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2020-12-01 澎湃新聞

麻省理工華人終身教授最年輕紀錄保持者既非錢學森,也非張鋒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2-09 13:16 來源:澎湃新聞

前幾天,一則關於「34歲生命科學家張鋒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打破錢學森記錄」的新聞在華人圈傳得熱鬧。這可能是一場「烏龍」。

據《知識分子》消息,張鋒助理回應稱,經麻省理工(英文簡稱MIT)的工作人員核實,張鋒並非麻省理工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香港出生的羅聞全(Andrew W. Lo)在1990年獲得麻省理工終身教職,時年30歲。

羅聞全(Andrew W. Lo)。來源:麻省理工

羅聞全出生於1960年,1965年隨家人移民美國,2004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目前為麻省理工金融學教授,在金融工程學、對衝基金、生物金融學頗有建樹。

羅聞全在1990年獲得麻省理工終身教職。來源: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網站

「張鋒在35歲(註:實際周歲年齡34)時獲得終身教職,和他在同一年齡獲得MIT終身教職的還有另外4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華人。」在《知識分子》貼出的郵件截圖中,張鋒助理Paul Goldsmith如是回復,但表示並不知道其他四位華人的名字。

張鋒助理回復《知識分子》。來源:「知識分子」微博

但可以得知的是,之前誤認為被打破記錄的錢學森是4人之一。錢學森於1911年出生,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35歲時獲得MIT終身教職。在一段時間內,錢學森的確保持過這個「最年輕」記錄。

不可否認的是,張鋒是學術界的重磅「明星」,尤其在如火如荼的基因編輯領域具有話語權。2013年,張鋒率先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成功應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被稱為「基因魔剪」,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研究領域。

張鋒。來源:麻省理工

1982年,張鋒出生在河北石家莊,11歲時隨母親來到美國。分別在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完成學位後,2011年,張鋒進入麻省理工,同時在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大腦與認知科學部門,以及博德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張鋒獲得麻省理工教職已經有半年時間。澎湃新聞查閱發現,早在2016年7月,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公布消息,將包括張鋒在內的五位副教授授予終身教職。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官網關於張鋒的介紹中也寫道,他在2016年獲得終身教職。

早在2016年7月,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公布消息,將包括張鋒在內的五位副教授授予終身教職。

之所以將「終身教職」作為一個衡量標準,是因為在美國,在頂尖學府獲此頭銜並不容易,需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議。一經聘任後,終身教職的聘期可以延續到退休,而非像普通教職一般需要每5年進行評估和續聘。設立終身教職的初衷是讓學者有持續的經費保障,有利於學術自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張鋒,錢學森,羅聞全,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427)

相關焦點

  • 羅聞全成為麻省理工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 之前曾傳是張鋒
    不可否認的是,張鋒是學術界的重磅「明星」,尤其在如火如荼的基因編輯領域具有話語權。2013年,張鋒率先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成功應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CRISPR被稱為「基因魔剪」,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研究領域。  張鋒。來源:麻省理工  1982年,張鋒出生在河北石家莊,11歲時隨母親來到美國。
  • 憑CRISPR-Cas9 80後張峰又成MIT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
    張鋒如今打破錢學森的紀錄,成為MIT歷史上最為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張鋒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飾技術CRISPR-Cas9的發展和應用。他為此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並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 CRISPR「專利世紀之戰」最新進展:華人科學家張鋒再佔上風,博弈仍在繼續
    提起 CRISPR 技術,我們可能會想到 2018 年飽受爭議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打破錢學森記錄的華人科學家張鋒,當然,還有一場持續多年的專利戰。如下圖所示,基因編輯技術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就已出現,而 CRISPR(全稱是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規律成簇的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的定位是:目前用於基因編輯最有效、最實用、性價比也最高的方法,其突破性可見一斑。
  • 那些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幾乎都是「大牛」
    (原標題:那些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幾乎都是「大牛」)
  • 他34歲成MIT史上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 打破記錄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理學院(School of Science)宣布晉升五位副教授為終身教授,其中包括年僅34歲的著名華人生命科學家張鋒。MIT歷史上,錢學森在35歲時獲得晉升,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MIT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記錄的保持者。
  • 著名華裔科學家張鋒創建了一家新的生物技術公司
    根據幾天前美國證交會的文件,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張鋒與一些研究人員以及投資者組建了一家新的生物技術公司Arbor Biotechnologies,並籌集了超過1200萬美元的資金。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獲獎名單,人稱「惲神」的80後數學奇才惲之瑋,成為了今年唯一的華人獲獎者。西蒙斯基金會自2012年起開始評選西蒙斯學者。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惲之瑋的先輩中,有很多文化名人、高官政要、革命前輩和知名學者。
  • 「80後」張鋒入選!六名華人當選2018美國科學院院士
    美國耶魯大學尤金-希金斯講席教授(終身)、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遺傳學系、婦產科與生殖科學系教授。林海帆1982年獲得復旦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康奈爾大學基因與發育學專業博士學位;1990-1994年在美國卡內基研究所做博士後;1994-2006年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先後任助理教授、終身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至今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教授、遺傳系教授、婦產科系教授、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2013年7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
  • 6位華人當選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諾貝爾大熱門「80後」張鋒獲殊榮
    中國搜索訊: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公布新增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6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6名華人科學家分別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生物學系教授丹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系教授傅嫈惠、布朗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高華健、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系教授林海帆、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張鋒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文小剛。
  • 天才科學家張鋒入美籍,35歲當美國院士,再研究出劃時代的技術
    而近些年來備受關注的華人科學家張鋒,無疑是最閃亮的那一顆。早在2018年,35歲的他不僅打破錢學森的記錄成為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還是美國人文科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家院士之一,厲害程度可想而知。
  • CRISPR三巨頭之一張鋒:失掉了諾獎,贏得了專利
    1、80後青年科學家張鋒之所以很多人聯想到張鋒,是因為他與這兩位獲得諾獎的女科學家被圈內稱為CRISPR三巨頭。張鋒是美籍華人,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從小就是妥妥的學霸。本科哈佛,博士斯坦福。2017年,年僅35歲的張鋒被史丹福大學升為終身教授,成為麻省理工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可以說,用「年少有為」四個字形容他最是貼切的。
  • 科學家張鋒入美籍,35歲當美國院士,今再研究出劃時代的技術
    2018年4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委員會將科學院院士的授函,交了到了一位年輕的華人科學家手上,從此一個叫張鋒的名字就此載入了美國人文科學院的史冊。而且最讓人關注的是,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年僅35歲。在研究所的志願者工作,讓張鋒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在大學之前他就獲得了多項生物學領域的獎項。高中後張鋒順利地考入了哈佛大學,並且得到著名華人科學家莊小威的賞識,有機會能入莊小威的研究室學習。張鋒的科學家生涯,從此正式開啟。
  • 科學家張鋒入美籍,35歲成為美國院士,今再研究出劃時代技術
    2018年4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委員會將科學院院士的授函,交了到了一位年輕的華人科學家手上,從此一個叫張鋒的名字就此載入了美國人文科學院的史冊。而且最讓人關注的是,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年僅35歲。張鋒從小就熱愛科學,但因為移民美國語言不熟悉,所以一直沉默寡言,被同齡的外國小孩欺負。好不容易過了一年,張鋒終於能勉強聽懂一些英語了,開始能夠表達的自己的想法,這時他的天賦也終於被人看到。在學校裡老師們發現張鋒對於科學尤其是生物基因學,有著極大的興趣和天賦,便幫張鋒在學校附近的研究機構找了一份志願者的工作,從此張鋒在生物學領域的天賦是一發不可收拾。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背景介紹:【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微信公眾號「科學網」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 贏了專利,輸了諾獎(華人科學家張鋒)
    ,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簡單回顧下CRISPR的發展:· 1993年,CRISPR第一次被發現[3]。
  • 錢學森成為終身教授,他作了「飛天」報告,五角大樓的人都來捧場
    錢學森歸國報效的故事,現今可謂是婦孺皆知,作為我國著名的航天航空專家,錢學森做出的貢獻,簡直無可比擬。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時,僅36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職稱,為此他還做了一個大氣磅礴的報告,連五角大樓的軍方人員都來捧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2020諾貝爾獎化學獎發給詹妮弗·杜德納和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後 ,從微博到推特,都響起了同一種疑問:張鋒呢?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 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2020諾貝爾獎化學獎發給詹妮弗·杜德納和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後 ,從微博到推特,都響起了同一種疑問:張鋒呢?張鋒,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美籍華人科學家。哈佛本科、斯坦福博士;打破錢學森曾創下的記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上最年輕的華人終身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他和杜德納、卡彭蒂耶曾經是隊友,後來也成了對手。
  • 湯森路透發布2016諾獎預測,兩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此外,因為基因編輯研究而備受矚目的麻省理工學院華裔科學家張鋒教授,以及前不久斬獲100萬美金未來科學大獎的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入選。自 2002 年以來,每年發布的引文桂冠獎已成功預測了39 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物理學和經濟學獎已經連續三年預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