是有一個黑色的小圓點?這叫軟膜,是太陽魚才有的一個特徵。只是不同種的太陽魚,膜的顏色、形狀有所不同。可別小看這個點,有了這個點,它就叫太陽魚,每公斤的售價就可以達到60元,是鯽魚遠不能比的。
  • 試看「喜記水產」是怎麼引領太陽魚產業發展的?
    該區漁農將古農學、傳統畜牧獸醫與現代漁學尤其是水產養殖有機結合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桑基魚塘這一生態綜合種養生產方式,而且以此為發端,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和升級養殖技術模式,將該區打造成馳名遐邇和人們嚮往的美麗富庶的魚米之鄉。順德漁農成千上萬,黎國喜先生就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他是順德區勒流街道本地人,生於斯、長於斯,從小就得到該傳統地域文化的薰陶,獲得祖父輩的真經傳授。
  • 氣候變化將導致部分美國加州魚種消失
    報告中提到,由於這些淡水物種非常脆弱,隨著全球氣候變化,121個本地物種中,預計82%的物種將在100年內消失,而50種非本地物種中的19%也會面臨滅絕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面臨滅絕風險的物種包括銀鮭,以虹鱒和大鱗大麻哈魚為主,加利福尼亞鱸魚和部分小活魚(minnows)、亞口魚(suckers)和鱂魚(pupfishes)。
  • 你知道「太陽魚」嗎?該如何養殖!
    太陽魚是近年從美國引進的又一個淡水魚優良品種。太陽魚屬中小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水溫8℃以下或38℃以上時才停止攝食,冬季不採取保溫措施都能自然過冬。太陽魚是一種攻擊性攝食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等水生動物為食物。小魚攝食植物莖葉、鞘藻、小雜魚、小蝦、軟體動物和輪蟲等。人工養殖可大量投餵冰鮮魚等動物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