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專家:十年禁漁期將至 小心外來物種「鑽空...

2020-12-05 紅星新聞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篇文章,標題為「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文章提到,作為外來物種的太陽魚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而這種長相類似鯽魚的魚類,曾在日本引起了一場生態災難,一度把日本珍貴的鰟鮍魚逼上了絕路。

太陽魚真的「入侵」四川了嗎?四川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系統,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17日,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從事漁政管理相關工作30餘年的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

太陽魚「入侵」?

在四川水域裡它「存在感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

「文章裡沒有說具體在哪裡看到的太陽魚。」張志英表示,近幾年收到的關於太陽魚的消息並不多,實地看到的就更少了。在四川的江河裡,太陽魚的存在感「可能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

太陽魚是淡水魚類,原產於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正如其名,大多數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而在進入自然水域經雜交後,其顏色逐漸褪去,形似鯽魚。背部的刺鰭是其一個明顯的標誌。

「1到38攝氏度左右基本都能生存。」張志英介紹說,四川的天然水域哪怕表面結冰,其下的水溫也在零度以上。就溫度而言,還是比較適合太陽魚生存的。但目前四川人工養殖太陽魚的並不多。

外來物種從何而來?

民間無序放生是主要途徑

原產美洲的太陽魚,怎麼會出現在中國水域中?張志英表示,目前民間無序放生,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主要途徑,而人工飼養「偷跑」也是來源之一。目前在天然水域,不管是官方的增殖放流,還是民間放生,都是有嚴格限制的。而遇到汛期洪水等意外,人工飼養的外來物種也可能會「偷跑」到自然水域。除了成體,像魚卵等,也很容易順著水流進入自然水域。

網絡文章截圖

「對於外來物種的概念,大家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誤區。」張志英表示,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不能放生太陽魚、巴西龜這類的外來物種,避免打破生態平衡,而放生花白鰱、鯽魚,似乎不會有問題。但外來物種的概念其實更具體,花白鰱、鯽魚也可能是外來物種。

川內的邛海、以及阿壩很多河流的生態豐富性,也因為花白鰱、鯉魚的進入而受到了影響。「在最近幾年的漁獲物中,已經很少看到邛海一些特有的魚類了。」對於某一個特定天然水域而言,除了其中的土著魚類,其他的魚類都是外來物種。最後張志英反覆強調,一定要提醒大家不要隨意放生。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的放生,可能就會埋下一顆看不見的「生態定時炸彈」。

四川水域有啥外來物種?

福壽螺泛濫,「但並未成災」

像太陽魚這樣的外來物種在四川的江河中多嗎?現在數量較少,未來可能會泛濫嗎?張志英表示,目前,除了食用以及觀賞等目的,世界各地的魚類互相「遊動」的概率大大增加,像牛蛙、巴西龜等外來物種在四川的江河中還是很多的。

但不用太過擔心的是,雖然外來物種不少,但真正做到「反客為主」,成為優勢種群的並不多。「優勢種群就是說,這種外來物種不光入侵,還能自然繁育形成一定的規模,並且威脅到了土著魚類的生存。」張志英介紹說,不一定是直接吃掉其他魚類,也包括侵佔生存空間、搶奪餌料、吞食魚卵等,都會影響其他魚類的生存。而四川的自然水域中,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外來魚類物種。

目前四川天然水域中,最「顯眼」的外來物種應該就是福壽螺了。張志英回憶說,福壽螺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食用為目的引入的,繁殖能力很強,也就一兩年,就到處都是了。像兩河公園等都能看到,周邊的溼地以及秧田水稻等,仔細觀察,都能看福壽螺粉色的、一團一團的卵。「可以說已經泛濫,但並未成災。」其本身的特點和生態環境的自我調整能力,抵消了一些影響。

雖然四川江河目前暫未受到外來物種的影響,但依然需要小心。「明年1月1日開始,為期十年的禁漁期就開始了,對於土著魚類和外來物種而言,都是休養生息的好機會,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需要注意。」張志英介紹說,目前四川省正在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和整改。藉此機會,四川也將展開水生物資源調查,今年10月底有望獲得更加準確的、包括外來物種情況在內的結果。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馬上禁漁期開始,該魚是否會泛濫成災?
    相信每個國家在發展的同時,都有共同一個心病,那就是外來物種入侵,很多國家都受過外來物種的入侵,由於外來物種能夠快速適應當地的環境,並且沒有什麼天敵,能夠快速的生長繁殖,導致當地的生態遭到破壞,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有外來物種的入侵。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
    外來魚種、動物導致的生態破壞,在全球範圍內都時有發生,如今大眾也是越來越關心。 在我國,一般人的印象裡,物種入侵主要發生在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區,然而,長江君觀察到一種「外來魚種」,正在四川地區悄然蔓延....
  • 小心外來魚泛濫成災,禁捕期間,本地魚可能很難熬
    看著一桶太陽魚、羅非、海峽鯰,我想到了一個問題:長江裡有這麼多外來物種,本土魚怎麼辦?此後的幾天,魚友經常去江邊釣魚,不但收穫頗豐,還集結了幾個同樣喜歡釣魚的朋友。圖片來源丨Flickr 攝影丨Javier Pais有一次他去釣魚,走之前在群裡打卡,直到晚上都沒有再發消息。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然而,人員的流動為物種的入侵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作為物種入侵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全球百大具有危險性的入侵物種名錄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這些入侵的物種對我國農業、漁業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已經有一千多億元。
  • 四川發現太陽魚蹤跡,這種日本的入侵物種,會在我國泛濫嗎?
    中國人對於入侵物種,應該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前後小龍蝦,後友非洲大蝸牛,這些離我們的生活都特別的近。每次一有生物在我們這泛濫,都會友網友好奇:這玩意能不能吃!畢竟,中國可是能靠吃來治入侵物種的。入侵物種之所以能夠泛濫,是因為他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在這邊的各種生態環境有利於它的生長,再加上沒有天氣繁殖的也快,很快就會在這個地區泛濫並且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給當地帶來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最近,有人在四川發現了太陽魚的蹤跡,並且已經開始快速的繁殖。
  • 太陽魚入侵長江,在四川數量激增,已在日本泛濫,中國會步後塵嗎
    近年來,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消息層出不窮,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漸擴大,世界之大幾乎沒有人類到不了的地方,似乎也為物種入侵打開了另外一扇大門,很多我們覺得相隔大半個地球的物種都能在同一個地域不期而遇,當然其背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超乎想像,有時候甚至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破壞。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四川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引言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很多國家的交流和溝通都非常密切,這在國際交往頻繁互利互助的同時,也增加了物種入侵的風險。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
  • 兇猛「斑點魚」在全國江河大量繁殖,吃貨們這回也要束手無策了
    我國外來物種入侵問題十分嚴峻,我們所熟知的外來物種就有很多,像清道夫、福壽螺、非洲大蝸牛、鱷雀鱔、巴西龜等一些對生態環境影響嚴重的生物。「太陽魚」,在江蘇雲龍湖、太湖、錢塘江等江河湖泊裡,都有太陽魚的蹤影沒......
  • 外來物種入侵?四川村民捕獲大量兇猛「鯊虎魚」,村民:鮮嫩好吃
    養殖業發展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外來物種入侵。 尤其是每年的汛期,洪水泛濫之後,大量養殖場、魚塘被淹,往往周邊和下遊的塘河裡,就會成為逃逸外來水產的「天下」.......
  • 太陽魚定居長江,在四川數量激增,已在日本泛濫,中國會步後塵嗎?
    近年來,關於外來物種入侵的消息層出不窮,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逐漸擴大,世界之大幾乎沒有人類到不了的地方,似乎也為物種入侵打開了另外一扇大門,很多我們覺得相隔大半個地球的物種都能在同一個地域不期而遇,當然其背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超乎想像,有時候甚至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破壞。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並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很多國家的交流和溝通都非常密切,這在國際交往頻繁互利互助的同時,也增加了物種入侵的風險。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
  • 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入侵長江,四川數量激增,中國吃貨能解決嗎?
    近年來隨著各國之間的國際交往活動越來越多,入侵物種也變成了一個見怪不怪的話題。入侵物種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每個國家或多或少都會為此頭疼。而關於同一個物種,可能每個國家的解決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說此前曾在歐洲橫行霸道的小龍蝦,來到了中國以後卻成為了人們夜宵的最佳選擇。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原產於南美洲,20世紀初作為一種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後作為豬飼料推廣種植,因其大量繁殖,常常布滿整個江河湖面,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陽光不足而死亡,破壞水中生態平衡。近日,廣西柳州食人鯧咬人事件再次讓社會感受到外來物種入侵帶來的威脅。從福壽螺到食人鯧,從水葫蘆到美國白蛾,我國已成為遭受外來物種危害嚴重的國家之一。入侵性外來物種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區域之外並威脅到生物多樣性的物種。
  • 美國太陽魚"入侵"日本 政府號召將其吃光(圖)
    太陽魚生存能力極強(資料照片)  據新華社電 日本 近期號召最大湖泊琵琶湖周邊民眾抓捕、吃掉湖中的太陽魚,以在日本徹底消滅這一物種。  法新社26日報導,日本志賀縣官員展開「釣魚、吃魚」活動,鼓勵人們釣到太陽魚後不要放生,而是把它們吃掉。
  • 貪吃又兇猛的太陽魚,「遊」進我國長江迅速繁殖,專家稱:莫慌!
    隨著世界各國之間日益密切的交流與合作,物種入侵也越來越多,近年來的美國螃蟹、小龍蝦泛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且由於許多入侵物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加上入侵地區沒有天敵,使得它們迅速融入到當地環境中,這使世界上許多國家感到頭疼。
  • 外來入侵物種——鑽形紫菀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端排成圓錐狀,總苞鍾狀,總苞片 3~4 層,外層較短,內層較長,線狀鑽形,邊緣膜質,無毛;舌狀花細狹,淡紅色,長與冠毛相等或稍長;管狀花多數,花冠短於冠毛。瘦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 1.5~2.5mm,有 5 縱稜,冠毛淡褐色,長 3~4mm。
  • 廣西食人魚傷人引發關注 民眾擔憂外來物種入侵
    在內陸江河裡發現食人魚,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民眾擔心外來物種的入侵破壞本土生態平衡並引發災難。7月7日下午,柳州市民張先生在柳江河邊給小狗洗澡時,突然遭到三條兇猛的魚類攻擊,其中一條咬傷其手掌並被抓獲。該魚經廣西水產專家鑑定,確定其為桑氏鋸脂鯉,是食人魚中的一種。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河裡撈出一「外來入侵物種」,20cm長!專家:極其兇狠
    它是被志願者們從呼蘭河附近的水域裡解救出來的可別小看它它可不是等閒之輩專家稱:它對原有生態鏈能造成極大的破壞其中,志願者在地籠中解救出來的一隻巴西紅耳龜,因為它是外來入侵物種,所以選擇將其帶走,不讓它威脅呼蘭河中的水生物安全。據了解,這個"大傢伙"體長約 20 釐米、寬 10 釐米,足有 3 斤重。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專家分析認為,正常的貿易往來、運輸、旅遊活動,以及物種引進、走私和跨境網購等是外來入侵物種進入國內的主要通道。  改革開放後貿易量增大和境外頻繁的人員、物流出入,使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有機會進入中國,生物危害事件也頻繁發生。專家指出,我國3/4的入侵物種最早發現於沿海有口岸的經濟發達地區,因此這些物種在沿海地區造成的危害比內地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