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身在曹營心在漢。在大洋彼岸,無數人盼望著,有朝一日落葉歸根。
在建國之初,國家最需要的時候,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華羅庚、郭永懷、朱光亞、張文裕、王希季、師昌緒等一大批科學家歸心似箭,放棄在外國的優厚待遇,衝破各種阻力,毅然奔向祖國的懷抱。
在2017年有這麼一位科學家,自願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了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毅然決然地拋下了美國的一切,和自己的學生揮手告別,告訴他們:我要回去了,而且是永遠的。
他就是71歲的姚期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過計算機研究領域最高榮譽,圖靈獎的華人。
姚期智身在海外之時,也是心繫祖國,曾多次表示:「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有很深的感情,希望能為祖國盡點綿薄之力。」
姚期智出生上海,祖籍湖北孝感。他的成才之路就像一個開掛的少年。
1967年為了深造,赴美留學。五年時間獲得物理博士學位。一年之後,他卻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重大決定。放棄物理學轉向計算機技術,短短兩年時間便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此後姚期智一直在主攻計算機科學。
在2004年,也就是姚期智57歲的時候,他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賣掉了在美國的房子,正式加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擔任全職教授。
他的到來填補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空白,並帶來了一個從6人增至10人的講席教授組。幫清華計算機學科國際交流的頻率和層次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隨後姚期智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合作的「軟體科學實驗班」在清華成立,這就是後來人才輩出的「姚班」,諸多高考狀元嚮往的學習聖地。
姚班全稱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被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洛夫特評價說:「『姚班』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
從姚班裡出來的人才有我們熟知的樓天城,他是中國公認的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在CEOI、ACM界無人不曉其大名,人稱「樓教主」。
再有現在支付寶興起的「人臉識別技術」,背後的功勞者就有來自於姚班的印奇、唐文斌和楊沐三人。
姚班是姚期智院士十多年的心血,每一位從姚班走出來的計算機天才都是對他的肯定。姚期智院士說過這樣一句話:為國家培養人才,是我一生最有意義的工作。
如今,姚期智院士把目光放在了人工智慧上,他認為今後的二、三十年,人工智慧一定會在科學界、產業界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一切的基礎就在於孩子的編程教育培養。
仔細看一下這兩年的新聞,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春風,編程教育的普及,看來是勢在必行的。或許編程教育這門學科會像當年的英語一樣,成為中國青少年的必學科目。
在美國,歐洲的英國、德國,少兒編程早就已經是小學必修課了。歐巴馬還向美國學校資助40億美元用於計算機科學教育。
在日本,他們國內的小學從2020年開始,將編程教育作為新的必修內容加進課本裡。
就像姚期智院士說的,未來二三十年會是人工智慧的偉大時代,學編程會讓孩子的未來充滿可能性。
這裡也秉承編程教育的理念,為大家推薦《我的第一套編程書》,一共有8冊。分冊領域涵蓋學數學,學英語,編遊戲,玩音樂片和做動畫。全書內容是根據2019年1月2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發布的SCRATCH3.0版本設計完成。
這套書所有內容的編排與設計、分冊領域及章節任務選定,緊扣中國小讀者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是4-12歲孩子的啟蒙編程書。
不要踏入誤區:少兒編程教育並非高等教育那樣學習如何寫代碼、編制應用程式,而是通過編程遊戲啟蒙、可視化圖形編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創新解難能力。
並且編程教育是一個多學科的大融合,涵蓋科學、技術、數學等,注重知識的靈活運用,比學科分離、注重知識點記憶的傳統教育更適應現實需要。
相比於傳統應試教育注重考試和升學,通過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想,少兒編程教育更注重鍛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培養摸索和創新的精神,啟發孩子獨立思考。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編程教育將是新的徵程。有遠見的朋友可以收藏一本,也不貴,不到一百元。
點擊我的頭像,在帳號主頁看到櫥窗,點進去就有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