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2020-12-05 八兩科學

外來物種入侵在當今全球貿易密切的趨勢下已屢見不鮮,有些是人為引入,有些則是意外。甭管人為還是意外,很多外來物種在沒有天敵抑制的情況下,都對各國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曾引入北美洲的一種淡水魚「太陽魚」,近年來在我國多地水域有出現泛濫的跡象,它們不僅與本土魚類爭奪棲息地,還會吞食本土魚類的魚卵和幼魚,嚴重威脅本土魚類的生存。

在外型上,太陽魚和羅非魚差不多一個樣,以致於太陽魚被人們經常錯認為羅非魚,但事實太陽魚更小、更兇猛。

形似羅非魚,個頭小但更兇猛,會吞食其他魚類魚卵和幼魚!

太陽魚(學名:Lepomis gibbosus),英文名為「sunfishes」,也叫北美洲慈鯛,屬鱸形目太陽魚科的一種中小型溫水性淡水魚的統稱,種類約有30種,原產於北美各地的湖泊和溪流中,但現已擴散到夏威夷、非洲、亞洲、南美和歐洲等地的河流中。

在外觀上,太陽魚與羅非魚有點像,但顏值要比羅非魚略高一點。顏值主要體現在體色上,比如藍鰓太陽魚得名是因為其鰓蓋後面有一個標誌性的深藍色斑點(紅耳太陽魚的鰓蓋後方為紅色),大體顏色偏藍綠,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淡青灰色(背上有刺鰭)。不過太陽魚的體型比羅非魚要小很多,成魚體長一般為20釐米左右,體重不到1斤

太陽魚屬雜食性魚類,性情兇猛,會吞噬其他魚類的魚卵和幼魚,具有築巢和護幼習性。通常一條雌魚可產下50000顆卵,一周左右的時間便可孵化。孵化後的小魚以浮遊生物及藻類為食,成魚則以蝸牛、蠕蟲、蝦、水生昆蟲、小龍蝦和其他魚卵魚苗為食。儘管它們是淡水魚,但它們可以耐受高達18%的鹽度。可以說除了體型外,繁殖、生存能力和兇猛程度不輸羅非魚。

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藍鰓太陽魚存在「三角」關係。來自夏威夷海洋生物學研究所生物學家瓊?拉夫加登(Joan Roughgarden)曾發表研究稱,藍鰓太陽魚有3條體型大小不一雄魚,體型較大的雄魚會主動向雌魚求偶,最小的雄魚則偷偷潛入巢穴中給魚卵授精,而中等體型的雄魚則在徵得較大體型雄魚的同意後,也可以向雌魚結成伴侶,形成奇葩的「三角」關係。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現象,科學家也不知所以然。

藍鰓太陽魚,日本惡名昭彰的外來魚種,讓日本人慾哭無淚!

藍鰓太陽魚是令日本人頭疼不已的一種外來物種,至今已在日本境內的流域待了半個世紀。在1960年,當年還是皇太子的明仁訪問芝加哥,芝加哥市長理察·戴利(Richard J Daley)將一批藍鰓太陽魚作為禮物送給他。明仁回國後,將這批魚苗(1400條)轉贈給日本一家漁業研究所研究,希望可為日本的生魚片增加一道選擇。

而這個該研究所也很給力,不僅精心培育還給它取了個名字為「王子魚」,並在3年後在日本最大的湖泊—滋賀縣的琵琶湖(世界第三大湖泊)嘗試放養。不知道是吃得太好還是沒有天敵,琵琶湖的藍鰓太陽魚數量劇增,並很快逃逸入侵其他水域,開始泛濫成災。

到2000年左右時,藍鰓太陽魚已遍布日本湖泊、河流、下水道,估計數量達到5000萬條(經過多年清除,目前依然還有2500萬左右),嚴重蠶食日本原生魚類的生存空間,如日本鰟鮍的魚苗魚卵被藍鰓太陽魚吃得七七八八了。

儘管藍鰓太陽魚在美國伊利諾州和其他地區被認為是美味佳餚,引入日本後也一直在努力吸引日本食客,日本每年也舉辦「吃掉太陽魚運動」,反響很大但效果一般。為此日本每年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去(2億日元)治理藍鰓太陽魚,奈何藍鰓太陽魚的繁殖力太強,治理效果甚微。去年日媒報導,已成功研發出一種基因編輯技術,可培育出不能產卵的藍鰓太陽魚,有望解決藍鰓太陽魚泛濫的問題。

我國多地河流屢有發現,所幸的是,這魚味道還不錯!

太陽魚在1987年被引入我國內陸養殖,其中包括了藍鰓太陽魚、綠太陽魚及雜交後代等太陽魚屬品種,用於食用性和觀賞性。經過多年的發展,太陽魚的肉厚細嫩鮮美、堪比鱸魚的品質得到認可,屬於中高檔魚鮮,目前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已實現太陽魚的大規模養殖。

而我國早期引入的這些外來魚種的做法都是比較粗糙的,養殖的不規範,導致一些雜交失敗的太陽魚逃逸到江河中自然繁殖,加上人為的放生(綠太陽魚),而且它似乎沒有受到我國冬季低溫的阻礙,近年來在兩廣、福建、湖南、四川、安徽、貴州等地的河流屢有發現,比如湖南郴州的東江湖,釣上來的都是太陽魚。可能是雜交失敗「半成品」的緣故,肉內細刺較多,吃起來比較麻煩。所幸的是,這魚的味道還不錯。

其實羅非魚也是外來物種,不過它比較特殊,算是我國外來物種中混得比較成功的一種,我國羅非魚每年產量和出口量穩居世界第一。不過近年國人似乎吃膩羅非魚了,其價格一跌再跌且銷量不佳,而太陽魚會不會複製羅非魚的奇蹟、取代羅非魚呢?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END—

相關焦點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每次說到太陽魚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聯想到羅非魚,確實,這兩種魚長得很像,如果不熟悉或不仔細看很難在第一時間分辨出來。記得我第一次釣到這種魚也以為是羅非,大概是因為我老家這邊的自然水域沒有這兩種魚吧,羅非只能在黑坑見到,太陽魚則更少,偶爾在一些收費垂釣的水庫能夠看見。
  • 讓人羨慕!一陣功夫,釣了幾條刀鰍魚,還有條驚豔的「羅非魚」?
    很多人喜歡去野外的河裡釣魚,若河流水質比較好,沒有什麼汙染,人們也沒有過度的捕撈,魚自然的生長,那麼,河裡的魚種類、數量也是比較多的,而有多少釣魚的小夥伴還能遇到這樣的河流呢?說實話,小編是沒有真正的遇到過,小時候遇到的都是些小雜魚,都不好意思說出來呢,哈哈;而國外一釣魚男子垂釣的地方就讓人羨慕了。雖然男子垂釣的這條河流不算寬大,還有可能季節灌溉的原因吧,河裡的水看起來也沒有多清澈,然而魚情卻不差呢!首次釣上來的竟然是條刺鰍!刺鰍呀,也就是人們口裡常說的刀鰍魚、鋼鰍,是好貨呢!
  • 兇猛「斑點魚」在全國江河大量繁殖,吃貨們這回也要束手無策了
    浙江有釣魚人釣上形狀怪異的「羅非魚」兩年前,我們就在後臺頻繁收到一些江浙滬地區釣魚愛好者的爆料,稱在周邊的江河水域裡,釣到一些奇怪的「羅非魚」。它們的看外形很像羅非魚,但這種「羅非魚」身上的顏色較為豐富,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黃色,背部呈淡青灰色,反觀大家熟悉的羅非魚,身上只呈灰色和棕色,兩者差異較大。
  • 原產北美觀賞魚,因「善意之舉」泛濫成災,或將成為下一種羅非魚
    羅非魚入侵中國河流,國人對其褒貶不一在這些物種中,大家最為熟知的入侵物種——羅非魚,它的存在,人們存在很多不同的評價。羅非魚又叫做「非洲鯽魚」,在形態上,與我們常見的鯽魚很相似,它的適應能力較強,生長周期短,產量較高。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
    在我國,一般人的印象裡,物種入侵主要發生在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然而,長江君觀察到一種「外來魚種」,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 形似鯽魚、卻背有刺鰭,且鰓下有一個明顯的「黑痣」....
  • 少見入侵魚種,外形類似羅非魚,野釣到千萬別放過!
    今天小冰跟大家講的這個魚可能有些釣友們釣到過,而它的名字也比較響亮——太陽魚!長得跟手掌差不多大小,外表給人的感覺有點傻傻的,但吸食的料是真多。而太陽魚的原產地在北美,屬於淡水小型魚,適應力也極其強,吃食混雜,可以在1~38℃生存,大多數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當然也能在一些自然水域越冬。
  • 太陽魚
    從形態來看,藍鰓太陽魚的體型有些似尼羅羅非魚,外觀特徵最引人注目的是鰓蓋後緣長有一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是所有太陽魚的一個共同特徵,只是不同種其「耳膜」有不同顏色及不同形狀而已。太陽魚的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呈淡青灰色,間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縱紋,但不太明顯。頭小背高,肉質豐厚。
  • 貪吃又兇猛的太陽魚,「遊」進我國長江迅速繁殖,專家稱:莫慌!
    ,它已經在日本泛濫,現在在四川快速繁殖,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這種入侵,太陽魚作為淡水魚原產於北美,到底是怎麼來到遠在中國的長江流域的呢?,隨後太陽魚被引入日本,可引入後太陽魚在日本河域迅速繁衍。 儘管後來在日本為了消除這種物種入侵問題,鼓勵日本當地人積極的捕魚吃魚,但這仍然沒有解決日本太陽魚泛濫的尷尬局面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在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省又迎來了一種新的入侵物種--太陽魚,它的原產地是美國的南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地區。太陽魚一般擁有著較為出眾的色彩,其中最為美麗、奪目的是「嫦娥」這一種類,「嫦娥」類的太陽魚身上通常會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並且在炯炯有神的眼睛後面還有像耳朵一樣的花紋。
  • 羅非魚還是太陽魚?魚身是灰綠色還有不少白點和斜紋,什麼魚?
    很多人都說自從喜歡釣魚後,自己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以前休息的時候都是喜歡在家裡休息玩手機,但自從和朋友一起釣魚後,真的是喜歡上了。釣過魚的人都知道,魚的種類很多,可不是平時我們生活中只看到的那些呢,羅非魚、草魚、鯉魚這些,還會有其他的呢,比如什麼羅漢魚啊、刀鰍啊等等,甚至還有很多不認得的呢。這名釣友在河邊釣魚,水面平靜,魚獲也不少,但卻意外釣獲了一條奇怪的魚。
  • 女車主給奔馳貼上粉色車膜,撕下車膜那一刻,車主卻欲哭無淚!
    女車主給奔馳貼上粉色車膜,撕下車膜那一刻,車主卻欲哭無淚!   如今大多數人買車後都十分愛惜   一般都會給車子貼上一層保護膜   喜歡個性的車主還會貼上彩膜
  • 別傻了,我家用1年欲哭無淚
    別傻了,我家用1年欲哭無淚"君子遠庖廚",這沒進過廚房、沒炒過菜、沒被油煙氣息燻到的人,是真的不知道一邊炒菜一邊"汗如雨下"的感覺是有多難受。有了這樣的問題,或早或晚都會有解決的辦法,這不,辦法來啦——涼霸。涼霸,這個名字把這物件的功能解釋得一清二楚,就是要讓你涼快。它是被發明出來安裝在廚房,具有散熱通風的作用。
  • 兇猛入侵物種鱷雀鱔疑現廣州白雲湖 將對土著魚構成極大威脅
    原標題:兇猛入侵物種鱷雀鱔疑現廣州白雲湖,將對土著魚構成極大威脅  「外來物種鱷雀鱔如果真來到白雲湖,會對水域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鱷雀鱔生性兇猛、生存能力強,在我國缺少天敵,將對土著魚類構成極大威脅,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系統。
  • 重溫汶川地震的6個感人畫面,看一次哭一次,最後一張已欲哭無淚
    2.哪怕是生命的最後一秒,也要護住自己的孩子,當救護人員挖出這一幕時,真的看哭了無數人,為生命致敬,為母愛致敬。3.圖為救護人員救出來的孩子,雖然受了重傷,但旁邊的親人是悲喜交加,但看到了孩子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4.橋無法通過,一群「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組成了一座天然的橋,讓孩子們通過,極其的感人。
  • 贛州河道出現大量「陌生魚種」,兇猛會「咬人」
    其實,這是一種本土魚,且是一種兇猛到超出許多人想像的「掠食魚」!這種全身被堅硬鱗片覆蓋的「小雜魚」,學名叫攀鱸,民間一般叫它過山鯽、巴毛魚等等。攀鱸魚不僅生命力極強,離水數天能不死,且可以用它堅硬的鱗片、魚鰭支撐身體,在路面行走...對於攀鱸的「兇殘本性」,這位釣魚人也是感觸很深。
  • 太陽魚,既能下油鍋又可上餐桌,這樣的入侵物種會泛濫成災嗎?
    太陽魚大多數都擁有比較出眾的、極為豔麗的體色,它們的身上布滿了各色的斑紋,從外貌、體型上看,有些類似於羅非魚,但它們的顏值比羅非魚還是要高一些的。 太陽魚有一大特點,就是在它們的鰓蓋後面,有一個標誌性的黑色耳狀軟膜,根據具體的種類不同,軟膜的顏色也不太一樣。
  • 浙江河道現兇猛掠食魚,形似黑魚體色發黃
    比如近來,一種「尖頭怪魚」在浙江的許多河道裡出現,可能為兇猛的外來物種,已引起許多關心生態的人重視...「吃鉤兇的很,好多人都釣到了,有大有小...開始都以為是黑魚的。」浙江寧波的垂釣愛好者郎先生介紹說,他去年第一次在運河裡釣上這種魚,當時以為是「黑魚苗」,並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