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藍鰓太陽魚嗎?教你怎樣養這種魚

2021-01-13 家常美食廚房

藍鰓太陽魚(Lepomis macrochirus),隸屬鱸形目、棘臀魚科、太陽魚屬。該魚原產於北美,從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省南部至美國大湖水系,南方多個州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均大量分布這種魚。該品種適宜在湖泊、水庫、池塘繁殖和養殖,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淡水養殖及觀賞魚養殖對象。我國於1987年首次從美國引種,由於該魚肉質鮮美,是許多名優魚所不能相比的,因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型態特徵

藍鰓太陽魚屬中小型魚類,常見個體多在50-100克/尾,個體最大者可達1公斤/尾左右。 形態體型有些似尼羅羅非魚,外觀特徵最引人注目的是鰓蓋後緣長有一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也是所有太陽魚的一個共同特徵,只是不同種其"耳膜"有不同顏色及不同形狀而已。藍鰓太陽魚的體色很美麗,整體顏色偏藍綠,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淡青灰色,間有一些淡灰黑色的縱紋,但不太明顯,頭小背高,肉質豐厚。(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生活習性

藍鰓太陽魚1齡達到性成熟,屬一年多次產卵魚類,4-6月是藍鰓太陽魚的繁殖旺季,此時期的雄魚體色顯得特別光彩奪目,十分美麗。一般一尾15釐米長的雌魚可產卵12000-65000粒,屬粘性卵,受精卵在孵化過程中及剛孵出的仔魚由雄性親魚護巢。該魚對水質條件要求與我國主要淡水養殖魚類相似,既可在池塘中生長和繁殖,也可在較小的肥水塘中生活。藍鰓太陽魚的食性為雜食性,但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仔魚主要攝食浮遊動物,成魚則攝食植物基葉、小雜魚、小蝦及小型軟體動物,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餌料(含粗蛋白30%以上)。藍鰓太陽魚屬廣溫性魚類,適溫範圍1-38℃。該魚喜歡集群遊動,即使在初春水溫仍然很低(如在10-15℃)的情況下也能正常攝食生長,很適宜在我國南、北方各省推廣養殖。 (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養殖方法

藍鰓太陽魚適應性很強,大小水體均能生長,該魚可在池塘中自行繁殖,長至1?2cm時,捕出仔魚,專塘培育。苗種培育及管理與羅非魚相似。其成魚養殖方法有三種,可根據具體環境條件選擇。 (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3.1 單養

池塘面積以3-5畝,水深在1.5-2米為宜,排灌水方便,保持池水清新,需配置增氧機一臺。每畝放養2-3cm規格的魚苗4000-5000尾,日投飼量佔魚體重的7%左右,長到100克/尾時日投飼量減少為5%,具體視天氣變化及攝食情況而靈活掌握。良好的投喂,精心的管理,畝產可達千斤。(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3.2 混養

將藍鰓太陽魚混合放養在鰻魚池塘、家魚池塘、優質魚池塘,都能控制浮遊動物、小型魚蝦類和其它無脊椎動物的過度繁殖。不僅能調節水質,而且能增加其它魚類的產量。混養的苗种放養規格以4-5cm為宜。畝放養500-2000尾不等,視池塘情況而定。(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3.3 遊釣及觀賞魚養殖

藍鰓太陽魚也是遊釣的對象。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具有水體面積的旅遊點、水池、池塘、水庫、湖泊等都可以放養太陽魚。具體放養規格和數量可參照混養方式。藍鰓太陽魚還可作為觀賞魚以它豔麗的體色,搭配於水簇箱中,使人賞心悅目。(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藍鰓太陽魚的繁殖季節在廣東為3月至10月,水溫20 ℃以上。1冬齡魚即可進行繁殖,屬於多次性產卵的魚類。

繁育

藍鰓太陽魚的卵粒很小,所以剛孵出的幼苗餌料主要是浮遊生物,隨著個體的增長,達到2.5㎝時可輔投人工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蛋白含量必須32%以上。由於藍鰓太陽魚個性溫馴,攝食時搶得不兇,較斯文,而且攝食量小,所以在大面積的魚塘裡進行馴化配合飼料比較困難,應該是在繁殖池裡培育到體長2.5㎝以上時,再把它轉入其他面積較小的水泥池或土池來進行馴化配合飼料。(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藍鰓太陽魚是中上層魚類,馴化時對沉落水底的飼料不會攝食,所以投配合飼料時必須做到少量多次,因其口徑小,配合飼料應該為粉狀或微粒狀。馴化時全池潑灑,然後再補充浮遊動物。隨著馴化的進行,逐步增加配合飼料量而逐漸減少浮遊動物量,最後完全馴化成攝食配合飼料,此時魚苗達到3-4㎝即可放下魚塘養成。 (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魚苗下塘前10天要用茶枯把魚塘消毒,用茶枯清塘有兩個好處,第一可以徹底殺滅野雜魚蝦;第二茶枯具有很好的肥水作用。清塘後至魚苗下塘時,塘水已經有豐富的浮遊生物,對魚苗下塘後的成活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養成魚最好是單養搭配少量鰱、鱅魚,因為藍鰓太陽魚個體較小,攝食能力較差,所以一般不能與其他個體較大搶食較快的魚類混養。每畝魚塘可放養4㎝左右的魚苗3000尾。(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魚苗下塘後,每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10%,每日分4次投飼,並且每次投料都要較大面積潑灑,然後根據魚苗的攝食情況再確定是否逐漸縮小投飼範圍,魚苗下塘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面積投喂,可縮小至一個範圍投料,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隨著魚苗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逐漸改為魚體重的4%,此時每天投料可改為2次。當水溫降到10℃時,根據魚的攝食情況來確定投料量。 (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當池塘水需要換水時,加水口必須用網過濾,以防其他較大型的野雜魚混入池塘,殘殺個體較小的太陽魚。藍鰓太陽魚抗病能力強,但如果水質長期處於惡化的狀態下,仍會影響其生長,使其抵抗力降低。

藍鰓太陽魚生長速度較慢,但其個體達到80-100克/尾時即可上市,在池塘經6個月的養殖便可達到100-150克/尾。在養殖過程中,雄魚比雌魚生長速度較快,個體亦較大。藍鰓太陽魚很受消費者歡迎,但其缺點是生長慢、個體小,養殖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我場正在研究開發雜交太陽魚,來解決其生長慢、個體小的問題。現已取得成功。其生長速度比藍鰓太陽魚快50%以上,今年將有批量種苗提供養殖。(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我會每天發一篇的哦,如果我發的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太陽魚」嗎?該如何養殖!
    我國目前主要養殖的太陽魚種類有藍鰓太陽魚、綠鰓太陽魚和金太陽魚等。特別是廣東珠三角水產養殖地區已興起太陽魚養殖熱潮,池塘精養面積達數百公頃,年投苗量近1000萬尾,產量約500噸(2000年數據)。該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很受消費者歡迎,更是賓館、酒樓食肆供應食客的名貴佳餚,目前杭州市場價格在30元千克左右,省內市場供不應求。太陽魚作為新興品種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 品種集錦:好吃好養的太陽魚
    整條魚下來,只有一根總的刺,沒有細的肌間刺,所以這個魚特別適合老人與小孩食用。    這種魚叫雜交太陽魚,是杭州市農科院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用藍鰓太陽魚和綠鰓太陽魚雜交選育出來的新品種。和父母本相比,雜交太陽魚生長速度快,肌肉更為緊實。模樣也更好看了,雜交太陽魚渾身金黃,身上還有靚麗的斑紋,在陽光下,全身會反射出金黃色的光澤。
  • 2016年廣東順德太陽魚飼料容量2萬噸 產業發展有待完善
    太陽魚,學名藍鰓太陽魚,又名藍綠磷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它在1℃~38℃水溫狀態下都能存活,屬溫水性淡水魚類,是一種外來魚種,口感鮮美。最初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引進珠三角開始人工養殖,當時是在勒流鎮的裕源村一帶,到現在已經將近20年了。
  • 太陽魚
    其他種類藍鰓太陽魚藍鰓太陽魚的體形似海水鯛科的某些魚類,橢圓型,身扁背高,個體較小,普遍為80—150克/尾,體測各有10條灰黑色的橫紋,體色具有金屬光澤紫、綠、黃相間,非常美觀,繁殖季節雄魚更加鮮豔奪目,測體的橫紋隨著魚個體的增大而變淡。藍鰓太陽魚適溫性廣,冬季不用採取保溫措施,能自然過冬。該魚的食性為雜食扁肉食,但不是兇猛性魚類,較溫馴,耐低溶氧,耐肥水,抗病力強。該魚肉質香甜爽滑,口感極好,很受市場歡迎。
  • 太陽魚人工繁殖及養殖技術
    藍綠鱗鰓太陽魚(Lepomis&nbspmacrochirus)&nbsp為鱸形目,太陽魚科,又名藍鰓太陽魚,英文名稱為Bluegill&nbspsunfish。魚體高,側扁,頭小,尾小。鰓蓋後緣有一深藍紫色形似耳狀的突出。體側有7-10條暗黃色的彩條紋。一般個體成熟時體重200g左右,個別可達到1kg。美國養殖的太陽魚另外還有銅吻鱗鰓太陽魚和紅耳鱗鰓太陽魚。&nbsp  &nbsp&nbsp&nbsp&nbsp藍綠鱗鰓太陽魚屬溫水性小體型魚類。生長適溫範圍大,可在1-38℃水溫狀態下生活。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馬上禁漁期開始,該魚是否會泛濫成災?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馬上禁漁期開始,該魚是否會泛濫成災?太陽魚,形似鯽魚,背有刺鰭,它的鰓下一顆大的「黑痣」,被作為食材魚和觀賞魚引入我國,但是在食材市場並不成功,也就在觀賞魚市場上混得有一定的名聲。不過,雖然這種魚光鮮好養,但是還是被一些人丟棄了,原因是這種魚比較兇猛,喜歡打架,經常攻擊和自己在一個魚缸裡的其他魚類,而其他魚類又不喜歡打架,自然就都給它弄得死的死,傷的傷,因此很多人就會將它丟到附近的江域河流裡。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顏值主要體現在體色上,比如藍鰓太陽魚得名是因為其鰓蓋後面有一個標誌性的深藍色斑點(紅耳太陽魚的鰓蓋後方為紅色),大體顏色偏藍綠,頭胸部至腹部呈淡橙紅色或淡橙黃色、背部淡青灰色(背上有刺鰭)。不過太陽魚的體型比羅非魚要小很多,成魚體長一般為20釐米左右,體重不到1斤。
  • 魚種 | 所有的太陽魚(32種)圖譜
    這個科的34個種中,北美人比較熟悉的有巖鈍鱸(rock bass)、大口黑鱸(largemouth bass)、藍鰓太陽魚(bluegill)、駝背太陽魚(pumpkinseed)以及莓鱸(crappie)。這些都是產地僅在北美的。此科的成員透過至少有三個肛棘來區別出來。背刺數目為5-13,但大多數品種有10-12個。偽鰓小而隱蔽。
  •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
    諾卡氏菌和維氏氣單胞菌並發引起太陽魚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 水產養殖網 2016-01-28 14:48:00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勒流鎮一太陽魚和黃顙魚混養池塘,面積10畝,水深2米,4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圖1)。2015年4月底存塘藍鰓太陽魚約3.8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存塘黃顙魚約1.5萬尾,平均規格約200g/尾。
  • 太陽魚:一個養殖效益穩定的名特優品種
    太陽魚學名藍腮太陽魚據了解,藍腮魚養殖主要集中在順德勒流,可自然繁殖,無須投苗,在當年4月就可以出苗。  太陽魚可高密度養殖,每畝可投苗1.5萬尾左右,產量可達3000斤/畝左右。目前,廣東養殖的品種主要是藍鰓太陽魚和雜交太陽魚。雜交太陽魚是以藍鰓魚為母本和綠色魚為父本的雜交子一代,外形近似父本。據了解,雜交魚出苗時間比藍腮魚稍晚,&nbsp一般5月開始出苗,養殖至2-2.5兩可以上市。
  • 魚的呼吸器官---鰓
    魚的呼吸器官是鰓,是由許多的鰓絲組成的,由於裡面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所以顏色為紅色。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數量暴增,早在日本泛濫,會在中國泛濫嗎?
    在最近一段時間,四川省又迎來了一種新的入侵物種--太陽魚,它的原產地是美國的南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地區。太陽魚一般擁有著較為出眾的色彩,其中最為美麗、奪目的是「嫦娥」這一種類,「嫦娥」類的太陽魚身上通常會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並且在炯炯有神的眼睛後面還有像耳朵一樣的花紋。
  • 在日本泛濫的太陽魚入侵長江,四川數量激增,中國吃貨能解決嗎?
    而現在又有一種曾在日本泛濫過的物種,如今入侵到了我們國家,並且在四川數量激增,這一次中國吃貨能夠再像小龍蝦一樣解決掉它嗎?一般太陽魚最長能夠長到24至40公分左右,大多數的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耀眼奪目的絢爛外表也一度讓太陽魚成為了魚類中最好看的物種,在魚群中太陽魚是作為「嫦娥」一樣的存在。太陽魚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色調,在魚的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紋,炫目而美麗的魚眼後面還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太陽魚區別於其他魚類最明顯的標誌。
  • 羅非魚還是太陽魚?魚身是灰綠色還有不少白點和斜紋,什麼魚?
    釣魚其實挺不錯的,可以讓你全身心的放鬆,鍛鍊你的耐心外還可以有收穫,特別是釣獲一些你不認識的或者奇怪的生物,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神奇呢。釣過魚的人都知道,魚的種類很多,可不是平時我們生活中只看到的那些呢,羅非魚、草魚、鯉魚這些,還會有其他的呢,比如什麼羅漢魚啊、刀鰍啊等等,甚至還有很多不認得的呢。
  • 孕婦可以吃太陽魚嗎
    太陽魚作為一種淡水魚,不但因為本身外表顏色非常的靚麗可以作為一種觀賞魚,更是因為肉質非常鮮嫩營養價值豐富而作為一種食用魚,這種魚雖然原產於美國南部,不過因為它的作用比較多,因此在我國現在已經有了人工養殖的太陽魚,現如今太陽魚的市場價值在20元左右一斤。
  • 小丑魚並不醜,能用淡水養小丑魚嗎?小丑魚的餵養方式你知道嗎?
    它問我的問題就是:小丑魚不是都應該生活在大海裡面嗎,那麼我們用淡水養小丑魚,能養活嗎?其實,小丑魚是不能用淡水養的,我們要尊重它的生長習性。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放棄養小丑魚的念頭,認為我們住在內陸,只有淡水沒有海水,沒辦法把小丑魚養活,還有人為此感覺到可惜的。那是不是只有住在濱海城市的人才能養小丑魚呢?先別急著下決定,一起往下看看。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
    近兩年,成都周邊水域,市民垂釣、捕魚常常碰到一種怪魚,起先有人把它當成羅非魚。 但隨著這種「黑痣魚」數量越來越多,許多人紛紛注意到了它跟羅非魚的差異之處,顯然,這是一種新的外來物種。 這又是什麼「怪魚」?
  • 穿「黃金甲」的太陽魚(圖)
    太陽魚是原產於北美地區的淡水魚。外形亮麗,肉質豐厚,既是觀賞魚,又是食用魚。老資格的食客都知道,太陽魚去鱗剖殺後,只要抹上點鹽清蒸,就是一道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好菜。它不僅富含鈣、鐵、磷、鈉、鉀等多種微量元素,且其粗蛋白、粗脂肪及各種胺基酸的含量也相當高。由於適溫範圍廣,可在3-38攝氏度間生存,太陽魚非常適應本地飼養,近兩年已被成功地引入江浙一帶,並在市場上受到青睞。
  • 紅太陽魚,中國人喜歡的一種觀賞魚,紅紅火火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125紅太陽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這篇文章瘋瘋人來給大家介紹的是,一種水族市場非常常見的人工改良鱂魚品種,紅太陽魚。或者叫紅滿魚。【簡介】和我們前面介紹了很多太陽魚,滿魚一樣,只是叫法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同一個系列的。就是這個形狀,呆萌呆萌的,也不是很大,也就5-6公分大小。
  • 白子虎紋太陽魚,很美麗的魚可惜市場上少有
    「養魚說」百度獨家專欄:鱂魚族群系列119白子虎紋太陽魚圖文原創作者:瘋瘋人【堅持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最接地氣的養魚經驗】特別聲明:允許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搬運,否則申訴維權各位百度的魚友們,大家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