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潮」來了!早些年,我們看到的是很多人想著往國外跑,現在形勢開始逆轉,很多牛人已經開始回來了!
我們相信,頂尖學者們的嗅覺是敏銳的、判斷是理性的。這些中國包括科研環境在內各個方面的進步,正在感召著這些優秀人才,讓越來越多心懷祖國的在外華人科學家重返故土。
僅在9月24日一天,我們就獲得三名國際頂尖教授全職回國,加入國內高校的重磅新聞。
一、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林安寧加盟南大,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
據微信公號「南京大學人才招聘」當日發布的消息稱,曾任教於美國芝加哥大學二十餘年的林安寧教授,已出任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院長。
據公開資料顯示,林安寧教授1990年獲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2006年起任芝加哥大學Ben May癌症生物學系終身教授。
林教授作為細胞信號轉導研究領域國際知名學者,對IkB激酶複合物(IKK)和JNK信號通路及其生物學功能進行了近二十年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利用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 (JNK)和IkB kinase(IKK)/NF-kB等分子探針來研究決定信號轉導網絡的可塑性(plasticity)和特異性(specificity)的分子機制,其研究成果對揭示信號轉導網絡調控的異常如何導致疾病,以及癌症、心臟病、炎症、免疫紊亂等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發現,迄今,林教授已在Nature, Cell, Science, Molecular Cell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80餘篇研究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00次。
二、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教授顧臻加盟浙大,出任藥學院院長
據浙大藥學院消息,浙大9月24日舉辦歡迎儀式,藥物製劑及生物材料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顧臻教授作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藥學院院長。
顧臻教授曾任教於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北卡州立大學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獲評Jackson Family傑出講席教授,曾任UCLA生物工程系正教授、生物技術/生物醫學與工程培訓中心主任。其指導的「iMedication-智能醫藥實驗室」整合材料學、化學生物學及微納加工等交叉學科前沿,用於研發蛋白質遞藥系統、生理響應材料、免疫治療製劑、細胞治療策略等。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發現,顧臻教授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申請專利100餘項。該實驗室首次報導了血糖響應「智能胰島素貼片」的原型,提出了閉路透皮遞藥系統的新概念,率先利用血小板的靶向性及脂肪細胞的代謝通路遞送抗癌藥物,並系統拓展了微針的生物醫用創製,相關技術正在臨床轉化。
三、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朱松純加盟北大,出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另外,在9月24日召開的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工作會議上,國際頂尖學者朱松純以北京大學講席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出席,確定了其已正式加盟北大的消息。
朱松純,出生於湖北省鄂州市,全球著名計算機視覺專家,統計與應用數學家、人工智慧專家,現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統計系與計算機系教授,UCLA計算機視覺、認知、學習與自主機器人中心主任。公眾號「中外學術情報」據公開資料發現,朱松純於 1996年獲美國哈佛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國際數學大師大衛·曼福德教授 [David Mumford,菲爾茲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國際數學家協會前主席],在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300餘篇, 三次問鼎計算機視覺領域國際最高獎項——馬爾獎。
朱松純在1990年代率先將概率統計建模與隨機計算方法引入計算機視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圖像與視頻的結構化解譯的框架、數理模型和統計算法,發展了廣義模式理論 [General Pattern Theory]。在認知科學領域,如視覺常識推理、場景理解等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自2010年以來,朱松純兩次擔任美國視覺、認知科學、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負責人 [Principal Investigator]。朱松純教授在科研方面具有很強的前瞻性,選題和方法獨樹一幟,長期致力於構建計算機視覺、認知科學、乃至人工智慧科學的統一數理框架。
怎麼樣,這些國際頂尖學者的歸來,很給力吧!而且,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哦,另外我們還看到一些其他學者加盟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消息,這裡先就不一一介紹了。
現在國內科研環境和發展形勢都很不錯,估計很多身處國外的優秀人才都在心動。不過,回國這事還是早點決定比較好,凡事都講究個先機,宜早不宜遲,再猶豫下去,說不準情況就不一樣了呢。大家覺得呢?