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魚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2020-11-27 中國水產養殖網

太陽魚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出處:本站整理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07-09-29 16:03:00


  藍綠鱗鰓太陽魚(Lepomis&nbspmacrochirus)&nbsp為鱸形目,太陽魚科,又名藍鰓太陽魚,英文名稱為Bluegill&nbspsunfish。原產於北美洲淡水水域。魚體高,側扁,頭小,尾小。鰓蓋後緣有一深藍紫色形似耳狀的突出。體側有7-10條暗黃色的彩條紋。一般個體成熟時體重200g左右,個別可達到1kg。美國養殖的太陽魚另外還有銅吻鱗鰓太陽魚和紅耳鱗鰓太陽魚。&nbsp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在水溫8℃以下或38℃以上時才停止攝食,水溫2℃仍能在自然環境下安全越冬。&nbsp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是一種攻擊性攝食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nbsp,搖蚊幼蟲等水生物為食物。小魚攝食植物莖葉、鞘藻、小雜魚、小蝦、軟體動物和輪蟲等&nbsp。人工養殖可大量投餵冰鮮魚等動物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nbsp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在美國南部各洲及墨西哥北部淡水水域中有大量分布,是北美洲水產養殖的重要品種之一。日本於1960年從美國引進,以後又移養到南非。在原產地和日本,太陽魚是作為淡水養殖的對象,為食用、遊釣、觀賞的魚類品種。我國於1987年由湖北水產研究所從美國引進魚苗養殖,中國水產學會也於同年引入北京和湖南省養殖。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魚類,在自然環境中雖可繁殖,但由於體小,卵粒極細小&nbsp,初孵幼魚僅0.2cm,難以攝食,且水中魚蝦及一些水生生物均會攝食初孵的小魚,因而難以形成一定數量的種群。國外養殖太陽魚是依靠人工繁殖育苗。我國目前放養少量的太陽魚&nbsp,魚苗是從國外引入,國內未見人工繁殖的報導。近年進口苗3cm規格每尾2.2-2.5元,去年順德從美國購買4-5cm規格的太陽魚苗,每尾0.8美元&nbsp,由於價格極高,難以進行大面積的養殖。為解決大面積養殖所需的魚苗,我們開展了對太陽魚生活習性及人工繁殖的研究。初期由於未摸清初孵幼魚的食料和取食特點,使用多種飼料餵養均失敗,孵出的幼魚到第四天後就陸續死亡,首期幾批繁殖苗無一存活。經一段時期的探索,初步掌握了太陽魚人工繁殖及幼魚養殖技術。至1999年8月,共進行了18&nbsp批&nbsp次的人工繁殖,育出不同規格的魚苗300萬尾,其中3cm規格苗100萬尾,這些魚苗已陸續提供給養魚專業戶放養。人工繁殖出的魚苗,目前3cm規格苗每尾售價0.7-1.0元,僅是進口同規格苗的1/3。由於是當地育成,解決了因長途運輸而造成的成活率低的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可節約大量外匯並可迅速擴大養殖面積。&nbsp  

&nbsp&nbsp&nbsp&nbsp1.太陽魚的人工繁殖&nbsp  

&nbsp&nbsp&nbsp&nbsp太陽魚從初孵到成熟,需經過一年半到二年時間。進行人工繁育,首先要選擇健壯的成熟親&nbsp魚,先放養於約2畝面積的魚塘中,水深要求1.5m左右,畝放養800尾左右。當早春塘水水溫達到20℃時,魚塘每星期衝水三次,每次2小時,衝水的目的是造成水塘水的流動,以刺激親魚的性腺發育。每天早上和傍晚投放優質的冰鮮魚碎料,以強化培育。魚塘每月進行一次消毒防病,每立方米水用0.2g呋喃唑酮(痢特靈)稀釋後潑灑。&nbsp  
&nbsp&nbsp&nbsp&nbsp1.1 產卵池的準備&nbsp  

&nbsp&nbsp&nbsp&nbsp魚池面積要求7-10m2,水深30cm。池頂2m高處設遮光網,遮光率要求60%-70%。池水每立米用硫酸銅0.5g,硫酸亞鐵0.2g,呋喃唑酮1g,土黴素1g浸泡24小時進行消毒。經消毒處理後,將親魚從魚塘中移養到產卵池中,每平方米水面放養親魚2&nbsp-3組。雌雄魚比例為1:1。因為太陽魚有造穴產卵的習性,我們初期進行人工繁殖時,在無&nbsp巢穴的情況下,親魚雖經催情催產處理,在魚池中至卵成熟發脹至死也不產卵。經多次摸索,掌握了其習性後,在魚池中每對親魚設一個人工巢穴,讓每對親魚獨佔一個巢穴產卵。太陽魚卵為粘性卵,卵排出後成平板式無疊置、沉底。為便於將卵收集移至孵化池,須在人工巢穴內放置一塊30cm×40cm的60目魚用網布,用小石子壓放在人工巢穴底部。魚卵就均勻地產在網布上,親魚產完卵即可將網布連卵移至孵化池。既解決了魚卵沉底粘著水泥面難以收集,也解決了因處底層缺氧孵化率低的問題。使用收集魚卵的網布材料是十分關鍵的,要求著卵後移至孵化池孵化時,網布處於半浮沉狀態,以使卵處在水層最佳位置,&nbsp能大大地提高孵化率。使用其他材料如蚊帳紗布、編織袋布或尼龍膜均不理想,這些材料不是沉底就是浮面,或是光滑不粘卵粒。&nbsp  

&nbsp&nbsp&nbsp&nbsp1.2 人工催產處理&nbsp  

&nbsp&nbsp&nbsp&nbsp1.2.1 人工催情。雌魚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國際單位/kg和腦下垂體1mg/&nbspkg,雄魚注射劑量減半。效應24小時。&nbsp  

&nbsp&nbsp&nbsp&nbsp1.2.2 人工催產。雌魚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國際單位/kg和腦下垂體2mg/kg,雄魚減半。經注射激素處理後24-26小時,親魚開始排卵受精,經6-10小時,產卵結束&nbsp。所產卵粒均勻排於網布上。&nbsp  
&nbsp&nbsp&nbsp&nbsp1.3 初孵幼魚的飼養管理&nbsp  

&nbsp&nbsp&nbsp&nbsp將集滿卵粒的網布移至孵化池中,孵化池水深要求50cm,移入魚卵後,用微流水衝擊,以增加水中氧氣。水溫22-30℃,卵經36-50小時開始孵化。魚卵孵化後,即將網布移走。初孵&nbsp出的幼魚在水溫25-30℃時,經48小時後開始攝食。由於初孵幼魚體小,無法攝食一般的人工飼料,須投餵極微小的食料。攝食開始3-4天內,用煮熟的雞蛋黃搗爛,經50目紗網過濾後的小微粒餵養。以後可投餵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的浮遊生物,經3-4天後,可改用紅蟲(水蚯蚓)作飼料養殖,7-8天後,便可改投小粒狀的人工配合飼料。至小魚長至3cm&nbsp時,便可移養到池塘或出售。&nbsp  

&nbsp&nbsp&nbsp&nbsp2.太陽魚的養殖&nbsp  

&nbsp&nbsp&nbsp&nbsp太陽魚是一種肉質良好的淡水魚類,目前市場銷售價格較高。據引養的觀察,養殖環境和要&nbsp求與目前我國養殖的淡水魚類相似。可利用池塘、水庫、河流等淡水水域養殖。可單獨養殖,也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據國外資料報導,放養3cm規格魚苗,經一年半到二年體重&nbsp才達100g的上市規格。我們通過改善養殖環境,投放適口飼料,肥水增加浮遊生物等一系列&nbsp措施,大大加快了太陽魚的生長速度。據養殖實踐,放養3cm規格魚苗,經180天養殖,體重可達到&nbsp100g。比國外報導的養殖時間縮短一半以上。我們在2m×0.7m的室內水泥池中養殖&nbsp,池水0.2m深,從6月1日開始分批放養初孵的幼魚,共放養&nbsp180尾。至9月12日,總重量已達1kg。最初批放養個體,最大已達500g以上。試驗表明,太陽魚無互相殘殺的現象,&nbsp可較高密度和不同規格魚苗同時放養。&nbsp  

&nbsp&nbsp&nbsp&nbsp2.1 單養&nbsp  

&nbsp&nbsp&nbsp&nbsp在池塘中只放養太陽魚,單養方式的特點是魚可集中攝食,養殖周期短,&nbsp可進行密殖和強化養殖。水溫在20℃以上時,放養3cm規格魚苗,畝放養&nbsp4000-5000尾。半年左右,畝產可達到50kg。放養太陽魚的池塘面積大小不限,以每口塘3-5畝為宜。塘水深1&nbsp.5m左右,池塘水排灌要方便,每口塘配備一臺增氧機。&nbsp  

&nbsp&nbsp&nbsp&nbsp2.1.1 放苗前的池塘消毒。使用藥物消毒時,塘水保留平均1m水深。用以下方法處理,以清除塘中的野雜魚及其它有害生物。&nbsp  
&nbsp&nbsp&nbsp&nbsp(1)每畝用生石灰75-100kg,溶化後全塘均勻潑灑。7-8天後待藥力消失,經試水後投放魚&nbsp苗。&nbsp  
&nbsp&nbsp&nbsp&nbsp(2)每畝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6-20kg,溶化後全塘潑灑。6-7天後待藥力消失再投放魚&nbsp苗。&nbsp  

&nbsp&nbsp&nbsp&nbsp2.1.2 培育池塘肥水。在藥物消毒清塘的當天或第二天,每畝投放磨碎的花生麩25-35k&nbspg,或麥皮糠、白糠25-40kg以使塘水富含有機物,
促進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等浮遊水生物的繁殖,使魚苗投放後獲得豐
富的輔助餌料。經培育一周後,便可投放魚苗。&nbsp  

&nbsp&nbsp&nbsp&nbsp2.1.3 魚苗投放量和規格。以畝產500kg為目標,畝放魚苗4000-5000尾。魚苗規格應有&nbsp3cm以上。如希望獲得更大的產量,可放養第一批後一段時間,另外投放一批魚苗。以便分批撈捕,提高產量。&nbsp  

&nbsp&nbsp&nbsp&nbsp2.1.4 飼料投放。經培養池塘浮遊生物後,能為初放魚苗提供豐富的輔助飼料,但苗期仍需投放足夠的飼料。小魚期投餵小顆粒的人工飼料,此後可投放動物性飼料(冰鮮魚)、肉渣、花生麩、植物蛋白類顆粒料。&nbsp  

&nbsp&nbsp&nbsp&nbsp2.1.5 魚病的防治。太陽魚抗病性強,自引養以來,未見毀滅性的嚴重疾病。養殖過程中注意抓好魚類常見病的防治。&nbsp  
&nbsp&nbsp&nbsp&nbsp(1)爛鰓病。症狀:肉眼見鰓緣發白腐爛,帶有泥汙。鰓蓋骨的內表皮充血。嚴重時中間部分亦常被腐蝕成園形不規則透明「小窗」,活動遲緩,體色黑暗,頭部顏色特別黑暗。可用
&nbsp&nbsp&nbsp&nbsp下述方法防治:漂白粉每立方水1g,溶解後全塘均勻潑灑。或用呋喃唑酮(痢特靈)每立方水0.2-0.5g,溶解後全塘均勻潑灑。&nbsp  
&nbsp&nbsp&nbsp&nbsp(2)車輪蟲病。車輪蟲病主要由大量的車輪蟲寄生於魚體的皮膚或鰓部引起。感染此病的魚體呈黑色,瘦弱,攝食離群,遊動緩慢。防治方法:每立方水用硫酸銅0.5g,硫酸&nbsp亞鐵0.2g,或單用硫酸銅0.7g,溶解後全塘均勻潑灑。或用2%食鹽水浸泡15分鐘以上,&nbsp或3%食鹽水浸洗5分鐘以上。&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2.2 混養&nbsp  

&nbsp&nbsp&nbsp&nbsp太陽魚可與鰻魚、家魚或其它品魚種魚類混養。採取混養方式,太陽魚可大量攝食池塘中各&nbsp種小型的浮遊生物,控制池塘中浮遊生物及小型魚蝦和無脊椎動物的過度繁殖。不僅可調節水質,且能增加主養品種的產量。混養時,一般畝投放5cm以上的大苗,每畝放養500-2000尾,放養量可視混養塘主產品種而定。&nbsp  

&nbsp&nbsp&nbsp&nbsp2.3 遊釣放養&nbsp  

&nbsp&nbsp&nbsp&nbsp太陽魚也是一種遊釣的對象,凡具備水體的旅遊點,水池、魚塘、水庫、湖泊均可放養,以供遊人垂釣。放養魚苗的規格、數量和管理可參考混養方式。

(本文已被瀏覽 7331 次)


  文章分類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太陽魚」嗎?該如何養殖!
    太陽魚屬中小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水溫8℃以下或38℃以上時才停止攝食,冬季不採取保溫措施都能自然過冬。太陽魚是一種攻擊性攝食魚類,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要食物,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等水生動物為食物。小魚攝食植物莖葉、鞘藻、小雜魚、小蝦、軟體動物和輪蟲等。人工養殖可大量投餵冰鮮魚等動物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
  • 太陽魚
    2、食性:體長2.5-3cm的魚苗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遊動物;體長為5-6cm時,還可攝食水、陸生昆蟲、小龍蝦、有機碎屑等;處於成魚階段的雜交太陽魚以水生植物、大型浮遊動物、底棲生物、小魚蝦為主。 人工養殖條件下,喜食糠麩、各種餅類、浮萍、散狀及粒狀配合飼料、附著藻類、各種動物下雜,小魚蝦。
  • 太陽魚:一個養殖效益穩定的名特優品種
    太陽魚學名藍腮太陽魚據了解,藍腮魚養殖主要集中在順德勒流,可自然繁殖,無須投苗,在當年4月就可以出苗。  太陽魚可高密度養殖,每畝可投苗1.5萬尾左右,產量可達3000斤/畝左右。目前,廣東養殖的品種主要是藍鰓太陽魚和雜交太陽魚。雜交太陽魚是以藍鰓魚為母本和綠色魚為父本的雜交子一代,外形近似父本。據了解,雜交魚出苗時間比藍腮魚稍晚,&nbsp一般5月開始出苗,養殖至2-2.5兩可以上市。
  • 水產養殖貼士:黃顙魚與太陽魚混養技術精要
    混養是降低養殖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黃顙魚與太陽魚是珠三角重要的養殖品種,兩者混養已取得較好效益  □文/廣東江門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 陳明波隨著近年黃顙魚的養殖技術推廣,珠三角地區養殖黃顙魚的面積迅速增加。經過多年養殖摸索,黃顙魚科學搭配太陽魚的健康養殖模式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現將相關技術要點總結,以供參考。    1、池塘基本條件:淡水水源豐富;池塘底質平整,無或少淤泥;池塘進排水系統完善,增氧設施充足;養殖水體水質無異色、異臭和異味。
  • 太陽魚(黑莓鱸)實用養殖技術精要
    太陽魚(黑莓鱸)實用養殖技術精要出處:水產前沿 作者:石義付 程剛 水產養殖網 2010-03-22 12:43:00現經人工養殖馴化,能適應較肥沃的水質,但要求池底長有植物的環境。&nbsp&nbsp&nbsp&nbsp5、繁殖習性&nbsp&nbsp&nbsp&nbsp黑莓鱸成熟期為2齡,當水溫上升到16℃時,便開始築巢產卵,產卵適溫範圍16-24℃,產卵高峰期水溫為18℃,能多次產卵,每次數千粒,產卵時多在清晨。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並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先前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就入侵到我國的四川省了,那麼我國也會步日本的後塵,出現太陽魚泛濫成災的局面嗎?,是一種淡水魚類,它們的適應力和生命力非常強,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
  • 在日本泛濫成災後,太陽魚「遊」進我國四川迅速繁殖,專家:莫慌
    小時候在課本中就學到,外來入侵物種如果沒有天敵的存在,在短時間內就會快速繁殖擴散,甚至造成生物災難。先前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就入侵到我國的四川省了,那麼我國也會步日本的後塵,出現太陽魚泛濫成災的局面嗎?太陽魚在日本泛濫成災全球很多國家都出現過物種入侵的事件,太陽魚原產於北美地區,是一種淡水魚類,它們的適應力和生命力非常強,而且繁殖的速度非常快。
  • 2016年廣東順德太陽魚飼料容量2萬噸 產業發展有待完善
    太陽魚,學名藍鰓太陽魚,又名藍綠磷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它在1℃~38℃水溫狀態下都能存活,屬溫水性淡水魚類,是一種外來魚種,口感鮮美。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引進珠三角開始人工養殖,當時是在勒流鎮的裕源村一帶,到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
  • 你知道藍鰓太陽魚嗎?教你怎樣養這種魚
    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隸屬鱸形目、棘臀魚科、太陽魚屬。該魚原產於北美,從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國大湖水系,南方多個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均大量分布這種魚。該品種適宜在湖泊、水庫、池塘繁殖和養殖,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淡水養殖及觀賞魚養殖對象。
  • 試看「喜記水產」是怎麼引領太陽魚產業發展的?
    他根據全國水產品市場供求關係及行業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獨具慧眼,在該區數十個品種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太陽魚、縮骨大魚、大規格大頭魚、黃顙魚以及各種雜魚上,其中核心太陽魚。他多年如一日專業、專心和專一地做太陽魚流通、加工與引領該魚消費,此舉深化了該魚科學,形成一套該魚養殖技術,擴大了該魚養殖面積,豐富了人們的菜籃子,改善了人們的膳食結構,推動了現代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 穿「黃金甲」的太陽魚(圖)
    旺財自誇  在廣東一帶,太陽魚基本上是與鰻魚套養。因太陽魚不爭餌料,還能淨化水質,故養殖成本較低。但在江浙一帶,說到套養,吳家豪是第一個成功者。他告訴記者,從今年6月起,在水產研究所的指導下,他嘗試在自己的沼蝦塘裡套養太陽魚。600條魚苗分別投入了他的三個沼蝦塘。現在五個月過去了,撈起來的太陽魚已經長到了15至18釐米大小。
  • 珠三角地區太陽魚養殖量不大,勝在價格一直較理想
    0.3-0.5斤規格售價10-12元/斤  2月18日,由廣州德權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權公司」)主辦的太陽魚技術推廣會在廣州增城區德權繁育基地開講,來自廣州市區及增城區周邊的80多位養殖戶、相關企業代表參加。
  • 蠍子人工養殖技術
    ,但是人工養蠍是一項細心加耐心的工作,蠍場管理的好壞與養蠍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有很大關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蠍子人工養殖技術吧!蠍子的養殖技術1、光照控制:蠍棚應建在地基高、陽光充足的地方。有陽光的地方,蠍子少有病害,蟎蟲也無法生存。2、溼度控制:久雨久旱空氣乾燥季節,可向蠍垛上面的蓄水池內加水,使窩土溼潤,大雨天氣用塑料布蓋上蠍棚,以免棚內有積水衝壞蠍垛。
  • 蠍子養殖吧蠍子交配繁殖過程,蠍子養殖技術分享
    中國最大的蠍子養殖基地郟縣塑料大棚蠍子養殖技術基地分享蠍子養殖吧蠍子交配繁殖過程,蠍子養殖技術分享。蠍子的交配一般多在光線很暗地方或夜裡進行。雌蠍在發情時,從體內排出一種激素氣味,雄蠍便前來與雌蠍交配。用觸肢的鉗,緊緊鉗住雌蠍的觸肢,把雌蠍拖來拖去,好似跳舞一般。
  • 貪吃又兇猛的太陽魚,「遊」進我國長江迅速繁殖,專家稱:莫慌!
    ,它已經在日本泛濫,現在在四川快速繁殖,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這種入侵,太陽魚作為淡水魚原產於北美,到底是怎麼來到遠在中國的長江流域的呢? 由於太陽魚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因此繁殖速度特別快,早在日本明仁天皇訪問美國時,就在飯桌上發現太陽魚非常美味
  • 孕婦可以吃太陽魚嗎
    太陽魚作為一種淡水魚,不但因為本身外表顏色非常的靚麗可以作為一種觀賞魚,更是因為肉質非常鮮嫩營養價值豐富而作為一種食用魚,這種魚雖然原產於美國南部,不過因為它的作用比較多,因此在我國現在已經有了人工養殖的太陽魚,現如今太陽魚的市場價值在20元左右一斤。
  • 斑鳩人工養殖技術
    種鳥場地網箱應高出地面1.5~2米,用竹子或樹枝做成假樹,搭上人工鳥巢,以利於斑鳩產卵。  二、挑選種鳥  選取體大、健壯、無病的10月齡的成鳥作為種鳥,單獨飼養。在飼料中應多加蛋白質、卵磷脂及鈣的食物。以利於繁殖。  三、繁殖育雛  1.產孵野生種鳥一般春秋季節交配產卵。
  • 重慶觀背青鱂的人工繁殖及飼養技術
    重慶觀背青鱂的人工繁殖及飼養技術羅金強觀背青鱂是通過人工對野生青鱂改良培育出來的小型淡水觀賞魚,其個體較小,體長3~4釐米,色彩豔麗多變,具多種體形,因此衍生出許多極具觀賞性的品種。相比於孔雀魚、斑馬魚等小型熱帶魚,觀背青鱂最大的優點是在沒有過濾、增氧、加溫設備下也能正常生活,而與金魚、錦鯉等傳統觀賞魚相比較,觀背青鱂使用小容器就能飼養好。
  • 珍稀動物「娃娃魚」人工養殖技術要點
    近年來,隨著娃娃魚人工繁育技術的攻克,使娃娃魚人工養殖成為可能。同時,為支持娃娃魚人工繁育與養殖,國家法律規定,只要養殖場到有關部門依法辦證,經過人工繁育養殖的二代娃娃魚可以進入市場流通。地處鄂西北山區的竹山縣柳林鄉、官渡鎮,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目前娃娃魚人工繁殖與養殖技術已日漸成熟,部分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娃娃魚,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專家:十年禁漁期將至 小心外來物種「鑽空...
    太陽魚真的「入侵」四川了嗎?四川防範外來物種入侵生態系統,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17日,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從事漁政管理相關工作30餘年的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處長張志英。太陽魚「入侵」?在四川水域裡它「存在感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文章裡沒有說具體在哪裡看到的太陽魚。」張志英表示,近幾年收到的關於太陽魚的消息並不多,實地看到的就更少了。在四川的江河裡,太陽魚的存在感「可能更像星星,而不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