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入侵,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如果處理不好,卻會完全破壞本地的生態系統。
外來魚種、動物導致的生態破壞,在全球範圍內都時有發生,如今大眾也是越來越關心。
在我國,一般人的印象裡,物種入侵主要發生在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然而,長江君觀察到一種「外來魚種」,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
形似鯽魚、卻背有刺鰭,且鰓下有一個明顯的「黑痣」....
近兩年,成都周邊水域,市民垂釣、捕魚常常碰到一種怪魚,起先有人把它當成羅非魚。
但隨著這種「黑痣魚」數量越來越多,許多人紛紛注意到了它跟羅非魚的差異之處,顯然,這是一種新的外來物種。
這又是什麼「怪魚」?
根據我們的研究,這其實就是在北美地區「臭名昭著」的太陽魚——雖然個頭不大,但很難清除,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在北美各處「生根發芽」,給當地的淡水漁業造成巨大損失....
太陽魚是怎麼進入我國的?並進入相對較為「與世隔絕」的四川地區?
長江君推測,主要是人為放生。
太陽魚是作為養殖食材魚和觀賞魚進入我國的,但是食用魚市場,並不算成功,規模也不是很大(四川並沒有成規模的太陽魚養殖基地)。
但在觀賞魚市場,太陽魚卻混得風生水起,幾乎大部分觀賞魚愛好者的魚缸裡,都有幾條太陽魚....
不過,雖然太陽魚體色鮮亮且好養活,但卻容易被「棄養」——它們性情兇猛,好鬥,常會攻擊魚缸中的其他魚,因此許多人養著養著就想不想養了,一部分人會隨手將其放到附近江河裡,就此進入自然水域......
(初代太陽魚體型豔麗優美,但進入自然水域後,因為雜交,其體色往往越來越「樸實」)
放生導致外來物種入侵,這種軌跡並不新穎
其實前幾年,長江君在四川江河邊走訪時,就有發現太陽魚的蹤影,不過當時數量並不多。
然而沒想到,經過幾年的「蓄力」,如今太陽魚在四川有暴發的趨勢....
——幾年前,雖然在四川發現太陽魚,但長江君對太陽魚在四川的「前途」並不看好,因為這是一種熱帶魚,而四川的冬季可是會到0°以下...
在一些四川河道裡,太陽魚已達到較高比例
如今看來,冬季低溫似乎並沒有對太陽魚構成不可逾越的障礙。
一旦太陽魚真的「強勢崛起」,出沒在四川的各處大河小溝裡,會構成一場巨大的生態危機嗎?
目前來說很難判斷,首先太陽魚個頭較小,雖然其種群很難完全清理,但作為一種小個體野生魚,是可以被本土的掠食魚,如黑魚、鯰魚、翹嘴鱖魚等捕食的。
如果其種群真的大量繁殖,那相應的,也會刺激本土掠食魚種群迅速增加,達到抑制的效果....
自然狀態下生長,羅非魚體型是太陽魚的5-10倍
(羅非魚之所在廣東泛濫成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體型較大,且背鰭尖銳堅硬,本土掠食魚完全無法捕食它們)
當然,這是建立在本土江河生態系統本身較為健康的前提下,假如一條江河的生態系統,被電魚、藥魚、汙染等完全破壞,那太陽魚很可能「趁虛而入」,一發不可收拾....
具體如何,還需要繼續觀察事態發展。
不管怎麼說,這種事件都給我們提了個醒——物種入侵,如今已是全國江河生態都需要面臨的問題,對於入侵物種的控制、治理和研究,都需要重視起來....
網友們,你們家鄉這些年出現了什麼新物種嗎?
(關注我們,隨時了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繫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