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2021-01-20 深度學習工坊

點擊上方「深度學習工坊」,選擇「星標」或"置頂"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TOP大學來了 | 轉載自:雙一流高校


3月7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鮑惠銘教授(千人計劃入選者)在《築金何啻舊燕臺》一文中宣布已提交辭職信,將於2021年8月底正式成為南京大學全職教授。從現在起到2021年8月,將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南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三位博士,過渡期間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將不安排2020-2021學年的教學。

「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聚焦在某個研究方向上,而是在同位素效應這個潛力無窮的研究工具上。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試行tenure track制度,擁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間實驗室,配備有最為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實驗室設備,該實驗室將位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現代工程大樓內。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


去年12月,鮑惠銘教授團隊的核心成員曹曉斌與彭永波博士已全職加盟南京大學。LSU也接受了他們的辭呈,並為他們保留Email帳戶和辦公室一年(as gratis faculty members——不拿工資的教職人員)。

彭永波現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鮑惠銘教授團隊核心成員。回國前任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助理教授。曾在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以及印第安納大學學習和工作。主要從事古海洋和環境的重建工作,在穩定同位素特別是三氧同位素和多硫同位素恢復前寒武紀古海洋環境和大氣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成果。已發表SCI收錄論文40餘篇,他引200多次。以第一和/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8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Geology(3篇)、EPSL(2篇)。合作發表論文32篇,包括Nature(1篇)、Science(1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GCA(3篇)等國際頂級科學雜誌。


曹曉斌現任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鮑惠銘教授團隊核心成員。回國前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博士畢業於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致力於從水分子水平到行星過程全方位綜合理解穩定同位素的地球化學行為。


學者簡介



鮑惠銘教授,1986年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地球化學博士學位,1998 至 2001年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做博士後,從2001年起,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和Charles L. Jones教授。2011年當選為美國AAAS會士(Fellow)。

近年來,領導的團隊奠定了利用穩定同位素非質量分餾信號研究重大地質事件、地球環境變化等科學問題的國際地位,並榮獲美國環保總署2011年「年度科學技術成就獎」。

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維度穩定同位素體系在地球化學、地球早期歷史(尤其是生物圈、水圈、大氣圈的相互作用),大氣科學和環境科學中的應用。主要貢獻有發展了氧-17高精度測量技術和方法,並發現了硫酸鹽的巨大氧-17負異常,為晚元古代「雪球地球」理論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首次合作發現了硫-33異常, 成為23億年前大氧化事件的最直接的大氣證據。根據高維度氧硫同位素數據重建了古代火山噴發或現代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含硫氣體的氧化途徑。在權威SCI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Nature\Science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Nature論文4篇、Science論文2篇,並在多個權威SCI雜誌上發表特邀領域綜述;論文的單篇SCI引用次數最高達1200多次。近幾年受邀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中科院、哈佛大學等多地做特邀講座,並多次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大會、Goldschmidt大會作邀請報告和主題報告。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國內頂尖,下屬學科「地質學」在教育部評估中獲得「A+」,「全職院士人數」和中國科學院地學部「校友院士培養人數」雙雙位列全國第一。該學院師資隊伍中共有7名全職院士,分別是:陳顒、陳駿、沈樹忠、王德滋、薛禹群、許志琴、楊經綏。「TOP大學來了」小編統計後發現,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有19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兩校並列高校首位;中國地質大學兩地校區共有16位校友當選,其中地大北京有14人、地大武漢有2人,院士校友人數位居高校第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吉林大學均有7名校友入選,並列高校第四;緊隨其後的是西北大學,有6人當選,位居高校第六位;武漢大學以5人,排名本榜單第7位;地處西北、堪稱中國最低調大學的蘭州大學與清華大學各有4位校友入選,並列本榜單第8位;莫斯科大學、浙江大學各有3人入選,並列排名第10位;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各有2位校友入選地學部院士。


推薦閱讀


2020年AI算法崗求職群來了(含準備攻略、面試經驗、內推和學習資料等)

217頁的斯坦福統計學習理論筆記(附下載)

強化學習最全資料集錦(含李宏毅等大佬視頻教程)


重磅!學術交流群已成立


掃碼可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請加入大群和細分方向群,細分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圖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圖像、行為識別、視頻理解、圖像融合、圖像檢索等群。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目標檢測+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通過且邀請進群

▲長按加群

▲長按關注我們

歡迎給我"在看"!

相關焦點

  • 重磅!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
    將在南大創建「國際同位素效用研究中心」 「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將在南大創建「國際同位素效用研究中心」 「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
  • 他北京大學本科畢業,放棄美國27年積澱,全職加盟這所頂尖牛校
    國外名校教授全職回國 最近,從南京大學傳來可喜消息,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鮑惠銘教授,將於2021年之所以鮑教授要等到明年才能入職南大,是因為中間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期,用來交接或收尾有關工作。據了解,進入南京大學後,鮑教授將組建團隊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其實,鮑惠銘教授回國全職加盟南京大學早有先兆,他美國團隊的兩名核心成員——曹曉斌和彭永波博士已在2019年12月被南京大學招致麾下。
  • 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馬奇英放棄美國終身教授,全職加盟浙大
    張佳寶長期從事土壤物質遷移轉化和水循環過程系統模擬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土壤信息快速獲取、中低產田治理與地力提升理論和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及其相關平臺建設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國際土壤學聯合會土壤工程與技術委員會主席。馬奇英長期從事環境生物化學領域研究,是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也是環境生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科學家之一。
  • 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隨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起任芝加哥大學Ben May癌症生物學系終身教授。林教授作為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國際知名學者,對IkB激酶複合物(IKK)和JNK信號通路及其生物學功能進行了近二十年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 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委以重任
    我們相信,頂尖學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判斷是理性的。這些中國包括科研環境在內各個方面的進步,正在感召著這些優秀人才,讓越來越多心懷祖國的在外華人科學家重返故土。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
  • 重磅!又有2位頂尖教授回國!「歸國潮」來了
    繼9月份多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後,本月(10月份)我們再次獲得多位國際頂尖教授回國的消息。一是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宋偉宏,1996年獲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全球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頂尖人才。
  • 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馬奇英,放棄美國終身教授,加盟浙江大學
    放棄美國終身教授,加盟浙江大學 馬奇英,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主動放棄了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終身教授身份,選擇加盟浙江大學,成為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特聘教授。
  • 又有三位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我們相信,頂尖學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判斷是理性的。這些中國包括科研環境在內各個方面的進步,正在感召著這些優秀人才,讓越來越多心懷祖國的在外華人科學家重返故土。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
  • 和楊振寧一起放棄美國國籍的教授 曾獲計算機界諾獎(1)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67年獲得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後,姚期智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求學,並獲得物理博士學位。1975年,姚期智又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隨後留美任教。1975年至1986年間,他先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學府擔任教授。
  • 放棄美國終身教授 土壤化學專家馬奇英加盟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近日公告,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土水科學系任職25年後,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馬奇英放棄了美國終身教授的待遇,於2020年全職加盟浙江大學。馬奇英(右四)根據浙江大學求是新聞網報導,12月22日,中國工程院張佳寶院士求是講座教授受聘儀式、馬奇英教授入職歡迎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黨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張佳寶院士、馬奇英教授分別兼職和全職加盟浙大表示歡迎和感謝
  • 許田放棄美國耶魯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加盟西湖大學
    中青在線杭州4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今天,據西湖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曾擔任過15年美國耶魯大學遺傳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耶魯大學校長特別顧問的許田教授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許田教授是生長調控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近日,他放棄耶魯大學終身C.N.H. Long講席教授、霍華德·休斯研究員以及羅斯伯格兒童疾病研究所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等職,來到杭州工作。    許田說:「西湖大學作為一所新型大學,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主要是想實現心中的兩個目標:教育和創新。
  • 姚期智辭去美國名校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國,到清華教書育人
    而這個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卻是在15年前。那一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的終身教職,變賣家產歸國,前往清華大學全職任教。而這一舉動,震動了美國社會,同樣震動了整個中國。他的回歸,讓無數中國莘莘學子之心為之一動。姚期智大半輩子生活在美國,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多所世界頂級名校任教。
  • 「美國院士」鄧興旺: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歸國籌建北大農學院
    在貧窮或者受困的時候,想起自己的祖國,這是多數人的心態。但是當你富貴或者輝煌的時候,想起自己的祖國,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愛國可以詮釋。他曾經獲得美國總統柯林頓頒發的總統青年教師獎,而且在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各種榮譽加身,卻回到了中國。他就是從事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植物光形態建成和農業生物技術等方面研究,2014年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教職,全職回國籌建北大現代農學院的鄧興旺。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之後便是在世界頂尖學府連續任教:  1975年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副教授;1976年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1981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教授;1982年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地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  臨行前,他對自己在普林斯頓的學生張勝譽說:「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然後,一個人,一張機票,孤身踏上了回國之路。
  • 放棄美國國籍,變賣家產回國,71歲的科學家:擔任清華全職教授
    在建國之初,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華羅庚、郭永懷、朱光亞、張文裕、王希季、師昌緒等一大批科學家歸心似箭,放棄在外國的優厚待遇,衝破各種阻力,毅然奔向祖國的懷抱。在2017年有這麼一位科學家,自願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了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
    3月20日上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知名華人科學家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 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澎湃新聞 前幾天,一則關於「34歲生命科學家張鋒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打破錢學森記錄」的新聞在華人圈傳得熱鬧。
  •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放棄哈佛終身教授,全職回北大任教
    他就是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榮獲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謝曉亮。或許很多人會說,又是國外的科學家。然而,謝曉亮卻與其他出國的科學家不太一樣,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新技術。
  • 國際頂尖專家加盟!這所高校再添一位全職院士
    10 月1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加拿大國家工程院葉思宇院士受聘為廣州大學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校長魏明海,葉思宇院士企業化團隊負責人及相關職能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了聘任儀式。儀式由副校長孫延明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