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華裔科學家張鋒創建了一家新的生物技術公司

2020-12-06 DeepTech深科技

根據幾天前美國證交會的文件,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張鋒與一些研究人員以及投資者組建了一家新的生物技術公司Arbor Biotechnologies,並籌集了超過1200萬美元的資金。

張峰是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聯合布羅德研究所的核心成員。這位科學家曾打破錢學森紀錄,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華人終身教授。

圖 | 張峰

由於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突破性工作,張峰依靠風投創辦了Editas Medicine公司。然而Editas Medicine並沒有完全佔用該技術,因為CRISPR-Cas9專利歸屬問題仍處於爭議之中。為解決這一問題,Editas 也一直在建立自己的專利組。

雖然基因編輯技術在實現商業化前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其在治療人類疾病上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美國證交會只提供了Arbor Biotechnologies的部分信息,但我們可以看到,該創始團隊包括了張鋒在布羅德研究所的博士生Winston Yan,Howard Hughes研究員David Walt,Winston Yan 以及Arch的聯合創始人Keith Crandell和Annie Hazlehurst。

有外媒評論道,Arbor Biotechnologies的創始團隊如此強大,無論他們計劃做什麼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張鋒錯失諾貝爾化學獎,西方國家是在歧視華裔科學家麼?
    基因編輯光環背後懸疑一地:明星華裔科學家張鋒為何與諾獎擦肩而過?他究竟有沒有資格獲獎?1993 年,莫伊卡在古細菌中發現了獨特的重複 DNA 序列,隨後他們又發現類似序列在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並且能夠感染細菌的噬菌體中含有 CRISPR 的間隔序列。
  • 數十億美元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贏了
    數十億美元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贏了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2-16 10:23 來源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2013年,艾曼紐·夏邦傑將這一技術的商業化提上日程,成立了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
  • 饒毅、魯白爭議:張鋒錯失諾獎了嗎
    華裔科學家張鋒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位人物,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華人科學家張鋒。2013年1月,張鋒發表了這項新技術應用於人類基因編輯的可能和所需的方法。現年(2015年)33歲的張鋒是 CRISPR-Cas9 技術在美國的專利擁有者。對這項新技術,饒毅認為兩位女科學家以研究探索了生物學現象,提出理論解釋,在這樣的基礎上發明技術。這無疑是原創性科學的突破和新技術的提出。
  • 饒毅、魯白爭議:張鋒錯失諾獎了嗎
    華裔科學家張鋒10月6日,開發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的兩位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華人科學家張鋒卻上了微博熱搜,許多評論為張鋒沒有獲諾貝爾獎感到遺憾和惋惜既發現和解釋了原初的生物學現象,也發明和開始應用因此提出的新技術,因而具有絕對的原創性。這種充滿魔法的工具是否能夠運用到人類細胞的基因組上,最終達到剪裁編輯人類基因的效果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第三位人物,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 (Broad Institute) 的華人科學家張鋒。2013年1月,張鋒發表了這項新技術應用於人類基因編輯的可能和所需的方法。
  • 贏了專利,輸了諾獎(華人科學家張鋒)
    · 隨後,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和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改進了技術,成功地將 CRISPR-Cas 9 系統運用到真核生物(哺乳動物)細胞中[7][8][9]。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 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 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杜德納還是一家生物投資公司 Orchard Venture Partners 的董事,該公司投資的兩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已上市。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該公司在2018年已融資2.22億美元,且於2019年9月27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 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從左至右):喬治·丘奇,杜德納,張鋒,卡彭蒂耶 | Science他們希望利用包括 CRISPR-Cas9 基因編輯在內的新技術,通過修改致病基因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基因魔剪專利案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獲勝 將決定數十億美元商業...
    當地時間2月15日,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審查與上訴委員會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專利糾紛案作出裁決,華裔科學家張鋒所在機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保留2014年獲得的CRISPR專利權,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專利申請沒有衝突。這一判決將決定總值數十億美元的科研和商業利益歸屬。
  • 諾貝爾獎今起陸續揭曉 華裔科學家張鋒這回有戲嗎?
    這位被譽為「抗血管新生」之父的抗癌專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腫瘤細胞能在人體內自製新血管,以供其氧氣和養分之需,若能抑制腫瘤製造血管的能力,就可「餓死」癌細胞,從而減慢或停止癌擴散。「朱達·福克曼教授的貢獻是諾獎級的,不過可惜他在2008年由於心肌梗死已經去世了,諾獎只會授予仍然健在的科學家。」
  • 盤點醫療領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華裔院士,及他們所引領的...
    動脈網尋找近年來出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中的致力於醫療的華裔身影,看看他們在學術界引領著怎樣的風潮。2018年華裔NAS院士中醫療領域的科學家一覽美國科學院(以下簡稱NAS)成立於1863年,由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授權創建,是一家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的私立機構,致力於為美國聯邦政府提供科學技術方面的諮詢和建議。
  • 張鋒贏得專利,憾失諾獎
    由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疾病治療、疾病檢測、遺傳育種等領域有著巨大優勢和前景,三巨頭分別成立公司,開始CRISPR基因編輯的商業化應用。張鋒率先創建了Editas Medicine公司,詹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創建了Intellia Therapeutics公司,埃瑪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lle Charpentier)創立了CRISPR Therapeutics公司,這三家公司均已上市。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諾獎」種子選手張鋒的商業版圖
    一面是科研「大牛」,而在另一面,張鋒在商業領域同樣扮演了十分亮眼的角色。他手握數十項專利,創建並參與了五家公司,其中一家已上市(Editas Medicine,市值約15.18億美元),另一家也已提交上市申請(Beam Therapeutics)。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因為簡單、廉價和高效,CRISPR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編輯基因的「魔剪」。科學家通過它可以高效、精確地改變、編輯或替換植物、動物甚至是人類身上的基因,經過改造的CRISPR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農業和生物醫藥領域。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做了什麼貢獻?
  •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華裔青年科學家張鋒、崔屹摘得布拉瓦尼克獎,各獲25萬美元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06-28 22:28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張峰入美籍,35歲當美國院士,又研究出劃時代技術
    這個科學家1982年出生,生於河北石家莊,絕對是生物領域的天才,獲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化學和生物工程博士學位。該公司研發的基因修飾技術CRISPR-Cas9,能顯著提高基因編輯的可靠性和效率。同時,他還因此獲得了國際聲望,更被認為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2004年,張鋒在史丹福大學攻讀研究生。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10月9日,MIT/Broad Institute張鋒實驗室的第一個博士生、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叢樂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諾貝爾獎對於基因編輯技術的認可,揭示了這一技術的影響力和重要性,他祝賀上述兩位科學家獲獎,但對於張鋒未能分享諾獎感到遺憾。
  • CRISPR三巨頭恩怨大結局,張鋒贏得專利但錯失諾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45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 Doudna,表彰他們闡述和發展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