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委以重任

2020-10-03 書坊

每日摘聞

「歸國潮」來了!早些年,我們看到的是很多人想著往國外跑,現在形勢開始逆轉,很多牛人已經開始回來了!


我們相信,頂尖學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判斷是理性的。這些中國包括科研環境在內各個方面的進步,正在感召著這些優秀人才,讓越來越多心懷祖國的在外華人科學家重返故土。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


一、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加盟南大,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


據微信公號「南京大學人才招聘」當日發布的消息稱,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二十餘年的林安寧教授,已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



據公開資料顯示,林安寧教授1990年獲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起任芝加哥大學Ben May癌症生物學系終身教授。


林教授作為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國際知名學者,對IkB激酶複合物(IKK)和JNK信號通路及其生物學功能進行了近二十年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利用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 (JNK)和IkB kinase(IKK)/NF-kB等分子探針來研究決定信號轉導網絡的可塑性(plasticity)和特異性(specificity)的分子機制,其研究成果對揭示信號轉導網絡調控的異常如何導致疾病,以及癌症、心臟病、炎症、免疫紊亂等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發現,迄今,林教授已在Nature, Cell, Science, Molecular Cell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80餘篇研究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00次。


二、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顧臻加盟浙大,出任藥學院院長


據浙大藥學院消息,浙大9月24日舉辦歡迎儀式,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


顧臻教授曾任教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獲評Jackson Family傑出講席教授,曾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生物技術/生物醫學與工程培訓中心主任。其指導的「iMedication-智能醫藥實驗室」整合材料學、化學生物學及微納加工等交叉學科前沿,用於研發蛋白質遞藥系統、生理響應材料、免疫治療製劑、細胞治療策略等。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發現,顧臻教授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申請專利100餘項。該實驗室首次報導了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貼片」的原型,提出了閉路透皮遞藥系統的新概念,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細胞的代謝通路遞送抗癌藥物,並系統拓展了微針的生物醫用創製,相關技術正在臨床轉化。


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朱松純加盟北大,出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另外,在9月24日召開的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工作會議上,國際頂尖學者朱松純以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出席,確定了其已正式加盟北大的消息。



朱松純,出生於湖北省鄂州市,全球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統計與應用數學家、人工智慧專家,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統計系與計算機系教授,UCLA計算機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據公開資料發現,朱松純於 1996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國際數學大師大衛·曼福德教授 [David Mumford,菲爾茲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300餘篇, 三次問鼎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


朱松純在1990年代率先將概率統計建模與隨機計算方法引入計算機視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圖像與視頻的結構化解譯的框架、數理模型和統計算法,發展了廣義模式理論 [General Pattern Theory]。在認知科學領域,如視覺常識推理、場景理解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自2010年以來,朱松純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負責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朱松純教授在科研方面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選題和方法獨樹一幟,長期致力於構建計算機視覺、認知科學、乃至人工智慧科學的統一數理框架。


怎麼樣,這些國際頂尖學者的歸來,很給力吧!而且,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哦,另外我們還看到一些其他學者加盟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消息,這裡先就不一一介紹了。


現在國內科研環境和發展形勢都很不錯,估計很多身處國外的優秀人才都在心動。不過,回國這事還是早點決定比較好,凡事都講究個先機,宜早不宜遲,再猶豫下去,說不準情況就不一樣了呢。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一天之內,三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國際頂尖學者朱松純以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出席,確定了其已正式加盟北大的消息。
  • 又有三位頂尖教授全職回國
    我們相信,頂尖學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判斷是理性的。這些中國包括科研環境在內各個方面的進步,正在感召著這些優秀人才,讓越來越多心懷祖國的在外華人科學家重返故土。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
  • 又有2位頂尖教授回國!「歸國潮」來了
    繼9月份多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後,本月(10月份)我們再次獲得多位國際頂尖教授回國的消息。一是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全職加盟溫州醫科大學。10月12日,廣州大學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正式迎接葉思宇的全職加盟。葉思宇現受聘為廣州大學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任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
    從現在起到2021年8月,將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南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三位博士,過渡期間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將不安排2020-2021學年的教學。 將在南大創建「國際同位素效用研究中心」 「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
  • ...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
    從現在起到2021年8月,將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南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三位博士,過渡期間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將不安排2020-2021學年的教學。 將在南大創建「國際同位素效用研究中心」 「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
  • 鮑惠銘教授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全職加盟這所頂尖學府!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
    從現在起到2021年8月,將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南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三位博士,過渡期間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將不安排2020-2021學年的教學。「TOP大學來了」小編從鮑惠銘處了解到,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聚焦在某個研究方向上,而是在同位素效應這個潛力無窮的研究工具上。
  • 頂級"海歸"的全職懸疑:教授該不該"裸奔"回國?
    年僅40歲的施一公,是近年回國的海外學者中學術地位最高的科學家之一,2003年即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2007年又被授予講席教授。改革開放後,在海外取得這一成就回國效力的科學家迄今只有兩位——另一位是現在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他曾被美國西北大學聘為講席教授。
  • 哈佛第一位大陸終身教授謝曉亮全職回國,支援母校北京大學的建設
    2017年北京大學共有239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總數繼續位列全國榜首。生命科學領域中國學者強勢 謝曉亮的回歸讓北京大學在生命科學領域趕超清華清華大學在施一公的回歸下,已經把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院建成全球最頂尖的科研實驗室,和施一公齊名的北京大學饒毅和施一公同時回國,未來加上謝曉亮的回歸,
  • 他北京大學本科畢業,放棄美國27年積澱,全職加盟這所頂尖牛校
    國外名校教授全職回國 最近,從南京大學傳來可喜消息,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鮑惠銘教授,將於2021年8月底正式成為該校的全職教授。
  • 他曾是中科大最年輕教授,現全職回國與姚期智合作量子信息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 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在辭去美國密西根大學費米講席教授職位後,量子信息科學家段路明近日獲聘成為首位「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同比他年長三歲的著名量子信息科學家潘建偉一樣,段路明出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人在本世紀初嶄露頭角,並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 三位科學家受施一公邀約毅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任教
    於是,今年的這三位知名科學家便放棄國外的條件,回到西湖大學任教。回國執教,盡顯一片赤誠這三位科學家都是在施一公的邀請下,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在祖國的土地上擔任起培養下一代人才的重任。三位科學家不僅對祖國一片赤誠,對待他們的學術研究更是非常認真。這三位回國科學家中,第一位便是醫學家於洪濤,於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而後又去哈佛大學深造。在大學畢業後,繼續在醫學方面展開研究,先後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和Serena S. Simmons講席教授。
  • 頂尖科學家全職回國!就任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
    近日,國際頂尖生物學家於洪濤教授辭去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和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的職務,全職加盟西湖大學,並正式受聘為細胞生物學講席教授、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這是施一公整整「挑選」了22個月才選定的人。
  • 顏寧、許晨陽等中國頂尖青年科學家回國又離開,為何留不住?
    2017年,回國10年的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選擇再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不再擔任全職清華大學教授; 他所在的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極為幽靜,這也為他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他所研究的領域是代數幾何中的雙有理代數幾何。一方面是代數領域的方程,另一方面是幾何領域的形狀。回國這幾年,許晨陽成為了國內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帶動了北大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發展。
  • 29歲成為中科大博導,發表11篇頂級論文,如今他全職回國工作!
    他與郭光燦教授合作,在國際上第一次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成為一個突破性的理論公式。因此,在2001年,年僅29歲說的段路明就成為中國科大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為了追求更廣闊的科研空間,段路明來到國際量子科學研究的著名學府—奧地利蒽斯布魯克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在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後,他又前往美國的加州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 誰說回國就廢了?他放棄國外終身教授回國,2個月獲2項國際大獎
    前段時間,發現石墨烯超導的天才少年曹原在採訪的時候,曾說出「我是中國人,我是要回國的」。這本是令國人欣慰的消息,但部分網友卻認為天才少年回國就廢了,在他們看來,國內科研器材、科研環境的不理想會讓天才少年變得平庸。真的如此嗎?然而放棄國外終生職務的侯小琳教授卻用實際成就打臉了這一群人!
  • 又一重量級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又一重量級教授全職加入西湖大學 2020-07-08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4歲被委以重任、35歲破格晉升,41歲他候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政事兒」注意到,在這222位候選人中,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78年1月的王東,現年41歲。他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專業為電氣工程,提名在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4月30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在531位候選人中,王東也是最年輕的。
  • 他是哈佛博士後北大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
    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於北京大學當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他就是饒毅。饒毅是江西人,從小生活在縣城,家境並不富裕,不過學習很好,也許是受到童年印象,立志相當醫生,於是,在全國正式恢復高考第二年,他考進了江西醫學院,現在這所學校已經被併入211高校南昌大學。
  • 國際頂尖!廣州大學新增一位全職院士!
    10月12日下午,廣州大學舉行葉思宇院士聘任儀式,加拿大國家工程院葉思宇院士受聘為廣州大學全職院士、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主要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將領銜推動廣州大學黃埔氫能源創新中心的建設。
  • 哈佛第一位終身教授,毅然回國任教,曾說這不是簡單的決定
    10月29日,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召開,在這4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65位全球頂尖科學家中,華人屈指可數,57歲的謝曉亮是其中一位。1999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終身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2009年擔任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是改革開放後大陸學者獲得哈佛大學冠名講席教授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